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正净法师:理持念佛方法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9日
来源:   作者:正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正净法师:理持念佛方法

 

  从理体用功念佛,首先要明白,我人心性,了不可得,没有用功之地,无心用功便是道,无修为修,无功为功。古人讲句偈子为修行的方法:“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恰恰无心用,常用恰无心”。要通身歇下来。放下身心世界,一物不着。这句偈子是懒荣禅师所作。我等念佛人也能用得上;“恰恰念佛时,恰恰无心念,恰恰无心念,常念恰无念”。当念佛时把身体放得空空洞洞,心放到无可放处,于虚空同等,无有一相,然后起念。不用有念去念,不用无念去念,不用有有念去念,不用无无念去念,不用非有非无念去念,不用非无非有念去念。要扫除一切妄想,定一定心神,不要着忙起念要静二三分钟,然后起念,一句阿弥陀佛,不急不慢,绵绵密密,一句接一句地念,死死盯住,毋使外驰,念上二句三句,当下回光返照,何为回光呢?《华严经》上讲过一句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为心造”。

  我们要知道佛是那里来的。应观法界性;何为法界性呢?就是空性。怎样观呢?一切为心造,就是心造,心造就是“想”;心想空性,这为“观照”,念念回光观想法身空性,边念边照,边照无念,念念照顾心源,也就是无相的心体。久久用功,自然成片。一念成片,心地安住,就不用回光返照了,一念安住在佛的圆满清净果觉中,念念安住,不迁流,一句佛号寂照同时初次成片者,能听到耳边的佛号声,当不念佛时,能听到佛号声,这为初级成片。能听到佛号声就不用念了。要用耳根专听,不要注重在耳朵上,要把佛号放在虚空里听出来,这为理上持名方法。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的方法,返闻闻自性,念念返闻虚空法界的佛号声,历代祖师称知为“称性而念”。也就是经上所说的,“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不离刹那,成佛已境”。一念安住佛的大圆满果海中,念念安住佛的圆满果觉中,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果地也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法身,无量寿是报身。我们念佛要把身心,全都放下通通投入阿弥陀佛的圆满清净果海中去念,念念安住阿弥陀佛法身果海,念念不迁流,念念由阿弥陀佛光明涵养,念念得阿弥陀佛光明气氛摄受,念念分证阿弥陀佛的香光庄严,而自庄严自己的法身。念念以阿弥陀佛无量光寿,而成就自我无量光寿。念念得阿弥陀佛圆满果海,来洗刷自己的的无始以来的业障,烦恼,习气;念念开发智慧,念念斩断无明烦恼,念念斩断生死,念念成等正觉,念念佛出世,念念佛灭度。

  了然法师讲过,我们念佛行人,从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中造下无边的罪业,尘垢,要靠一杯之水,怎能把无始以来的尘垢洗刷干净呢?必须通身跳进阿弥陀佛的清净大圆满果海中去洗刷,才能净尽。

  比如我人用一杯之水,来洗浴浑身的灰尘,怎能洗刷干净呢?要通身跳进大海里去洗自然洗刷干净清凉。念佛行人亦复如是。比如事上念佛如一杯之水;理上念佛比如大海之水;理和事相差,无量无边倍,所以我等念佛行人,千万要着眼。切记。切记。

  佛在《华严经》和《楞严经》中讲过,圆人修行一天,相当于不圆人,修行一大劫。日劫相倍,念佛行人要各自思维,如何用功修学,自己应该要找出一条修学捷径的路子走,理上念佛能断烦恼、无明,消除业障和习气;事上念佛是以石压草的功夫,不能去根,是伏住妄念,业障,无明和习气。古人为什么往生那么多?那是因为从理上修行,念佛念念消除业障,消除无明烦恼和习气,业障已经消百分之八九十了,所以临终自知时至,没有病苦理前,所以临终时潇洒自在,坐脱立亡。

  事上念佛者,伏住烦恼业障,临终时业障现前,神识昏昧,病苦现前烦恼重重,失去正念,所以不能往生,可不哀哉。

  《角虎集》摘要:佛法之要,莫过于参禅,念佛,持咒,修观,持戒;而念佛三昧最为尊贵;人之初念一心,即此一心,全提心佛,则一切妄念,杂念皆摄归于不乱之正念。无始业识种子悉融化,为独露之真心;不参公案而话头自亲;不细审戒,而梵行自净;不持咒,心而神功自显;不分别名义词语而自臻,不涉历阶梯而地步自到。正以全提心佛万法归依,不假方便自得顿超佛地,更无旁门而能比也。其快捷无能比者。比法门自远公开宗“结莲社”于庐山,十八位高贤证三昧,临终见佛圣境往生净土,皆是一生成办,不待来世再修。所以一句佛号超百千万劫,获法身也。还有二祖长安善导大师,三祖承远、法照、少康、永明延寿、省常、云栖莲池等各大祖师;正所谓结百千三昧法门,指归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佛要旨;佛说净土一门,乃大乘之大乘,方便之方便。速超生死之妙法也。若能信得比念佛者即是弥陀法界,全身即是无量光,诸佛法界,全身是弥陀愿力,即我人念佛之力。盖此一念原具如是不可思议神通妙用,人人自有,要能深信此一门,将一句弥陀靠定,一座须弥山相似,人逢万缘,推引不动,则念念是弥陀放光,念念是无量寿。持名念佛务必全提,全念是佛,全佛是念。以一心不乱为目标,以诸佛法界为宗;灵谷禅师云:念念入佛法界,净极光通达。念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念念心花开放,因果同时。念念无生忍,身心如幻化。念念莲花开,九品齐见佛,念念无量光。所以念佛念法界,法界在念佛。妙妙不可言说,慢慢体悟。

  历代祖师都以《阿弥陀经》为目标。世人不知经中妙旨。经中告诉我们,彼佛现在说法。其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之相。有如是楼阁,街道、行树、水、鸟等诸大菩萨众等,皆是阿弥陀佛一心清净,行愿之所做。若有善人发愿,求愿往生者,执持名号,一日二日至七日,若能一心不乱,自然顿断生死,现前感应道交,即时亲见彼佛,及诸圣众,依正庄严之相,临终直登上品往生。我人自心清净,现量所成就功德庄严,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异口同声,称赞我佛,释迦如来,教众生一心持名,不假方便,即是成就功德庄严,若能一心持名,全提一句佛号,念念清净,念念解脱,根根尘尘,皆周遍法界,皆成就庄严净土,我佛释迦如来,正以一切众生的病根,在多闻多知多见上,皆是世智辩聪,不了生死,所以叫人一心持佛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念而不念,无念而念。时节因缘到来,心花开放,净土即现眼前,若能了此一句,全提之旨,妙在其中,细细体悟,我等众生,生到末法,业障深重,圣贤远去,善知识少,假善知识多,自己不认真修行,念佛、参禅、持咒,取人家之宝以为自得断章取意,研究文学般若,依文解义,东听一句,西学一句,不是自己心中开发的智慧,假装善知识,还去度人。法不通理,以盲引盲。还有此修学邪法灵鬼附体。看病看相,敛财,搞名闻利养,见神见鬼,能知过去未来,蒙骗众生,可不哀哉。

  现在我等念佛行人,不听祖师大德教诲。祖师大德是过来人,是佛菩萨化现来的,开示的都是真实和直截了当的理路。要多看祖师大德开示论点,不要听信一些没有真实知识的人,讲些知见和开示。有的人喜欢广学多闻,一天念经多少遍数,越多越好,听经作佛事,超度学经,学教,学习讲法,能听来一文半偈,以为己有,贡高我慢,看不起别人,谁一提佛法,我全都懂,全明白,佛法的名词、术语学了不少,什么都知道。可是请问你真的明白吗?如果真的明白请你道出什么是唯心净土?什么是自性弥陀?你能说得出来吗?如果从名义上能说得出来,可能也是记问之学,不了生死。

  真正明理的人一听就知道是假的,不是从心里开发的智慧,道听途说,不是自己所证得的真理,要是真正明理的人,他不卖弄自己的德行,也不乱讲,没有贡高我慢的行为;我们修道人要一心专佛号,要听佛菩萨和祖师的教诲。不杂任何知见,不要东跑西跑,参访假善知识。只求心清净念佛达到一心不乱,明心见性,自度度人;为什么祖师和佛都劝我们,一心专念呢?因为我人的心地,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随便往里什么都装,装什么知见,都是障碍,都是毒药!只能装“阿弥陀佛”。我人从无始以来,接人待物,五欲六尘,贪嗔痴,已经满满的装在八识田中。现在学佛还要装上知见,佛说法是边说边扫,不留影像,就怕众生着住法相。法本无法,无法强说是法,无法怎能知道佛法的道理呢?知道就放下,法无自性,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为何还要那么多的知见呢?请放下万缘,念佛成佛。一心专念,不杂任何知见,心里完全装进佛号,久久用功,自然得到一心不乱,临终花开上品,见佛相好,证无生忍。

  摘自正净法师《净土念佛指南》

----------------------------------------------------------------------------------------------------------------

更多正净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