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文集:明末闽南高僧樵云真常律师(林观潮)
律宗文集:明末闽南高僧樵云真常律师(林观潮)
明末闽南高僧樵云真常律师
编辑:林观潮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明末闽南高僧樵云真常律师的事迹。樵云苦行实修,弘律传戒,培养得戒僧才千余人,促进明末福建佛教,尤其是闽南佛教的复兴,厥功甚伟。出于对樵云的景仰,闽南民众遂传说樵云屡显神通,且进京度化神宗亡母,得赐号龙裤国师,使得其形象逐渐神异化。本文谨引用樵云同时代高僧,如蕅益智旭、隐元隆琦、永觉元贤等人的相关诗文,结合明清寺志、方志资料,尝试勾勒樵云生平的真实轮廓,以期还原行化于平凡人间的一代律师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明末佛教闽南高僧樵云真常
作者简介:林观潮,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樵云真常(1557-1639)是明末闽南高僧。他苦行实修,持戒弘律,培养戒子千余人,促进了明末福建佛教,尤其是闽南佛教的复兴。由于樵云弘法影响巨大,闽南民众遂散播樵云进京度化明神宗亡母,屡显神通,而得神宗赐号龙裤国师的传说。因此,本来平实笃行的樵云律师,其形象似乎逐渐向神异超人的龙裤国师转化。
本文引用樵云律师同时代高僧,如蕅益智旭(1599-1655)、隐元隆琦(1592-1673)、永觉元贤(1578-1657)等人的相关诗文,结合明清寺志、方志资料,考察樵云生平事迹,以期再现生活于平凡人间的,一代律师的本来面目。而樵云形象的神异化,侧面反映着明末佛教的发展状况,折射出闽南民众宗教信仰的特点,本文对此也略作分析。
一、 开坛传戒一律师
——弘法业绩考察樵云生平,应以蕅益智旭所作《樵云律师塔志铭》为主要依据。《樵云律师塔志铭》撰于崇祯十三年(1640),即樵云圆寂后第二年。当时蕅益行化漳州,接受樵云徒弟如田的请求而作此铭。可以推知,蕅益依据了如田提供的资料,所以铭文记载的樵云事迹,当最为可信。
《樵云律师塔志铭》〔1〕
予在江外,即闻樵云关主,以苦行实修,为八闽敬仰。戊寅冬,渡洪塘,趋温陵,担役愚夫,皆能言其为众之切,自课之勤也。未几闻讣,恨缘薄不及一晤,赋短章哀之。越二年庚辰,予至漳南,高足如田,遵遗命营全身塔于石室之岭,请予铭。
按:师为澄邑新安周氏子,出家漳之开元寺。法名真常,樵云其别号也。儿时以瓦缶竹木列为瓶锡,父知其志,舍入寺,寺为罗汉琛禅师道场。师剃度时,即有慕琛之心。谒南山闲寂老人,禀尸罗要旨,咨净土法门。既于堆云岭头建亭施茗。每经残月下,一虎当涂。师以杖叩云:此往来要道,慎毋面目憎人。虎驯去。次于三台石室,瓦釜绳床,课经枯坐。阅三载,拟欲他往,闻空中有声留之。乃启建佛殿,结构僧寮,额其岩曰闲云石室。盖闲寂老人曾于此栖迟故也。闭关峭坐,寝食俱忘,道风日着,檀信日归。嗣是设华严堂,辟接众舍,延待十方,尽心尽礼。爰感五台无静律师,为不请友,飞锡关前,为师圆具。
从此葺三山之大藏,兴支提之辟支。参无尽法师于天姆,觐普门大士于普陀。乃至游历南华,肖六祖栴檀之像。复归石室。又以行脚多年,律学疏旷,北登五台,重咨心地。然后开甘露戒品于温陵古莆诸处,而一以净土为指归。
师一生笃实苦行,普心接纳。于禅讲名流,尤虚怀靡间。盖其乐取人善,年弥高而德弥谦,故不必挥尘竖拂,已可扶宗教之衰矣。世寿八十有三,法腊五十有奇。剃度若干人,戒子不啻万指。铭曰:
先哲既逝,人情日浮。掠虚逞见,谁怀远忧。海南佛国,沦为荒丘。
髠不禀戒,兵奴狱囚。挺生樵老,爱河之舟。广设行筏,度彼迷流。
走遍天下,乃集胜猷。尸罗再揭,乐邦横截。不似诸方,证龟作鳖。
文中戊寅为崇祯十一年(1638),是年冬天蕅益接受北上浙江参学的闽南籍僧人诵帚、惺谷等人邀请,南下福建弘法,游化福州、泉州、漳州一带,直至明崇祯十五年(1642)。蕅益出身江苏省吴县钟氏,先为儒生,二十四岁出家。他由儒入佛,综合律、禅、华严、天台各派,又以净土为归,著作宏富,是明末佛教集大成者,在净土宗中被尊为九祖。蕅益在福建期间,目睹佛教状况,留下《闽游集》等相关记录。
关于樵云的籍贯俗家,根据铭文中“师为澄邑新安周氏子”一句,可知他出身明漳州府海澄县新安乡周氏。而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修《龙溪县志》收入樵云传记,又认定樵云为明漳州府龙溪县人氏。《龙溪县志》卷十九《仙释》载:
樵云,故开元寺苦行僧也。万历初年万松关未为孔道,然行人以捷径多出此。樵云结小庵,日施茗山中,夜即诵书,数年诸经通晓。神宗欲索天下名僧从苦行得法者,有司以樵云应。旋赐紫衣归岐山,依石结室而终焉。
实际上,两处记载并无矛盾。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因为漳州月港贸易的发展,明政府析出漳州府龙溪县内月港周边地区,设立海澄县。樵云出生地新安乡这时应该划归了海澄县,所以《樵云律师塔志铭》中有“师为澄邑新安周氏子”的表述。
关于樵云的生卒年,塔志铭中有“世寿八十有三”句,又根据清《支提寺志》卷三《明樵云律师》所记“崇祯己卯示寂于漳之久云庵”,〔2〕可以推知樵云诞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圆寂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
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叙述了樵云出家苦修,受戒学律,外出行脚,创建道场,开坛传戒的生平事迹。在铭文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樵云的律师身份的确立过程。
铭文提到,樵云居住故乡的闲云石室,道风日盛时,“爰感五台无静律师,为不请友,飞锡关前,为师圆具。” 这意味着樵云受比丘戒,具足了真正比丘的资格,于其一生意义重大。因为持有了作为比丘的戒牒证明,才能受到官府保护,可以外出行脚,前往各地寺院挂单参学。
另一方面,铭文提到,为樵云授戒的是来自山西五台山的无静律师,又侧面反映当时闽南本地缺少具备授戒资格的律师。这种情形,跟当时佛教的整体状况有关。
依照佛门规制,僧人幼年出家后,一般在二十岁时受具足戒,成为正式比丘。而在明朝,到了世宗嘉靖年间(1521-1566),由于世宗偏好道教,屡屡打击佛教,更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下诏禁止僧尼开坛传戒。〔3〕这样使得出家僧人虽然剃发圆顶,却难以受戒,无法成为真正的比丘。蕅益所言“髠不禀戒,兵奴狱囚”,即指这种尴尬现实。
这种情况持续到了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云栖袾宏(1535-1615)也为此悲叹。为建立僧人的戒律基础,他只好方便制定自誓受戒的方式,即半月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憨山德清(1546-1623)《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这样记载:
师悲末法教网灭裂,禅道不明,众生业深垢重,以醍醐而贮秽器,吾所惧也。且佛设三学以化群生,戒为基本。基不立,定慧何依?思行利导,必固本根。第国制,南北戒坛久禁不行。予即愿振颓纲,亦何敢违宪令?因令众半月半月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由是远近皆归。师以精严律制为第一行,着沙弥要略、具戒便蒙、梵网经疏发隐,以发明之。〔4〕
云栖袾宏所慨叹的“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状况,到了万历四十二年(1614)发生了变化。当年神宗延请古心如馨(1540-1615)于五台山永明寺开建戒坛,传授千僧大戒。古心传戒打破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来的禁令,此后明政府允许佛教寺院开坛传戒。以此为契机,明末律学重建,从而促进佛教整体复兴。
古心如馨出身江苏省溧水县杨氏,二十岁于南京摄山栖霞寺出家,研习律学,持戒谨严,立志中兴南山律宗。万历十二年(1584),居住南京城西马鞍山古林庵。万历四十一年(1613),古林庵得明神宗赐名振古香林寺,从此亦称古林寺。翌年古心于五台山永明寺开建戒坛,此后立足古林寺,大弘南山律宗,多次在江浙大寺开坛授戒。古心与其门下弟子以古林寺为基地,弘扬戒律,因而形成了律宗古林派。古心的弘律,使得本已衰落的律学得以延续,戒法得以传承,在律宗史上承先启后,重建律宗法系,影响深远,直至今日。〔5〕
考量明朝万历时期佛教界的传戒状况,依据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所言“爰感五台无静律师,为不请友,飞锡关前,为师圆具”,〔6〕可以推测樵云受具足戒时可能已经过了二十岁。而后来樵云“又以行脚多年,律学疎旷,北登五台,重咨心地”,这说明樵云北上五台学律,养成律师资格。此后樵云回到福建,才能“开甘露戒品于温陵古莆诸处”,即在泉州、莆田等处开坛传戒。
清《支提寺志》卷三《明樵云律师》又提到,起先在漳州芝山开元寺时,樵云与日新灿公“道契为友,因订终南游”;后来在宁德支提山时,“万历四十二年,灿公亦构南峰精舍”,樵云“踵前盟,适灿公脚疾作,不果。师因题其楣曰:巍然南山。盖了夙愿也。”据此可知,樵云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没有前往五台。然而《支提寺志》的记事似乎也从侧面证明,当年古心五台传戒的消息传入福建,令有心求戒的僧人向往不已。所以,樵云的北上五台学律,似乎应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后不久。
总结而言,樵云出家之后,经历多年,才得以受比丘戒,成为正式僧人。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后,北上五台求学,具备律师资格之后,回到福建弘律。樵云学律师承于何人,若有新资料的发现,今后或可详细考察。而其律师资格,应是真实不虚,所以蕅益称其为律师,清《支提寺志》也题名“樵云律师”为其立传。
二、樵古风高得自闲——德泽润如
明朝万历年间以后,江浙佛教因云栖袾宏、达观真可、憨山德清、密云圆悟等高僧出现,而趋向复兴,影响波及东南一带。〔7〕福建佛教接受江浙佛教复兴趋势的影响,也逐渐呈现活力。而戒律的复苏,是福建佛教复兴的基础。
崇祯十一年到十五年间(1638-1642),蕅益智旭行化闽南时,目睹僧人的不如法,感慨写道:“法林凋谢不能春,黄叶秋风嗌愈臻。圆顶方袍虽遍界,忘身为法果谁人。”〔8〕另一方面,蕅益也看到了闽南佛教复兴的希望,对于北上求法的闽南籍僧人深加赞叹。比如,出身泉州晋江县的诵帚宏思北上求戒,并邀请蕅益南下弘法。蕅益在所作《诵帚师往生传》中,〔9〕写道:
师讳宏思,一字如是,晋江溜澳人,族姓陈。髫年入郡之开元寺,礼湛然精舍肖满全公为师。剃发后,喜诗文,不理钱谷,气节昂然,缁素咸敬惮之。年二十七,忽发出世心,盟月台心默师,及惺谷何居士,为生死交。朝夕参究大事,忘形破格,风雨寒暑弗替也。时温陵佛法久荒,闻熏乏种,师独与惺谷,鼓舞数人,谒博山无异禅师,受具戒。三创八关社,接引居士。从此温陵缁素,始知有如来正戒。
根据蕅益所言,可知诵帚北上受具足戒,为僧人表率,回到泉州后,为居士授八关斋戒,为闽南佛教复兴开风气之先。因此可以理解,出于对闽南佛教的了解,以及对戒律复苏的重视,在《樵云律师塔志铭》中,蕅益表达了对樵云的深深尊敬。
作为一名律师,樵云真常的德行风范,也令当时的另一位高僧隐元隆琦敬仰不已。
隐元出身明福建省福清县林氏,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出家于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崇祯七年(1634)一月在黄檗山嗣法于费隐通容(1593-1661),为临济宗第三十二代传人。隐元住持福清黄檗山十七年多,复兴黄檗山为东南一大禅宗丛林,开出临济宗黄檗派。南明永历八年(1654)六月,隐元东渡长崎,弘法日本。1661年,隐元开辟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日本禅宗新派黄檗宗因而成立。作为黄檗宗开祖,隐元受日本皇室赐号大光普照国师。其著述丰富,流传至今。〔10〕
崇祯十二年(1640)樵云圆寂时,隐元正住持福清黄檗山,曾经按照禅宗仪轨,上堂说法,表示追荐。当时情形,见于以下隐元语录。
余初出家时,便闻公名,欲渴见而未能。一日,公过碧芝岩,道经黄檗。观公德泽,润如春膏,诚不虚平昔所慕也。别后余行脚遍参,经历二十余年。及庚午回闽,复面公于芝山精舍。然间有议公未具佛祖爪牙,岂堪为人师范。殊不知有一行过人,一德可嘉者,亦足为浊世之标准。近闻归寂石室,令人嗟叹不已。遂寄瓣香以表昔年之好。其徒净尘令台则上人,不远五百里而来,乞求法语为助荐。
愧余学浅心粗,宁敢放言污渎先辈面门耶。因见上人虔虔恳恳,似不得免。聊叙数言以塞来命。夫荐师之道,不须别求。别求终不得力。直须向自己脚跟下一刀两断,百了千当,不独上人师祖已荐,乃至尽恒沙际一切师僧父母,有情无情,俱已荐矣。何故?悟则事同一家,不悟则万别千差。上人果不外余言,异日到得与幺时,始信吾不汝欺也。〔11〕
隐元所言“余初出家时,便闻公名,欲渴见而未能”,可以理解为,隐元出家后曾经考虑从樵云律师受具足戒。由此可见,在隐元出家时,即万历四十八年(1620),樵云在福建僧人中已经享有盛誉。
隐元又提到“然间有议公未具佛祖爪牙,岂堪为人师范。殊不知有一行过人,一德可嘉者,亦足为浊世之标准”,这跟蕅益在《樵云律师塔志铭》提到的“不必挥尘竖拂,已可扶宗教之衰”,同样表达拥护樵云的意思。
樵云因为没有嗣法于禅宗,不具备禅僧资格,因此受到非议,被认为不能为人师范,传授门徒。这样的批评可能来自当时流行的禅宗方面。然而,隐元与蕅益都肯定了樵云作为律师的弘法功绩,表达了心中的敬仰。而蕅益更是说道:“尸罗再揭,乐邦横截。不似诸方,证龟作鳖”,赞誉樵云的弘扬戒律、归心净土,批评那些胡乱授受的诸方禅徒。
另外,隐元提到的“及庚午回闽,复面公于芝山精舍”,指的是崇祯三年(1630)隐元离开福清黄檗山南下行脚时,途经漳州府芝山开元寺拜访樵云一事。当时隐元三十八岁,为一平凡行脚僧人,得到樵云的接待鼓励,心中感激,因此作诗表达敬仰之情。
白云缥缈水潺潺,樵古风高得自闲。
借问老来端的意,又提玉斧斫芝山。〔12〕
后来,隐元住持福清黄檗山,成长为一代高僧,又东渡日本弘法,创立黄檗宗。隐元平生也致力传播戒律,在中日两国开坛传戒十六次,培养戒子无数,于重振日本佛教戒律,尤其功不可没。〔13〕隐元的这种重视戒律的作风,应该受到了樵云的影响。
崇祯十年(1637)十二月,隐元在福清黄檗山传戒。当时受戒弟子大眉性善的戒牒流传至今。〔14〕从戒牒内容,可以了解到明朝佛教的传戒情形,如三坛渐进、三师七证的程序,也可以了解到受戒对于僧人的重要意义。以下引用大眉性善戒牒的文字内容。
谨遵《大明会典》一玖。洪武三年十月十三日礼部尚书张吕本等奉圣旨。天下各寺院僧人们知道:如有僧人行童,愿要游方学道,习学经律,听教参禅的,听他出外参学。或在寺院,或在山林,共相讲明经义,传诵戒律,所遇官司毋得禁他。钦此钦遵。外,又遵《梵网经》云: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孝顺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一切人非人等,但受法师语,尽受得戒。故知千佛流传,惟此一法,况戒为入道之基,戒为六度之首,十方三世诸佛成道之根本,诸大菩萨修行之径路,教中之正体者也。
兹据: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二十岁,法名性善,发菩提心,恭就黄檗山万福寺戒坛,初坛于十二月初一日受沙弥戒;二坛于本月初六日受比丘戒;三坛于本月初八日受菩萨戒。以此流通戒法功德,伏愿今上皇帝圣躬万岁,天下太平,民丰物阜,佛道同皇恩浩荡,金轮与戒藏昌隆。填给牒文,听许游学参禅,勿令放逸,污至牒者。
敕赐万福禅寺临济正宗第三十二世授戒和尚隆琦,羯磨阿阇黎隆瑞,教授阿阇黎隆宓,尊证阿阇黎隆瑗、性昺、性杲、海宁、明舟、明远,引请阇黎性昙、无穷。
右牒给付菩萨戒弟子性善收执。
崇祯丁丑年十二月日给。〔15〕
如以上戒牒所示,根据明朝法律,僧人在受戒后才可以游方参学,受到官府保护。联系樵云作为“授戒和尚”,生平传授戒子过千人的事迹,可知他的传戒培养了许多具备比丘资格的僧人,从而促进福建僧人能够外出参学,给福建佛教带来活力,厥功甚伟。
三、辟支岩下抱瑾瑜——支提住山
支提山位于福建省福宁州宁德县城西,被认为是《华严经》中天冠菩萨的道场,闻名遐迩。山内有支提寺,开创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原名支提山华严禅寺。明万历元年(1578),因敕赐改名支提山万寿禅寺。
万历二十七年(1599),樵云携带弟子如信前往支提山,开辟辟支岩道场,在此住静十余年。万历四十年(1612),樵云又在辟支岩扩建殿宇。在故乡漳州的闲云石室之外,辟支岩是樵云用心兴建的又一道场。清《支提寺志》卷三以《明樵云律师》为题立传,记录樵云事迹。
明樵云律师。师讳真常。漳州张氏子。幼而托白,受具后律身清苦,过中不食。思诸佛以戒为师,行持不怠。初,日新灿公奉敕为护藏法师,住芝山开元寺,法席最盛。师往谒,道契为友,因订终南游。
万历二十七年上支提,结茅王家地住静。沿见危岩削壁,询土人,曰:辟支岩也。师止下,遂依崖缚屋以居。岩最幽深,相连十余里,多虎狼怪异。师与其徒如信处之志坚,啖荠茹蕨,不求世营,凡十余年所。
后回漳,于石室岩万松岭施茶三载。时白昼有猛兽当路,行人震恐,师为驯扰说戒,弭伏而去。德播远近。时郡绅都宪王公志道,给谏颜公继祖,魏公呈润及诸当道善信请住开元。四方云衲争依之。师复开期,为四众广授木叉大戒。
万历壬子回辟支,扩充殿宇,顿成奇观。由是缁素不惮寒暑而往参焉。四十二年,灿公亦构南峰精舍,师踵前盟,适灿公脚疾作,不果。师因题其楣曰:巍然南山。盖了夙愿也。
崇祯间两过大寺,检阅皇藏。既而复往泉之开元,与相国张公瑞图、大宗伯林公欲楫,称方外契。及憨山清、永觉贤二大师,咸重师戒,各有赠篇。崇祯己卯示寂于漳之久云庵。弟子负舍利归,塔于辟支。
《支提寺志》提及樵云“复开期,为四众广授木叉大戒”,却没有交代樵云律师资格的养成过程。这与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相比,显得有些疏略。但这则樵云传记,突出的也是樵云作为律师弘律传戒的事迹。
如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所言,樵云会下“戒子不啻万指”,达千余人。这些戒子应该多数为福建僧人,其中出身闽南的远门净柱(1601-1654)与亘信行弥(1603-1659),在明末佛教中尤为杰出僧才。
远门净柱出身漳州龙溪县,于支提山出家后,得戒于樵云律师,后来嗣法于曹洞宗石雨明方(1593-1648)。远门编撰《五灯会元续略》,主张禅宗青原系优越于南岳系,于明末禅宗的曹洞与临济两宗之争中产生影响。〔16〕清《支提寺志》卷三有远门传记,记录远门从樵云学律,写道:
国朝远门禅师。师讳净柱,鼾关其别号也。龙溪陈氏子。虽丱角补博士弟子员,屡试冠诸生,非其好也。年二十五,造山礼性赋山主剃染。纳戒于樵云律师,执侍一载,精练律藏,广搜教秉。复砺志发明大事,遍参海内知识,缘契宝寿,遂嗣焉。
远门出家时,为明天启五年(1625)。若以当年得戒推断,可知樵云传戒始于天启五年(1625)前后
。
亘信行弥出身泉州府同安县蔡氏,十八岁在同安县梅山出家。崇祯八年(1635),在福清黄檗山嗣法于费隐通容,为临济宗三十二传,与隐元为法兄弟。生平住持泉州府南安县罗山栖隐寺、泉州承天寺,福州府侯官县芙蓉寺、福清县黄檗山万福禅寺、侯官县雪峰山崇圣禅寺,漳州府南山寺,福宁州宁德县支提山万寿禅寺等道场。亘信法化遍及福建各地,而以弘法闽南为主,培养了如幻超弘(1605-1678)等十多位闽南籍法嗣。亘信复兴漳州南山寺,开出临济宗南山寺法派(南山派),引领闽南佛教主流,至于今日。
亘信曾于南明永历十年(1656)住持支提山万寿禅寺。清《支提寺志》卷三所立亘信传记,提到亘信从樵云得戒的事实。
国朝亘信禅师。师讳行弥,漳州人。〔17〕幼业儒,长就南山剃染,纳戒于樵云律师。法嗣黄檗费和尚。丙申夏从雪峰入支提,众留结夏。师因检藏三阅月。至冬,众复请结制开戒。适山寇剽掠,师遂往福州固山。即慕师道德,请住庆城寺。己亥示寂。
从清《支提寺志》的相关记录可以看出,樵云的支提山弘法,影响远近,因而备受僧俗敬仰。崇祯六年(1636),樵云八十岁时,曹洞宗高僧永觉元贤(1578-1657)作诗祝贺,赞扬樵云秉持清净戒律,犹如怀抱美玉般高洁不俗。
《祝支提樵云老师八十寿》〔18〕
支提屹立东海隅,重峦迭嶂拥禅居。
天冠圣迹邈莫测,仙人遗灶在丘墟。
中有高僧头似雪,辟支岩下抱瑾瑜。
恰如冰壶濯桂魄,亦如火聚现芙蕖。
行年八十犹矍铄,饮涧眠云每自如。
愿师住世同宝掌,长为明炬照昏衢。
四、 国师传说益古趣
——神化形象樵云在其故乡闽南弘法传戒,深受民众爱戴,因此他的事迹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民众频繁的口耳相传之中,樵云的生平事迹,逐渐有了一些颇为神奇的细节。其中,樵云应请入宫超度明神宗生母,并获得龙裤国师封号,这两个细节尤其引人注目。当然,这些内容是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清《支提寺志》卷三《明樵云律师》里所没有的。
今日,闽南民众可能熟悉龙裤国师的称呼,却没有听说樵云律师的法号。龙裤国师的形象确立,有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樵云的入宫说法。
前文提到的清乾隆《龙溪县志》,在卷十九《仙释》载:“神宗欲索天下名僧从苦行得法者,有司以樵云应。旋赐紫衣归岐山,依石结室而终焉。”据此可知,在清朝乾隆年间,闽南民众还只是认为樵云在明神宗时入宫,得赐紫衣,但并未提及樵云入宫所为何事,更未提及龙裤国师封号。
龙裤国师封号的说法,可能传开于乾隆年间以后。近代佛教界巨擘虚云和尚(1840-1959),出生于清末泉州永春县,十二岁以前在此度过,出家后又曾经行化闽南。可能从少年时期开始,虚云和尚即耳闻龙裤国师的传说。一九五三年正月十三日,在上海玉佛寺的禅七开示中,虚云和尚提及龙裤国师,说道:
假如你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不怕你是怎样的一个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着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僧曰:“参念佛是谁。”如是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心里照顾。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次早升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
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太后解脱矣!” 帝甚疑惑,以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空中曰:“请皇上礼谢众僧,我已得超升矣!”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此时其僧见帝穿着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赠之。僧曰:“谢恩。”帝便封为龙裤国师……
诸位,请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来,不杂用心,一向道心坚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烂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问,是否能这样的用功?莫说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来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静后,看见监香行香,或旁人有点动静,也要瞅他一眼。这样的用功,话头怎样会熟呢。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现,好好提起话头参看!〔19〕
虚云和尚在开示中提及“漳州一贫苦人”——后来的龙裤国师,旨在策励参禅徒众发起坚固信心,不退长远心,着意强调“参念佛是谁”这个话头。祖师方便说法,直指人心,自然不必拘泥于世间史实,所以在这里龙裤国师的本名也未被提及。
虚云和尚开示中的龙裤国师,体现的应该是清末时期的形象,还显得简单。到了1935年,漳州僧人念西撰成《明漳州三峰闲云石室龙裤国师传》,〔20〕描绘了一位具备完整形象的龙裤国师。当时弘一法师(1880-1942)应请为之作序。
念西法师,今之闽南高僧也。专弘净业,著作甚富。近以所撰《龙裤国师传》见示,披卷讽读,叹为希有。文笔朴拙,不假修饰,弥益古趣。丰德性常律师,拟以付刊流布,而资亡母冥福。孝思肫诚,尤其足贵焉。为题卷端,以志欢赞。
岁次乙亥十月惠安净峰沙门一音。〔21〕
念西在《龙裤国师传》中写道:
国师号龙裤,法号樵云。姓郭,漳之东乡霞州人也。神宗朝得度,抽簪于本郡山头社桥下庵。幼无读书,世耕作。出家后,习经迟钝,忘前落后,无读诵性,相类特伽之诵帚。其剃度和尚,以其难于教化,惟日课以运水采薪,而供师僧。阅四五年,一句弥陀,犹念不调,故常劳役……
师念欲修行,既乏师教,又日无暇,正太息间,适运水师来焉……即为说古德操行,穴处岩居,涧饮木食,以乐吾道,乃至说:“道之一字,理极难明。总之,躬行实践,道必达焉。师果自真实修道,唯念佛一门,为横超之捷径,较行参禅为易,且保无魔业娆。苟能以信入门者,须法古人,则将来念佛三昧,可计日而待证矣。” 师闻之,心遂感悟,拟入三峰石窟修行……自是栖身净土,勤念弥陀……师不视不顾,亦不移动,念佛如故。是布一投,十有三年。尘坌寸厚,眼亦不以物为碍。此可见其念佛,已念到无心用处,真得功夫矣……
迨万历皇太后崩,托梦于帝,嘱请有德高僧为拔幽苦……帝闻益嘉其梵行,疑必圣果位中人,乃以国师之礼待之。迄明早,上临坛,见师执幡,召请国母魂,而向灵位说偈曰:“我本不来,是汝故爱。连根拔起,超升天界。”
说毕,复以幡三招,称南无阿弥陀佛者三。谓上言:“已超拔矣。”……帝愈佩德钦风,即持所着龙裤赐与。更赐龙裤国师号焉。
以上念西文中的樵云——龙裤国师,是经过苦修念佛而开悟的。从文中表现的对于念佛法门的强调,可以看出作者本人的弥陀净土修行倾向。可惜的是,文中只字未提樵云作为律师的特点。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清《支提寺志》所记录的能够检阅藏经、深得律学要旨、广为四众传戒的一位杰出律师,在念西文中却是“幼无读书……习经迟钝,忘前落后,无读诵性……阅四五年,一句弥陀,犹念不调……以不识字故,唯口宣化”的苦行僧人。
念西写作《龙裤国师传》,自言“凡此耳闻者,多从故老相传,乃爰笔而志之”,〔22〕因而行文风格反映出民众口头传说的特点,通俗朴拙。关于这篇传记,就其表现方式,弘一法师称为“不假修饰,弥益古趣”,然而于史实方面,却未加点评。
根据《明史》,神宗生母李太后逝世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23〕考诸明清史料、佛教传记,不见神宗诏命福建僧人樵云进京度母的记录,所以对于《龙裤国师传》中樵云入宫的真实性,尚可存疑。然而,分析樵云入宫的传说,似可得出以下看法。
首先,樵云入宫的传说,体现了万历年间佛教僧人南北参学的情况。
万历四十二年(1614)古心如馨受命于五台山开建戒坛,带动律学复兴,鼓舞了各地僧人北上求戒。樵云也在求戒僧人行列之中,加上此前的行脚参方,樵云“走遍天下”,〔24〕其足迹遍及南北各地,到过都城燕京极有可能。樵云见多识广的经历,使得偏僻南方的故乡民众为之神往,在口头传说中不断添加细节,也是人之常情。
其次,樵云入宫的传说,反映出万历年间福建佛教生机呈现的特征。
万历四十二年(1614)秋,神宗为纪念亡母李太后,选择国内六处寺院颁赐藏经。由于福清籍内阁首辅叶向高(1559-1627)的斡旋,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成为六寺之一。〔25〕黄檗山的赐藏,于福建佛教为一大盛事,促进了此后的不断复兴,例如浙江密云圆悟的临济宗天童派南来黄檗山弘法,福清黄檗山复兴而结成临济宗黄檗派,漳州南山寺复兴而开出临济宗南山派,黄檗山赐藏也使得福建僧俗在心理上与明王室拉近了距离。樵云与黄檗山颇有因缘,在福建僧俗间又享有盛名,于是逐渐变化为民众在心理上接近明王室的桥梁性形象。
其三,樵云入宫的传说,折射出闽南民众所喜好的高僧神异化倾向。
念西《龙裤国师传》描述的樵云神异事迹,可以概括为:石窟苦修,十三年间;石卵作芋,神变难测;闽省祥云,高僧出处;预知有经,京门地下;宫女浴身,男根不现;临坛说偈,超拔太后;受赐龙裤,谶语兑现;御园石塔,袖中持去;现大神足,涌空归乡;自知时至,念佛生西;真身荼毗,舍利无数。在这里,历史上的樵云律师转化为与其本来形象迥然不同的神异国师。
把高僧形象神异化,进而当作民间神灵崇拜,以期满足现世利益的追求,是闽南民众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一个特色。比如,唐朝义忠禅师(781-872)开辟漳州九层岩禅院(今平和县三平寺),由于闽南民众的崇拜,衍生出三平祖师信仰;宋代高僧普足居住泉州安溪县清水岩,形成清水祖师信仰;五代时期自严和尚出身泉州府同安县,隐居武平县南岩,寂后被尊为定光佛,流传为定光佛信仰。这三大祖师信仰,与正信佛教并道而行,成为闽南民众心中重要的神灵崇拜,迄今流行。随着闽南民众移居海外,其影响波及台湾及东南亚各国。
樵云律师形象的神化,也正是折射出闽南民众的,这种喜好高僧神灵化的心理倾向。如此看来,百十年后,在闽南宗教中又添一龙裤国师信仰,或未可知。
综上所述,联系明末佛教状况,以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为主要依据,参考清《支提寺志》、隐元语录等相关记载,而暂时搁置清《龙溪县志》、民国《龙裤国师传》中的传说性资料,可以勾勒出樵云律师的生平轮廓。如下文所叙。
樵云真常,出身明漳州府海澄县新安乡周氏,诞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圆寂于崇祯十二年(1639)。幼年入道,于漳州芝山开元寺出家,随后往漳州南山寺跟从闲寂和尚,秉承律学要旨,咨询净土法门。樵云苦行实修,先于堆云岭头结庵自居,又建亭施茗,以方便行人,广结众缘。继于三台石室,课诵枯坐,精勤不懈,遂通晓诸经。三年后,乃启建佛殿,结构僧寮,额曰闲云石室。因道风日著,檀信归投,石室日显促狭,于是设华严堂,辟建寮舍,延待十方僧俗。
樵云住居闲云石室,其间山西五台山无静律师,飞锡关前,为之授具足戒。樵云此时,始得成为出家比丘。约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外出参学,东到浙江普陀山,朝拜观音大士,南至广东南华寺,描摹六祖宝像。
万历二十七年(1599),樵云四十三岁,前往福宁州宁德县支提山,创建辟支岩道场。与徒如信结茅住静,不求世营,凡十余年。后来应闽南僧俗恳请,回归闲云石室。万历四十年(1612),樵云重回辟支岩,扩充殿宇,构成奇观。由是缁素不惮寒暑,争往参学。万历四十二年(1614),古心如馨律师于五台山开坛传戒,鼓舞南北僧人振兴律学。在此之后,樵云北上五台,求学戒律,遂重开心地,精通毗尼,具足律师资格。
大约始于天启五年(1625),樵云传戒授徒,于漳州泉州莆田等地多次开坛,从之受戒者千有余人。闽南僧人,杰出如远门净柱(1601-1654)、亘信行弥(1603-1659),都曾从其受戒。
崇祯年间(1628-1644),樵云应请两次前往福州大寺,检阅藏经,修缺补全。崇祯三年(1630),樵云住于漳州芝山开元寺内。崇祯六年(1636),住于宁德支提山辟支岩。崇祯十二年(1639),示寂于漳州久云庵。弟子以其舍利,分别建塔于漳州闲云石室,及宁德支提山辟支岩。
樵云生平修律持戒,开坛授徒,培养比丘,促进福建佛教复兴,影响深远。其德泽风范,弘法功绩,得到当时高僧一致赞许。蕅益智旭称许:“不必挥尘竖拂,已可扶宗教之衰”。隐元隆琦赞叹:“德泽润如春膏”,“足为浊世之标准”。永觉元贤祝福:“愿师住世同宝掌,长为明炬照昏衢”。
总之,在明朝万历以后的福建佛教中,樵云以律师身份弘扬戒律,复兴佛法,开戒律重建风气之先。相比于当时好尚参禅,师资授受混滥不齐的诸多僧人,可谓稀有难得。同时,樵云行在戒律,栖心净土,如蕅益所赞许“一以净土为指归”。后世民国年间,行化闽南的弘一法师,也是行在戒律,指归净土,影响闽南佛教至深至远。先哲后贤,交光相映,让人不禁顿起仰慕,遐思无限。
〔1〕《蕅益大师全集》(《灵峰宗论》卷八之三)。*轮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59页。
〔2〕明·谢肇淛、陈希拯原辑,清释照微增补:《支提寺志》,六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中国佛寺志丛刊》第106册,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影印。
〔3〕《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五六二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己酉:“严禁僧尼戒坛说法。”上海古籍书店1984年版。
〔4〕明·云栖袾宏著:《莲池大师全集》卷末附录,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金陵刻经处开雕原本,1972年台湾中华佛教文化馆影印本。福建莆田广化寺再版。云栖袾宏,浙江仁和县人沈氏子。
〔5〕古心如馨的相关资料,可举例如下:一、《清凉山志》卷五《高僧懿行·如馨律师传》。《清凉山志》,释镇澄编,明万历原本,1933年苏州弘化寺铅印本。中国佛寺志丛刊第9册。二、《新续高僧传》卷二十八明律篇第四之二《明金陵天隆寺沙门释如馨传》。《新续高僧传》,六十五卷。喻谦等编,1923年靳云鹏序,北洋印刷局排本。三、《律宗灯谱》,清释源谅撰,清刻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1993年12月。源谅(1705-1772),北京潭柘寺僧。四、刘大任《戒幢律寺与隆昌寺的法系因缘述略》,香港佛教月刊508期, 香港佛教联合会,2002年9月。五、长谷部幽蹊《古祖一门法灯の谱》。《明清佛教研究资料(僧传之部)》,长谷部幽蹊著,日本京都黄檗文化研究所2008年版,第367页。
〔6〕查《清凉山志》,不见五台山无静律师的记载。或当待考于他处。
〔7〕达观真可(1543-1603),江苏吴江人沈氏子。憨山德清(1546-1623),江苏金陵全椒县蔡氏子。密云圆悟(1566-1642),江苏常州宜兴县蒋氏子。
〔8〕《次惠安》,《灵峰宗论》卷十。《蕅益大师全集》,第11645页。
〔9〕《灵峰宗论》卷八。《蕅益大师全集》,第11404页。
〔10〕平久保章编:《新纂校订隐元全集》,东京开明书院1979年10月版。语录十卷,附录一卷,共5486页,据江户时代诸刊本而重辑影印。
〔11〕《法语·清漳净尘上人求荐乃师樵云公》,《隐元全集》,第937页。
〔12〕《隐元全集》,第1114页。
〔13〕《普照国师年谱》宽文三年癸卯:“师开堂将三十载,说戒一十六度,受戒弟子不知其数。”(《隐元全集》,第5242页)
〔14〕大眉性善(1614-1673),出身明泉州府晋江县许氏,隐元隆琦法嗣。南明永历八年(1654)随隐元东渡日本。在京都黄檗山开创塔头东林院,其门流形成黄檗宗中东林派。传世语录《东林梦语》,一卷。日本宽文五年(1665)自序,延宝元年(1673)以后刊本。京都黄檗山文华殿存。
〔15〕大眉性善戒牒,崇祯十年(1637)十二月原件,竖排文字。京都黄檗山文华殿存。
〔16〕《五灯会元续略》,八卷,远门净柱辑,卷首载南明弘光元年(1645)马嘉植序。新纂《卍续藏经》第138册,新文丰出版社1995年版。
〔17〕亘信籍贯应为泉州府同安县。《雪峰志》卷五《纪当山》:“第一百四代。亘信弥禅师,同安蔡氏子。大清顺治丙申年当山,兼住持庆城寺。至己亥七月十六日示寂,建塔于柽洋,后改移于漳州。”《雪峰志》,十卷,明崇祯五年(1632)原纂,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刻。《中国佛寺志丛刊》第103册。《五灯全书》卷七十:“福州雪峰亘信弥禅师。同安蔡氏子。”《五灯全书》,百二十卷,清超永编辑。新纂《卍续藏经》,第140-41册。
〔18〕《永觉和尚广录》卷二十四《诗》上。《永觉元贤禅师广录》,三十卷,为霖道霈编。新纂《卍续藏经》第72册。同样内容的诗,在清《支提寺志》卷五《诗》中,题为《祝支提樵云老师,释元贤,永觉鼓山》。
〔19〕《虚云和尚方便开示》,第181页,《癸巳一九五三年正月初九至二十三日上海玉佛寺两个禅七开示》·《初七第五日正月十三日开示》。福建省佛教协会印1993年。
〔20〕《广钦老和尚开示录》,第79页附录。福建莆田广化寺印,闽新出内书第119号,1995年版。
〔21〕本序未见于《弘一大师全集》。关于念西法师,《弘一大师全集》八·《书信卷》·《致念西、丰德律师。1936年2月,晋江草庵》,注一:“念西律师,名义俊。福建漳州人,出家石室岩,专修净土法门,故号念西。后又从弘一法师学律,着有念西集,及龙袴国师传。”圆拙、林子青等编:《弘一大师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
〔22〕念西:《龙裤国师传自序》。
〔23〕《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孝定李太后》:“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也……四十二年二月崩。”中华书局标点本。
〔24〕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
〔25〕永历《黄檗山寺志》卷六《外护》,叶向高《重兴黄檗山募缘序》:“甲寅秋,皇上以圣母升遐,思慕不置,广为祈福,择名山古刹分置藏经。海内共六处,而黄檗在其中。”永历《黄檗山寺志》,八巻,隐元隆琦、独往性幽编修,南明永历六年(1652)隐元序。日本江户时代刊本,京都黄檗山文华殿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