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1 (1999年于香港志莲净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妙境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1 (1999年于香港志莲净苑)

  【释题】

  刚才由这位居士的介绍,说我有四十多年的学习佛法,我承认这件事。但是我是很笨的人,虽然时间很久了,还是没有什么成就的。

  但是今天有这样的因缘,到这儿来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天王品》,这件事实在是共同的学习而已,我不敢说我会讲,我不敢这么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在古代的佛教是称之为《大品般若经》的,它就是玄奘法师翻的,十六分的《大般若经》里边的第二分。玄奘法师翻的第二分是八十五品,七十八卷,这么多。但是罗什法师翻译的只有三十卷,九十品,就是比玄奘法师翻的略了,但是我们可以对照的去阅读。这一部经里边,一共是分五大分,分五个部分。

  第一分名之为「舍利子般若」,就是佛对舍利弗尊者说的般若法门。这一分是略说的,说到菩萨的智慧是超过了二乘人的。

  第二分,就是佛命令须菩提尊者,广说般若法门的。其中的大意,就是说的三解脱门。

  第三分也名之为「信解般若」,就是释提恒因,他请须菩提尊者,为诸天和法会大众说般若波罗蜜;这一部分的般若法门,是赞叹学习般若法门的功德殊胜,使令学习般若的人生欢喜心,欢喜学习般若,所以这一部分也名之为信解般若。但是在这一分里边,后边又提到弥勒菩萨,这个弥勒菩萨说般若法门;这一部分是说到甚深义,学习般若的甚深义,可以得不退转。所以加起来,叫做信解般若;这是第三分。

  第四分名为「实相般若」,就是广说诸法实相的道理;当然这是已入不退转以后的境界。

  到第五分名之为「方便般若」,就是成就不退转的菩萨,发大悲心,以般若法门广度众生的善巧方便;这一部分是特别的广,也是特别的深奥的。

  这个《大品般若经》,总合起来分这么五部分,五个部分。现在的〈天王品〉就是第三个部分,是赞叹般若法门的功德殊胜,劝我们发心学习,这样的意思。

  这个〈天王品〉,在有的版本上是〈天主品〉;我看这个文义,说「主」比较合适,〈天主品〉。〈天主品〉的意思呢,因为这一品里面,是释提桓因他主动的向须菩提尊者请法,就是以他的名义做品的名称,所以叫做〈天主品〉,是这样意思。这一部经里面一共是九十品,现在这一品排在第二十七。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等,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等诸忉利天,需夜摩天王等诸夜摩天,兜率陀天王等诸兜率陀天,需涅蜜陀天王等诸妙化天,婆舍跋提天王等诸自在行天。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等。」这一品里面,第一科是「诸天请法」。这一科里面又分成两大段,第一段是「明众集」,就是很多的诸天在这里集会,这是第一科。这一科又分两科,第一科是「列众」,就是来到法会的大众,把它标列出来。那么第二科是「现瑞」,现出来光明的瑞相。在「列众」里面分两科,第一科先列「欲界天」。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等」,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指娑婆世界说的,这里不详细说了。三千大千世界里面,「诸四天王天」,就是欲界天里面最低的这一层天,有东西南北四个天王。那么东方叫做治国天王,南方叫做增长天王,西方叫做杂语天王,北方叫多闻天王。「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这个一四天下的四天王还不算多,这三千大千世界的四天王可就是特别多了,所以说「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同时来在法会里面。

  「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等」,四天王天说完了,下面说第二层天,就是释提桓因;「释提桓因」翻到中国话就是能天主。「诸忉利天」,因为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有很多的忉利天。「需夜摩天王等」,这是第三层天,第三层天叫做「夜摩天」;夜摩天里面的天王的名称叫做需夜摩,翻到中国话翻个妙善,微妙的妙,善良的善。「诸夜摩天」。

  「善兜率陀天王等」,这是诸兜率陀天的天人;「兜率天」翻个知足。这个「善兜率陀」翻个妙足,微妙的妙,满足的足。「需涅蜜陀天王等」,这个翻到中国话就是「化乐天」。这些天人都是属于化乐天的,但是没有特别标出来天王的名称。「诸妙化天」,很多的化乐天的人。「婆舍跋提天王等」,「婆舍跋提」翻到中国话是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顶天;「天王等」。「诸自在行天」,这一句话就是赞叹欲界六天,他们天上的人的福报很大,心情是很自在的。这个「行」者,「心」也;就是他的心情是很自在的、很快乐的,这样意思。「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每一层天都有很多的无数百千亿诸天。这个四王天说到「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下面「释提桓因等」以下,这五层天没有这句话;就是最后这一句说出来,「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他们同时都来在这个般若法会里面。

  前面这一大段是列出来欲界天的天人。下面就是第二段,说「色界天」。

  三千大千世界诸梵天王等,乃至首陀婆诸天等,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

  「三千大千世界诸梵天王等,乃至首陀婆诸天等」,也是,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诸梵天王等。这个色界天分四禅,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四种禅天都是离欲的,所以叫做「梵」,就是清净的意思。色界天上的人认为欲界的欲是不清净的,他们都离欲了,所以称之为「梵」。这个「梵」是印度话,翻到中国话就是清净的意思。

  「乃至首陀婆诸天等」,这个「首陀婆」翻中国话是净居,清净的净,居住的居,净居天。「净居天」是在第四禅天以上,就是五净居天,都是圣人,都是三果圣人。这个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里面都是凡夫天,也可能有圣人;但是净居天决定是圣人,而不是凡夫了。「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就是四禅天也是这么多的天人。「俱来在会中」。

  是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业报生身光明,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乃至不可以算数譬喻为比。世尊光明最胜、最妙、最上、第一;诸天业报光明,在佛光边不照不现,譬如燋炷比阎浮那提金。

  「是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这是第二科「现瑞相」;前面是「列众」,现在是现瑞。

  「是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业报生身光明,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这个欲界的六天,乃至色界四禅,到五净居天。「业报生身光明」,他们造做的福业所得的果报,就是他们的身体。这个身体有光明,不像我们人间的人,身体没有光明,需要借助于日、月、灯的光明。但是诸天他们身体能发出光明来,不需要靠日、月的光明。

  在《大智度论》上的解释,就是你在因地的时候,能用光明布施给人,你将来得的果报身就会有光明。譬如说这个地方是黑暗、没有光明,但是大众都需要从这里经过,你能在那里放一个灯,破除了黑暗,方便众人从这里经过,那么将来你的身体就会有光明;或者是在佛前你供一个灯,将来也能令你的身体有光明。那么这都是由布施光明,而得到这样的果报。其次,若是你能够同情他人的苦难,布施你的心力、体力、财力,解除他人的苦难,你有这样的功德,也会有光明。或者是持戒,持戒清净;你受的五戒,或者十善戒,或者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是菩萨戒,你持戒清净,将来你得到的身体,也会发出光明来。

  但是在诸天,在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他们不但是有布施持戒的功德,同时他们还修学禅定,这个禅定将来所得的果报也会有光明。总而言之,是内心清净,将来的果报就是有光明。这可见我们人间的人,虽然也是属于善法,但是不能和诸天比,比不上诸天,所以我们的身体没有光明。这里是说欲界天和色界天,这两个地区的天人,他们的身体有光明。

  「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诸天的光明,也有的能够照耀无量由旬、百千由旬的,这么广大的地区都光明了。但是在佛的「常光」;「常光」,就是佛的身体也有光明。佛的常光,就是日常也就不必特别的作意,这个身体也会发出光明来,但是周围就放出一丈这么大的光明,所以叫做「常光」。若是特别有因缘放光,那就是没有边际的了。现在不说有作意的放光明,只是说日常的果报上的光明。「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就是诸天的业报生身的光明和佛的常光来对比,他不能和佛的光明比。「百分、千分」,百分不能及一,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就是诸天的光明增加到一百分,也还不如佛的一分的常光,那么样的殊胜。千分不能及一、千万亿分也不能及佛这一分的光明,佛的光明是特别的殊胜。

  「乃至不可以算数譬喻为比」,百分、千分、千万亿分,这就是算数。或者是用譬喻来形容佛的光明的殊胜,也是比不上佛的殊胜的。在经论上的解释这一句话呢,譬如说是一个强力的人,特别强壮有力量的人,和一个衰弱没有力量的人,两个人来较力,那当然衰弱的人是没有力量的;这是对比,这样意思。

  「世尊光明最胜、最妙、最上、第一」,对比的情形,释迦世尊的光明是最殊胜的。什么叫做最殊胜?就是最妙、最好。什么叫「最妙」?就是最上,最高上的。什么叫「最上」?就是最第一。诸天的光明不能和佛的光明对比。

  「诸天业报光明,在佛光边不照不现」,这详细说光明的情况。诸天业报的光明,在佛光明的旁边,就没有光明照耀,就不显现它是光明了。「譬如燋炷比阎浮那提金」,这个「燋炷」就是灯炷烧燋了,就是一个黑的东西了。那比这个「阎浮檀金」,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最好的黄金来对比,这个燋炷和黄金来对比,当然黄金是特别的光显,燋炷是特别的丑陋了。诸天的光明虽然也是很大,但是不能和佛的光明对比。因为诸天虽然有布施、持戒、禅定的功德,但是他们还是凡夫境界。佛是无量劫来,三大阿僧祇劫修六波罗蜜,断除一切烦恼、一切烦恼的种子,是无漏的光明,所以有漏的光明不能相比的。

  那么这一段是现瑞,就是佛的光明特别殊胜的意思。

  尔时,释提桓因白大德须菩提:是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一切和合,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义。

  「尔时,释提桓因白大德须菩提」,这是第二段「发言致问」。第一段是「明众集」,诸天在这儿集会。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一品的时候,也说到集会,那是有天上的人、也有人间的人,有凡夫、也有圣人,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大菩萨,那是全面的把它列出来。但是这里只是列出诸天来,所以和此经开始的时候的列众还有所不同的。现在这里「发言致问」,就是诸天把他们心里面的问题说出来,向须菩提尊者请求。分两科,第一科是「请说」。

  「尔时,释提桓因白大德须菩提」,这个时候在诸天里面,这个欲界的第二层天,由下向上数,第二层天释提桓因,他发言,他「白大德须菩提」。须菩提尊者在佛陀的弟子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位,所以称之为「大德」。只要是阿罗汉都是大德,但是须菩提还是特别了一点,就是他的慈悲心很强。

  「是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一切和合,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义」,对他说什么呢?这个释提桓因说:「是三千大千世界」之内,很多的「四天王天」,就是欲界的六天,乃至色界天的四禅天,四禅天以上的净居天,「诸天」。「一切和合」,这么多的天人都在这里集会。在这里集会做什么呢?「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想要听须菩提尊者为我们宣说般若法门,请你慈悲开示;这是请法。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应住般若波罗蜜中?何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

  这下面正式的提出来问题,请问须菩提尊者。这一共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深入究竟住」,第二个是「问般若的体相」,第三个是「问初方便行」。这三个问题,「般若体」,这第二个问呢,就是问般若法门的相貌:什么叫做般若波罗蜜?这是由语言文字表示般若法门的相貌,使令我们能够觉悟这个法门。第三个「问初方便行」,就是初开始依据语言文字的般若波罗蜜去修学圣道。这两个问题,若是对我们初开始学习佛法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第一个问题,「深入究竟住」,就是由初开始修行般若波罗蜜,后来有成就了,叫做深入究竟住。这个「深入究竟住」这句话,就是由语言文字的般若波罗蜜,入于离文字相的般若波罗蜜,就是得无生法忍了,所以叫做「深入究竟住」。这句话,实在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说的话。什么叫做……

  「云何应住?」「住」这个字什么意思呢?就是「深入究竟住」。明白一点说,我们初开始来到佛教里面的人,我们自己反省我们内心的活动,在什么地方活动呢?我们的心在什么地方活动?就在色、声、香、味、触在这里活动,就在是是非非、烦烦恼恼这里活动。那么现在若是学习佛法的时候,你还继续这样子活动吗?是不应该。不应该在是是非非、烦烦恼恼这里活动,应该到第一义谛那里去,应该安住在离一切相,无相的第一义谛,在那里寂静住,应该这样子住。不应该学习了佛法多少年了,还是和没有学习佛法的时候一样,不应该这样子。那么这样子,这是经过长时期的修行才能成就的,不是说空话能办到的。

  所以第二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就是表示特别重要了。就是:什么叫做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是应该怎么样学习?我们释迦牟尼佛和这些大菩萨、须菩提尊者,他不唱高调。我们能够做得来,我们是个生死凡夫,是虚妄分别的,就是除了贪瞋痴还是贪瞋痴,这么一个程度的人,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应该怎么学呢?就是从文字开始,从这语言文字开始,从这里学习。就是佛、菩萨、须菩提尊者,就从语言文字,从这里,我们能够学得来的,从这样的地方来讲解般若波罗蜜。

  天台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里面有一段文,那上面说:「众生意钝,玄览则难,眼从色入,假文则易。」【原文为:今人意钝,玄览则难,眼依色入,假文则易。】

  我认为智者大师这一段文,深深地符合了佛、菩萨的慈悲心,符合这个意思。我稍微解释一下:「众生意钝」,就是我们平常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很愚钝的,很迟钝的,怎么样详细解释都还不容易明白。「众生意钝,玄览则难」,玄妙的玄,览,游览的览,玄览则难。「玄览则难」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离一切文字相,不需要凭借什么,就通达第一义谛了,「才动眉毛就犯了祖师规矩」,这是很困难的事情。「玄览则难」,这不容易!那怎么办,我们这样愚痴的众生才能明白佛法呢?「眼从色入,假文则易」,我们的眼睛从有形相的青黄赤白,从这个白纸黑字:「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这些文字,从这里可以分别、可以学习,就容易契入了。我们的耳根要凭借音声;我自己看也看不懂、读也读不懂,听人讲我就可能会明白。总而言之,就从我们现前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是表达佛法的这些色声的境界,我们就容易契入。所以,「众生意钝、玄览则难,眼从色入,假文则易」,假借这个文字,我们就容易悟入。

  所以佛菩萨,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说法,还是用语言文字这样说,我们有可能会明白。所以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的人得阿罗汉道,很多的人得无生法忍。佛灭度以后,正法住世的时候,还是这样子,像法、末法也还是这样子;但是今天我们佛教徒……,我们这样说了,我们汉文佛教徒,有可能多数不愿意学习佛法。佛法说的这些,语言文字的佛法,我们不愿意学习,那干什么呢?我也不想做大法师,我到佛学院干什么呢?我就是念念佛也好,念念陀罗尼咒也好,就这样修行就好了。虽然念佛也好,不学习经论,只是念佛也好,能求生到阿弥陀佛国,什么事情都成功了,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世界的佛法,看出来是很衰微的,就算是我们肯学习经论,只是学习而已,没有开始修行。

  我们再明白一点说,我们佛教徒应该做两件事:第一个要具足正知正见,我们出家的佛教徒也好、在家的佛教徒也好,只要是你相信佛教了,你应该做这件事。你具足正知正见没有?你是对于佛法有信心,你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可能别的人也承认这一点,但是你有正知正见没有?

  我曾经读《大庄严论》,那上面有一件事:就是有一个优婆塞,一个在家的男居士。他这个人,这一天看见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人、放大光明的人来了。来了的时候,当然他是优婆塞, 一个在家居士,信佛的人,他看见这个境界,那当然心里面欢喜、恭敬、礼拜、赞叹了。结果这位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人,就为他宣说法语,说了一大段吧。说完了的时候,这个优婆塞居士说:你不是佛!你是魔,你是邪知邪见的人。那么这个相好光明的人说:你怎么知道呢?因为你说的话不是佛法,所以你不是佛。若是我们今天的佛教徒,你看见这个人,他说一段话,你敢说他不是佛吗?我看不敢。凭什么资格敢说他不是佛?就是优婆塞这个居士,他对于佛法有学习过,他本身有了正知正见了,他就能鉴别你是邪知邪见、你是正知正见,能鉴别这件事。如果你没有学习佛法,你的正知正见没有成就,你能说那个人是魔吗?你敢说吗?不要说是能够宣说一大段的法语,说是这个人不大说话,但是很多人说他有神通、说他有禅定,你就五体投地了啊!其实,有禅定未必是佛教徒;有神通,也不表示那是佛教徒。但是我们今天的佛教徒能有这种智慧吗?鉴别那个人不是佛教徒吗?他是魔王,你也随他去了啊!所以,我们知道正知正见的重要,才知道这件事。

  那么若是你认可这件事,正知正见是重要的,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应该努力地学习佛法,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应该做这件事。但是我们今天的佛教徒愿意做这件事吗?不!我不愿意,我不高兴。当然,佛教徒是很自由的。所以我们佛教徒,第一件事,你相信了佛教,你要做这件事,要正知正见。因为我们佛教徒是要相信有善恶果报;做善有善报、做恶有恶报,所以我们要做善,不要做恶,我们要这样做。有正知正见,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意思,知道这件事。若是我们没有学习佛法,你知道那是善,你知道这是恶吗?未必!未必是这样子。若是你还不知道,你自己造了罪,你还认为是善;你做了功德了,认为是有过失的,认为是有罪过的,就是颠倒迷惑了,那你相信佛法,你在佛法里能够有成就吗?当然,我这是浅白一点说,就是以善恶为例,这样说;当然是还有更深的意思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了佛法之后,要做这件事,要学习佛法,具足正知正见,应该这样子。

  第二件事呢,就是调心。我们具足了正知正见,我们要用正知正见的智慧来调整内心的烦恼。我们学习了佛法之后,我们心里面希望将来的生命更好一点。我们现在这个生命体,这个生命,就是老病死。不管你是什么人,你做国王也好、一般的老百姓也好,你读书很多也好、你读书很少也好,大家都是一样,要老病死。也可能没有老就死了,也可能的;这是个苦恼的事。就算是我也不老、也不病、也没有死,但是你每天烦烦恼恼的,就是苦苦恼恼,是是非非、烦烦恼恼,这你心情快乐吗?都是不快乐的。

  学习了佛法之后,就是希望改变自己的生命,我不要有这么多的苦恼,我不要有老病死。我们刚才前面说到那个诸天,诸天的身体比我们好得多;我们人间的身体,这个生命体,一个最丑陋的境界,要预备厕所,这是一个很丑陋的事情,诸天没有这回事。这欲界天也是有饮食的,有饮食但是他不排泄,他就比我们清净得多。诸天不老、也不病,我们人间的人又老、又病,这可见就是有问题。一方面说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那么病从口入,就是我们吃的饮食有问题,使令我们身体有病。另外一个原因,我们没有智慧,虚妄分别,我们的贪心来了、瞋心来了、各式各样的烦恼一来了,也容易令我们有病。这个病也是我们不欢喜的,但是你不能避免;虽然那个医生就算把你的病治好了,过多久又有病了。虽然是不能永久的没有病,但是还非要看医生不可,这个医院这件事还非要有不可。这都是苦恼境界。但是诸天没有这回事,他们的身体不老还不病,身体还有光明,也有很大的神通境界,比我们人间好得多了。

  但是我们人间的身体虽然是不那么理想,我们因为身体会引起很多的烦恼,很多的苦恼的境界。所以我们若是学习经论的话,就使令我们开智慧,才知道有更好的生命,我们应该努力地改善自己,得到一个更好的、没有老病死的生命,你看多好呢?但是这件事,不是我们不学习佛法能办到的,不是;你不学习佛法,你办不到这件事。当然,我们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可以,但是你若念佛念得不相应呢,恐怕阿弥陀佛国你去不了;你去不了,你还是在这里啊!在这里就是老病死,有可能把人的身体都丢了,变成三恶道的身体,不是更苦了?

返回目录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