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0~108)
傅味琴: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0~108)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1-1)(总第100)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5
要有文殊菩萨的勇猛智,
才能战胜末法众生的烦恼
提要:
■ 勇猛表现在智慧上,慈悲是对待众生
■ 勇是不怕,猛是迅速,一怕就后退,不猛就要拖延
■ 要有文殊菩萨的勇猛智,才能战胜末法众生的烦恼
■ 有智慧的老实人不干坏事,没智慧的老实,没有用
■ 心情要开朗,个性要豪放,放得下,烦恼就去得快
菩萨~觉有情,我们一下(觉念提起)是菩萨,一念迷,又非菩萨。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此乃皈依三宝。法为教证正法,僧为住持正法的团体。
勇猛表现在智慧上,慈悲是对待众生
我们今天学文殊菩萨智慧,文殊菩萨是勇猛智,具有勇敢和威猛的特性,跟烦恼打仗非常有力量,能百战百胜。文殊法里还有句话“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文殊菩萨又称为大悲尊。勇猛是表现在智慧上,断自己烦恼非常勇猛,慈悲是对待众生,在慈悲基础上帮助别人断烦恼。所以我们帮助别人断烦恼的时候,要站在慈悲的立场上,这二者都要学,悲心跟智慧圆满了,就成佛了。
勇是不怕,猛是迅速,
一怕就后退,不猛就要拖延
勇敢是不怕,猛是迅速。一怕就要后退,不猛就要拖延。比如常有人提醒我们什么地方错了,但是我们马上就拐弯了,说了一句:我想想。就是不能马上接受,让我想想,我到底错没错。其实人家是指出你的烦恼,起烦恼难道是一件好事情?断烦恼还有什么好想的呢?这么一拖,在对付烦恼上就不猛了。
要有文殊菩萨的勇猛智,才能战胜末法众生的烦恼
现在末法时期,想修行成就,必须要有文殊菩萨的勇猛智,末法众生的烦恼比从前厉害,敌人厉害了,你去打敌人的武器没有它厉害,你打得过吗?现在烦恼阵营里出现了很多新式的武器:心肠谄曲、阴谋诡计、两面派,还有各种各样假面具,把你弄得糊里糊涂。所以你要跟末法时期的烦恼打仗,不用文殊菩萨的智慧不行喽。
有智慧的老实人不干坏事,
没智慧的老实,没有用
从前有句话,“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如果他老实又是个好人,那么这个老实人很有智慧,因为有智慧,所以他不做坏事,这种老实是好的。现在所谓的老实人已经成为没用的代名词,人家说,“这个人怎么这么没用?”“他老实呀。”
心情要开朗,个性要豪放,放得下,
烦恼就去得快
勇猛的性格不大犹豫的,刚强得很,干起事情来,大刀阔斧。像这样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粗心,还有一种心很细,他是豪放、有魄力、有头脑。我喜欢北方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扭扭捏捏一般是肚皮里用功夫,有意见在肚子里嘀嘀咕咕,生一次气四五年也很难忘。北方人有意见出去打一架,打完了大家还是朋友。
从前公交车上人很多,南方人挤车,每次都在车上吵架;北方人挤车,不爱吵架,要不就下去打一架,打完了各走各的路。吵架一句来一句去,这么麻烦,多花时间啊。南方人吃东西也是装模做样,嘴巴这么小,面条每次只吸两三根,伸出手来像兰花指,(众笑)装模作样可厉害了。北方人一只馒头两口就吞完了,(众笑)干脆得很。
北方人怄气的时候声音很响的,噼里啪啦;南方人怄了气说话阴阳怪气的,说得你越想越气。(众笑)我是鼓励大家改变一下性格,性情要开朗,个性要豪放,放得下,你烦恼就去得快。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1-2)(总第101)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5
所谓个性,就是习气,
修行要改变个性,调整情绪
提要:
■ 别看烦恼难去掉,那是个性关系,仰天一笑,烦恼就站不住脚
■ 对吃亏能不计较,就不容易生病,对人能放得下,病也不容易粘上身,
对病有了感情,病也不肯走
■ 我不计较就放得下,但有人为我生隔壁气
■ 所谓个性,就是习气,修行要改变个性,调整情绪
■ 菩萨在降伏他人烦恼时,外虽现威德,内实怀悲心
别看烦恼难去掉,那是个性关系,
仰天一笑,烦恼就站不住脚
再比如,南方的越剧唱起来有得拖了,笑起来也是软绵绵,像只小猫那样。京戏是北方人唱的,唱起来豪放得很,笑是哈哈哈。所以你们起烦恼了就到树林里,仰天哈哈哈,这么一笑,烦恼就笑光了嘛。别看烦恼来了样子挺可怕,好像很难去得掉,其实那是个性关系,烦恼都是假的,你个性豪放一点,烦恼站不住脚的。
对吃亏能不计较,就不容易生病,对人能放得下,
病也不容易粘上身,对病有了感情,病也不肯走
从前人家看我很怪,我一看你这人,我就能讲出,你过去什么很吃亏,今后应该注意哪些事情,人家听了都被我迷倒了。(众笑)其实很简单,如果这个人个性很开朗,很洒脱,人家说,“你多花了两毛钱,你吃亏了。”“两毛钱算啥呀!”换了另一个人,“两毛钱啊,我等一会儿去跟他算账。”你心中就有数了,这个人个性豪放,你跟他说,“你不大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好得很快。”
我不会算命看相,可我讲得出道理,“人家在你身上粘不上去,即使粘上去了,你要放下就放下了,所以你身上的病也粘不上去,得了病也不长的,你一放就放掉了。”人们称之为潇洒。如果你对病有感情了,这个病就不大肯走了,那就好得慢。
南方人有女性的感情,北方人豪放,所以北方人长得高,有人说这是因为多吃馒头的关系,我看是个性关系。
我不计较就放得下,但有人为我生隔壁气
有一次我坐火车,窗沿小桌上放了两只行李箱,我是不浪费时间的,要在桌上写东西,就把两只箱子稍微往里移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来了两个高高大大的北方人,坐在对面。我旁边有个小青年就说话了,“你们放东西要放在行李架上去,怎么放在这儿呢?”我说:“没关系,没关系,你们放着,我仍然可以写的。”那两个北方人不好意思,就放上去了。
他们跟我谈谈,听说我对禅定很有研究,他们感兴趣了,“咱们能不能学禅定啊?”那个小青年就说,“你们火气这么大,怎能学禅定?”我说:“他们是北方人,个性豪放,不叫火气大。”两个人北方人听了高兴啊,连忙掏口袋,“这是我的名片,你到北京讲课,一定要通知我啊。”这个小青年在生“隔壁”气。(众笑)我这两句话也是学了北方人的豪放,一点都没生气。
所谓个性,就是习气,
修行要改变个性,调整情绪
当然也不能把南方人说得这么样差,在照顾人方面要学南方人的体贴细致。(众笑)北方人有点像大饼,两口就咬完,南方人像个小胡桃,里边弯弯曲曲,特别细致,而且有点艺术加工。
话再说回来,世间上许多学问跟佛法是一样的,只是名词两样,世间上所谓个性就是佛法里的习气,所以修行就是改变个性,调整情绪。
菩萨在降伏他人烦恼时,
外虽现威德,内实怀悲心
末法时期修行更需要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猛然醒悟的态度。所以文殊菩萨勇猛智,在末法时期就化现大威德怖畏金刚,威势很厉害,这是帮助断自己烦恼。可是大威德怖畏金刚,心里非常慈悲,所以慈悲心不到家的人,不能修大威德。现在修行人要求放得很松,也不讲水平条件了。你没有慈悲心,修了大威德,老是在人家面前现出凶相,那就错了,文殊菩萨现大威德是降伏烦恼魔道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1-3)(总第102)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5
勇猛智即般若智慧,菩萨在行深般若时,
照见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提要:
■ 勇猛智即般若智慧,菩萨在行深般若时,照见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 空不了先把平等心修好,即使众生起烦恼,也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把他
帮助好
■ 我见学生退心走了,心里总不是个味道,全想人家不好,烦恼就起来了,
一生惭愧心,即是善哉
■ 菩萨是自觉觉他,人们以为菩萨都在天上,他要救苦救难还得到人间来
■ 菩萨在你困难时帮助你,在你迷路时指点你,但你留不着他,往往也见不
到他人影
勇猛智即般若智慧,菩萨在行深般若时,
照见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文殊菩萨手里拿的是般若剑,所以文殊菩萨的勇猛智就是般若智慧。从前把头发称为烦恼丝,出家要把头发剃光,表示断烦恼。般若智慧修到最后,就证空性,《心经》里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空了方才能“度一切苦厄”。
空不了先把平等心修好,即使众生起烦恼,
也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把他帮助好
说我空不掉怎么办?其实般若智慧,你要从各个方面去理解,意义都是一样的,但是各个方面有各个方面的特点。比如说平等心就是空,你空不了就先把平等心修修好,《心经》里,“不垢不净”,就是平等。“不一不异”,一是少数,异是多数,也平等了。看到别人起烦恼,你就想,“我跟你一样,我也有烦恼,平等平等”,还气什么。只看自己的优点,专门看别人缺点,就容易傲慢。修行人要反过来做,修好惭愧心:别人的优点我没有,别人没有的缺点我倒有了,惭愧惭愧,这么一想烦恼就下去了。即使别人起烦恼,也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把他帮助好。
我见学生退心走了,心里总不是个味道,全想人家不好,
烦恼就起来了,一生惭愧心,即是善哉
我在苏州病得很危险,全身浮肿,吃不下饭,整个晚上才睡着一两个小时,血压很高。我那时在想后事了,头脑很清醒,每想起一件事,每想起一个人,都是我的错,连走了几个学生,也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照顾好他们。这个过失还不小呢,人家当初发心多好,来了又回去,当然我有责任。这么一想,责怪他的念头就没了。
我的学生离开我,心里总不是个味道:比方说这个人没志气,当初说得好,现在退心了,一定是起了世俗心了;这个人一点没感情,咱们对他这么好,还是要走;这个人……,全想人家不好,烦恼就起来了。说句笑话,如果那时我真的死了,临终一刻惭愧心,这样死了不错嘛,善哉善哉。
菩萨是自觉觉他,人们以为菩萨都在天上,
他要救苦救难还得到人间来
菩萨,全称叫菩提萨埵,译成中文,叫觉有情,自觉觉他,自己能觉悟,还能够帮助别人觉悟。有人以为菩萨都在天上,其实菩萨就在人间。有人只会向泥塑木雕扑扑拜,烧香烧给泥塑木雕。这也难怪,菩萨在人间他又没见到,那只好向泥菩萨磕头。
泥塑木雕只是一个形象,如果菩萨在天上,他要救苦救难还得到人间来。菩萨不会高高在天空中,像乘了一架直升飞机,看到你苦难,放下一根绳子,把你吊上来,你在直升飞机上吃饱了,再把你放下去。菩萨在人间救苦救难的故事可多了。
菩萨在你困难时帮助你,在你迷路时指点你,
但你留不着他,往往也见不到他人影
菩萨在人间咱们经常会碰到,但是咱们不认识的,等他走了,想一想这个人有点特别,可是再也找不着他了。有一年我在大连船码头买票,队排得长,我想到后面去排队。也怪,排在很前面的一个人主动跟我打招呼,我又不认得他。
他说:“你怎么这么晚来啊?”我说:“人家说现在船票不紧张嘛。”“哪里,我们昨天晚上就在排队了。”他说:“我给你买吧。”我说:“不行吧,你们昨天都编号的。”他说:“我有个证明,可以随便买的。”我想还是小心一点:“好吧,如果你实在不能买,我那边还是排着。”他说,“我总会给你买的,你要排就去排吧。”果然他窗口里拿了票,看见我在旁边,一张票就给我。
我忽然想起来,总要谢谢人家,我就过去,“谢谢你,你上海住在哪里?我到上海来看看你。”他说:“用不着用不着。”我想上了船我总能找到你,你总要去餐厅,可怎么也不见这个人,我觉得很奇怪。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1-4)(总第103)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5
菩萨自苦他安乐,菩萨广度众生,
就是让众生觉悟起来
提要:
■ 菩萨自苦他安乐,菩萨广度众生,就是让众生觉悟起来
■ 众生称有情,苦就苦在感情上,又很难解得开
■ 修行不是从有情修到无情,是把渺小的感情伟大起来
■ 不往内弯不往外弯,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像阳光那样平等普照
■ 觉时菩萨,迷时众生,人往高处走,才是我们修行人的目的
■ 菩萨爱众生犹如爱独生子,对众生任劳任怨,始终不变
菩萨自苦他安乐,菩萨广度众生,
就是让众生觉悟起来
我常碰到奇怪的事,一次下五台山,半路里迷路了,周围一个人也没见到,三岔路口,究竟往哪一条路走,我想不起来了,多么希望找个人问问。忽然听到山坡上有人说话,只听到声音,没看到人,我就喊:“请问,这两条路往哪边走?”“你往左边走。” 当时没感觉的,还以为今天运气好,所以菩萨是在人间。
我们今天是在学菩萨行,像学生那样一点点在学起来了,怎么学?只要做到“自苦他安乐”,宁愿自己苦,要给别人安乐,这就是学菩萨了,不算菩萨,也算有菩萨精神,有菩萨心肠。
自苦他安乐,这就是觉悟。菩萨度众生,是通过种种的语言去启发人,让人家觉悟起来,所以菩萨称为觉有情。
众生称有情,苦就苦在感情上,又很难解得开
有情就是众生,有情就有情感。众生为什么苦,就因为有情,众生苦就苦在有情感上。谁也没有把你绑住,是你自己把你自己绑住的,情感好像一条绳子,你是被情感的绳子绑住了,很难解开。
修行不是从有情修到无情,
是把渺小的感情伟大起来
菩萨也有感情,不过他们是觉悟的慈悲心的感情,并不包含着凡夫的痛苦。所以修行不是从有情修到无情,如果修成无情,那就大错特错了。感情还是要有,把这个感情洗洗干净,转一转,伟大伟大,不要太渺小了,不要老是胳膊往里弯。
不往内弯不往外弯,只有有智慧的人
才能做到像阳光那样平等普照
大家称帮自己人叫胳膊往里弯,想想也有道理,如果胳膊往外弯,骨头不要断掉了吗?但是胳膊总往里弯也像得了风瘫,还是伸直好,既不往里也不往外,平等。如果我们的感情像天空的太阳,不管什么人,包括牛羊草全都照到,那就对了。那么谁能做得到?只有有智慧的人才做得到,在佛教里,太阳是表智慧。
觉时菩萨,迷时众生,人往高处走,
才是我们修行人的目的
我们一会儿是菩萨,一会儿又不是,叫做一时觉来一时迷。觉悟一提起来了,样样好,慈悲心、菩提心、欢喜心全都起来了,真像个菩萨;被烦恼迷住了,就变众生了。其实众生、菩萨,还不是一个人?就看你愿意做菩萨还是愿意做众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往高处,这是我们修行人的目的。
菩萨爱众生犹如爱独生子,
对众生任劳任怨,始终不变
菩萨爱众生,犹如妈妈爱独生子。儿子吐奶了,妈一点不怕脏,她还觉得很香,会把他吐出来的奶糕刮下来,吃进去。(众笑)她为什么不怕脏?因为妈爱儿子有天性。我们学菩萨行就要培养这样的天性,对众生任劳任怨,始终不变。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1-5)(总第104)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5
僧团应主持正法,教证二法要圆满,
佛法理论要通达,要从实修中去亲证
提要:
■ 众生一起念,菩萨就知道,因为菩萨住在众生心里
■ 众生求菩萨,自心也会起慈悲,心变柔了,烦恼心就转掉了
■ 人能认错,就能得文殊菩萨加持,有错不认错,是得魔王波旬的加被
■ 有错认错是觉悟,没错认错是妄语,有错不认错、没错认错,这都是没有
觉悟的表现
■ 佛是导师,法是我们应受的教育,僧是引路人
■ 僧团应主持正法,教证二法要圆满,佛法理论要通达,要从实修中去亲证
众生一起念,菩萨就知道,
因为菩萨住在众生心里
自己有了苦恼,有了烦恼,总是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求文殊菩萨么给我智慧。磕头是礼节,烧香是供养,嘴巴说话,人间的菩萨都听得见,天上的菩萨只听心音,因为他没有皮肉的耳朵。
说“听不见我给他通个信息”,你就是打手机也没有号啊,其实你起个念头菩萨就知道了嘛。
说“我起个念头,菩萨离开我这么远。他会知道吗?”心的速度比光还要快了,无论多远,你一起念头,菩萨就知道。
菩萨就在你心里,你心里一起念头,菩萨就知道了。菩萨是住在众生心里的,我们的心里就住了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当然通信息就快了。好比从前上海住房很紧张,一幢石库门房子要住72家房客,每家之间用板隔起来,打招呼非常快,只要敲敲墙板,他就知道了。
众生求菩萨,自心也会起慈悲,
心变柔了,烦恼心就转掉了
心里就有观世音菩萨,何用千里迢迢求观世音菩萨,嘴巴跟心是连在一起的,嘴巴说话,心也在说话,菩萨是听你心里说话。你求观世音菩萨,心里在想,“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啊”,“大慈大悲”四个字就从你心里冒出来了,你虽然是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可是你心里已经有大慈大悲这个观念了,心就慢慢在变。
“观世音菩萨,我苦啊。”一想到自己苦,傲慢也没有了。人在苦时都很诚恳很虚心很可怜的,心就变柔了,心想修行了。这种感应,并不是嘴巴里声音的感应,嘴巴的声音也是来自心里的声音,心里的声音在转变,慢慢你这个众生的烦恼心、尖刁心、傲慢心就转掉了,就出现了慈悲心。
人能认错,就能得文殊菩萨加持,
有错不认错,是得魔王波旬的加被
文殊菩萨也在我们心里,你要求文殊菩萨加被,很简单,你只要心里想一想,“这是我的错”,你已经得到文殊加被了。“我没错”,你得到魔王波旬的加被了。认个错有什么难呢?
当然了,我要补充一句,不要没错认错,有人没错也认错,人家就要对他冒火:“这事跟你没关系,你老说是你错,弄得我们糊里糊涂的,你是不是想包庇别人?”“我不是包庇人家,错就算在我的头上,也算是一个好事嘛。”“什么好事?错的人得不到教育,咱们问题也搞不清楚,还算好事!”没错认错也算打妄语,我可不主张这样。
有错认错是觉悟,没错认错是妄语,
有错不认错、没错认错,这都是没有觉悟的表现
从前有人由于妒嫉,对我进行了诽谤,又代我去无错认错,我就告诉他:没错认错,岂不是打妄语吗?所以人一起妒嫉,各种各样诽谤全出来。有了妒嫉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赞叹。刚才我这些话主要是告诉大家,认错是个觉悟。有错不认错、没错认错,这都是没有觉悟的表现。
佛是导师,法是我们应受的教育,僧是引路人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就是三皈依。佛是我们导师,法是我们应该受的教育、应走的路,僧是引导我们往觉悟方向走的引路人。佛说了49年法,目的就是让我们觉悟。不要把佛当成神,也不要把学法看成没有必要,僧也不要把众生引错路,引到封建迷信上去,那样佛法就完了。
佛宝是觉;能断除烦恼是法,有烦恼,心就不寂静;僧是清净,有了觉悟就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清净,应该把不清净的转变为清净。
僧团应主持正法,教证二法要圆满,
佛法理论要通达,要从实修中去亲证
初进佛门的人,当然带着各种各样不清净的习气进入佛门,怎么样使他们清净呢?一方面要为他们说法,一方面自身做榜样,那样你才有引导的能力,所以说“僧为主持正法的团体”。
法有教证正法,就是理论跟实践,教理要能通达,还要照佛法的指导去修,证到这样的境界。你生活中能够做到法上的要求,改变自己,你就在修了,这是真正的修。修到后来,功到自然成:你已经养成习惯,你的观点、你的个性、你的一切行为全转变了,这就是亲证。靠开悟得到的亲证,不够圆满的,开悟的人并没有成佛。要得到圆满的亲证,身口意都要在转变中求得亲证。
今天就讲到这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2-1)(总第105)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6
皈依佛了,我们自己要发愿,还要引导众生
也能体解菩提大道、发无上菩提心
提要:
■ 皈依愿是跟三皈依连在一起的
■ 皈依佛了,我们自己要发愿,还要引导众生也能体解菩提大道、发无上
菩提心
■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种种不要法的风气,都是
人为制造的
■ 宣扬钝根、业障重,非但成佛极为渺茫,连法都不要听了
■ 把错的养成了习气,知见也要变错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皈依佛法僧三宝颂,为华严净行品文
皈依愿是跟三皈依连在一起的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三句是皈依愿,是跟三皈依连在一起的,皈依佛法僧三宝颂,是《华严经·净行品》里的文字。
皈依佛了,我们自己要发愿,还要引导众生
也能体解菩提大道、发无上菩提心
“体解大道”,就是菩提大道;“发无上心”,就是发菩提心。皈依佛了我们走的路,就是菩提大道,要迈上这条道路,必须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最高,最无上,非但自己要发菩提心,还要发愿,愿一切众生都发菩提心。
皈依佛了,我们非但要有这样的认识,这样的发愿,还要对众生这样去引导。你认识理解了,你就会欢欢喜喜地走上去,只口上喊发菩提心,是远远不够的,非但菩提心不坚固,而且很难发出欢喜心来。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种种不要法的风气,都是人为制造的
第二句,“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首先自己要深入经藏,以求智慧逐渐增大,如海那样深广。还要愿一切众生都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现在末法时期,种种不要法的风气都是人为制造的,受了邪师邪说的影响,就会产生种种错见,违背皈依的原则,现在的皈依往往只是一个形式。要真正懂得皈依的原则,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
宣扬钝根、业障重,
非但成佛极为渺茫,连法都不要听了
现在有种风气,已经在佛弟子心里普遍起了阴影,种下了很不好的种子:认为自己是钝根,业障重,即使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也轮不到自己,成佛只是说说罢了。在他看来成佛是一种非常渺茫的事,所以成佛的心很不迫切。尤其是这几年,海外进来很多磁带、VCD,影响很大,受那些不必深入经藏的言论影响,非但大家没有深入经藏的勇气,连听法都不听了。
把错的养成了习气,知见也要变错
这种话违背了佛的教导,违反了三皈依的原则,你自己都不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怎么会“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三皈依颂在很多地方成了早晚课时的唱唸罢了,可是每天只唱唸,不去修持实践,还反做,能叫修行吗?
还说反话,“末法时期你想成佛,简直在打妄想”,“我们都是钝根,哪有条件去深入经藏?让别人深入好了。”如果佛弟子都让别人去深入经藏,深入经藏的佛弟子一个也没有了。所以错的不能一直存在下去,否则要养成习气,知见也要变错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2-2)(总第106)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6
搞压制、物质刺激、宗派排挤,
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提要:
■ 抛弃自己的知见,全照释迦佛的话去做,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吗?
■ 搞压制、物质刺激、宗派排挤,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 应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导,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抛弃自己的知见,全照释迦佛的话去做,
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吗?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僧团要和合,大家要安定团结。和,要平和;合,要合得起来,所谓六和。百姓百姓一百条心,各个不同,大家都照自己一套做,怎么合得起来的?全照释迦佛的话做,抛弃自己的知见,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吗?
在僧团里,我们自己首先要在大众中锻炼出和合的能力,还要锻炼出统理大众的能力,假如没有一个人能领导大众,僧团怎么建立?而且在统理大众上还要做到一切无碍,互相没有抵触,互相没有障碍,这个僧团方才能够很安定和合地过清净的生活。
搞压制、物质刺激、宗派排挤,
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最可怕的就是自己搞不好,又不肯跟佛学,凭自己头脑里想出的一套方法,可是他想出来的办法脱离了佛教的原则,也不顶事。有的故意一层压一层,失去了佛门平等原则;有的用条件优越,吃得好,住得好,发红包包,搞物质刺激,想把矛盾摆摆平;还有的把十方丛林变成了子孙庙,凡是到这个庙的,都得做他的徒子徒孙;还有的,你和他亲近,他就对你重视,假如你提他的意见,哪怕你是对的,他就不高兴,就排挤你,不让你留。
现在尤其是小庙,全是自己人:徒弟、师叔、师伯,要么就是住在庙里的在家人,是他爸妈亲戚。因为他怕来一个陌生人,不听他的话,又要闹矛盾,好亲戚、好朋友、好同学总好讲话。发展到后来,只许这个宗派来,不许别的宗派来。
比如说,居士林是每个居士都可以去的,我年轻时去的上海佛教青年会,就是个居士组织,每个星期天有星期讲座,各宗各派都欢迎,都有弘扬,我年轻时各个居士林都这样。现在更应该这样,因为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居士林,你对别的宗派排斥,叫其他宗派的居士到哪里去?矛盾就从这儿开始。
应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导,
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有个地方请我去讲法,我讲了三皈、五戒、八戒、忏悔文,他们听得欢喜啊,就把我留下来,请我长期地讲。一听到戒定慧很重要,修禅定能止住妄念,达到一心不乱,就请我教禅定。
可是有几个顽固的老太太,极力挑起风波,开头说,“我们居士林是唸佛的,怎么来一个禅宗?”把每个佛弟子都要学修的禅定说成是禅宗,就算是禅宗吧,居士林是各宗各派的居士林呀。
等到要开课了,那几个老太太就在讲堂里唸佛、敲鼓、敲木鱼,不让大家听法。佛教协会的领导去讲,也没用,宗教局长亲自去,她们方才买一点面子,总算走了,一边走一边骂。马路对面的居民听到了,说:“喇叭里老师讲的佛法,我听听蛮有道理,所以我本来想改信佛教。听到她们骂得这么肮脏,佛教我不信了。”
那些人又说:“以后咱们居士林请法师讲经,必须跟某某观点一样才能讲,以后来唸佛的人,如果跟某某观点不一样,不许他进唸佛堂。”就算这样到后来也不太平,在佛堂里也吵架,变成一帮一帮了。
所以说应该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导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你是皈依三宝的,总应该懂得皈依三宝的原则。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2-3)(总第107)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6
僧以和合为主,可现在很多
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欢喜
提要:
■ 僧以和合为主,可现在很多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欢喜
■ 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靠的是规章制度,“戒律即是统领大众之方法”
■ 比丘虽不尽为方丈,而须练习驭众之能力
■ 皈依自性三宝,要以外缘三宝来引发自性三宝
■ 对外缘三宝生起恭敬、敬仰、爱慕的心,就把自性三宝引发出来了
僧以和合为主,戒律即是统领大众之方法,比丘虽不尽为方丈,而须练习驭众之能力。
~以外缘三宝引发自性三宝,自皈依佛法僧乃自性三宝皈依,众生自性乃佛,只有深信承当自性是三宝,才能信外缘三宝。
僧以和合为主,可现在很多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欢喜
能海上师说:“僧以和合为主”。僧就是佛弟子的团体。中国的风俗一向是称出家人为僧,其实照原来的意思,佛弟子团体里的人,包括四众弟子都叫僧。团体要和合,如果兄弟姐妹吵架,爸爸妈妈心里要难过的,绝对不会说,“我最欢喜你,你吵得有道理,你应该把大哥打得半死,把二哥踢出门去,把小妹妹丢到马桶里。” (众笑)可现在好多人皈依佛了,做的事情佛都不欢喜。
僧以和合为主,现在到处都是不和合。据说佛学院上课也是这样,今天跑两个,明天跑三个,开学时有五、六十个,学期结束,只有十几个人。怎么会跑的?因为不和合!两三句话不对头,一怄气明天就跑,跑到别的佛学院又听到两三句话怄气了,又跑。所以现在要得到和合真不容易啊!
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靠的是规章制度,
“戒律即是统领大众之方法”
我们女众部同学对老师很恭敬,可是老师对你们也是非常钦佩啊,钦佩你们能够这么样的和合。女众班办学以来,第一个学期风波可厉害啦,第二学期能这样的和合那真是稀有难得。我走的地方不多可也不少,可能还没有碰到过这样和合的地方。而且你们对这个和合爱护得很好。如果有一个同学对大众有点不好的影响,你们全都会起来说话。我们有今天的安定团结付出了多少心血代价才达到的,能让她破坏吗?
而且你们维持团结的路线也不错,不靠拉拢,也不靠什么手段,完全靠规章制度、学生守则,有法可据。所以能海上师说“戒律即是统领大众之方法”,有了戒律就有法可据,可以根据戒律或者规章制度来说话:你这个做错了,你犯了哪一条。
比丘虽不尽为方丈,而须练习驭众之能力
“比丘虽不尽为方丈,而须练习驭众之能力”,一个寺院只有一个方丈,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当方丈,但是你必须要具备统领大众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你当不当方丈,都没有关系,你在僧团照样能起到好的作用。同学之间有矛盾,或者某些做法错误了,你也有能力去引导他们。
现在佛门对戒不重视,对和合不重视,很可怕,佛门闹斗争,完全失去了佛教的精神面貌。你们可以读一读能海上师早年写的《六和合义》。听说佛教会会长看了很欢喜,他还印了两百份,发下去叫大家学学。
皈依自性三宝,要以外缘三宝来引发自性三宝
“自归依佛”,自归依佛就是讲的皈依自性佛宝,自归依法讲的是皈依自性法宝,自皈依僧讲的是皈依自性僧宝。
“以外缘三宝引发自性三宝”,这句话很重要,我们讲自性三宝的时候,切记不能不要外缘三宝。大殿里的佛像,我们诵的经书、听的法,比丘僧以及修行正法的僧团,这就是外缘三宝。外缘三宝必须要有,它的作用和目的是把众生的自性三宝引发出来。
现在末法时期有两种偏向:一种只要外缘三宝,一种强调自性三宝,不重视外缘三宝。应该是外缘三宝、自性三宝都重要,用外缘三宝来引发自性三宝。这是真正佛教的路线。至于有人连自性三宝、外缘三宝都搞不清楚,也不重视也不尊重,尽在佛门里搞封建迷信,这不值得一谈。
对外缘三宝生起恭敬、敬仰、爱慕的心,
就把自性三宝引发出来了
环境是重要的条件,众生的心往往是随环境而生的。我们看见佛像,心里就生起对佛恭敬、敬仰、爱慕的心,我们这颗心就跟佛合起来了。也就是说佛的形象引发了你对佛的恭敬爱慕,也就是把你自性的佛宝引发出来,自性佛宝就是觉悟。我们诵经、听法,心随着法上的意义转,接受了法的影响,这就把自性法宝引发出来。看到僧的威仪、僧的清净,就会发欢喜心,你既然是对清净庄严发欢喜心,你心里也往清净庄严上转了,这就把自性僧宝引发出来。古人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面的环境影响作用很大的,所谓潜移默化。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2-4)(总第108)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6
佛宝是引发我们觉悟的缘,法宝是息灭
烦恼的缘,僧宝是达到清净的缘
提要:
■ 佛宝是引发我们觉悟的缘,法宝是息灭烦恼的缘,僧宝是达到清净的缘
■ 要以释迦佛圆满的教义为宗,只有释迦佛的教导才是最最圆满
■ 懂得佛伟大在哪里,才是真恭敬佛
■ 只有懂佛法的道理才是恭敬法
■ 出家是以清净心解脱生死,知道了出家的功德,对僧的恭敬心就起来了
■ 最不好就是不求懂,不讲清楚,这就促使佛教很快灭掉
佛宝是引发我们觉悟的缘,法宝是息灭
烦恼的缘,僧宝是达到清净的缘
环境在佛法里就叫缘,从因到果全靠缘,什么外缘就能起什么作用。佛宝是我们觉悟的外缘,法宝是我们寂静的外缘、息灭烦恼的外缘,僧宝是我们能达到清净的外缘,哪可以不要呢?所以修行要成就必须要走圆满的道路,抓片面是不行的。
要以释迦佛圆满的教义为宗,
只有释迦佛的教导才是最最圆满
佛教传来中国分了宗派,逐渐脱离了圆满,造成宗派之间观点不同。有时候宗派观点偏得太厉害了,宗派内部观点也不同。从圆满的角度看,很容易发现宗派的偏颇。比方从正中看,你很容易看出来这是偏左那是偏右。如果你不站在中间,你在左边看,偏左的你以为是正中,再也看不出这是偏左了,正中的你看成偏右,还要说正中的闲话。你从偏右去看,也一样看不准。
前几年海外一个法师来佛协,他问我:“老师,你是哪一个宗派的?”我说:“我无宗无派。”“无宗无派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面。”我说“对对”。有时候我开玩笑说:我是“释迦宗”,以释迦佛圆满的教义为宗。只有释迦佛的教导才是最最圆满,无论什么宗派都是从这出生的。
懂得佛伟大在哪里,才是真恭敬佛
说得太高了,强调自性三宝,就容易否定外缘三宝。其实你真正要悟到自性三宝,也不容易呀,用外缘三宝引发引发你的自性三宝不好吗?要求太低了,好像不懂自性三宝没有关系,哪怕早晚功课里有皈依自性三宝,可是唸的人也不懂,认为只要看见佛像拜就可以了,他们认为拜是最最恭敬。其实懂是最恭敬,拜佛只是一种礼节,你懂得佛伟大在哪里,比你拜佛要恭敬得多。
只有懂佛法的道理才是恭敬法
只有懂佛法的道理才是恭敬法,可是现在人往往只知道唸,为了表示恭敬法宝,他跪着唸。假如要我跪着,我实在受不了,膝盖痛啊。深圳有个姑娘,我的女学生到她那里买香,她劝这个女学生,“你唸经要跪着唸,跪着唸是恭敬。”她把裤脚拉开,“你看我膝盖都跪起一层厚厚的皮,所以佛菩萨特别喜欢我,我现在男朋友多得不得了。”这么样讲话,可见她佛法根本不懂的。
出家是以清净心解脱生死,知道了
出家的功德,对僧的恭敬心就起来了
要恭敬僧,就要明白出家是干什么,出家了最重要的是什么。出家是以清净为体,出家是走上解脱生死的道路,是为了到达彼岸。你知道了出家人的功德,你恭敬心就起来了,这是真恭敬。
最不好就是不求懂,不讲清楚,
这就促使佛教很快灭掉
讲个笑话给你们听听,十年动乱后期,还是比较紧张。苏州一些信佛的人到一家居士家聚一聚,也请我去讲讲法。时间还早,我正在桌子上写提纲,进来了一位比丘尼,看见我端端正正坐着在写东西,因为我是光头,还因为那时许多出家人不再穿出家人的衣服,看我有点像出家人的样子,她误以为我是比丘。我看她样子要给我顶礼了,我连忙趴在地上,口里叫“我是居士,我是居士”,这叫自报身份,(众笑)免得搞错了。所以佛门最不好就是不求懂,不讲清楚,糊里糊涂过日子,这就促使佛教很快灭掉。
今天就讲到这儿。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