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王骧陆居士全集:悟前悟后心境略说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6日
来源:   作者:王骧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王骧陆居士全集:悟前悟后心境略说

 

  众生佛性本体,与佛不二,惟无慧照力,随业流转,是名曰迷。迷觉□若三途,性相则不二也。是以迷在心,觉亦在心,惟心不可得,迷觉同成为幻。□□境者,亦依幻离幻,冀依幻灭幻而已。

  心境非是二物,所言灭者,仍心中幻起之影像也。此□在迷谓识,在觉名智,□□本觉名曰悟,悟□悟曰心□。悟自心与外境相接时,究如何景象,是随波流转耶?抑有所□耶?今与昔比,其力如何?能不被八风所动否?

  行者自觉,譬如登高而下视,但能觉知其下于我者,稍高则不及矣。今悟自心亦然,冷暖自知,若稍高于我者,不能知也,故初地不知二地。今略分四时:未悟时、正悟时、已悟时、非悟时。行者取以□觉而□省□可也。

  一、未悟时

  如人□□物往□,心只在物,一味外驰,遍执于物。失之则忧,得之则喜,喜忧随物,自无主宰。不绝知心□□□何物,法□何事,□执于有,见物则有物,说心则有我,完全处于被动。纵□心□所起,自立我见,亦依境而生,亦依境而生,仍为被动。故不能转境而随境,久久转成内习。复有随习而转,□随外境,既随内习,被动于不自觉知,此名业才,又名□浪□流,生生世世,不离贪瞋痴三毒,反视本觉为怪事,及□感觉,则又因习气而畏难,天道轮转,□自己时,遂接近善友,稍尽人道,亦只恶善二途,仍属比量,认有漏之天□为极则,于修心一门,则远之远矣。

  二、正悟时

  言开始觉佛光,初知自性法身,与佛不二;知非除无明,不能成觉;亦知学佛必得求心。成佛无非开□,慧有定发,定以戒得。但终日诵经礼佛、念佛求佛,不知内求明心、痛改习气者,不在开悟之列。此时意境半信半疑,忽明忽昧,懂得理解,未臻事相。说灭,则偏于事相;说定,则执于死定;说密,则染禅门口习。于习气前来,真实际地,仍努力与之对抗。如登山已见山巅,身居山下可望而不可及,惟不再退转而已。

  三、已悟时

  言已居明悟之后,识得本来时之境也。

  (一)知外境本无是非美丑、顺逆之分,原来空寂,以自心分别故,起诸幻像,乃假立为法,我心仍不被摇惑。

  (二)知此分别者,乃我缘起之幻心,□成幻法。而我以慧照力,空此幻法,明心自不可得,当体三轮体空。三轮者,一能起之幻心,二所缘之幻境,三中□之幻法。此非明心者,不能如此。

  (三)觉知三轮虽空,而我觉知之本能,非属断灭,仍由不生灭之藏性中流出。此性本来湛寂,恒常不变,故真如性,妙用恒沙,空有齐资,故名真如。行者明悟无生,不落归空,深具妙用,不执于有,此名见性成佛。

  (四)于自己习气,□□□□:一由重转轻,二由长转短,三由大事转小事,四由后觉转先觉,五由无力转有力,六由勉强转自然,七由着意转不觉,八由浓厚转平淡,九由偏小转广大。总之,昔时坚固执持者,根已□矣。

  (五)能于一切法,不惊不怖不畏,以境破则心空,心空则法亡。一切平等观,自无比量分别诸见,卓然不动不揺。

  (六)其见解能更进一步,透过一关,自亦不觉其何以如此。

  (七)日有□喜,以挂碍日少故。

  (八)只见进而不见退,有沛然莫之能禁之势,此亦诚有自己觉知。

  (九)定慧力日强,□□□我相,自然□合,不取于相,与不□恶,□思慕善。

  (十)□思精进,践最上乘,皇皇惟恐不及。

  四、非悟时

  言彻悟后,翻□未悟时事,□意境完全非人可测。不知者惊为退转,或指为□,不知其□动超□,无□无进,此名非悟,非□指所悟也。正悟到悟亦同幻,觉亦非真,其□□□,真□亦圆,乃真本来□□。

  一□□与都有心心既空□,则分别□复□□。

  二知三轮体空,□□不空。不妨立此幻法,以应常□之想。

  三知明心见性乃当然事、平常事,毫无奇特处。

  四于自己习气,在在圆照,时时成觉,力量胜于习气,□□□胜于境,□属于心,则心又浑然如同木石。□如木石,则又了了觉知,不同死物,活泼泼无可名状。于习气来时,一转即了不可得,无捉摸处。凡□捉不着,圣亦摸不到,但如是而已。及正如是时,如是时亦不可得,顿超于思议之外,是名□觉。

  五能一切作平等观,常亦起比量分别,与□不平等之□□事,尽能随顺□圆。

  六六根互起,□□心自湛寂,若存若亡。存则一切处遍□,亡则□□□染,即色即空,了无挂碍。

  七□不疾恶,亦不慕善。

  八前之皇皇惟恐不及,今则不然,如东流之水,一任其滚滚而已。

  凡此四种境界,非身历其境,决不能亲证觉相,故修行人只有问己,不可疑他。所云破无明□实相完全□□于自己事,与人何关?所谓师者,亦不过以自己之经过,为他印证。乃至能自觉之时,即深入而又深入,是在自己之痛切体□也。

  (本文登载《佛化新闻》第238期1942年6月)

返回目录

----------------------------------------------------------------------------------------------------------------

更多王骧陆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