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文集:百丈清规的点滴认识
律宗文集:百丈清规的点滴认识
《百丈清规的点滴认识》
寂根
一提到“清规"二字,则有不少教外人士会误解为电视、影片里所演的“古佛青灯下"那种无情、苛刻、残酷的清规戒律,教内也有一些人不敢提及到清规戒律,他们总觉得出家人的生活本来就是非常孤寂、单调,再加上这种严紧、约 、呆板的制度,给人们带来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机蓬勃的生命激情,那麽《百丈清规》到底是否为这样的一部书藉呢?
无论古今中外,虽然有时代、国域、文化的差异,还是社会团体,或宗教集团的差异,但其中具有相同的哲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及“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一哲理是超越时空的,同样,佛教作为世界宗教团体,僧人为“人天师表",那麽亦应有其自身严紧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方法表现於“六和"精神。换而言之,也就是对“戒律"的看重,一个团体兴衰,就看法制实行的如何?人们对法律的重视如何?故国家对法律的强调,每个公民必须懂法、守法,否则成为法盲,甚麽时候自己犯法了还一无所知,然而,佛陀制戒也是如此,佛弟子受戒之後要学戒,如经中说:“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後方可学经教。"又如《四分律比丘尼戒本》云:“若比丘尼受具足戒後,不学戒者,犯不学无知罪。"可见佛教对法制的重视。
然《百丈清规》原是一部禅宗寺院的管理制度,现今佛教丛林所实行的制度,则是依佛戒和《百丈清规》及当地情况而制定的制度,“清规"的起源可追溯到佛陀时代一些戒律的开始就有清规,但那时没有名文规定。後来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的领土上生根发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中国佛教清规的制定最初可以追溯到东晋时代的道安大师,他是根据当时佛教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人对戒律的松驰等),及国家的政策而制定了《僧尼规范》和《法门清规》,但禅宗寺院完成建立清规,则是以百丈怀海禅师开始,并且对後来佛教丛林产生重大的影响。
时光蹉跎,使我渐渐淡忘历史记载的英雄人物,今回首翻阅历史长河,考证当年的百丈怀海禅师,处於唐朝中叶(唐玄宗至唐宪宗之间),当时的僧人大多无固定的住处,也就是所谓的“云水僧",他们一般依律寺而居。这样,在说法行道方面有诸多的矛盾冲突,况且当时禅僧日益增多,龙蛇混杂,又无独立的禅院,以此给寺院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困难。其次,佛教在唐朝中叶以後,由於封建政权对佛教采取了相当多的限制措施。几经风霜,损失惨重,寺院的土地和劳动力来源发生困难,僧侣面对著如何适应社会变动而生存下去的严峻问题。
又当时佛教很多宗派,如法相宗、天台宗等,由於贵族色彩浓厚,生活自理能力差,依附士大夫的布施,然而理论又复杂,所以就不能适应社会形式的变化,因此一落千丈深渊,渐渐式微。禅宗因为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论较为适合群众,又不依靠豪华奢侈的殿堂、经像、法物,加上禅宗诸大师从不排斥生产劳动,甚至许多开山祖师都亲自参加劳动,故禅门中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佳言流传至今。因此,禅宗比其他宗较能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其他宗衰落而独禅宗获得发展的机会。但是,存在著新的问题,即是禅宗的实际生活、生产状况与旧的戒律发生冲突,遵从戒律,是不允许出家僧侣从事生产农作物的,若违反则视为犯戒。另一个问题:禅宗在唐发展以後,由於僧众日增,集体生活如何约 ?生产劳动如何组织?劳动成果怎样分配?都是现实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旧的戒律与禅宗就产生矛盾冲突,障碍禅宗的发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怀海禅师清楚认识到禅宗面临的这种形势,决心实行改革,为禅宗发展扫除障缘,百丈禅师认为《瑜伽菩萨戒》和《璎珞菩萨戒本》虽属大乘,却是佛陀根据印度情况而制定的戒律,不便生搬硬套。他根据风情、地理、人士风俗等,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部份,制定出一部新的管理制度,因此衍生了《百丈清规》。
纵观历史,可知当时怀海禅师创宗立制的不易,从而更使我们认识到唐朝佛教虽盛行於世,但内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这是不可否认的,当今我国佛教以形式上,虽不如唐朝时代,但也普及於群众心灵。然而内部依然存在著诸多的新问题需要迅速解决。例如:寺院的法制没有一个统一性的管理方法;出家僧侣的修养素质问题等等。
是的,回顾佛教的盛衰,在我国国土上起起落落,曾经也从荆棘丛生中走过,留下伤痕累累。但它坚强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最终默默的在东土领域里生根了。作为我们这一代新人,有责任维护与发展佛教。然而,我们是否维护正义,摧毁教内的不良作风,我们是否注意到脚下走过的每个路程,对佛教命运有影响。每当忆起百丈怀海禅师,心中充满著愧疚、不安。作为世纪之交的青年僧人,我由衷心的盼望:对当今佛教内部的一些问题要深思!深思!!!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