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二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二集
我们今天再看第三句,经文是第九页倒数第三行的最后一句。我们再念一下经文:“辩才如海,广大无尽;具佛功德,尊严可敬”。我们看这个部分,这个经文看起来是很简单,但是它全部都是法界里的境界,就是佛境界,一般所讲的佛境界。
佛境界到底是在讲什么?这是我们普贤乘行者他所特有的。第一个《华严经》里头讲,一个是佛境界,一个是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比较通俗的讲法,在普贤乘基本的用语来讲,应该叫作“入法界次第道”,或者叫作入法界道。要入法界,他不是要成佛而已。成佛以后的工作还是在进行,并没有说成佛就完毕了,所以他的意思是,我们要怎么样进入法界?
生命是永恒的,不是到哪个阶段就结束了。成佛以后,那下面还是活的,不是成佛就等于死了,不是啊。不是证阿罗汉就没事了,不是没事,那事情还多了。现代人都讲结婚完就完毕了,结婚完不是扛去烧掉就好了,结婚完,真正的人生才开始。找到工作就完毕了?不是,找到工作你的灾难才开始,还没找工作都不算。人生还没开始,你怎么知道真正人生是什么样子?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是在成佛以后才有价值、有意义。现在这个时代,你找什么价值、什么意义,如梦幻泡影,还有什么好讲?那是讲成佛以后那个部分。好,那成佛以后怎么样?那就成佛,那就是佛的境界。这一点,我们在历史上看不到谁特别来谈这个部分。这句话是很严重的,有心讲这句话的人,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上还没有人谈到佛境界,甚至于很清楚的标示佛境界是什么个样子。这句话是不能随便讲的,因为你等于推翻了历代所有祖师的努力。我们不是说他们没讲,而是说他用古代的语言表达,我们根本就体会不到。你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跟你讲清楚,可是你不知道,因为在你来讲,不管你读过《大藏经》多少部,你都没有办法去感受新时代的语言所跟你标示的止于至善的生命状态。止于至善的生命是活的,是永恒的,是恒动的。他那个动是怎么样的一种状况?你必须想办法能够到达以后,你才能体会;你不能到达是不能体会的。那么昨天两堂课,我们就讲两句话而已,就是花了很多时间跟你谈这个部分。
现在要讲这一句话:“辩才如海,广大无尽;具佛功德,尊严可敬。”我们还是要再从头跟你讲一遍。因为这个不跟你从头讲一遍,你没有办法去体会它。我们再看那个图,这里有ABC三条线,A这条线接近九十度线,小于九十度;B这条大一点,斜一点;C这一条更斜一点。我今天要跟各位讲的是从初发心开始。
我们很少人是富贵发心的。你自己检查一下,你假如是富贵发心,闲着没事做,但是有一个原因,可能突然间觉得,天天吃一餐三千多块的,这样吃,好像越吃越没味道:这样吃,对吗?人生就只有这样吗?因为每天每餐要吃三千多块,大概也没有几个人会陪你吃,会陪你吃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你就会发现很无聊,越吃越不好吃,全台北市的高级餐厅你都吃过了,越吃越没胃口,人生这样吃下去,到最后就会饿死了,对不对?你有没有觉醒说,不能这样子。这个人一定是天上来的,死后就算都不修,他也会再回天上去,因为他在这种环境中会觉醒,这样子活着对吗?这种人是真难得的。天上人间,可见这前辈子都已经修过了,大概七次就要证阿罗汉。
绝大部分的人,我不是说你,不要一直瞪着我,你大概都被磨得差不多了,皮也磨掉肉也磨掉,剩下骨头还没有磨掉而已的。等一下事业、等一下身体、等一下夫妻、等一下父母、等一下公婆、等一下子女,搞到最后,以为没事了,该死的都死了,结果走在路上狗还要咬你,你因此而发心,大部分是这样。那不管怎样发心觉醒,追求人生真谛的都对。
那么这一点这个,就是开始发心那一点,知道吗?就是人生到达谷底。所以我们跟各位讲,用语言很难表达,人生到达谷底,不一定你摔到谷底,你走在路上,鸟拉大便就刚好掉到你头上,台湾话讲,人若倒霉,走在路上狗也要吠你。对不对?你在倒霉,走在路上,狗看到你都要吠你两声,咬你两口。这个叫做掉到谷底,没有错。可是很多人不是这个谷底,他是有福报的,他在享福的当中,他觉得不对,这样享受不对,人生应该不只这个样子,这个就对了。这个人生是指:法身慧命反弹的那个点,俗话讲是到谷底才往上弹,他是法身慧命开始反弹要进入法身的一种状况。知道吗?但是在现实人生里,他不一定掉到谷底,他反而是正在高峰的时候,知道吗?这个是你的法身慧命开始由应该来讲到谷底了,要反弹上去了的这一点,是指这个部分,所以这一点是很可以做备注的。知道吗,用心啊,你要在这里。
好,那么这个反弹以后,你注意看,释迦牟尼佛是属于这一种人,他当太子,又结婚。他才新婚,又才生小太子,对不对?那不是人生一切都美好吗?人家说有子万事足,他什么都足了以后,他觉得不对,有没有?他就是在福报的巅峰,他发觉人生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怎样才对?就在这个时候,他开始精进。这一条线是A Type,这一条线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因为他这个人精进修行,夜不倒单,晚上他不躺着睡,他是坐着,从他发心开始修行以来一直如此。我们历史上看到不少这样的人,那紫柏大师也是这样,他开始发心,就是从受菩萨戒那一天开始,他就没有躺下过,他就是坐着;紫柏大师他也属于这一种人,他日中一食,日中一食还有个规定,吃到好吃的还不能说多吃一碗,你放心。这个才叫精进苦行。这种苦行跟精进的通常是A Type。
有的是弹性比较好一点,比较自然,通情达理,但是也很精进。那种人就比较倾向于B Type。他比较会开,开戒,开戒的意思就比较通达人情——这很好吃,师父再吃一碗,没有也好。他的角度就没有这么高了,他倾斜一点。
另外有一种,他也修学,他一天吃三餐,还要再喝午茶,晚上还要吃点心,睡觉的时候要弹簧床,夏天要冷气,冬天要暖气……这一种处处要很舒服,才能修行的,才要修行的,不是能修行,才要修行的,那就是C Type。
这一条线不是说只有这三个款式。C Type这个越来越平,这一条线其实是拉这么平的角度,就是角度非常小。A Type的这种角度非常大,这个C是角度很小,这最典型的就是弥勒佛,弥勒菩萨,他打坐一定要吃饱,吃太饱又不好坐,因为肚子那么大,有没有?他要修行,要有符合他的条件才能修。这是他的这种修行方式,所以他即使要成佛,也要挑选那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候,这个就是他修的会很平坦,慢慢来,他不急,反正我一定会成佛,急干吗。
我们就有很多急惊风:“师父,我这样开悟吗”?你欠揍啊,你开悟?你开悟了还要问人家?当你想要问人家说,我这样子有没有成就?就不用问了,那都太急,那个急是急错了。那种急错的情况,他的角度不是接近90度,而是大于90度,大于90度叫作倒头栽,他搞错方向了。所以我们一般修行想精进的,不可能90度,应该来讲85度,这个是极精进了。一般人应该有点弹性,比较好发挥教化众生,同时并进的这种状况。
你要知道,他们成佛的国度是都不一样的。你要弄清楚,这个是一个很可爱的地方。凡是很精进要成佛的人,他成佛的时候,以释迦牟尼佛最典型的,他成佛的时候,那个国度,他的国度,就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是宗教文化很兴盛,那个时代物质很丰富,不像现在,现在不叫物质很丰富,现在这个时代是恐惧很丰富。你要知道,你所吃的很多东西都不是物质,你要知道,你吃的很多不是物质,是人造物,包括你现在所吃的,所有基因食品都不是天然的都是人造的。那些东西对你的生命是不好的,对你的身体是更不好的,但是你不知道,所以这是一个虚妄的世界。
而在他那个时代,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因为物质丰富,文明很昌盛,文化也很兴盛。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的印度就是这样,修行人很多,但是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呢?因为外道。而他那个时候要成佛,他的工程就在那么一件事情上面。因为他很精进,他就精进那一个东西,所以产生了佛陀对当时修行方式的革命。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所看到的这种A Type的这种人,他只做一件事情,他只做那么一件事情,其它他不做。他只做——修行那个方程式上面,你的程序错了,他只修正那个程序。你去留意看看,这一种程序的人,这一种A type的人就只做那个程序。
那个程序在哪里?我们回来看那个叫“开悟之路”的那张图,在技术面上,他只做了这么一个动作——从这个地方(禅坐)一直修行,这个地方基本通外道,来到这里——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到灭尽定——外道就走这一条路,佛陀在这方程式上跟他讲说,你弄错了,要这样横出三界,要这样转出去啊。所以来到这个地方,置心一处是需要的,跟你下面走法一样,可是你一直往初禅四禅四空定去,那可以不要,因为这里在色界天,这里在无色界天,我们跑到那里干吗,我要出三界啊,所以他在这个方程式上面,他在这里改革了,让你出三界,有没有?这是他的工作。因为很精进的人,你会发现他就犯了这个毛病,当然我们不能说佛犯毛病,他的成就是在这种状况中。那在因地,因地他很精进,他就锁着这种东西精进不放,这是绝对对的。
可是你再看第二个B Type的这种人。他的成就是要比A Type的人慢。慢的时间也就是说,B Type的这种人成就的时间要比AType的人要加三倍以上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他要教化众生。他在开,开戒的时候,你吃一餐,我吃三餐。这个给众生示范走八正道,你要这样来。这八正道不是苦行道,你要留意到,这个八正道里头就在现实生活里,你要圆满,要圆融,要满足。这个是第一个,他最少要加一倍的时间,然后他要产生一种状况。第二个状况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他没有办法做的。因为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物质文明很昌盛,精神文明很丰富,文化又很多元化,最重要的是修行人非常多。他提出那一个横出三界的这个程序改革,马上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当时的特色。可是B Type的人他不一样,他在这个时代里,他要教化众生,告诉他怎么修行,因为修行人很少,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因为他结的,他所修的因地就是教化这些人,因为这些人就是不能精进,没办法精进,所以他才要开。开干吗,开去教育他,让他从基础上开始修。加一倍了,又加一倍时间了,他成佛时间又往后延了,加两倍时间了,你想想看。
这些人一讲他就能来学佛,开始想要修行,储备资粮道,那这很简单,但问题是他在开源的过程里,他还要再做一个为什么这样的教化,为什么要开?当然很多人会说,这样子很好,这样我才喜欢。是没有错,但是他要教育他,意思就是,在人格还没有完成的状况之中,你要先矫正他的人格性,使资粮道能够具足。这个时候又要再加一倍的时间,所以B Type的人比A Type的人成佛要教化众生,那么他的这个成佛要比A Type增加三倍的时间,这个是他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但是A Type的教化众生,他的范围小,这是指福报的问题,因为他精进,他广结的善缘不够。B Type广结善缘广,所以教化众生成就以后,那教化的幅员非常广大,因为他已经多花了三倍的时间。你知道吗?这是A B之间的差别。
那C Type的这种人,到达成就以后就是这种佛,他是高高兴兴成佛,那时代的人也都很高兴,因为福报相当大,八万四千岁,那么他影响的层面当然比B Type的又更大,可是C Type的人比B Type的人他时间还是一样要增加三倍,比B增加三倍,不是比A 哦,B是比A 加三倍,C 是比B再加三倍。换句话说,A Type的人是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成佛,B Type的人在人寿万岁的时候成佛,C Type 的人是在人寿八万岁的时候或者八万四千岁的时候成佛,他是这样来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大约的讲法,你可能在两万岁的时候成佛,那个弹性你自己拿捏才知道。
所以一个行者,他向因果负责在这里。为什么要开戒,他有目标,他也知道,这因果律里头,他有种种这样的调整。知道吗?我成就的时间会往后延,我为什么要开,我可以不开,我管你们那一堆死光光,跟我什么关系,这归元无二路,我自己赶快冲啊,你周遭的人你就没有办法。有的人会顾虑到这里,顾虑到这部分众生的时候,他自己的智正觉成就会慢,但是当他在跟众生相处的时候,他智正觉本身的幅员会一直放大。一个行者在这方面是很清楚的,不清楚的不算。为什么要开?为什么不开?都对。人寿百岁的时候要不要有佛来度众生?这是法尔如是,众生就有这种情况,有的急惊风,有的慢郎中,有的就吃得起苦,有的根本就不吃苦,有的这种条件有的那种条件,就是这样的状况。
有的人“你看他根本就那哪叫修行人,修行人哪是那个样子?”你最好不要造业,你批评的弥勒菩萨,你就完蛋了。他就是那个样子啊,他怎么还一天吃三餐,早茶午茶还有宵夜又点心,躺下去还要含着一块什么东西才睡,因为他就是那种福报,那种C type的人,他不只八万四千岁,他还要在净土里成佛,那你才麻烦呢。通常不会到净土成佛,都在这种世间成佛,所以你在这边看。人寿百岁到八万四千岁当中,你如何去调理,这个就很麻烦了。也是第一次跟你讲的,人类史上第一次听到的,对不对?
这当中我们简单画起来,是三条线,其实A Type跟B Type有很多。B Type到C Type中有很多,C Type下面就不知道。我想这三个举例来说明,你就可以了解到,这个状况你就会发现到,你要跟众生讲,跟众生讲法,你要他成就哪一条线?现在给你教化众生,你要他走哪一条线?你知道他的根器是哪一条吗?你不会讲,对不对?那会讲的是怎么样?他一定是各种根器都知道的,“辩才如海”是指这个。你现在辩才如海是什么?强词夺理的,佛里佛气,就懂那么一句话,人家讲这个,你“不过”,就讲这个。人家一讲那个,你“但是,还有这个”……这个叫意识流,不是辩才无碍。辩才无碍是指对各种不同的众生,从他这个地方,第一个激发他这个部分,第二个他开始成长。
因为刚开始发心的众生,我们都要他走C Type。那么这一条线从这个L1到L2之间是劝他走C Type的线,但是你发现他到这个时候,常常又是闲着没事做,你就在这个地方,告诉你,你现在要走B Type的线,开始压缩他了,所以在这阶段他是走C,这个阶段要他走B。然后这家伙还可以压缩一下,再逼一下——功课不只这样做而已,本来马马虎虎,念佛,心情不好就拜佛,看看佛,一天三拜就好,来到这里,不行,你要开始做功课了,就把你压缩过来了;做到这里不只做功课了,你要日中一食,夜不倒单,你要变A Type了,有没有?这个师父真狠,越来越那个。那就看你的众生的状况,有些时候你从这里,把他带到这里了,好,把他压缩到这里了,再到这里,一连串的收获;师父,不行,不行,再开放到这里,对不对,他又开始走C Type 了;可是到C Type以后他又觉得不行,我这样不行,已经八十五了,再这样子不行了,对不对?然后他自己就要求,要死也要这样死,然后他这一段走这个。所以这个叫做法身慧命成长的曲线,它是弯来弯去的,不会直的,我们理论化是画直线。事实上我们在指导众生修行,它是弯来弯去的,而最弯的阶段其实是在这个阶段——L1到L2。通常到L2以后,他已经成熟到某个程度,自己会摸索,自己会定位,那就他自己定了,所以我们一直跟你讲说,要尽形寿,尽未来际。你一定了以后,你自己就会走自己的一条路上去了。知道吗?你自己的生命,掌握在你自己的掌中,自己来。
师父——像我算不错了,不能叫“辩才如海,广大无尽”,至少这一点把你抓住了。我也只能讲到这里,剩下的就要你自己来。我不能替你了生死,我只能跟你讲这样子。我跟各位讲,我这样讲,你在听,天上地下还有无量无边的这些菩萨们在听,不是只有你们,但是重点在你,你自己。天上的地下的也一样,完全看你自己,你如何命定你自己的成长模式?
就这样而已,你假如这一点你不能掌握到,我告诉你,这辈子你来人间真的旷废,浪费了。假如没人讲,那就没办法。我都讲了,你也都在现场了,你再不学,那未免太过分了,知道吗?这个百千万劫难遭遇给你撞上了,然后满天金星就把它昏倒了,这麻烦了,真的麻烦。而这个部分完全看我们自己如何掌握它,所以你不要看说“辩才如海,广大无尽”要干嘛?他完全都是对众生的,他自己怎么成就的,就在摸索这个状况当中,他对生命完全了解。为什么我们说生命是全方位的?就在这里。你真实的走一遭,你所感受的绝对是全部的、全方位的。但是你假如完全靠脑筋知道的,告诉你没用,没用。你不要看这种状况,画出来很简单,虽然这个图案画的不三不四,画的不完整,但是我告诉你,你能够有这种体验,已经是不可思议了。
我们一直知道很多老参,为什么我们说他是佛教的老油条,他炸一炸已经变炸油条了,没用了。没有可塑性,他不能再塑造了,没用了,他除了臭油味以外没有什么。你的生命绝对是活的,活的生命,你不要把自己弄死了。所以我们一直提醒各位不要僵化,不要僵化自己。而我们在这里要教各位的,也不是教你知识,教你程序,你要去学那个程序,成佛的模式。你自己的,不是谁跟你弄模式,没有,模式是你自己来成就的。不是说我这个方程式给你,你就把这个方程式拿回去,不是,佛要你成佛,没有叫你变成释迦牟尼佛。那你要成佛,你有自己的一套心灵方程式。我不是说这个心灵方程式要给你,你就照这个来,不是,我是要你去架构一套你自己的方程式!有人主张没有心灵方程式,他自己就乱搞,乱搞是地狱的方程式,你不要去学那一些狂禅、狂慧的那一套。你绝对有那么一条,你照着那样去做,去摸索架设你的心灵方程式。有业,我跟你负责,你要是不来这一套,自己去搞,乱无章法的,那不都是噪声吗?那只有下地狱的份。你说你照着这样去摸索一套自己的方程式还会下地狱,告诉你,地藏菩萨所讲的,唯碎地狱,阎罗王一定找出来修理,不可能抓你们去的。你要是不好好去摸索,跟我无关。你要真的在摸索这个东西,还会下地狱?我跟你保证,绝对从地狱把你拖出来。就看你了,你要在这里光学知识,我讲这个你也讲这个,我讲生命观境,你也讲生命观境,我讲横出三界,你也横出三界,那没有用,你讲这些语言文字都没用。我不是要你学这个,我要你学的是自己去架设你自己的一套心灵方程式,知道吗?不要通通入定了。
所以说这些菩萨们,他们到达这样的层次,他本来就是“辩才如海,广大无尽”,不管你哪种众生,天上人间、鬼神道、地狱里,他都有办法。要不然你看六道轮回图里,为什么六道都有佛?这个才叫作辩才广大。这是这一句里要跟各位谈,我们就要把你背后的那个部分给你弄出来。让你知道止于至善的这种生命境界。这种佛的境界里他在做什么?那个生命永恒,恒动,怎么动?这样动。辩才在摄受众生,这样你知道了。那我们要告诉你,在这个境界里,在这个层面里头,这辩才是怎么发挥的?我们现在很多,一张嘴巴滴滴答答……他好像佛法都懂的,那不是辩才,那个叫七嘴八舌,知道吗,七嘴八舌,胡说八道。这个辩才是我们昨天讲的。
所有的众生那个三个Type,ABC三个Type,无量无边的Type,他们都把业力寄于缘起法界里,而这些菩萨们都在性起法界中,这个性起法界的愿力,跟缘起法界的业力一相应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产生交融。这个业力怎么样会起作用?是因为你的色身在娑婆,以往所造的种种业,现在缘到了,好了,缘到了就找业力相应,你有因,可是你的缘到了,你的因却跑到缘起法界去了,那么本来要你的命,现在你这个部分已经交给缘起法界了,所以这个要命的东西就开始起作用了,起作用的时候菩萨的愿力就相应了。
你有没有可能去造那一种没有一个菩萨发愿的,有没有?有,只有一个,该死。该死的话,菩萨不跟你相应,因为你这个该死的,菩萨不会把该死的再把你救活,再把你救活那大家都长寿了,都不死之人了,所以该死的就不会相应。没有一个菩萨会发愿说把该死的人救活,你知道吗?你的世缘已尽,那你就走吧。但是你要知道到那个时候,你假如业力是在法界,而这个业力一起,是该死的时候,那就是华严上面讲的那句话“张大教网,下生死海,滤人天龙,至涅槃岸”。你是人天龙,大教网就把你捞起来,放在涅槃岸那边。知道吗?不会放在生死岸这边。
我告诉你一句话都没有,所以我们跟你讲,真修行不会七嘴八舌,在那边七嘴八舌干什么,动不动就爱现佛教名相,那不是真修行。碰到人就爱讲佛法,初学刚学一点的才会。初学的人,对于佛教名词懂一点,没有找一个替死鬼来给他念一念,他很难过,有没有?初学的人爱讲,是指这一种,这个是好现象,初学的。假如老参了还是这一种,那已经变老油条了,臭油渣,再讲也那些,那就没用了,不能成就。
所以真修行到了这个程度,所谓老参的人通常都不讲,他重点是在散发他的气质,把他的气质散发出来。你看这些艺术家也一样,刚学会画的人很爱讲画,怎么画怎么画一大堆理论,那些老画家都不讲,他坐在那边听人家讲,他就像一幅画,他把气质散发出来嘛。你老参还那么爱在那边七嘴八舌,那一定没进入状况,他只是在炫耀或者是找位置,只是这样而已,这个都不恰当。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他的辩才不是你的辩才,你是七嘴八舌,人家这辩才是从性起法界去摄受、教化、降伏缘起法界的那些业力,知道吗?所以跟你想象的,虽然语言文字这样讲,但不是你想象的那些东西,是完全不同的。这叫作法身慧命的最高境界。谁说里面要讲什么?
今天你想想看,一个美国人,他只会美国式英文,然后他发了愿、发了心、定了位,把业力交给法界,我请问你,中国的阿弥陀佛怎么跟他沟通?他不是用语言哪,知道吗?他是生命的那个本质在互动,你还以为用语言讲。以后我告诉你们,有人爱跟你讲佛法,你就叫他用英文讲,看他会不会讲,全死在那里。他只要爱说佛教术语的人,你跟他讲,叫他用英语翻译,他一定就当下死,他不会翻。因为他不会用他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就要知道你既然是个老修行,你到这个地方,你就应该用你的法身——法身的语言是一种气质,是一种磁场,是一种品味,它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到这个地方,你才能够进入状况。你要不到这里根本不算,不能够说你的语言不对,语言是不会错,语言是很客观、很中性,但是你用的语言太生涩,太粗糙,好多内在心境无法表达,所以才有那一句无声胜有声。对不对?为什么无声会胜有声?你假如不到那有共同默契的地方,无声就变哑巴了,哪还会胜有声,对吗?那就是一种态度的问题。
好,这个情境整个状况,都跟各位讲了,现在是讲这些菩萨们。你要知道,菩萨是生命因素,觉醒的生命因素,这种定义讲过很多次了。菩萨叫觉有情,就是菩提萨埵;什么叫觉,觉悟;有情,你又把它变成人了,那个有情是什么,生命因素。你这个生命因素觉醒了,就叫这个菩萨。观世音菩萨是我们生命中的“观世音”这个生命因素觉醒了;地藏王菩萨是我们生命中“地藏王”这个生命因素觉醒了。你有觉醒吗?你这样念“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意思是什么?是我要开发我的“地藏王”这个生命因素让它觉醒起来。你那不是,南无地藏王菩萨,眼睛一闭,有一个光头的、很帅的一个师父拿个锡杖,他坐在狗上面,狗耳朵一个向下一个向上,它走过来了,狗不走就用锡杖敲它一下。那叫意识形态,不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因素中,都有一个“地藏王菩萨”的这个生命因素,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就是要激发这个“地藏的生命因素”觉醒。当你有这种观念,你在念佛号的时候,你带着这种观念,你要开悟就很快,很快!念佛号也是一样,阿弥陀佛,佛是觉悟,阿弥陀是无量,阿是无,弥陀是量,那无量的觉悟,生命中很多生命因素,这些生命因素通通要觉醒。你一个都不觉醒了还通通要觉醒,太贪吃了。对不对?当然你这样期许是可以,我发广大愿,我要让我的所有生命因素,通通都觉醒,彻底觉醒,所以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谁,而你在念一句,就要把这种观念过一次,念一句要过一次,你怎么会拟人化?今天通通迷信了,通通拟人化了。阿弥陀佛就是那一个,站在那里,手是放这样,我怎么知道,画像就画这样。这只手要干什么,他的掌纹有比较美吗,那都拟人化。每一个佛号你朝这样解释,你就知道了。
那么这一种生命境界里,在这种生命境界里的所有生命因素,这些菩萨到这个境界里,他的所有生命因素已经通通都展开了,不但通通都展开,而且每一个生命因素跟另外一个生命因素也通通交融了。通通交融在一起了,他不是个别独立的,所以我们才跟各位讲说,个个菩萨就是每一个生命因素全部兑现的时候,每一个是一百烛光,假设我们有一百个生命因素,通通兑现是不是一万烛光?这个意思就是一百个菩萨在一起是一万烛光,可是就一个佛来讲,他所有的生命因素全部都兑现的时候,他不是一万烛光,他是一万烛光的一万平方,知道吗,所以叫“威光赫奕”,因为他所有的生命因素又都交融了。每交融一遍,每个生命因素都是一万烛光,你一百个你看怎么算?是一万烛光的一百倍,而不是一百烛光的一百倍。所以这个东西你就不知道了,你体会不到,大脑体会不到,所以在这个地方才讲“具佛功德,尊严可敬”。
你要不能体会这个部分,他“具佛功德”有什么“尊严可敬”?你只是意识形态这样讲,意识形态,佛是最殊胜的。你今天信佛佛最殊胜,你问那些不信佛的你看看,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还不都破坏光了,对不对,通通搞掉了还怎么?我们到正定看那个大佛殿,七佛大佛殿,民国时代垮掉了,一下雨所有泥塑的佛也通通垮掉了,哪有“具佛功德,尊严可敬”。物理现象一阵大雨来全融化了,才一个年度的雨量过后,七尊大佛比我们这个都大,全部不见了。那照讲“具佛功德,尊严可敬”应该都留着吧,不是,物理现象。
他的功德可敬,是因为生命因素纯然的兑现,在那止于至善的领域里殊胜可敬,是指这个。所以我们一再跟各位讲说,学佛你不要拟人化,一拟人化就迷信。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好吧,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
-----------------------------------------------------------------------------------------------------------------
- 相关文章
-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经经首 第十六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