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用身教启发良能扩大爱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用身教启发良能扩大爱

   现代的年轻人,应该要多多承袭老一辈纯厚温良的道德观。现在的孩子愈来愈令人担心,正因如此,才希望学校教育能把握人本精神,重新树立起人人本具的善良及应有的道德观念。

  每天在志工早会,我都会从志工的分享中感受到医院里的生老病死。例如妈妈十月怀胎看似容易,其实当中有多少的辛苦与困难,然而有几个孩子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呢?

  但是,养育更是不容易的事。在医院里常看到,孩子若有一点发烧不适,父母就很紧张;甚至连阿公阿嬷全家人都来呵护照料;然而,也看过许多病苦的老人孤单凄凉的画面,子孙满堂却没有家人在病榻前陪伴。到底人本的精神在哪里?

  每个人似乎都忘了本。曾经父母疼爱我们的心情,就像现在你疼爱孩子一样。若只会费尽心力疼爱孩子,却忽略对父母亲的孝养照顾,失去了反哺思恩的伦理精神,将来自己的孩子是否也会遗忘父母给他们的爱呢?

  有一位阿嬷,含辛茹苦地养大九个孩子,老来却住在养老院。慈济人前往老人院探访,和阿嬷互动时,她一点都不埋怨,还很善解地说:「孩子们其实很孝顺,只是每个人都有家业,没时间照顾我。而且,我住在老人院也有伴。」真是一位令人佩服的老人家。

  宁愿花钱把父母送进养老院,也不愿亲自奉养,将来这种情形是否会更加普遍?这实在很悲哀。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趁着我们还知道,还感受得到,赶快将上一代刻苦耐劳的经历以及人伦道德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塑造优良的学风,培养品学兼优的学子

  社会是我们大家的,若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生活在很安全的祥和社会,就要将别人的孩子也照顾好,所以整个社会风气需要我们去努力营造,希望能一代比一代更好。

  感恩慈济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那分爱的凝聚,以及懿德妈妈和慈诚爸爸们的陪伴,让慈中的孩子能够在爱的环境下成长茁壮。慈济的教育志业落实「教育完全化」,今年已是第四年,成果斐然。慈济小学的毕业生有不少直升慈中,而慈济高中的学生也有很多考取第一志愿。

  慈济大学医学系的学生,更是百分之百全数通过国家考试,护理系的学生也有百分之九十五通过考试,实在很振奋人心,可见慈济的教育水准真的很高。

  慈济「教育完全化」,从幼教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以及研究所,无不用心教学,仅仅四年即造就出如此高的教育水准。除了感恩校长、老师,也不能忘却懿德妈妈和慈诚爸爸的功劳。

  如同我们的医院,有很好的医师,但是如果少了志工陪伴,就不会是一个美的团体。因为,慈济医院能做得那么好,让许多在病苦中的人,能得到身、心、灵全面的治疗,这都是医疗团队和志工作伴互相合作才能达成的。

  同样的,学校的教育是以老师为团队,慈诚、懿德爸妈作伴。不仅是成长知识所在,更要成长慧命,让孩子们真正知道做人的道理。不但如此,更将这分爱的教育推广到国际。

  ◎印尼大爱村的奇迹

  如慈济在印尼的付出,印尼慈济人在一年多的时间,让穷人能脱离贫困,不但建设大爱屋,将一千一百户居住环境低劣的居民,搬迁到有如天堂般的新屋;更建立一个小市场,使四百多户的居民能自行做小生意;此外,有许多企业家也提供很多工厂的工作机会,使其他居民有稳定的工作。所以,慈济人让他们安身又安心:不但有地方住

  ,生活也有了依靠,而且还能让孩子读书。

  慈济人在当地也盖了慈济小学和慈济中学,虽然学校里的校长和老师都各属不同的宗教,但是他们皆能遵守慈济十戒,以作为学生的榜样,这就是慈济推动教育的成果。戒,就是规矩,能在举手投足、语默动静之间合乎规矩制度,就是一种生活的自律与典范。

  因为有慈济的精神,让许多有心想要付出的人,经过我们的引导,大家有志一同,合起来的力量才能造就出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奇迹,让六千多人得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还设立义诊所,让生病的人得到医治,保护他们的生命,守护他们的健康。

  我们问一个印尼的孩子:「你将来的志愿是什么?」孩子说:「我将来要当总统。」我们若能好好的培养这些孩子,说不定将来印尼的总统就出自大爱村。

  ◎生活的经验才是真正的智慧

  教育可以无处不在,不一定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其实,成人也可随处接受教育,慈济人不就是受师父的教育吗?大家跟我走,我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走在前面,每一步都踏得很稳当。所以,我是用身教告诉大家,怎么走才是正确的,这都是教育。

  有些慈诚爸爸与懿德妈妈们会认为,孩子已有老师教导,我们还要教什么呢?也有的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没有什么能教给孩子。其实,老人自有生活经验所累积的智慧与文化。这些不是从书本得来,而是从生活得来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因此,不必担心自己年纪大,怕的是分不清楚事理。有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育的层面很宽,能在学校里帮忙辅导学生,这是教育;回到家里,在社区以身作则,带动社区的人做环保,这也是教育。让我们将爱心聚在一起,踏出国际,就能在世界各地发挥很大的良能。

  身为教育的辅导者,希望大家以身作则,先将自己照顾好,才能用清净的爱去接近孩子,我相信孩子一定能了解我们付出的是真诚的爱。所以,要启发孩子的本性并不难,重要的是,不只教育他们知识,还要启发他们的良能,这就要用最诚恳的大爱来灌溉。

  例如在印尼,虽然我没有亲自到当地,但是当地慈济人却能体会并实践我的精神理念,因此带动了当地人投入,凝聚了爱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教育精神的具体展现。

  总而言之,教育需要我们用身教慢慢地潜移默化,而慈济有这么多动人的真实故事,更需要广为流传,让大家都能用心感受和体会。

  (节录自 920926 慈中慈诚懿德会上人开示)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