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体悟无私大爱的仁医教育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体悟无私大爱的仁医教育

   在台湾,中秋节即是人间圆满吉祥日。

  六年前的中秋节,吕副院长带着菲律宾人医会的医护人员,回到花莲心灵的故乡,和我一起赏月度中秋。前年开始,全球慈济人医会选在这个时候回来相聚,慢慢地就成了常规。但愿年年此时天上月,地上人圆,慈济人医会年年都能大团圆。希望能带给大家温馨、明亮而圆满,让你们回忆无穷,回去后,常常还想要回来。

  ◎期许人医会增加往诊服务

  在台湾慈济人医会也有许多医师,遍布于北、中、南、东区,这些医师不一定是在慈济医疗志业服务的医师,他们有开业医师,也有在各大医院服务的医师,大家有共同的一颗爱心,关怀社会、尊重生命。这么多好医师愿意走入无医村──有的是山高路险,也有的是在很偏僻的地方,这群医师、护士,还有慈济志工们,都利用假日,不惜辛劳,跋山涉水,投入去做义诊的工作。

  最近我向他们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往诊」,可能年轻一代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往诊,现在虽有义诊,但仍是由病人自行前往指定地点就医;从前则是医师要到病人家去看病人。人医会也应该要跟着慈济志工,主动到个案家中,探望这些有病的老人或穷困的人家。

  所以我期待人医会不只是深入偏远山区,即使是在市中心,也有贫病交加、孤老无依的人,需要大家主动关怀。

  为什么我想提倡这样的观念,这是因为:有一次,我从大爱台上看到人医会去山上义诊的画面,有一位纪医师,在忙完白天义诊后,晚上还穿着白袍、雨鞋,一手提药箱,一手拿着手电筒,还有志工和护士同行;他们走在山路上树又多,有时要钻进树丛里,有时要下坡,有时要爬坡,实在很辛苦。

  终于来到深山一处又黑又破的房屋,原来里面有一位老人家卧病在床。因为白天要义诊,他没有办法去,所以就利用晚上义诊结束,大家都休息了,纪医师才带着护理人员,翻山越岭地去探望这位老人家。

  看到这幅画面我很感动,本来就已经很感恩人医会了,但是看到纪医师这样无私的大爱,那种医师的使命,真的很令人敬爱,所以我说,他不只是走入人群,并且走入每个人的心中、生命中。

  所以,我跟大家说,慈济这两个字就是教富、济贫。大部分的医师生活条件都很充裕,但是对于人生的体验或许有所不足,那就是心门还没有打得很开,天下事还没有看清楚。

  人医会就是要让一群有爱心的医师,有机会去看看那些穷困的人,他们的生命有多少缺陷,贫病交加,生活环境恶劣,许多有缺陷的人生,是在医院里看病人的医师所看不到的,所以我很期待医师们能秉持着仁医的使命,从自己的生命走出去,进入每一个苦难人的生命中,在他们的生命世界里观看病苦。

  除此之外,我还期待人医会能深入每个地区做紧急救难的医疗服务。无论是深山或都市,有许许多多人需要关怀;只要哪个地方有需要,我们就要及时付出服务。

  ◎ 用生命与病苦众生交流

  一位医师向我说感恩,感恩慈济,感恩师父创造慈济世界。有了慈济人医会,让他走出自我的心灵世界,看透了人生,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有福。所以,自从走入慈济之后,他很欢喜,感觉到生命有价值。

  同样当医师,过去他认为许多病人都离不开他,因此从未出过国。加入慈济之后,他就到国外去义诊,他说以前他认为自己不能离开台湾,一离开,病人就会问:「你到哪里去了,怎么那么多天,我有病痛,你跑到哪里去?」他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总不能说:「我去玩。」

  他说,那时候整天守住病人,即使有休假,也不敢轻易离开岗位,怕病患临时需要他。但是,自从加入慈济以后,他出国了,他到印尼、外蒙古,回来之后,病患问他:「你到哪里去了?」他就回答他们:「我去义诊。」答得很自在。病人则会赞叹他:「你怎么那么好心肠,真是好医师喔!」

  他说以前不知人间疾苦,觉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医师,这些病人不能没有我,这样虽然也是位好医师,不过,自大的心态,自我膨胀得太厉害。就是因为有慈济,他能走出去看看别人的苦难,反省自己能够再付出的范围,突然间缩小了自己,天地就变得宽阔了。

  原来天地都是那么宽阔,原来人活着并非只要钱就可以。从前他认为大家需要他,其实是自己离不开名与利;自从走入慈济,走出自我世界,突然间缩小了自己,懂得付出良能去做,无所求还做得满心欢喜、很自在,他感觉到生命的真实价值。

  听完他的分享,真是满怀感恩,也很开心、很欢喜。想到这群年轻人,这些已经很有成就的大医王,能用心学习,如此谦虚,所以俗话说:「稻子愈饱满,稻穗愈下垂。」我看到这些大医王们就是这样,是真正的良医。

  在台湾许许多多的医师都不是为钱,而是用自己的生命投入病苦众生的生命中,真正用爱去付出。人生,钱再多都有限,只有心中有爱,才是无限的享受。这种心灵的享受,在慈济世界里应该都可以感受得到。

  ◎付出无所求的仁医教育

  今年的元旦,慈济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曹主任,到安徽省参与发放。发放时,看到许许多多穷病老人,看到他们所住的、穿的等等,在在都启发他那分悲悯心。

  发放之后又探望全椒老人院,这座老人院是我们在一九九二年,救灾之后帮他们盖的。这些老人家,每年过年前就一直盼望慈济人到来,那一天,他们看到慈济人来了,老人家都说:「怎么让我们等这么久,好不容易盼到了。」大家听了好心酸,好像一群父母在等待儿女回家。

  在上海,也有一群慈济菩萨,真的很贴心,每三个月,就会带着东西来烹煮,陪老人们一起吃饭。这次过年,他们准备得更丰富还陪老人一起搓汤圆。老人们已经老了,手都硬了,搓的汤圆都是扁扁的,他们的手上都有很深的沟纹,汤圆就陷在他们的沟纹里,但是每个人都搓得很欢喜。慈济人牵着每一位老人到椅子上坐,然后就端出一盆一盆热腾腾的水,是用青草煮的青草热水。

  前去关怀的慈济人,有律师、医师,还有全椒中学的学生,一字排开地蹲下去,曹主任也蹲下去,捧起阿公的脚,放在他的腿上,帮他脱袜子。一看,袜子都破了,脚趾头都露了出来,老人家很不好意思,志工们却说:「没有关系。」然后慢慢的,把老人的脚放进热水里,志工们就帮老人家洗脚。曹主任说,当他抬头时,看到老人家露出非常满足的神情。

  我问曹主任:「那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他说:「我觉得内心很满足,那种感觉真好,不过也很惭愧。」我说:「为什么惭愧呢?你不是以『悲悯心』帮他洗脚吗?」他说:「不是,是用『尊重心』和『惭愧心』。」我说:「为什么惭愧呢?」他说:「当我伸手帮老人家洗脚时,就想起自己的爸爸,爸爸七、八十岁,我从来没有帮他洗过脚,所以心里很惭愧。」

  他看到满脸皱纹的老人家,好像是自己的爸爸一样,对他们是那么尊重。我说:「这就对了,悲悯心是内心的冲动而起的,你已经超越了悲悯,成为尊重,这就是付出无所求,同时还有感恩。这分心念很难得!」我还问他:「你回来后有没有帮爸爸洗脚。」他说:「有。」

  我说:「你突然帮爸爸洗脚,爸爸感觉怎么样?」他说:「爸爸很不好意思。」「为什么?」「爸爸从来没有让我洗过脚;不过,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是爸爸也很满足、很欢喜。」

  这也是教育,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互动,虽然他现在已是科主任,在医疗界很有成就,但是,和这群志工菩萨同时去做救济工作,他才有机会学习缩小自己,蹲下身体,帮老人家脱袜子、洗脚,再穿上新袜,因而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回来之后就能对自己的父母尽孝。

  ◎进入病人的内心世界,体悟生命的危脆

  在生死之间,病,是最折磨人的,每个人都怕病。所以当医师就是要关怀病人,具足人文精神,不要怕苦,每个人都要有一段苦,才能真正体会到福。

  医师所扮演的角色实在很重要,要好好珍惜,也要好好学习。没有苦,就不知道福。当医师看到病人被病魔折腾着,哪怕他不是自己的亲人,也能真正感受到他的苦。这就是行医者最重要的心态,医药并非万能的,唯有医师将自己缩得很小,走入病人的生命世界,才能正抚平病人的病痛。

  医师更要感恩病人,正因为病人受尽苦难,让你有机会当良医,当仁医,所以,第一、要能体会病人的苦,第二、要知道从病人身上学习到什么?我们应该用感恩心,真心地走入病人的生命世界。

  (节录自91年9月21日国际人医会与上人温馨座谈、91年9月22日国际人医会圆缘、92年2月7日全省教师培训圆缘、92年2月21日慈大周会、慈济医院实习医师静思生活营圆缘上人开示)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