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仁焕法师: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4日
来源:   作者:仁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仁焕法师: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广西灵阳寺2009年农历四月念佛七法会

  (四月初八上午)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灵阳寺是专程为冥阳两界离苦得乐的。有很多同修是第一次闻到佛法,是为治病而来的,但是没有明白到,老祖宗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缺少知恩,把老祖宗忘记了,老祖宗受苦受难,我们的生命就有障碍。

  大部分人还没有闻法的时候,都认为念佛是一种迷信。佛号是专程为我们冥阳两界离苦得乐的。你把它当迷信,其实你有病是你本身已经迷信了。你的痛苦就是迷信,你的烦恼就是迷信。那什么是科学呢?人的健康是科学,人的快乐是科学。

  人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想不到就做不到。

  今天是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如果没有本师释迦牟尼佛来到世间,就没有我们今天闻到佛法的因缘。释迦牟尼佛来到世间,他是生在皇帝之家,父王要把王位留给他,他反过来不接受父亲的好意,舍去王位,到雪山去修行。那大家想一想,太子在家庭的享受上可以说是非常好吧,为什么他要到雪山去,反过来去吃树叶树皮呢?六年时间,他的身体非常瘦弱。

  他去修道,是为哪一件事去修呢?因为他看到世间上,首先是贫富差别这么严重,他想明白这个道理;第二,有些人很长寿有些人短命,是什么原因有这样的差别呢?还有,有些人一生很健康,有些人为什么一生都是病?他就带着这几个问题,去探求真理。结果雪山六年,还是学不到这方面的学问,得不到答案。

  因为得不到答案,所以他就下山了。六年营养不良,也没有冲过凉,当他到恒河冲凉时,由于身体太虚弱,昏迷了,后来被一个牧羊女救了起来。他身体恢复后,心想:我求不到答案,我也不能回到皇宫,我也没有脸面见到世间的人。所以他就到大树下面去打坐,他心中想:如果我不得到我所需要的答案,那么我这一坐永远不起来了。结果一坐下去就是四十九天,在第四十九天的早上一两点钟,他开悟了。

  知道一切差别都跟因果直接有关。

  所以大家要明白到,佛教是皇帝创造的教,其他教没有哪一个是皇帝创造的,所以佛教是皇帝之教。他把因果的道理告诉人类,让人类明白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大家应该为闻到佛法而高兴。高兴什么呢?高兴我们有希望了,我们有救了,有佛来为我们做主了。佛是我们生命的老师,佛是我们做人的老师。

  经常有身体不好的人问:“法师,我身体不好是不是业障?”我回答:“不是业障,是功德!”他说:“功德为什么有病?”“功德得病才得休养嘛。”自己有病了还要问是不是业障,那你说不是业障我肯定说是功德了嘛。如果我说是业障,也许你就难受了,我说功德你就高兴了。

  佛教育我们,人来到世间,自然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没有受到教育的时候,不是互相看优点,而是互相看缺点,互相看不惯。我看你的缺点,最后你也看我的缺点。你说我的不是,我也说你的不是。后来就成为什么呢?互相结冤家。

  比如我要讲你们都不好,那我也不是件件都做好啊,我也会有缺点嘛。人的优点的多少就是人的福德和福报的大小。优点多就福德大福报大;缺点多就灾难大而且时间长。为什么我们要看优点呢?佛的这个教,叫做慈悲之教,怎么才算是慈悲的教呢?简单地说,共同看优点,我帮你你帮我,共同排除缺点。

  互相看缺点的家庭就是灾难的家庭,互相看优点的家庭就是福报的家庭。愿望我们诸位同修,现在闻法以后,回去转变自己只看优点不看缺点。方法怎么做呢?只管自己好不好,不看别人对不对。要看自己做好了没有,不要看别人对不对。什么叫做感恩呢?感恩就是赞叹优点。什么叫做忏悔呢?忏悔就是消除缺点。

  前天我们也讲过道理,道和理之间用什么来解决呢?用德来解决。道是固定不变,理是可以变来变去。人如果有道,不争理,那么这个家庭就非常安祥和谐。如果一个家没有道,专门争理,连三岁的小孩都叫父亲下跪,那三代人都完了。

  我们首先要把家庭搞好,因为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在佛菩萨来看,家庭是社会的全部分。凡夫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国家,在整个世界,只是一微尘。但是在佛菩萨的心中来讲,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不好就是一个世界不好,一个人好就是一个世界都好。

  人有错不要紧,关键要明白到自己错了,愿意改过来,一样是好人。难度大在什么地方呢?自己明明错了,还认为自己对,结果继续发展你的缺点。这样对个人对全家,都不会有好处。一个家和谐不和谐,完全跟缺点和优点直接有关,解决这两个问题,家家和谐,人人安祥。

  我们定位好了,那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有功德了。如果定位不好,人虽然念佛,还是烦恼不断,灾难不断。以改变自己为定位,以念佛来帮助完善定位,圆满定位!

  谢谢大家!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