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仁焕法师:超渡的功德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3日
来源:   作者:仁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仁焕法师:超渡的功德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十月念佛七法会

  (初七下午仁焕法师开示) 超渡的功德

  今天是冥阳两界离苦得乐的日子。要想真正离苦得乐,第一必定建立良好的信仰心,第二要为冥阳两界离苦得乐而努力。人必定有信仰才肯努力,信仰就是目标,努力就是落实和完善。

  能回归极乐就是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不是我们有能力去到,是佛本愿慈悲功德接引才能去到。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号啊?因为佛慈悲交代我们:“你们念佛号,我就来接引你们。”

  什么叫做超渡?就像我们生命的前面有一条深沟一样,越过了这条沟,前面就是光明大道,过去了就是叫做超渡了。如果过不了,就叫做没得到超渡。如果掉到沟里面去,不但不得到超渡,还要更麻烦。超是超越,渡是渡过。所以于原理上,“渡”字不能用“度”字,“渡”有过海过河的意思。

  生命是父母生的,父母又是老祖宗生的,我们的生命,根在老祖宗。所以超渡老祖宗,就是为自己离苦得乐而超渡。老祖宗不安祥,我们阳上的人就不安祥。一人不安,合家不宁。极乐世界是非常殊胜的环境,没有众苦,没有恶报,没有烦恼。老祖宗回归极乐以后,就是生命有保障,健康有保障,生活有保障,简单说就是平安了。所以我们要超渡老祖宗回到安祥的家,我们才能离苦得乐。

  生命是相连的,冥阳两界之间要互相知恩、互相感恩、互相报恩。如果老祖宗有良好修养,后代就一代超强一代;如果老祖宗成为极乐世界的人,后代就成为天堂极乐的后代;如果老祖宗还在人间,后代就成为辛苦、烦恼、一般的后代;如果老祖宗在地狱,后代就成为经常有痛苦、恶报的后代。生命没有修养,来这个世界就是来地狱了。

  我们现在如何令冥阳两界离苦得乐?依靠一句佛号的功德。于念佛号的过程中,一念一交命,意念堂上的历代宗亲、六亲眷属,共同接受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共同做极乐世界的生命。一念一念地请我们的老祖宗来,够了十念以后,又想着来到的老祖宗冥阳两界和佛一起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接着再一念一念地请,十念以后又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想:“佛已经为我请老祖宗来了。”到十念以后,又想:“佛已经把我们冥阳两界接引走了。”这样努力,就一个不漏了。

  如果大家真正愿意做一个没有众苦、没有恶报、没有烦恼差别的人,那么首先愿望我们老祖宗有缘份成为这样的生命。老祖宗在极乐世界成佛以后,他们就能为我们排除人为障碍、环境障碍、一切魔障障碍。那我们在世间上,就成为极乐世界的后代,极乐世界的后代就是叫做有德的后代了。有德的后代得到什么好处呢?有德压众恶。如果我们没有德的时候,就成为什么样呢?无德鬼当家。

  大家按照这个方法去努力,依教奉行,自然得法,自然有缘份离苦得乐。不但来到佛七法会能这样做,愿望你们将来念佛号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在什么环境都能这样念,那就功德无量了。因为:一人学佛,合家得福;合家学佛,九祖超升。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