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5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来源:   作者:怡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5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

  前几天我碰到个师兄说现在要禅净双修,我问什么叫禅净双修呢?他说禅是禅宗、净就是净土宗,这样双修才稳当呢!我说: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哪个是佛说的宗旨?释迦牟尼佛没有立那么多宗!只是一个教一个是宗。教是三藏十二部,对众生不同的根基而施教化,让明白一个宗旨一个道理:就是自性自证的道理......

  这个宗是禅。禅是指心呢,就是指我们的自性。是佛传承自证自性的心宗。

  那位说从庐山慧远大师开始建立净土宗,那是祖师,他前几天刚讲完净土十三祖。我说我不知道有十三祖?我只知道有三十三祖。从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承,怕人不信不认可,所以释迦牟尼佛把金缕袈裟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又传给阿难,以这个为证明为证据,代代相传到二十八祖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来中国,就传了五位,中国的第二代祖师,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然后六祖惠能。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传承的祖师有三十三位,怎么又跑出那么多祖师来呢?每个宗派都有祖师?到底哪个是佛法?哪个是正法?哪个是宣说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宗旨呢?为什么其他宗派也有祖师呢?除释迦牟尼佛传承之外的其他宗派,是中国本土没有见到释迦牟尼佛的传承思想而自己成立的宗派。后来人们明白了,但仍然不想舍弃自己的宗派而归向佛的心宗。所以形成了“归原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的思想,应注意的是,祖师只有“迦叶至六祖惠能”。“方便多门”不是究竟。古来大德开方便门是为了接引众生,最后还得归向不二门见性成佛。

  我这么说他没话说了。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让禅净双修呢?不让禅净密三修呢?就是人们学了多年,知识非常丰富,教理非常通达,可就是不明白一个很简单的中心思想。 净土就是净心,心净则佛土净。

  禅也是在净心,你心妄了心不净就见不了自性,心不净充满贪嗔痴,体现不出净土来。你那个五蕴思想里面色受想行识充满贪嗔痴就没有净土,只有秽土。八万四千法门每宗每派归向的是什么呢?归向自性呢!

  自性是什么?自性就是净土。

  所以不知道的人要禅净双修,他又念佛又打坐,这叫修行吗?打坐和念佛目的不就是净心吗?

  达摩祖师当年说了衣钵至六祖就不传了,为什么?就不再用衣钵为证来传承思想了,因为人们能够接受了。

  佛法从印度起源,在中国发展,六祖大师门下四十三位开悟的祖师(称开悟者为祖师,只是称呼,不是传承的真正祖师),明心的人不计其数。

  《六祖法宝坛经》的重要在于传承了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和宗旨。到第三十三代六祖大师这里,用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语言来宣说了,称为“六祖法宝坛经”。坛是坛城,就是修行修法的地方,也就是道场,三藏教理无上的法宝就容在这本经里面了。

  所有祖师所有大德宣说的言教理论不能称为经,中国唯一的一本经,《六祖法宝坛经》可称为经。他是代佛宣法的。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有衣钵传承的,释迦牟尼佛的衣和达摩祖师的钵,到此为止不往下传了。

  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形象代言人,释迦牟尼佛的代言人是谁呢?前三十二位和六祖大师,这个佛陀的思想宝藏就落到中国了,就落到这本法宝坛经上了。解读三藏十二部,不明白的从这里可以找。能找到根源,你就会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和宗旨了,就能明白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言教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思想精神。所以至重至贵的这么一本经就是《六祖法宝坛经》。是三十三位祖师脉脉相承传承下来的。

  这不是六祖大师凭空造出、凭空想象出这个思想宗旨。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佛都是宣说这个思想。众生的心本来是有觉性的,本来是自净的,因为妄执起贪嗔痴,这个心变为众生了。

  六祖大师说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性是本净的,是因为众生妄执,才离开正觉,不知道的人他要去修,就像神秀大师说的思想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他用自心的清净觉悟来去掉妄执的贪嗔痴,而去成一个菩提。心是一个,贪嗔痴是觉性迷了以后出来的。六祖的思想是佛教的宗旨,自性本净,不用妄想执着就是修行。在清净心上妄执一个心来去掉另一个贪嗔的心是以妄逐妄,是头上安头。因为心是一个,不迷就是觉,不妄即是净。就像水不搅自清。如黄河浑浊的原因,是因为从上往下不断地奔流,它在流的过程中带起了泥沙。你要想让黄河水清,把奔腾的水停下来,他就会变清了。

  我们自性也一样,是我们妄执起了贪嗔痴,所以迷了。

  万法建立在哪呢?有个菩提去灭掉贪嗔痴,它还是在自性的本觉上起妄了,这是以妄对妄呢。

  佛教的思想是自心本净不要住妄,你放下妄,它自然就是净,这个道理就是顿悟的原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返回目录

----------------------------------------------------------------------------------------------------------------

更多怡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