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十讲:正确认识信心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0日
来源:   作者:纯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十讲:正确认识信心

 

正确认识信心

信心是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最主要的选择,信心即得往生,没有信心,即使是念佛也不能往生。正确认识信心很重要,“信乐心”就是本愿里的“信心”,跟我们平常理解的信心有明确的界限,不是凡夫所认为的简单信任,本愿信心是佛的大悲心。法藏菩萨说“设我得佛”,他成佛,“十方众生”就有“至心信乐”,由于有了阿弥陀佛的得佛,你就有了“至心、信乐”的心,才有信心,是这样一个次第下来的;反过来,法藏菩萨没有成为阿弥陀佛,你就没有信心。信心是无二心,彼此之间信任、真实、经得起审查和考验,是内外一致、喜悦、愿望,信心的本质里带有很多内容。

我们无始劫一直到现在,心一直都是以无明为主,从来没有真实过,没有见到过实相,没有清净过。即使做修行,比如说念佛、持戒、修行各种波罗密,由于内在的心是无明、贪婪的,所做的善行就是杂了毒的善。嗔心就能够把所做的功德摧毁;贪心就能够污染各种善行。虽然你也相信做一些事情有功德,但信心里带有无明,是贪染的心在修行,行业就污染、杂了毒,不是真实的信心所起的纯净的善心,用这样带有污染的信心和行持所修的业,是不能够往生极乐净土的。这是凡夫到今天为止实际的处境,认识这一点很重要。要真实地审查我们,都是没有真实清净信心,如果错认了,本来没有,却认为自己有,就是一个陷阱,叫认假做真,自我欺骗,就很难获得成就。

法藏菩萨之所以发下本愿三心,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众生在流转长劫的过程里,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真实和清净的信心,才成就信乐心回向给我们。净土法门里面所说的信心是佛回向的大悲心,大悲心是圆融的、没有障碍的,同时也是清净、真实的。佛是回向者,你是接受者,这是基本定位。要接受首先就要承认自己没有,因为一旦认为自己有了,根本就不需要了,只有承认没有大悲心、没有真实和清净的信心,才需要并接受佛所回向给你的。大悲心就是拔除一切众生轮回苦痛的心,我们对照观察,有没有拔除一切众生苦的大悲心呢?凡夫是很难有的,都是想求得安乐,害怕痛苦,希望自己不要贫穷、生病,这说明我们怕苦,希望远离痛苦。而大悲心就是要拔苦,深入众生的痛苦之中,能感受到别人有多么痛苦,而且还要有力量解救出来。从我们还怕苦的角度,显然就很难有悲心,所以悲心是平等证入到至心、清净心、真实心,实相里面的。对于观世音菩萨来说,即使是下地狱,下油锅,与上天堂已经是苦乐平等,能够一味了,已从苦乐里证入实相,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众生的悲苦“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我们很痛苦的时候,她能感受到,同时也证入了一味,苦乐均等,不像我们,心非常偏,怕苦而追求乐,在佛菩萨的清净实相里是平等心、真实心、清净心,佛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愿并成就信心的。

至心以名号为体,信乐心以至心为体。

真正的信心是有条件、有基础的,“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至心、清净心,至心就是清净心,至心依赖名号,信心依赖清净心,一串下来,一楼是名号,二楼是至心,三楼是信心。“南无阿弥陀佛”—→至心、清净心—→信乐心,所以至心以名号为体,信乐心以至心为体。正确认识信心要跟你错误的理解分清楚,以前理解的信心带有染污性和虚假性,本愿的信心是真实心、清净心,是在至心(真实心和清净心为体)的基础上生起来的,这是信心的性质。不要认为“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简单的六个字,名号有不可思议的超越性、不分时间地点、遍一切处,就是佛。

《正信念佛偈》里说,“皈命无量寿如来,南无不可思议光”,任何人念名号就体现为名号,名号从体性上说是无量光。“南无”在佛这边就是光明遍照,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从光明的角度来说,“南无阿弥陀佛”是遍法界的无量光、无边光,没有一个地方不照,超过时间和空间,阿弥陀佛的光遍照十方世界的众生。你用口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表现为文字或音声,是法藏菩萨选择的真实行,只是一个方面;名号也可以体现为磕头拜阿弥陀佛,用身体来体现名号,身业皈命阿弥陀佛,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对别人赞叹名号,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以阿弥陀佛为主尊,摄受众生的慈悲力的系统,念佛体现了名号,名号就显现成你。这样念佛才与名号的真实意相应,是佛在用光明照射你,用本愿力来摄取你,用清净的、真实的功德在救度你。名号就是佛的心,佛的心是真实心、清净心,而我们的心就是虚假心、污染心;佛的心是光明,我们的心就是无明。我们称念名号,以佛的愿力为皈属处,不要以你的心或是口为主,这就是真实的本愿之行。就得到佛回向给你的功德,以佛的真实心、清净心为基础,进一步成就信心,一切都不能离开“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是关键,“信为道源功德母”,成就了信心就成就了往生,入了正定聚,跟佛在一起了。

欲生心是阿弥陀佛招唤我们的敕命

欲生心是本愿三心之一,至心、信乐心、欲生心,三个心有区别、次第。欲生心是阿弥陀佛招唤我们的敕命,我成佛,十方众生就要真实的欢喜爱乐、愿意往生到我的国土里来,愿意必须是真实的欢喜,而不是口是心非。我们说愿意容易,念佛的人问他愿不愿意往生?通常多数的人都会说肯定愿意,口里说愿意,心里是不是真的很透彻地愿意呢?显然多数的人是经不住考察的。真正欲生净土的心,以真实信乐为欲生体,如果没有真实信心,欲生心就没有基础,一环扣一环。欲生心是佛的回向发愿心,叫做不回向的心,这种愿望不是你产生出来的,不是自力回向的,是佛回向给你的,从真实心、清净心、信乐心上产生出来。不是自力的发愿心和回向心。

我们也做各种各样的修行,像念佛、放生,把功德回向到极乐世界去,这些回向往往都含有问题,里面有小九九,不是那么真实,真的就是为往生极乐世界吗?没有一点其它的想法吗?非常值得怀疑,不要欺骗自己就会发现,我们偷心很多的,真正的极乐世界好像虚无缥渺,还是被自己无名贪心、嗔心所左右,偷偷的还是想,做这些事情希望满足这个、满足那个,口里面却说回向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要往生极乐净土,用你的回向心是不行的,必须得到本愿回向的“三心”,就是“信愿心”。藕益大师也说“信愿”是往生的正因,信乐、欲生就是信愿心,“三心”体现在你的身上就是“信心”,信佛的心。

信心是佛大悲的摄取,平等普施,无碍不可思议的横超菩提心

“至心”不可思议,是真实、清净、开悟的心,本身不可思议,“实相无不相”。信心跟不可思议相联接在一起,是我们跟佛沟通的桥梁,是法藏菩萨本愿成就、发愿回向给我们的,并不选择什么人,每个有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得到。不管是尊贵的还是卑贱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造恶与否;修行时间长短。念佛获得信心没有差别,阿弥陀佛的名号回向给我们、救度我们,大悲心摄取平等普施。你不要认为阿弥陀佛那么尊贵,像我业障这么重的人,怎么能有信心?信心是佛所成就的大悲心,具有不可思议的平等性,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有人说,那一定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不管你的修行,法藏菩萨已经成就修好了,并发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他成了佛,是你获得信心的真正条件,现在遇到名号就表示他已经成了佛,你获得信心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不要老觉得自己不合格。一念自己不合格就信自己,不管是傲慢还是卑劣,一旦把皈依处落到自己的身上,就离开了佛的名号本愿,不要管你自己怎么样。

信心是非恶非善的,不见得体现为表面上很善的人有信心,没准示现挺恶的人也有信心,不要用你的标准来量;信心也是非定非散的,也不见得很安定的人有信心,信心是不可思议、无碍的,凡夫根本没办法审量,很难看得出哪个人有没有信心;而且是非平常、非临终,有平生业成,临终时也可能获得信心,什么时候获得都有可能;也不是多念、一念信心是佛的大悲心,佛的心不可思议、超越时空,不是一念心、也不是多念心,唯是念佛的心,念佛的心就是佛的心,不可思议,叫不可说的信乐。信心可以灭除一切毒,获得了信心力量非常大,就长生不死了,“长生不死之神方”是佛利益众生的真正的信心和欢喜心,最快的白道和金刚真心,同时信心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分成竖菩提心和横菩提心,圣道自力所证得的菩提心是竖菩提心,包括密宗和禅宗讲的都是竖菩提心,净土法门是横菩提心,横菩提心又分横出菩提心和横超菩提心,19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是横出菩提心,只有18愿信心成就才叫横超菩提心。我们听到菩提心很容易误解,特别是弘扬密宗的很多法师特别注重,言之成理:没有菩提心,大乘的菩萨种性都不是,怎么能往生净土成佛呢?往生净土是要菩提心的,但这个菩提心和其他教法所讲的菩提心有所不同。净土法门里,凡夫通过名号本愿获得信心,就具备了菩提心,信心就是佛以他的清净心和真实心为体的大悲心,是佛道的正因,就是菩提心,往生成就,就有了菩提心,能决定成佛。《无量寿经》里三辈的往生都需要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信心,从阿弥陀佛的回向中获得,跟通常所说的菩提心和信心不同,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所成就的菩提心,叫横菩提心、横超金刚心。

“乃至一念”信心成就

成就文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信心是有成就的。成就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乃至一念”就是指开发了信心的那一时刻,象禅宗某一时刻的开悟,密宗即身成佛一下获得了成就。以前没有信心,通过“闻其名号”,在某一念“乃至一念,信心欢喜”就成就了。要特别说明的这是平生,现在就可以获得,不是要等到临终,前面说信心非平常、非临终,等到临终的也有可能,但念佛干嘛不现在就获得信心呢?获得信心就即得往生,即得就是指当下获得信心的这一时刻,叫做不可思议的往生,不可思议因为你还在这里,你说往生应该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里面,怎么还在这里呢?所以即得往生不可思议!真正的“生即无生,无生而生”获得信心就是“闻其名号”,信从闻生,闻从名号生。都不离开名号本愿、不离开无量光佛、不离开光明愿力,“闻其名号”就是闻佛愿生起的本末

三条愿的安心和起行

三条愿里有不同的安心和起行,十八愿是以“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为安心,起行是“乃至十念”,就是信乐心念佛;十九愿的安心在“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起行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二十愿的安心是“至心回向,欲生我国”,起行是“植诸德本”;安心里都有“至心”和“欲生心”,区别只在中间,至心和欲生心都一样,十八愿是信乐心,十九愿是发愿心,二十愿是回向心。安心虽然都是至心,十八愿直接就是从佛而来,佛跟众生站在一起,众生直接用佛的至心;十九愿以起行为主“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是带有自力的至心,同样是至心,十八愿的至心直接是佛的清净的心、真实的心,十九愿、二十愿都不是这样的。二十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植诸德本就是称念名号,至心就是带有植诸德本,相信名号是德本,植诸德本的至心不是完全的佛的他力的至心,虽然词一样。

 

安心

起行

心的归属

十八愿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佛的清净、真实、信乐之心

十九愿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修诸功德

自力发菩提心的至心

二十愿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

植诸德本

称念名号自力的至心

你要对一下号,你的安心和起行分别是哪一种?只有获得了信心的人,才是十八愿的安心和起行。一旦进入到“至心、信乐”,“乃至十念”就获得了成就。没有获得信心的人,通常都是在十九愿和二十愿里面,十九愿是自力“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发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普通的信众是很少的,因为发菩提心要了解佛和菩萨,不然都不知道菩提心是什么。多数人是二十愿,二十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植诸德本”,闻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名号,听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净土的庄严,是万善万德的根本,“植诸德本”不为别的,就是一心往生净土,在自力的念佛里,安心是“至心回向,欲生我国”,起行是“闻其名号,植诸德本”。

十八愿和二十愿挺有关系,“闻其名号”就是知道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知道念佛选择的方法,差的就是没有“至心信乐”,对佛的完全的慈悲和清净没有信任,为什么要植诸德本呢?很多人可能这样想,往生极乐净土的功德不够,或者是业障没有消,这是对有愿望的人而言,还有很多人实际上没有,愿望并不真实,虽然念佛并不是至心回向,内外有很多方面的障碍,念佛没有获得成就,主要就是信心的不淳一、不决定、不相续。

从二十愿进入到十八愿

自己往生净土的愿心是很难真正发起来的,怎么发起愿心?二十愿的“至心回向”通过念佛,心心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佛在召唤你,每一声称念都是在召唤,你不愿意去就是因为从无始劫到现在,都没有真正愿意往生的心,名号就是佛的招唤和命令,就是愿望的真实,你放下一切,把你的心全部体现为名号。“南无”就是归命、发愿、回向愿生净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体现了真实的愿望,你的愿力如果不强,就声声相念,每一声、每一个愿都愿意往生,这样你本来没有往生的愿望或愿望不真实,通过“闻其名号”念佛专修,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佛的心和你的心就没有距离。“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把你摄入到他的光明中,在名号中招唤你,让你发愿往生到净土里来,在心的真实处发起愿望,把真实心、清净心、信心都给你,愿心就包含在信心里面。

如果没有愿望,通过一心的念佛来修出,叫专修,好多人连方便的愿望都不太强,你就是去极乐世界,比喻像建设房子一样,愿意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愿意盖这个房子,住在房子里面,现在愿望非常弱,就好像需要一点点盖出来,盖出来就是修的过程。你是没法修的,名号就带着你修,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佛领着你一点点地修、修、修。其实佛已经盖完了,只是你的邪知、业障的缘故不相信,通过佛本愿力加持,慢慢地就能帮你修出来。众生通过“闻其名号”成就信心,念佛主要是要听闻、接受阿弥陀佛的召唤,把你交给阿弥陀佛,名号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可以把你看到、想到的一切东西看成是名号,因为光明名号遍一切处,什么都装在里面,这个世界也可以装到名号里,你的亲戚也南无阿弥陀佛,反正什么都是南无阿弥陀佛,都被名号所包容,进入到名号里面,没有愿心,通过佛的加持,慢慢地开显修成,成就真实的信心。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师

返回目录

----------------------------------------------------------------------------------------------------------------

更多纯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