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傅味琴:《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70~79)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70~79)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7日

  法身无相,所以法身遍虚空,觉悟到什么也没有,

  也就没有生老病死了

  本次提要:

  ■ 以相取名,实是方便,为度众生故。若执法相,亦不清净,如来所说法,皆为化城

  ■ 漫画的表达,未老称老,老师当学生,皆为教化众生而演场戏而已

  ■ 不执著才能解如来真实义,成就不是靠东抓西抓。放下到什么也没有,这才是法的真谛

  ■ 法身无相,所以法身遍虚空,觉悟到什么也没有,也就没有生老病死了

  ■ 菩萨缘起一切法而不执一切,不要执著你是被度的众生,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

  ■ 修大般若就是修菩提心,修法身圆满快快成佛

  ■ 洗衣服要利用水和肥皂,修行人证了空性,就不会再被外界所染污了

  以相取名,实是方便,为度众生故。若执

  法相,亦不清净,如来所说法,皆为化城

  说“不是有法相吗?那么法应该是有相了?”释迦佛说过,佛说法四十九年全是化城,实际上没有说过一个字。因为没办法讲清楚,只好说一个法相,就好比说人有人相,狗有狗相,这么说大家容易理解。如果你学的是法相,你执著于法相,你也不清净,不清净是不可能成就的。从前老法师说,一部《金刚经》,一面说一面扫,说完扫光,就怕你执著。比如说“是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这三句话大有道理,因为你着众生相,第一句认可你的观点“是众生”,第二句马上扫掉,“即非众生”,又说是又说非,众生搞不懂了,最后一句,“是名众生”,喊喊名字呀。

  漫画的表达,未老称老,老师当学生,

  皆为教化众生而演场戏而已

  漫画《三毛流浪记》画的三毛,头上只有三根毛,你去看所有孩子,哪有只长三根毛的?这是画家虚构一个形象,取个名字叫三毛!再比如说老师的“老”,像我今天这样一个老人,你称我老,这还不错,有的老师才二十几岁,哪有老啊?师呢?谁上台谁就是师,坐在下面就是学生。风水轮流转,那天宏航师在台上讲《阿弥陀经》,我就坐在最后一排听。我就成了听讲的学生,都是演场戏呀。

  不执著才能解如来真实义,成就不是靠东抓

  西抓。放下到什么也没有,这才是法的真谛

  一切有相都不要执著,不执著才是佛法,不执著才能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就是不执著。你一执著,你就有东西可抓。成就不是靠你抓东西成就的,要把你抓的法修圆满了,然后再放下才能成就。学的时候你要抓,修成就了你要放,最后的成就是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法的真理,或称真谛。

  法身无相,所以法身遍虚空,

  觉悟到什么也没有,也就没有生老病死了

  你从法上得到的这个什么也没有的觉悟,就是你成就法身的体。因为法是清净的,所以这是个清净的身体;因为法是无相的,所以这是个无相的身体;因为法极其广大,遍满虚空,所以这个法身遍虚空都存在。所谓身不过是个称呼,实际上只是一个觉悟,此外什么也没有。既然什么也没有了,当然生老病死也没有了。

  菩萨缘起一切法而不执一切,不要执著你是

  被度的众生,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

  如果你不修菩萨行,到了这个境界,你就成功了,这个境界就叫彼岸。如果你在这样的觉悟上,缘起一切而不执一切,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将来就能成佛。行菩萨道也要注意,不要执著我在修菩萨行,我是来度你的,你是我被度的众生,要什么都空光。这是讲“法身”这两个字。

  修大般若就是修菩提心,修法身圆满快快成佛

  那么怎么修?从广义来讲,我们天天都是在修法身。修大般若就是叫你发菩提心,圆满法身,快快成佛。我们讲法、听法、讨论、诵经、修禅定,这都是在修缘起。修行人必须要缘起修行这条道路,缘起修行的工具,缘起修行的种种做法。可是要记住,我们必须在一切法性空这个基础上缘起,对缘起的东西也必须要有觉悟:一切性空,不能执著。

  洗衣服要利用水和肥皂,修行人证了空性,

  就不会再被外界所染污了

  打个比方,你要洗一件肮脏衣服,必然要有三样东西:水、肥皂和衣服。你的目的是洗衣服,等衣服洗干净了,你还要保留洗完衣服的水吗?人家说,“这是脏水,你应该丢掉了。”你说,“虽然是脏水,可是里边有肥皂粉,这是好东西啊,所以我要保留。”没有这样的人吧?你在洗衣服的时候,肮脏也在清水里融化了,肥皂粉也在清水里融化了,你再要想拿是拿不到了,也没有必要去拿。你假如怕衣服以后又脏了,那你把这件衣服放在真空里,那就永远不脏了。修行人证了空性,就好比在真空里,还会脏吗?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7日

  要用法去扫除烦恼的肮脏,所以不听法不讲法,

  等于障碍自己和无数众生的法身慧命

  本次提要:

  ■ 众生皆有法身光明,因烦恼遮盖而不见,要用法把烦恼洗净,所以说“法施能净法身”

  ■ 烦恼只是掩盖了法身,而法身本身始终是清净不受染污的

  ■ 要用法去扫除烦恼的肮脏,所以不听法不讲法,等于障碍自己和无数众生的法身慧命

  ■ 不懂法的修行人才是盲修瞎练,只有依靠法的力量,才能使我们成就清净法身

  ■ 末法时修行困难,不是法不行,而是人不行,是由于排斥法、诽谤法、消灭法而造成的法缘不足

  众生皆有法身光明,因烦恼遮盖而不见,

  要用法把烦恼洗净,所以说“法施能净法身”

  经书上讲,“法施能净法身”,你们可能会想,法身本来就是清净的,为什么还要去清净呢?我们今天是凡夫众生,都有烦恼,但是法身光明,凡夫众生也有的。佛法讲因果,有果必有因,不可能半路里出生的,仅仅凡夫的法身光明光度不亮,肉眼看不见,只有在临终一刹那会显露得亮一点。所以临终一刹那就成了成就的关键时刻,不论你想往生他方世界,或者想证到法身成就,这个时候你就要把握好。

  可是凡夫修行水平不够,显露的时间很短,这个时候过了,你就错过了大好时光,世间上人不一定看得见你的法身光明,眼睛虽看不见,可自身的东西你心里还是有感觉的。修行就占便宜了,你越修得好,法身显现时间就越长,成就也就越稳当。能不依靠临终一刹那,而在活着的时刻法身成就,那是最殊胜的了。

  烦恼只是掩盖了法身,而法身本身

  始终是清净不受染污的

  法身都是清净的,就好比我们佛性都是清净圆满的,今天我们还在做众生,不是法身或佛性有所缺少,而是受到染污了。就好比太阳下面飘来了白云,阳光就减弱了,如果飘来了乌云,阳光更加微弱,晴天就成阴天了,可是太阳本身的光并没有减弱啊。所以我们今天佛性也好,法身也好,都具足清净,仅仅是飘上了灰尘,受了污染。

  要用法去扫除烦恼的肮脏,所以不听法不讲法,

  等于障碍自己和无数众生的法身慧命

  灰尘应该怎么扫啊?用法去扫。扫除我们的烦恼肮脏,必须要依靠法。从前毛泽东讲过: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烦恼的灰尘如果会自己跑掉,释迦佛何用讲四十九年法啊?所以提倡不必听法,不必讲法,这是既杀了自己,又杀了无数众生的法身慧命,断掉了大家的慧根。

  不懂法的修行人才是盲修瞎练,

  只有依靠法的力量,才能使我们成就清净法身

  可惜中国佛门里这种风气长期存在,就像幽灵那样,在佛门上空游来游去。近代就有人特别标榜自己从不讲经说法。由于他名望高,促使大量的佛弟子对法不重视,认为不讲经说法才是在真修行,那岂不等于说释迦佛讲了四十九年法,叫佛弟子个个变了假修行?颠倒到这么个程度!不懂法才是真的盲修瞎练,只有依靠法的力量,才能使我们成就清净法身。

  末法时修行困难,不是法不行,而是人不行,

  是由于排斥法、诽谤法、消灭法而造成的法缘不足

  再讲一个容易疏忽的地方,也要给你们指点一下,为什么末法时期成就很困难?这不是法不行,是人不行了。人对法非常疏忽、不重视,乃至跟随邪师邪说,排斥法、诽谤法、消灭法,那更可怕了。除此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方面不应该疏忽,却被疏忽了,这就形成了法缘不足。末法时期修行人为什么很难成就?就是因为法缘不足。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7日

  修行不普遍,不在一切时处修清净,怎能成就法身?这是修行上的大漏洞

  本次提要:

  ■ 虚空无方位,亦无时间,虚空无有边际,法身遍虚空故法身亦无边际

  ■ 修行不普遍,不在一切时处修清净,怎能成就法身?这是修行上的大漏洞

  ■ 要在生活里修,要在众生里行菩萨道,要在功德里修不执著,才能达到清净圆满

  ■ 度众生成佛的功德,是起源于你的劝请功德

  虚空无方位,亦无时间,虚空无有边际,

  法身遍虚空故法身亦无边际

  我们的色身在整个的虚空里,只占了极其微小的一个空间,小得真是无法比喻了,就算大胖子吧,也不过是那么一点,就算你的皮是橡皮做的,能够打气,胖到后来也要爆掉。法身大,大到遍虚空。虚空没有大,也没有小,虚空无相,虚空无边无际,连时间相都没有,一切所谓的时间相,包括以前、现在、将来,或者说昨天、今天、明天,或者说现在8点钟、前面7点钟、后面9点钟,以及一切所谓的方位,一切的一切,在真理上来讲,宇宙没有时间没有方位,这才是宇宙的实相。

  法身遍虚空,虚空无边无际,像这样才叫圆满。空,什么地方都有,我们眼前有,旁边也有,身子后面也有,连老鼠洞里也有,一粒灰尘里也有,所以叫普遍。

  修行不普遍,不在一切时处修清净,

  怎能成就法身?这是修行上的大漏洞

  修行不普遍,你能成就法身吗?你们今天发心虽然大,可你们修行的面广不广大,普遍不普遍啊?法身到处都存在,假如你们在文殊院有修行,你们回去探亲时就不修了,家里的虚空,难道不是你该修法身的场所吗?假如你们盘起腿来诵经打坐在修,你走路时就不修了,难道路的空间没有如来的法身吗?成佛首先要成就法身,你将来成就的是普及虚空的法身,你法学得那么多,修的时候有没有普及一切呢?在自己的同学身上,有没有修修你的法身?

  我们今天的菩提心事业,牵涉到千千万万的众生,牵涉到子孙万代,你在这个菩提心事业里面有没有修修清净呢?假如在这个事业里,这件工作我喜欢,我就肯做,那件工作我不喜欢就不肯做,难道那件工作不在如来的法身里吗?假如你口里念清净的经,平时又说烦恼话、气话;又如居士有老婆的,在老婆面前一天到晚爱啊爱啊爱,这些时候你怎么不修修清净法身了?这些都是修行上的大漏洞。

  要在生活里修,要在众生里行菩萨道,

  要在功德里修不执著,才能达到清净圆满

  所以我一直跟你们指出,修行要在生活里修,我们生活的面非常广,你全要广大地修起来。修菩萨法的人不在生活里修,你到哪里去修?哪里有众生,哪里就应该是你行菩萨道的地方。如果你们听了这些法能够觉悟,修起广大的菩提心、广大的菩提行,遍布生活里一切场所、一切时候,所谓“一切时处”,你们将来才能达到法身成就。

  要修得清净,你就不能执著你所修的一切,也不能执著你修行所获得的功德,这样才能达到清净圆满。

  归纳起来说,法身遍虚空,我们的修行也要遍虚空。并不是叫你腾空腾到天上去修行,而是说人间所有的空间,都是我们修行的场所。所有空间里的一切众生,里面所有的造作,包括我们这儿菩提心事业的造作,全是我们修行的对象、修行的地方。要修好菩萨道,快快成佛。

  度众生成佛的功德,是起源于你的劝请功德

  乃至于你去帮厨、烧火、除粪,都应该在这里面修行。所以禅宗有句话,吃饭睡觉全是修行,并不等于说只要会吃饭睡觉,我就在修行了,要懂其中的法义,要照如来所说的法义去修,你们将来才能成就,那才是度众生,度自己成佛的功德。法施能净法身,众生成佛的功德,是起源于你劝请佛或善知识转法轮的功德,也就是说你能劝请佛或善知识转法轮,这些法施的功德也回到你身上。

  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3)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修行的目的是成就法身,为弘法事业辛苦,

  福报也自然增长

  本次提要:

  ■ 正修行的目的是成就法身,为佛法事业聚集一些财物,目的也是为了弘扬

  正法培养人才

  ■ 要发扬人世间互相照顾的精神,行善是修行的根本

  ■ 为弘法事业付出自己的劳动而辛苦,福报也自然增长

  ■ 不为名利是清高,可一辈子没做什么大事情,对众生也毫无利益

  修行的目的是成就法身,为佛法事业聚集一些财物,

  目的也是为了弘扬正法培养人才

  上一次我们讲法施有五种胜利,已经讲到第三种,“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这是讲法施跟财施在所起作用上的差别。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就我们的法身,而不是为了成就我们的钱财,更不是为了在佛门里谋取钱财上的利益。我们即使为做佛法事业,聚集一些财物,目的还是为了弘扬正法,培养人才。

  要发扬人世间互相照顾的精神,

  行善是修行的根本

  上次已经讲了“财施但唯增长于色”,佛弟子要不要行财施?要的。要圆满布施的功德,四种布施不能缺,都要圆满,财施也是四种布施之一。我们应该要有同情心,要有慈悲心,要发扬人世间互相照顾的精神,当某些人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帮助,免除他生活上的苦恼,尤其是对饥寒交迫的人。从慈悲心出发,我们不希望有一个人饿死、冻死,行善是我们佛教修行的根本,所以在必须要我们做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去做。

  为弘法事业付出自己的劳动而辛苦,

  福报也自然增长

  可是从作用和功德上来讲,法施远远超过于财施。因为你行财施,在生活上使这个人获得了利益,但是在福报上他反而有所损失,因为他并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劳动。付出劳动而获得应得的报酬,这是合理的;没有劳动就得到利益,这里边就失去平衡,当然会有损他的福报。换句话说,他今天还活着,还有人来布施他帮助他,说明这个人还是有福报得到人家布施供养的,他接受了布施供养,一方面能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就消耗了自己的福报。而行布施的人呢,反倒增长了福报。法施就不同了,法施是自他二利。

  我们佛门也在接受布施供养,我们接受布施供养是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更多的众生在法的教育下,得到殊胜的利益。所以接受布施供养的人,如果他是全心全意在为弘扬正法广度众生付出自己的劳动而辛苦,他的福报也在增长。

  不为名利是清高,可一辈子没做什么大事情,

  对众生也毫无利益

  以前有一种片面的观点,使许多人在接受供养上观念不明确,阻碍了他的修行也阻碍了弘法事业的发展。他认为接受了供养:为别人培了福,我的福气就下降了。还认为谁不接受布施供养,谁就是不贪钱财谁就是清高,谁就受人尊敬。从前有的出家人,人家供养,他不要;有人要拜他为师,他也不收。人们就说这个出家人好,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可是他一辈子也没做出什么事情来。即使留下一个清高的美名,可他这个清高,对众生、对佛教事业有什么利益呢?其实不贪钱财跟利用钱财去做伟大的事业,这是两码事。

  所以说中国佛门里佛弟子的观念大都混淆,非常复杂。一代一代传下来,今天佛门里的年轻人,也受了老一代不恰当的思想影响,现在佛法已经逐步逐步衰落到这个地步了,还没有看到这个现实,仍然做从前老思想的继承者。至于今后佛教怎么办呢?他不管的。这些年轻人初入佛门时都是很好的,接触了这些思想以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可惜啊!

  有的人是只收徒弟,不接受供养,这种人比较少,除非他自己有经济实力;有的人肯接受供养,不肯收徒弟,这种人比较多;还有的人,徒弟和供养都不收,听起来非常使人感动:“我没有什么功德,我不敢收徒弟,也不敢收供养。”往往说这话的人,只是表示他的谦虚。其实这种自命清高的谦虚,也能获得别人的赞叹尊重,如果你实在是没有什么功德,也应该努力学法,发菩提心啊。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4)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正当的名你也避免不了,不正当的利,

  实是变相的抢夺

  本次提要:

  ■ 正当的名你也避免不了,不正当的利,实是变相的抢夺

  ■ 正派的人不收徒弟,传灯怎么传下去?邪见的人却收了徒弟一大堆,就会

  造成邪克正

  ■ 为师的对弟子不能不负责任,重要的是发菩提心的人要干出一番菩萨事业来

  ■ 居士为了弘法事业,才能收供养,出家人收了供养是作道粮为修行

  正当的名你也避免不了,

  不正当的利,实是变相的抢夺

  一个人不可能避开名,医生医术高明,他不要名,也会出名;观世音菩萨不要名,也名闻十方。就看这个名是你贪名贪来的,还是因为你做了有功德的事情,人家对你尊重而起来的。名有正当有不正当,咱们只反对不正当的名,如果你有能力教育众生,正当的收徒弟,这样的名有什么不好?是非好坏总要分分清楚啊。

  利也是如此,也有正当也有不正当。你做生意样样都是合法,将本求利,这就是正当;假如你玩弄手段、偷工减料、搞欺骗、搞假货,那个利就不干净了。即使你不是偷不是盗,可是你用手段,夺取人家成功的果实,该还的钱不还,这还不是一种变相的抢夺?

  为什么佛门出现了这么多不良的现象?说到底还是他们佛法学得不广,体会不深。只学这么一点点,他能够理解全面吗?

  正派的人不收徒弟,传灯怎么传下去?

  邪见的人却收了徒弟一大堆,就会造成邪克正

  现在有许多佛门里的出家人,因为他很正派,能力也好,修行上也不错,就有很多人慕名去跟他学法修行,可是他就是坚持不收徒弟。我不懂比丘戒,不知道戒律里是怎么说的,如果戒律里规定你应该收徒弟,你不收,那么传灯怎么传下去?另一面呢,邪知邪见搞名搞利的人,本来不应该收徒弟,却毫无顾忌地乱收徒弟,收了一大堆啊,而且还比,谁的徒弟多谁声誉就高,结果就会造成邪克正。

  为师的对弟子不能不负责任,

  重要的是发菩提心的人要干出一番菩萨事业来

  该收的不收,不该收的乱收,收了不负责,全都不对。中国一般传统,居士不收徒弟的。假如你们跟我来学法,我也说几句漂亮话:“我是居士,你到别人那里去学法吧!”那么你们今天就听不到我讲法了。我树立法幢时,旁边就有人对这一点特别关心:这人在跟他学法,是不是他徒弟啊?

  当然我要说清楚,我一个徒弟也没有,我只是让大家叫我老师。其实我这样全心全意为你们着想,把你们培养成才,这样负责、关心、照顾你们,这跟师父对徒弟有什么两样?可能有人收了徒弟还没有我这么关心呢。收了徒弟却不像师父,你们没有师父的人倒蛮像徒弟的。名称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发菩提心的人要干出一番菩萨事业来,要做出贡献来。

  居士为了弘法事业,才能收供养,

  出家人收了供养是作道粮为修行

  在接受供养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干出一番佛教事业,你不接受供养,赤手空拳,咋打天下?可是有许多人老观念,就要来阻挠,“居士不能受供养。”其实居士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接受供养,但收了供养以后要转供三宝,一只手进,一只手出,也等于没受供养。你即使是出家人,假如你拿了居士的供养去养家,那也不对。居士供养你,是供养你作道粮,你不修行,怎么可以接受供养?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修行呀。

  如果是为了弘扬佛法、树立法幢、培养人才,你不接受供养你怎么办这个事业?就算一个人每天只吃一只大饼,一百多只大饼也要花钱买的。如今佛门这种种混淆不清的思想,所发挥的作用,就是把佛法扑灭,使你传灯传不下去。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5)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有些人把佛法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爱好,

  那些狭隘的旧思想,死了蚂蚁也会哭三天

  本次提要:

  ■ 多吃饭怕消福,动脑筋怕脱发,贷款怕付息,那只有不办事业了

  ■ 有些人宁愿不学佛法,也不愿接受我们对他的供养,这就把学法看成是一

  种可有可无的爱好

  ■ 有些老人不想拿儿女一分钱,却想来佛门受供养

  ■ 家庭磨难多,大都出于父母只让儿女消福,不愿叫儿女培福

  ■ 既想修行,又怕修不成,种种顾虑,阻碍了自己前进的路

  多吃饭怕消福,动脑筋怕脱发,

  贷款怕付息,那只有不办事业了

  再打个比方,国家为了要帮助你发展,你本钱不够,银行可以给你贷款,假如你贷款怕付息,吃口饭怕消耗福报,动脑筋怕掉头发,那你还能干什么事情啊?即使银行同意给你贷款,你也不敢拿啊,因为还了本钱再还利息,不是损失了?可假如你办起了大工厂,赚了一百万,付掉二十万利息,工厂也发展了,又赚了八十万,这一面你怎么不想了呢?

  有些人宁愿不学佛法,也不愿接受我们对他的供养,

  这就把学法看成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爱好

  你来我们这儿学法,没有生活来源的,不要你生活费,全部由我们负担,而且每个月还给你零用钱。这么好的地方,你为什么不来?

  从世俗人的观点看,这是你有志气,吃自己的,不吃人家的,也怕消耗自己福报,所以宁愿不学法,也不愿接受我们的供养,所以他到现在还不来学法。一定要在社会上去做生意,要赚了二十万才来。这是把学法看得并不重要,仅仅是人生可有可无的一种爱好!

  现在社会上做生意也不容易啊,如果你是一个没有福报的人,靠劳动换来报酬,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等你攒足了钱来了,傅老师也不在了,真是愚蠢啊!

  你即使在这儿接受了供养,可是由于你来、他来、大家来,我们的弘法事业就办起来了,这个功德可大了,而且你学会了法,将来还能法布施,把法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个功德你想到没有?真好像从前的老太太,走路踩死一只蚂蚁,听法也不听了,修行也不修了,在路边哭了三天。

  有些老人不想拿儿女一分钱,却想来佛门受供养

  还有一种奇怪的思想,“我想到这儿来学,”当然欢迎,“可我自己没有经济能力,”也可以嘛,我们来负担你的生活,“其实我的女儿儿子都很好的,他们钱很多,我就是不向他们要。”这就怪了!你向女儿儿子拿钱,你是在帮他们培福,为什么一定要表现世俗上的高傲和自命清高呢?

  家庭磨难多,大都出于父母只想让儿女消福,不愿叫儿女培福

  从前我孩子一上班,我非但向他们拿钱,还要每月向我报账:这个月工资多少,买公债多少,伙食费多少,零用钱多少,算得清清楚楚,留下来全部上交给我。爸爸不向儿子拿钱是好爸爸吗?一直到他们结婚了,我跟他们说,“你每个月工资我给你存着,你现在要办事情了,你拿去用吧,不过利息供养我。”儿女就应该要供养父母。

  为什么现在每个家庭里磨难这么多?因为他们不是在培福,是在消福,年轻人有工作、成了家,不好好供养父母,还要向父母拿钱。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才有一点劳保工资,一会儿子来诉苦,一会女儿来要拿钱,这样不是消耗他们的福气吗?怪不得每个家庭里障碍那么多,不是出这个事情就是出那个事情。

  既想修行,又怕修不成,

  种种顾虑,阻碍了自己前进的路

  有很多旧思想,都在阻碍佛弟子学法修行,所以现在正法很难弘扬出去。有的是别人阻挠,有的是自己阻挠自己,所以出现这种怪现象,就起源于他的怪思想。前一个时期,我收到一封信,他想来学法,可是顾虑重重,很苦恼,所以拿不定主意:我来学法了,世间上的一切我都放下了,假如学到后来没有成就,那不是两头落空吗?你学法成就不成就,要你自己努力的,谁给你打包票?你社会上做生意,成功不成功也要自己努力的,也没人给你打包票啊。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6)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不出家就该成家”

  一句话就把你学法修行的心退了

  本次提要:

  ■ 只想赚钱,修财供养,不想学法、修法供养,这样就把佛法消灭了

  ■ 佛在世,教弟子要修“安般”,现在一进佛门就能听到退失你修行信心话

  ■ 你能离开世俗,至少在离开世俗这一点上成就了

  ■ “不出家就该成家”,一句话就把你学法修行的心退了

  ■ 法施能清净法身,既能自利又能利他

  ■ 不进佛门,永远糊涂,不抓住学法的机会,吃亏的还是自己

  只想赚钱,修财供养,

  不想学法、修法供养,这样就把佛法消灭了

  这难免也是受了某种思想的影响,“现在是末法时期了,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还不如在社会上赚点钱去供养,还能得到一点福报。”诸如此类的思想在佛门里早就存在了,现在更加严重了。那么听到的人就想了:既然修行不得成就,我又何必学法?就是这么一个观念,那样一个说法围起来,就把佛法消灭了。

  佛在世,教弟子要修“安般”,

  现在一进佛门就能听到退失你修行信心的话

  从前佛在世的时候,一出家就要你修“安般”,也就是修禅定中的观息。现在呢?一进佛门就接触到这种思想。而且有些人还引经据典,更加容易使人相信,可是我们去核对经书,经书上可不是这么说的。用篡改经典的方法宣扬自己观点,这种手法非常恶劣。比如人们总是说《大集经》里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们去查了这本经典,根本没这句话。多少人听了这种话,受到蒙蔽!篡改佛经是灭法的手段。

  你能离开世俗,至少在离开世俗这一点上成就了

  话再讲回来,受了这些话的影响,难免使想来学法的人对修行没有信心,顾虑重重,我就给他写几句话:你能离开了世俗来学法,你至少在离开世俗这一点上成就了吧?

  “不出家就该成家”, 一句话就把你学法修行的心退了

  还有一种思想,“你要么出家,要么成家,你们既不出家,又不成家,像个啥?”咱们这儿为了弘法,为了培养人才,走中间道路,好像大逆不道似的,有的人就是对此极力反对。

  有个同学刚来的时候,信心坚定,女朋友的来信看也不看,可是到后来他仍然回去了,原因也跟受了这种话的影响有关。因为有个出家人一直反对他学法:“你不出家就应该成家,既不出家又不成家,算什么名堂?”他的意思,出家了即使赶经忏也能谋生,成家要养家糊口,也是正常。所以我常说今天佛法的衰落是佛门里的人制造成功的,将来佛法要灭掉,也是佛门里的人把佛法灭掉的。

  法施能清净法身,既能自利又能利他

  再讲法施,法施远远超过财施。财施只能增长色身,你穷困、日子难过,生活环境恶劣,自己吃不饱,营养不够,别人一帮助,你生活条件改善了,身体也好起来了,这是增长色身。可是法施呢?能够清净自己的法身,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你进行法施是全心全意为了众生,要把佛法事业弘扬下去,你的福气就增长了;你行法施,你自己也在修行,你帮助人家也在修行,大家快快成佛,这个利益还有什么比得上?什么都比不上使众生快快成佛的功德大。

  不进佛门,永远糊涂,不抓住学法的机会,吃亏的还是自己

  你们别看我从小长到大傻里傻气的,可是我学佛法之后,就不再是傻里傻气的人。你们还不是一样?说句笑话,这也是命中注定的,如果你不进佛门学佛法,就永远是一个糊涂人,如果肯进佛门,就是另外一种人了。

  还好,总算过去世的因缘,今世有进佛门的机会。学佛法的机会来了,我就紧紧地抓住。假如我当初不紧紧地抓住,吃亏的还不是我自己?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7)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围绕着法报化三身修行,

  就是在为将来成就法报化三身作准备

  本次提要:

  ■ 很多人掉在世俗的感情里,到现在还不来学法

  ■ 在发心修行上,想得太复杂,拖了后腿,还不是自己搞出来的

  ■ 围绕着法报化三身修行,就是在为将来成就法报化三身作准备

  ■ 佛讲的话你真的做到了,都离不开圆满

  ■ 法施无穷,财施有尽德

  很多人掉在世俗的感情里,到现在还不来学法

  释迦太子当年离开皇宫时,大家都睡熟了,他就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可是现在偏偏有许多人,学法的机缘成熟了,他就是不肯把这些机缘抓紧。说起来,在世俗里留久了,多少会有点感情,这是不可否认的。连释迦太子也有感情的,他临走时还回到房里,看看睡得很熟的老婆和儿子,这不是感情的表现吗?可是释迦太子仅仅是看一看呀,看一看就走了,你看到现在还不来学法!

  在发心修行上,想得太复杂, 拖了后腿,还不是自己搞出来的

  我学佛法倒并不是通过再三的思考才决定下来的,有许多事情,我就是这样做了,但是我做出来的事情,都挺符合修行原则的。我觉得很简单嘛,为什么有些人想啊想啊,想得太复杂了,最后还是想不通?当年上海佛教青年会的一个青年跟我说,今天我跟你一起皈依吧。我就皈依了。那一天刚好是四月初八,又说:“下午还有授五戒,我们一起去受五戒吧?”我说好。受皈依受五戒都是好事情,皈依就皈依,受五戒就受五戒,想它干什么?受了五戒以后,要不杀不盗乃至不饮酒,那么就不杀不盗乃至不饮酒了。现在人想得多了,想到后来头昏脑胀,来问我,“老师啊,葡萄酒能喝吗?汽酒能喝吗?”不饮酒就不饮酒了,这么复杂都是自己搞出来的。

  围绕着法报化三身修行, 就是在为将来成就法报化三身作准备

  佛有三个身体,法身报身化身,首先要成就法身。我自己想想,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成就法报化三身在做的:我自己在学法、弘法、布施法,将来能成就清净法身;你们生活上的种种开支全由我负担,我在培福,将来能成就报身;我对你们同学非常关心,因为关心的缘故,你们有几根肚肠、什么心思,女孩子跟男孩子个性、特点、区别在哪里,我都明白。所以有人就说,“老师一会儿严肃得像爸爸,一会儿又像个慈母。”那不是为将来成就化身做准备吗?

  你们男同学为什么跟女同学经常闹矛盾?合不来啊!你们哪怕讲一百句话,顶不上我跟讲一句话,因为我能讲到她们心里去,化身是心变出来的呀!所以有人常说我,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再添一句,假如见了鬼为了要度鬼,还得讲几句鬼听得懂的话呢。我能随机应变,那不是在修化身吗?

  佛讲的话你真的做到了,都离不开圆满

  其实很简单,你照佛的教导去做,无论佛的哪句话,你真的做到了,都离不开圆满。法身、报身、化身都是从圆满的智慧跟悲心中出来的,你智慧跟悲心没有修好,你法身报身化身怎么出来啊?

  法施无穷,财施有尽

  “法施无穷,财施有尽”,这句好懂,你即使有百万家产,布施到后来,也会布施光的。据佛经上说,给孤独长者特别喜欢布施,布施到后来就穷了。其实我告诉你们,你们现在在人间行布施,这个布施的果报已经到了天上了。据说后来,舍利弗对给孤独长者说,你要不要看看你布施的果报?舍利弗就指给他看,天上有一个极大的宫殿,说“你在人间布施时,你将来在天上的宫殿已经完成了。”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8)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认为众生钝根,不提倡讲法,

  佛法的灯就灭在你手里了

  本次提要:

  ■ 法施越多,智慧越大,修行经验也越多,所以无有穷尽

  ■ 认为众生钝根,不提倡讲法,佛法的灯就灭在你手里了

  ■ 你觉悟了,还要点亮众生心里佛法的明灯,这就叫“无尽灯”

  ■ 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 受邪师影响的人,你布施他越多,他贪得越多

  法施越多,智慧越大, 修行经验也越多,所以无有穷尽

  法施呢?永远布施不完,我天天讲法,其实也只讲了一点点,一辈子都讲不完,因为佛法无有穷尽。而且你越布施法,你能讲出来的法也越多,因为你布施法的时候,你的智慧一直在法上思惟运转,在生活中修,又有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体会,你的智慧必然会越来越大,修行经验也越来越多,这些也都是法。这种种经验体会,讲法的时候总会讲出来,那更是讲不完了。

  我讲法这么久,后面的法更是越讲越多了。菩萨法要讲十地,空要讲二十空,那完全是大般若的法。我现在讲法越讲越慢了,可不是因为我坐着在打瞌睡啊,我的嘴巴不停在讲,那岂不是证明法越讲越多了?一个人的智慧虽然要通过学,可是也跟他经常说法大有关系,清定上师就说,“我在给你们讲法,实际上也是在给我自己讲了一遍。”

  还有,你把法布施给你培养的人,将来他们也当法师当老师了,他们也培养学生当法师当老师了,像传灯那样一直传下去,没有穷尽的,所以说法施无有穷尽。

  认为众生钝根,不提倡讲法, 佛法的灯就灭在你手里了

  现在佛门有很多言论,真是危害无穷啊!比如说“现在众生都是钝根,这些人烦恼业障这么重,脾气这么坏,你还想去度他,你度得了吗?”听得多了,最后就会使人产生一个思想,这些世俗上的人烦恼习气这么重,我既然离开了世俗,何必再跟他们打交道?我再给他们讲法也是没有希望。那么佛法的这盏灯不是灭在你手里了?

  你觉悟了,还要点亮众生心里佛法的明灯,这就叫“无尽灯”

  以前咱们在福鼎的时候,演出过一出戏,叫《无尽灯》,那些魔女个个都是魔王的老婆,打扮得很漂亮,还讲过一句话:觉悟不要紧,漂亮最要紧。后来接受了维摩诘居士的教育,她们都转变过来了。

  最后维摩诘居士给她们一盏灯,其实这盏灯就是表佛法,要她们仍然回到魔宫里去,那些魔女已经觉悟了,都不肯回去,维摩诘居士说“你们把这盏灯拿回到魔宫里去,让这盏灯永远地传下去。”她们才明白过来,所以称这盏灯叫无尽灯。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大乘佛法就是当你学到佛法弃邪归正了,仍然要回到众生里去,在众生那里点亮他们心里佛法的明灯,永远地传下去。你能够这样做,当然佛法无尽,法施的功德也无尽;如果你不这么做,乃至于反做,这个灯就传不下去了,功德也继续不下去了,那就形成了灭法。

  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众生三个根本烦恼,贪瞋痴,以贪为首,哪个众生不贪钱啊?要使你逐渐离开对钱的贪爱,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把钱布施掉,一个人肯布施,他就会慢慢消除自己的贪心。

  受邪师影响的人,你布施他越多,他贪得越多

  我指的是正当的道路,可是今天佛门里受邪知邪见的影响,走到邪路的人特别多,使布施的人、接受的人,双方都受害。你布施供养他,他接受了以后,不是心里感到惭愧:我也应该向你学习,而是你布施得越多,他贪得越多。

  从前穷人捡到两分钱,就非常高兴了,两分钱还能买一斤青菜呢;等到他有钱了,你别看他对两分钱无所谓,他对两万元可贪得厉害了,非要抓到不可。抓了两万想抓四万,抓了四万还想抓八万。如今佛门里也有这种情况,开始几个老婆婆供养五元、两元的,十元已经算挺好了,慢慢名气大了,来人多了,有钱的人供养一百一千的,碰到老婆婆来供养十元,他就起念头,“十元钱算啥呀?”假如只供养他两元,口上不说,心里已经不高兴了,“把我当叫化子啊!”供养你,你还要往贪欲方面去发展,这还像修行人吗?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9)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生死由无明来,把佛法理解错,本身就是无明

  本次提要:

  ■ 修供养是伏灭贪心,可不能利用吃小亏占大便宜

  ■ 财施对治烦恼的力量并不大,有因财施而引起妒忌、比富、抢做头,所以

  断烦恼要靠法施

  ■ 生死由无明来,把佛法理解错,本身就是无明

  ■ 不学法,众生破不了无明,也就离不开流转生死

  ■ 经文不求懂成愚,不求一心不乱,就不得定,还说谁跑得快,谁就先到

  西方,成了大无明

  ■ 不认识自己的烦恼,佛法不懂也不问,就永远消除不了无明

  ■ 为了往生,鼓励人去自杀,佛哪会叫你这么做

  ■ 佛经里讲的就是佛法,有人竟然认为经不是法,法不是经

  ■ 布施法,能使众生断无明,跳出生死苦海

  修供养是伏灭贪心,可不能利用吃小亏占大便宜

  供养是伏灭贪心,应该要逐步放下贪。可是在贪心的影响下,现在往往是一面供养一面贪。供养二百元,求菩萨保佑他今年赚两百万,还要菩萨帮忙,圆满这个贪心!还有的人求得更多了:儿子出国,奖券中头奖,女儿找大老板作女婿,这岂不是想吃小亏占大便宜?连供养都带着贪心了!

  以这样一颗心去修行,简直是在修贪瞋痴了。因果是不差的,谁也逃不过因果。所以我们弘扬正法的人,讲法时就应该教育修行人要走正道,所谓正道就是你行财施能够伏灭自己的贪爱。

  财施对治烦恼的力量并不大,有因财施

  而引起妒忌、比富、抢做头,所以断烦恼要靠法施

  这儿讲“财施唯伏贪爱”,可见财施所对治的烦恼范围并不广。喜欢供养的人心态很复杂,妒嫉傲慢、嗔恨心全会跟出来,比如:我供养了两百元,你供养了两千元,是不是故意在我面前卖弄你的富,结果为了要争面子,你出三千,我出四千。我年轻时候就听说,水陆道场哪个出钱最大,哪个做头,就像拍卖行那样,价码会升上去的。最后敲板,出钱最多的做头。

  听说闽南一带有些庙,不富裕的人没脸进去,里边有钱人喜欢比富,谁供养多,谁就最富。妒嫉里还带着瞋恨心。江苏有个寺庙一个居士那天来晚了,第一排坐满了,他大为冒火,说了一句话,“昨天我还供养了一只大冰箱,竟然今天第一排没有我的座位!”意思他是大居士,不是这个居士大,是冰箱大。真傲慢啊!

  这些烦恼不是靠布施能完全消灭的,所以说“财施唯伏贪爱”。而我们今天修行要烦恼断尽才能了脱生死到彼岸,所以要靠法施,因为法施能断无明。

  生死由无明来,把佛法理解错,本身就是无明

  一切烦恼都是从无明开始的,人就是从无明来的。今天使我们流转生死的父母就是无明,没有无明,就不会流转生死。

  佛经里有很多话,其实是比喻,比如有句话,“杀父杀母,不下无间地狱”,释迦佛说杀父杀母要下无间地狱,现在又说杀父杀母不下无间地狱,那不是有矛盾吗?这是比喻呀,这个父母是指促使我们生死流转的父母,也就是无明与贪爱,你把无明与贪爱断掉了,只有功德没有罪呀,当然不会下无间地狱。把佛法都理解错,这本身就是无明,因为你不明白嘛。

  佛法里光明表智慧,众生没有智慧的光明,所以成了无明。你没有佛法的智慧,永远在无明里,跳不出生死轮回的。

  不学法,众生破不了无明,也就离不开流转生死

  看看今天的佛门,有人在人为地制造使众生破不了无明、永远离不开流转生死的环境。不重视法,贬低法,认为学法不必要,还说越学多越糟糕,听得多更加不好。听了这种话当然认为越听少越好,最后当然听他的了。结果他讲错了你也听不出来,因为没有比较,错了也认为是对的。

  经文不求懂成愚,不求一心不乱,就不得定,

  还说谁跑得快,谁就先到西方,成了大无明

  还有宣扬“唸经不必求懂”,那还会想去听法求懂吗?鼓吹只要一句,什么都不要,可这一句不能代表法呀!现在又提出,要越唸多越好,那谁还会花时间去听法?又说“只要唸就能往生”,这样就连《佛说阿弥陀经》里讲的一心不乱也用不着了。

  还比数字,为了求多,所以唸六个字的改成唸四个字了,还有人边唸边说话。现在又出了个新花样叫“跑西方”,说谁跑得快,谁先到西方。好像只要加快唸,加快跑,就能到西方,那还来听法干什么?

  不认识自己的烦恼,佛法不懂也不问, 这就永远消除不了无明

  细无明看不到,粗的无明总看得出来吧?比如自己烦恼了,你好心帮助他,他反而不高兴,“我又没有起烦恼,你别扣帽子!”这就是无明。有的人唸经,想知道唸的啥,就去问师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自己也不懂”,或者训你几句:“东问西问,问什么,还不回去好好唸佛。”这样就永远消除不了无明。

  为了往生鼓励人去自杀,佛哪会叫你这么做

  最近收到一封信,有个称为大法师的,传给念佛的人四句话,还说这是阿弥陀佛跟他讲的。前面几句我忘了,第四句:念佛的人必须要舍掉生命。过去年代里,很多人也有这种思想,希望快一点往生,采取的方法就是舍掉生命,所谓舍掉生命就是自杀。

  佛经里讲的就是佛法, 有人竟然认为经不是法,法不是经

  最近接到封来信,写信的人有点怀疑这个法师到底是正的还是邪的?因为他有一次去问这个法师,“什么叫做十二大劫?”这个法师回答他,“十二大劫是修行的一个阶段。”当然是在乱扯。再问他一个问题,他回答不出来就转个弯,“你问的是经书上的问题,我这个法师只是讲法,不是讲经,你去找讲经法师问。”真是笑话百出,讲经就是讲法,讲法就是讲经书里的话呀。

  布施法,能使众生断无明,跳出生死苦海

  所以咱们要断尽烦恼了生死,必须要依靠法,你没有法永远在无明里,法就是光明,太阳不出来,人世间永远黑暗。要让众生离开无明,跳出生死苦海,就要靠我们布施法,所以法布施功德极其殊胜。

  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返回目录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