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后语 六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3日
来源:   作者:法遵尼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后语 六

   六、

  世尊于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转*轮,是故此经名转*轮经。【契经杂因诵】

  轮,是一种譬喻,好比车轮能将车辆、乘客及货物由一处运输至他处,而*轮则能将真理、正法由一人心中输送至他人心中。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中,初成正觉不久的佛陀找到了从前伴随自己修行的五位沙门,将所知、所见的正法,经过归纳整理,以四圣谛向他们宣说。让正法从佛陀大智正觉的内心中,转达至其他寻求真理的求法者的内心。

  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正法、真理在世间流传,是以特别称之为转*轮经。

  所谓的转*轮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必须全然地融入受法者的生命之中,并产生陶铸、锻炼、改造生命的功用,令受法者从一个愚痴无闻凡夫转变为多闻圣弟子,作为纯大苦聚集的五蕴生身转变为纯大苦聚灭的五分法身的依据。能作到这样的转变,才真能称得上转*轮。

  佛陀已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人了,想想看,真理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就已被揭示,可是却只有那么短期中的那么少数人受到利益。这两千多年来,除了自作聪明的佛教徒擅自篡改法义外,也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障碍着正法的传布,诸如:封闭保守的意识形态、教育不普及、资讯传递不易、社会动荡不安等等,这重重的障碍阻隔了族姓子、族姓女追求正法、解脱的路途。

  然而,今日整个世界的大环境趋势,都再再地提供有利于个人追求真理的条件:教育普及、民智大开、网路资讯发达、个人主义高涨、寻求生命更高层次的可能性等,全都给予了个人更宽广的视界与更独立的思考空间,也加剧了挑战固有权威与既定概念的力量,松动既定成见的偏执。人们普遍不再依赖宗教慰藉便是一大例证。佛弟子正可借助这股独立自主、活泼自由的风气来审视自己修行的方针与目的,让每一个比丘、比丘尼都有条件成为族姓子、贤圣僧。

  会不会回归佛陀所正觉的正法已非空想?会不会二十一世纪正是佛弟子回溯正法、修行正道的一大契机?是不是只要佛弟子有心振衰起敝,用心于佛陀谆谆教诲的四圣谛思惟,断烦恼了生死的终极目标便唾手可得,贤圣僧团的重建便指日可待?能不能期盼在有心寻求正法、追求解脱的族姓子、族姓女之间,正思惟逐渐形成一股趋势,一波潮流,乃至推动*轮再度运转?

  倘若佛法在于阐述因果报应,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神话!

  倘若佛法在于昭示佛菩萨和上师的感应加持,那么它并没有超越信仰!

  倘若佛法在于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那么它并没有超越慈善救济!

  倘若佛法在于解释宇宙万法的生灭,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科学!

  倘若佛法在于五戒十善的劝导,那么它并没有超越道德!

  倘若佛法在于禅境的修练,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瑜伽冥想!

  倘若佛法在于阿毗达磨及自性空、有的论议,那么它并没有超越哲学!

  虽然这些都是世人所熟悉、赞赏的,但它们全都属于世间,不能超越世间。即使将它们全部加在一块,也不值得释迦牟尼佛辛苦寻求、体证、弘传乃至珍而重之地为它们建立僧团。

  传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沉浸于无限法喜的感动之后,他考虑到现实问题:如此全然超越世间的真理,有谁能信解奉行呢?于是他曾打算立即入灭。

  不过佛陀很快地回忆起当初自己追求真理的热切期盼与诚挚信念;他考虑到求法期间没有善知识引导的艰辛、困顿与无助。于是佛陀体会到:仍有许多人和自己一样渴求真理;仍有许多人迫切需要师长的引领。接着佛陀从跏趺处下座,朝着昔时五位同修道侣所在的鹿野苑方向一步步走去。

  *轮即将转动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