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二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0日
来源:   作者:纯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二

 

经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信心成就是我们今生学佛的成果,它是阿弥陀佛成佛果上生出的果,是果中之果。要获得任何成果,哪怕种一块田,想要有所收获,都需要春种秋收的过程。南无阿弥陀佛光明名号,是佛的因果,首先它是我们获得往生信心的外在因和缘,这个因缘体现在成就文中就是:“诸有众生,闻其名号”。

“闻”佛愿生起本末,无有疑心

上一节我们略讲了“闻”字的意思。亲鸾大师在教行信证中对“闻”解释是“众生闻佛愿生起本末,无有疑心”。闻后没有怀疑,这才叫“闻”。如果你有怀疑,那叫“闻不具足”,也就不能够如实地去依教奉行。

净土真宗解释“闻”就是“信”的意思,“闻”即“信”。阿弥陀佛成就名号,众生闻名号,由“闻”而生“信”。“信”从“闻”生,成就文是“闻其名号”;另外被称做破地狱文的经文是“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至不退转。”也是“闻”;弥勒咐嘱文也是“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这里还是“闻”。所以“闻”相当重要,我们要正确理解“闻”。

亲鸾大师的“闻佛愿生起本末”,首先你要“闻”的是什么内容呢?是“闻”佛的愿,佛愿的生起、本、末。那为什么要“闻”佛愿呢?净土法门的特点之一是愿,“闻”愿,你有“愿”才能入净土门。所以佛给我们讲净土三部经,他首要就是劝导我们发愿,发愿往生净土,所以闻佛愿的生起本末,落在我们身上起点就是发愿。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法体成就,有了法体成就,是不是你就成就了呢?现在净土宗的弘扬者,有的说谁闻谁成佛,我闻到就往生决定了。是不是这样?亲鸾大师依经解说闻要具足,没有疑心,如果你有疑心,还是没有真实闻到。“闻”名号,名号中有本愿因果,你要把“法体成就”也就是佛愿因果闻到。

了解佛愿建立信任

首先你没有闻到佛愿因果,阿弥陀佛的愿是怎么生起来的?你不知道。他因地的愿,说了些什么?你也不知道。他的愿在果地上成就了什么呢?你还是不知道,那你整天念佛,你就不知道在念什么。你虽然念名号,不了解意义,信任就建立不起来,所以称名需要了解阿弥陀佛,即要闻名号。

为什么《无量寿经》是真实教,因为只有《无量寿经》才讲佛愿生起本末,其它经都没有讲。《阿弥陀经》直接讲净土已经建成了,净土怎么来的没有说,只告诉你为什么叫阿弥陀佛,从果上说是无量寿、无量光。净土已经成就了、有了,怎么有的你不知道。因为你不了解,所以你念佛一日乃至七日,在用心上就只知道执持去念,你的信任就比较难从佛那边建立,多是从自己这边建立,追求自力“一心不乱”。你就不知道真实“一心不乱”。所以称名首先要闻佛愿,这个很重要,“闻其名号”,你要知道名号是怎么来的。

发愿是起点

往生净土首先要发愿,这相当重要,有了愿,才有信心决定。没有真实愿,后面的都没有,这个是根基,就如盖大楼要打牢固的基础。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知道阿弥陀佛怎么成就,你就没真实力量。

不知道轮回本质是苦就不知道追求离苦

佛在因地发愿时就跟我们绑在一起,同体大悲。现在的世界充满了苦痛,坠机、大旱、地震,这些冲击是苦中苦,非常剧烈的苦。其实从细微处看,我们念念都在苦中。佛法讲地狱很苦,恶道很苦,难道我们眼下就不苦了?没有智慧才不觉苦,实际上我们不用到地狱就能够觉苦。生命轮回本质上就是苦,无始以来就是苦的,没有什么时候是乐的,只是你自己不觉,所以没有离苦的愿望。你明明受着无穷尽的痛苦,却习惯了,没有感觉。父母打孩子,小孩子只能接受;领导压迫下属,为了挣工资,也只能接受;跟朋友相处,相互逼迫满足各自的欲望,还是只能忍;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不得不忍受苦恼。

不发愿离苦得乐就没有“闻”到佛愿的生起

阿弥陀佛的愿从哪里来?就是观察到众生连苦都不觉。为什么众生不觉苦?因为众生迷于法性,没有真实清净心,不能真正了知苦乐,虚妄中不断受苦。所以法藏菩萨是从众生的苦中发起同体大悲之愿,为了结束你的痛苦他发愿修行,建设净土。所以你闻名号就自然进入离苦得乐的佛愿中,随佛发厌苦欣乐的愿。从自私的常识上你觉得,佛愿是佛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其实受苦的是我们,法藏菩萨早就出离了,他发愿本来就是为了我们。虽然闻名号、称名号的人有不少,但是有几个人发起了真正往生净土的愿望呢?愿不切就说明你连苦都不觉,也就还没有真正“闻”到阿弥陀佛本愿生起。

念佛就是发愿彻底离苦得乐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呢?善导大师说:“南无”即是皈命,亦是“发愿回向”的意思,首先发愿,要彻底的离苦得乐。如果我们不知道这里彻底是苦,哪里会有往生的愿望?愿不切就是计划继续受苦,凡夫的责任就是轮回,都是虚妄的责任,自己以为有什么事情很重要,其实就只有受苦最重要。佛告诉我们,在娑婆世界你就是忍受苦恼的,可以忍不是好事情,如果不可以忍了,你就会从愿中发起真正的冲击力,那你就快要成佛了。

法藏菩萨成就真实信心助我们离苦得乐

阿弥陀佛本愿生起与我们离苦是绑在一起的。众生的苦从哪里来,我们是不知道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心里时常充满恐惧。法藏菩萨观察到我们的苦是没有真实清净心。所以他发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成就名号回向给我们。至心就是真实清净心,通过闻名号你有了这个真实清净心,就能够认识到苦,就能发起离苦得乐的愿望。愿力成就即获得往生决定的信心,反之你没有闻名号获得真实信心,你就不能离苦得乐,所以法藏菩萨成就真实愿力信心回向给我们,助我离苦得乐。

“信心欢喜”,到底“信”什么?“信”名号,“闻”就是“信”。信名号就是信佛,信佛的本愿因果,信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信我们实实在在是苦,佛实实在在是乐。但是我们信吗?我们不信,信很难,所以阿弥陀佛五劫思维选择成就信心,通过光明名号回向给我们,我们即有真实信心,才会发起同佛一样的大悲本愿。

我们以本来的模样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十方三世诸佛为众生离苦成就了很多方法,但这些方法需要我们勤苦修行。只有阿弥陀佛,你是什么样子,就以什么样子救度你(给你名号信心),而且救度效果不比任何佛差,甚至更殊胜。这是法藏菩萨五劫思维,久远长劫修行的不可思议因果力量,专门针对我们这些连苦都不知道,不懂发愿也没有信心的可怜众生。

愿力成就光明名号,念佛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调摄

十八愿因愿文“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然后“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本愿选择的方法,这是本。本为因位选择的愿、行,因位有愿有行,这叫法体成就(佛那边)。而法体不离众生,众生叫机,机法相对,法藏菩萨发愿就是为众生。为什么要闻名号?佛要你知道本愿就是为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给我们成就离苦得乐的保障,给我们往生决定的保证。凡夫众生,给你的保证看不见,摸不着,就不合适,那怎么办?他选择的方法是成就名号给你,让你闻信称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法藏菩萨选择的方法,众生念佛就是在阿弥陀佛光明的调摄中。佛名号即是光明,愿力成就无量光明,佛用光明名号摄取称念者。因此你不只要听到佛愿,还应该知道佛成就了不可思议的智慧力,那就是光明。名号即是光明,光明是缘,如果你只知道“愿”,不知道愿已成就为光明,就只知道因不知道果,对你成就信心来说就只有“因”没有“缘。佛要你闻名号,闻佛愿生起本末,没有怀疑之心,就是通过名号回向信心给你。

闻不具足,半信半疑

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也是“闻我名号”,然后是“植诸德本”,这个因愿文中的“闻”就是闻不具足,由于闻不具足,所以把佛愿成就的名号作为自己的善根德本来修,还不能完全离开自力。到了成就文“闻其名号”就真正闻到佛愿生起本末,全依他力,获得大信心。所以闻名号有具足、不具足的差别,闻不具足即半信半疑。

往生正因是“信、愿”

现在净土教对成就文“信心”的解说弘扬,出现了很多差异。有弘扬者非要念佛者追求“信心欢喜、乃至一念”的体验,这是将重点落在信心上。我们每次学完要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段经文,这是落在往生不退转上。往生决定与信心决定是一事的两面,往生决定重愿,信心决定重信。求往生重愿则落在佛愿法体边,重信则落在众生机法一体成就边。从名号因果说,是先发愿再成就信心,众生获救过程也是从发愿到获信,这是顺次成就。直接以信心为重心,再返回来重视发愿,是先果后因的教授次序。以发愿为重点或以获信为重点只是教授上的方便差别,都是闻其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

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然后“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次第是先信心,然后是至心、愿生。而“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的偈子没有提到“信心”,它的重点是愿(愿望),欲就是愿,与成就文表达不一样。两段经文前面都是闻名,后面一个是信心欢喜,一个是闻名欲往生,所以往生正因是“信”和“愿”。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即是皈命,皈命就是“信”,“南无”亦是回向、发愿之意,所以南无也有发愿的意思,往生正因是信愿。

往生容易,愿心难发

愿往生心难发,往生很容易,从哪里看出往生容易呢?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的人临终遇善知识(释迦牟尼佛)为他介绍阿弥陀佛本愿力,指示他选择往生净土,让他合掌至心称念,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往生了。五逆十恶十念就往生,那下品中生、下品上生就更容易了。下品中生只闻其名号,口都没念就往生了。闻到就往生,“闻”即有“信”,所以善导大师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临终的人,念不出名号来是不是就不能往生呢?依《观经》念不出来也能往生,闻而信受,佛力就可以让他往生。

无常的苦

闻名欲往生,说明佛力能发起真实愿往生心,如果你现在有必死的心,立刻就能往生了。所以你要把“死”提到现在来,生死本来是一回事,只是凡夫智慧不够。人生充满了担忧和恐怖,难道你不觉得苦吗?难道非要死亡来临才感受到苦?就不能观察无常的微细生死,我们念念都是生死。缘分的改变影响着你和一切的关系,而这都是你无法预料和控制的。每一个无常的过程都是一个可怕的死亡过程,只不过慢慢的变化,让你没有产生强烈的感受。如果你用心观察体会,你也应该会感受到无常是很可怕的,你就不愿意再受这种痛苦。为什么我们非要不断经受念念生死的考验呢?身苦感受是有限的,而心苦是永不停息的,心里随时都有黑暗和无明,凡夫就好象生活在地狱中一样,你难道感受不到这种痛苦?心苦让我们感受更深,所以要结束心苦。而心是什么?心不生不灭,死是死不了的。对遇到教法的人来说,临终死亡的恐怖对往生反而会产生很大的加持,“死亡”并不是坏事情。人到临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解脱机会,当然你要依殊胜的教法,没有教法那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现在人多向外求,时时追求无常的东西,不知道任何东西都不是你可以抓得住的,因为一切都是无常。但是凡夫沉溺在虚妄的陷阱中,内在创造一个我,外面即有他与大众,在这种混乱相对的游戏中无力自拔,自欺欺人,再也生不起离苦得乐的真实愿心。

有愿必生

依《观经》说五逆十恶往生都很容易。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觉得自己还有时间。佛为什么要为我们发愿,就是因为我们的愿都是恶愿,愿所带来的行为都是恶行,到临终算帐时就变成最难过、恐怖的时候。临终时你没有得到安慰那是非常恐怖的,如果这时跟你讲阿弥陀佛本愿,让你至心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因为苦报虽然集中不了心力忆念佛,但合掌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十念就往生了。为什么要具足十念呢?因为五逆十恶业力障生净土,所以佛力使你灭罪,念念之中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佛是往生的正行,也是灭罪最有力的方法。有些人念佛,却觉得阿弥陀佛力量不够,要去找地藏王菩萨、金刚萨埵帮忙灭罪,这就是对阿弥陀佛本愿没有信心。名号本愿成就你的往生,灭罪的环节,法藏菩萨因地早就设计好了,哪里还用你担心,另外去找办法呢。法藏菩萨的本愿力技术,具足十念就灭除世间最重的障碍往生罪行,佛力使罪人得到金莲花接引,即得往生,这是释迦佛在《观经》中亲口所说。另外阿弥陀佛即是无量佛,地藏菩萨、金刚萨埵等一切佛菩萨皆摄在其名号中。念佛却怀疑佛力,反而要找别的菩萨来帮忙,实是画蛇添足。若依《观经》来看往生很容易,闻其名号,佛力使你有愿就必生,这就是闻名欲往生。

善导大师比喻说有“三定死”经验,即接受他力获得信心

离苦得乐的真实愿我们难发,所以闻其名号,经佛力劝化,释迦本师劝导我们,你们应当发愿。虽然真实愿是佛的,但是还是要落在你身上。如果说愿是佛的,佛的就是我的,那为什么有很多人没往生呢?名号法体早就完成了,成佛以来经过十劫。名号法体落实在闻名者身心上就叫机受,对于闻名者来说,你的成就反而才是佛的成就。佛为众生发愿成就名号,名号即是机法一体。所以阿弥陀经在劝导发愿后,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若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

善导大师讲《观经》三心时说回向发愿心就是愿生心。二河白道喻讲愿往生者在心上经过“三定死”,就是愿往生者把“死”提到现在。往生容易吗?很容易,死了就行了。但是这个死不是你身体的死,是佛力使你往生的愿望发起来了,你对六道的所有追求都觉得苦。佛力使你横截五恶趣,就是人天的所有因果安乐,你都感觉到苦,你发起了强烈的厌苦欣乐之愿。其实要让凡夫主动放弃轮回,是不可能的,凡夫即没有愿,也没有力量。哪能放得下呢?你什么时候会放下呢?就是你身心苦得不得了,希望彻底破灭了,甚至连生出希望的内心深处的你都不知在哪了,佛力将你放在了不可思议的名号上,你才会觉得放下了。就是信心建立之后,凡夫的本质依然会困扰你,所以名号本愿是“不断烦恼得涅槃”。

卑贱众生无法发出真实愿往生净土的心

愿往生心是否真实,你可以自己做下观察。有愿必定有行,如果口里说有愿却没有去行,就说明你的愿不切。有些人口里叫得很响,我愿意往生净土啊,但是你为此付出了多少行动?如果有愿无行,那愿即孤,暂时没有结果。愿浅不切也不行,你要是有真正的愿就一定会去行,然后才说得上杂行、正行。如果愿都不真,就说不上什么杂行、正行,只能是轮回六道之行。有些人的情况就是这样,连愿都还没有,只是感点兴趣,听一下,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成熟。凡夫众生在这个世间太久了,不能觉知真正的苦乐分际,不懂追求究竟利益。理解极乐确实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反观自己的人生,你什么时候觉得真正快乐了?你痛苦时有什么是可以究竟依靠的?有哪一件事情是你希望不变就能永远保持不变?你在世间追求的东西有哪一样不是无常?无常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呢?除了苦,还能有什么呢?所以要讲苦的话,每个人都是眼泪汪汪,超过了四大海的水。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还是不能真正发起愿往生净土的心,让卑贱的我们发愿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闻其名号就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他十劫都在呼唤我们,让我们醒过来。释迦佛也出世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混到人身赶了一个末法。象我们这些没有愿望的人生都是混的人生,混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然也没有任何实在意义。佛让你快醒一醒,思考一下,你对这个世界有任何意义吗?你死了能有几个人会想到你?你这样的人生难道有意义?很多人觉得我工作很重要,我子女很重要,其实那是什么?那只是你的无明贪心很重要。生命甚至是需要痛苦的,否则就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感觉?人有时就是要找苦吃,找罪受,否则就体会不到生命的存在。这虚妄游戏真是很玄妙,人不单是要找乐,也有时是在找罪受。阿弥陀佛怜悯我们发愿成就名号,释迦牟尼佛说“诸有众生”,让我来告诉你们苦乐的不同因果。“闻其名号”就是我们听到了阿弥陀佛慈悲呼唤,这是多么希有难遇的事。

在生命的苦海中,你什么时候感觉真正的苦了,不单是感觉到现在苦,感觉明天也很苦,后天也还是很苦,感觉自己完全没有希望了。“闻其名号”,接受佛愿,觉得我非要往生,我现在就要往生,不往生,其它什么都毫无意义,那你就离往生很近了。如果你还在计算这、计算那,今天买房子,明天找工作,那就再过八百世你也很难获得信心往生,你无明贪心为主做下的事情终究还是变成苦果回落到自己身上,自作自受,轮回无尽。

获信同时得到往生

当我们遭罪的时候,你不要去怪别人,只能怪自己,这是因果,是我们自作自受。要怪,可以怪怪阿弥陀佛,你希望往生,就可以对佛说,你说我都发了愿,你怎么还没来救我。我已经发了愿,怎么还没感受到你的光明,你的救度呢?怪别人没有用,因为他们即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也没有劝你离苦得乐,更没有发本愿来救你。只有阿弥陀佛有本愿,他要救你,他说你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至不退转”,所以往生你就直接找阿弥陀佛,不要找别人。这个偈子跟十八愿一样也是成就文,但重心落在愿上,不突出信心,但是如果你得到往生,自然具有信心。

阿弥陀佛立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已经往生了,你不信都不可能了。所以你要得到往生(皆悉到彼国),你就自然信了。当然这个成就文包含的比十八愿的广,带有方便。临终往生化土的人到净土后自然也会进入报土。平生业成的人是信心即得往生,往生化土的人到净土后自然也开显真实信心。

念佛人的往生阿弥陀佛早就完成了,大家一起学习《无量寿经》,就是“闻其名号”。释迦牟尼佛说,你们应当发愿往生净土,如果你不发愿,那就只好交给观世音菩萨,交给地藏菩萨。如果你发愿那就直接交给阿弥陀佛,你愿往生,就“皆悉到彼国”。你不发愿离阿弥陀佛还远,你有愿就必定往生。往生才是最重要的,获得往生自然有信心,平生业成固然是信心成就“即得往生”,但如果你离了愿往生去追求信心,也有走入岐途的危险。

南无阿弥陀佛!

返回目录

----------------------------------------------------------------------------------------------------------------

更多纯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