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十三日 “愿望”的抉择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十三日 “愿望”的抉择与实践

  不变异的抉择——信仰的基础

  昨天大家从各个角度表达自己念佛的愿望,但严格地说,大部分是听闻而得的愿望——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也就是说很多愿望并不是由我们自己现前的心意、心量、心理感知、意识业习习惯所照见的一个现量状态,多是听闻而得的,别人说应该这样,或者自己学习也认为应该这样,大多是通过道理的对比、择取,然后认为这可能就是我念佛的一个愿望。这里面有许多不定的因素,因为毕竟有听闻与对比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来自于作为选择,是有为法而得。这点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因为我们在修行或实践佛法的过程中,有为法与无为亲证是我们要认知的一个角度。要不然我们到关键时候会认为“以前我真是有这个愿望啊,为什么会改变呢?”

  【举例:】

  一个出家师父以前很坚定地相信念佛安心,认为只有阿弥陀佛能给自己安心,后来一碰到违缘,就说不信了,他的理由比如家里人不能往生啊,别人念佛没有得到利益啊,自己念佛没有真正地解决业习烦恼啊等等。可这些理由都是在有为变化中,因为“有为”与“变异”是双胞胎,只要是有为就会变化的,世尊早就讲过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而我通过三点观察,证实了念佛安心:

  一、顺性观察

  二、顺着阿弥陀佛的誓愿观察

  三、顺着自己的究竟意乐观察

  从这三点,虽然是道理上的对比而来,但我不在变异上用功夫了,也不在作为上用功夫了,“性”非是作为,“佛愿”非是作为,“究竟意乐”也不是作为能得到的,所以这个证实是非作为而得。

  我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啊,菩萨!这个故事若听不懂,你还会在作为上用功夫,到时候一来事情、一来违缘,你就不信佛了。通过这个事,我真是理解了一点——一旦你证实的这个东西,你不用作为而得,此“得”是确认、抉择,也就是说一旦你用不作为而确认这个东西了,不管是好是坏,是顺是逆,再变化,这个抉择是不会动摇的。就比如说“妈妈是女人”,不论你打我还是赞我,妈妈也是女人,不论是凡夫还是圣人,妈妈也是女人,这个抉择不会因为你的作为变异而变异了。我认为是证实它了,怎么证实?是非作为而得的一个抉择。虽然它也是道理、对比,也有听闻的东西,但是它在对比与听闻而得的状态下做了一个远离变异作为的如实的做法,它证实了,又如实了,那时候读到善导大师说的“逆缘顺缘皆是佛恩,若见不见皆是佛恩”,就感慨原来善知识早说了啊。

  念佛安心这么好,为什么老在作为变异上去信与不信呢?一违缘就不信了,怎么会这样想呢?原来是在听闻与道理对比这个变异作为上用的功夫,这上面是没法抉择的!今天顺了,你福报还够;明天不顺了,福报不够了,就不信佛了,那怎么学佛呢?但是许许多多的人就走的这条路,最后把信和不信全部都放弃了,就是怎么让自己有名有利而作为去了。名利真是如幻啊,世间人、愚痴人认为可欺自己欺他人,所以在这个如幻中求得求失,学佛人求不得啊。

  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若是我们在得失上求佛法,在逆顺上信佛,那这个佛就是个势利者了,你得到利益就信他,得不到利益就不信他,那就出大问题了!我们也通过听闻、道理对比,但是不在变异作为上去用功夫,一定要在非作为的抉择上认真了,也就是说虽然也是闻思而来的,但是要在顺性上抉择,而不是在变异上抉择,变异是有为的,有为必然变异,两个加在一起,你根本没法信任何东西!你只能信无常。但人往往又不信无常,他信永远有利益的东西,永远有光辉的东西,或者说永远健康的东西,或者说永远称他心的东西,那就是世俗的心,那就背离了世尊说的破除我执、法执的善巧。这一点,诸位菩萨们要是认识不到,可能弯路也在你面前摆着的;若是认清了,可能就会脱离这样一个状态。

  一开始我依藕益大师所传播的“持戒念佛”,后期的确是转换了,就用安心念佛,而不用持戒念佛了。为什么持戒念佛能安心呢?把持戒作为本分了,即不管自己是什么人,什么角度,什么时刻,做好自己的本分事,这样人很尊重自己,也会安心。持戒念佛是历代律宗的大德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也这样实践过,的确也是很安乐的,那个安乐最主要是在戒律的细微上你不断地得去参学,不断地忏悔、学习,忏悔、学习,你只要看清了,犯了就忏悔,这样走过去,也是很安心的。念佛是归向,归向清楚了,即必然往生、必然成佛,持戒是个作为,念佛是个结果,就很安心。

  “安心念佛”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一个方式——安心、起行、作业,它是龙树菩萨这一支传下来的特定教法,所谓依佛愿,随顺法性念佛,无得失心念佛,依这样一个圆满的知见来实践。这里不是单单的听闻了,是要实践。所以闻思修是同步的,你这样听到了,这样去思维,还要这样去实践,你不能这样听到了、这样去想而不去这样实践,那就背道而驰了。

  信仰的颠覆,就基于变化,闻思与修脱钩了,即与行为不相应了,脱离了行为。在现实的顺缘逆缘中你都要按闻思去做,不管再大的变化,对你再大的冲击,你的信仰不会改变了。再大的变化、作为与冲击,那只是你个人的业报,那并不是阿弥陀佛教诲的因缘,你若通过这个业报能真正在教法上随顺,那所有的业报都超越了。

  所以对于那些一到行为上出问题了,马上就否认的人,那的确是所依上出了大问题,他所依的是作为、变异,即把自己受的果报当作信仰的一个参照了,受的果报好了,这个信仰是可以的;果报不好了,那肯定不行的。世俗人都会这么想,但恰恰佛法是超越了世俗——“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这是心智所显啊。

  希望每一个对自己法身慧命尊重的人,如实一点,远离一点造作与虚伪。所谓“造作”,就是在行为上背离了自己的闻思,平时说的讲的一套,自己做的是一套。若是把自己的业报当作学佛信仰的依止,那这个信仰是没法建立的,因为我们一生中会经历很多违缘,会经历八苦,若在这里去衡量你的信仰,你怎么能依从呢?

  所以那三种抉择,或者说三种意乐——顺佛愿而得见顺性的意乐,以及顺我们的究竟意乐的观察,这都要去审视的,就是说我们自己心里究竟需要什么?你要找到它。阿弥陀佛的愿望是什么?法性是什么?这个地方抉择了,这时候你再看自己的业报,逆啊顺啊,得意不得意啊,得失不得失啊,你根本不管它!都是个过程,这跟信仰没关系。这样我们就从现实业力业报的困惑中走出来了!

  依抉择而实践——自尊与负责任

  念佛人,一旦抉择了三种安心(或说三种意乐),你就要按这个抉择去实践,就在生命中,在生活中,在学佛中,在出家的状态中,要依着你这种意乐、这种安心去实践,而不能按照你的习惯去实践。如果按照你的喜乐、得失去实践佛法,那就出问题了!因为大部分人所谓的作为,基本都是按自己可心、不可心来选择的,不可心甩手就走了,而不是真正解决一个闻思的法则,比如说我们听闻到阿弥陀佛这样一个教诲,给我们“一切众生咸能往生”这样一个平等圆满的智相,令我们认知了法性,那我们再顺愿、顺法性来实践我们的人生,即在人生的磕磕碰碰中、顺逆中去审观自己的作为与佛愿、与法性相应与否?这样你就能真正做一个念佛者、忆佛者。

  但若是顺着自己的喜乐、爱好、业习,虽然你嘴上也会这么谈,但你的业习一来了,就不管那一套了,有的人就对自己不负责任,对道场不负责任,对教法不负责任,对三宝不负责任,反正就是不得意、不顺心甩手就走了。很多人很可惜,都到这个关键口上就撒手了。

  因为一到业缘上,就象一座山(如下图),我们在顺缘逆缘依法修持的时候,都有一种向上的过程,但是越往上,似乎习气的东西就泛出来越多,因为越来越尖锐,你越欲达到成就的巅峰时,习气就表现得越充分。很少有人能逾越过去,都是修持到一定状态了,违缘越来越多,即自己的业习违缘——对名利的贪欲、对色的贪欲、对作为的贪欲都来了,自己的压力、社会的压力、自己贪欲的魔掌都出来了。虽然成就在招手,即不染著就过去了,但很多人一到这个地方就经不过世俗的考试,就跨下来了,被习气就湮没了,真是千人万人一到这个名利成熟的关口总是往下跳!很多人要是在这个关口不跳崖,逾越了,就成就了。

  很简单的一个坎儿,一般人都能看得清楚,它最多就是个名利,没有什么。名利可以伪装的,有的人伪装的很善,但到一定的事业量、作为量的时候,他就逾越不过去了,习气的魔爪就出来了,你说“不要跳崖,不要跳崖!”他已经跳下去了,抓都抓不住,一个个噌、噌地跳下去了。

  其问题就出在闻思的抉择上,没有闻思的决定。很多人真是多生多劫积攒那么一点儿善根,这么跳下去了,要再有这个善缘就不知道又到哪年哪月去了!这样的菩萨一般都这么说:“也知道,就是管不住。”也就是说知道这个道理,自己闻思过,所谓“管不住”,就是没有抉择,生命的主题还是没有业习大,到时候业习成熟了,啪的就摔下来了。这样的人想再有这样的善缘,太难了!因为第一,护法不许。以为可以到处糊弄,是绝对不可能的。第二,你自己的意识记忆绝对不会原谅自己,只要是你没有忏悔。再一个,你的现行业报不真实、不踏实,你的眼神、作为、气质都在告诉别人——这个人不要信他。菩萨们,你对自己不真实,那还能对谁真实呢?所以我们的作为,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任,这个“抉择”之主题,不过是自尊与责任罢了!不要用指责别人的方法去推卸自己生命的责任与果报,你对自己不负责任就会推卸、指责,怪这个怪那个怪国土怪政策怪师长怪朋友,其实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这里希望诸位一定要在主题的抉择——自尊与责任上,我们对自己的作为、意识要负起责任!说句实话,看到一个个地跳崖,心理真是很沉重,因为现在道场太缺人了,缺主持一个教法的人,利益一方的人,无私的人,无畏的人,真正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就能对别人负责,你对自己不负责任,就不可能对别人负责任,不要说对道场、对三宝、对社会负责任,你会有畏惧,遇到事情就会胆战心惊,因为你对自己都不尊重,你的心灵是脆弱的。诸位菩萨,虽然话有些重了,希望大家引起思维。

  抉择一个殊胜缘起——不念自他共业,唯佛是念

  我们的意识、愿望、作为往往就被控在自、他、共业的范围中了,我们的愿望怎么来超越它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比如前面说“跳崖”的事,也是共业使然,共业的交织性、攀比性很强。过去南传有长老团,就象藏地的铁棒喇嘛,汉地以前也有持锡杖巡游天下的头陀,他们会来护持一方的道业、戒法、或者说一方人的法身慧命,有违法者必纠。现在因为交织的业,没有团体管了,没有约束力了,谁也管不了谁了。过去人要是触犯了僧法、戒法,僧团来帮着处理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是求之不得的!就象大夫来给自己看病了,那是感激得不得了啊。现在我遇到的大多是逃之夭夭了。

  所以“不念自业他业共业,不在这个范围中来念佛”,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是一个新的应该观察的角度。我们要逾越自他共业的范围,可能是这个时代念佛的一个特质,即殊胜缘起。诸位菩萨,希望你们不要泛泛地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不小。

  实际念佛就是个殊胜缘起,超越了自业他业共业的范围,即不依自业他业共业作为我生命、修行的缘起了,而是依念佛,所谓果地觉因地心作为缘起,此殊胜缘起取代了自他共业的迷失!希望大家引起重视!若不重视,兜圈子不得利益的人很多,因为在自他共业的交织中,我们再去折腾也没有人能折腾出名堂了。去年我处理了两个寺院的事,我感到现在可能真是一个“唯佛是念”的时代了,最基本的人格、如实的交往没有了,“信为立人之本”全然没有了。为什么鼓励大家安个居、学学戒,能稳定下来,就是少点儿热恼,少点儿飘浮,少制造一点随心所欲的作为,只是“少一点”。当然,我们要是用这种念佛功德的殊胜缘起,来取代对自他共业的系念,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解放、大解脱的方法!即所谓平等解脱,平等是从根本上解脱。

  现在人没有“信”,人对自己的说法想法做法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结果是什么,他对你怎么能负责任呢?他只是想着怎么有名利,怎么从别人那儿换取更多的关怀,这样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提出来“不念自业他业共业,唯佛是念”这一个殊胜因缘,就摆平它了,自他共业全不管了,用现代话说——打包归零。但这一点怎么能做的到呢?是我们应该考究,应该审视观察的地方。因为我们责怪这个时代没有用,责怪他人没有用,责怪自己也没有用,你对着墙角说“生不逢时”发发气,但没有用,这个社会状态、人群就这个样子,你说怎么办?你不面对也得面对。

  你只要把自己的业、他人的业、共有的业往脚底下一放,说这就是山河大地,你马上就站起来了!

  你不要把过去的包袱,自己的、他人的包袱全部都背到身上,那你是以业力为我,以他人业力为我,以共业为我,那不累死了吗?那叫业力我了。而我们选择用念佛这个殊胜因缘超越自他共业,使其归零,这样不失为这个时代念佛的好的缘起。我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有这样一个观察,这样起码你不负重了!

  我建议大家把这个殊胜缘起作为自己现下、当下的一个缘起,这样我们开始轻装上阵,就不再负过去的重、他人的重、共业的重,不再负重了,那我们就在这个殊胜缘起中忆佛念佛了。

  因为这个时代我们责怪不得他人、共业、以及自己了,没有用,从各个角度审视都没有意义。我们怎么能如实地做一个念佛人?——用阿弥陀佛回施的功德来作为当下殊胜缘起,摒弃自业、他业、共业的负重!

  这真是我这些年特别深刻的一个体会。因为这种业对我们的压力太大了。我接触了几个菩萨就在家庭、环境的压力下崩溃了,(举例:一个东北孩子被父母、周边人、社会不断加压,说他是精神病,他自己也当成了事实,很可怜。一切业本来是无我的,师父对他说“我认为你不是精神病”,让他每天来看看师父,后来调整过来了。)自业、他业、共业,现在没有多少好的加持啊,基本上是负面的!希望大家真是关注这一点啊,菩萨们,我们修行没有在真空里!你认识了自他共业的状态,你才能走出来、超越它。若认识不清楚,你超越不了!

  不念自业他业共业,负重的东西就少,怎么摒弃这些业呢?就是我们生起了自尊心,念佛。念佛是你最好的选择——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高明话,你可以观察,你念自他共业,是你最愚痴、卑劣、痛苦、负重的选择了。你念佛是轻快的,你可以把握,可以主动,可以不得失,可以安乐,可以笑的很灿烂。所以,我们轻装上阵,把念佛作为殊胜缘起,是一个智慧者、自尊者、慈悲善良者的选择!

  一开始我们会不习惯这个选择的,虽然你会说——念佛是智慧人做的事,很轻松,自他共有的业都不念了,因为它们无自性、无我,这样一下都超越了,真正顺着法性把无始以来的生死烦恼解决于当下……。这一念生起来很痛快!下面就是习气又来了——我要这样要那样,要颠倒要妄想,然后盯着这个人好那个人坏,这个是那个非,然后看社会这个那个,又开始烦恼了。为什么呢?这不过是我们的习惯、习气。

  习气没问题,若真正地抉择了,习气就变成小小的问题了。关键是你抉择不抉择。抉择以后你慢慢地去实践,自他共业对你的侵害、负重、压迫就越来越小。但是你必须得去实践!这堂课不是我来给大家选择这个“愿”的,是我们分析来分析去,分析了你就要抉择的,这不是我能替你抉择的。

  我们“把无始以来的自业、他业、共业一时消融于当下,唯有念佛,随顺不可得的法性来做一个清净缘起,念佛。”——这样一个愿望,能解放自己,也能解放别人,使自他共业能够得到解脱,起码是现下认知上的解脱。这很重要,菩萨,认知都没有,你怎么解脱呢?要在认知上从大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若不然我们想起步修行,真是难啊。

  其实讲这么多,就是给大家提示一个用心的方法,希望我们善于解放自己的心灵,从自他共业中解放出来,顺性解放它。因为一切法无有自性故,一切法无我故、无常故,一切性空故,本不可得故,我们不过是从弥陀教法中通过念佛这个焦点,解决了我们无始以来的执着与迷失,终止我们的迷失,终止我们的执着!超越自他共业的沉沦、迷失、诤斗、徘徊——这个深渊太大了,尤其是共业,我为什么写“幸闻弥陀具足名”啊,要不然我们就只能念自他共业,我们就生活在这个范围内、习惯中。所以很多人刚开始是很不习惯忆佛念佛的。

  忆佛念佛是方便。我们通过忆佛念佛逾越了自他共业的纠缠习惯。——因为你不念迷失了,这里“习惯”就是迷失,就是执着,就是痛苦,这一点希望大家反复审视。通过忆佛念佛,逾越了自他共业的纠缠习惯,使我们觉悟,使我们能真正顺性起修,使我们真正得到果地觉因地心的圆满的状态、发心、认知。

  要知道这只是个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决定我们修行的成败。很多人说,这次有方法了,我可以造业了。我告诉你,造业还是因果难逃!因为念佛也是造业啊,忆佛也是造业,忆佛念佛使我们得到超越轮回的业,使我们得到清净安乐的相续。因为佛法不讲断灭。说什么“有个阿弥陀佛救渡了,我可以为所欲为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心极不清净,极为污染,极为颠倒。佛救你,你自己不救自己,所以污染心中怎么能有佛法的利益?唯有伤害自己!

  实际忆佛念佛,最主要是把我们对善恶吉凶的纠缠超越了,从对待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了。因为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都是圆明的、清净的、慈悲的、无染的、无我的,都是饶益世间,所以大自在、大神变、大方便、大快乐。

  现在对大家没有太高的要求,一天能做一次,即一个念头就行了。你若一天做不到这一次,自他共业还会把你淹没掉,尤其是骄慢和自卑比较强的人,自我的业力淹没是最快的!虚伪的人一下子就被吞噬了!但这都不是你的事,你只要忆佛念佛,所有这些对你都没有侵害。但我要告诉你:骄慢与自卑最容易侵害自己,虚伪最容易埋没自己,会把你埋在无底深渊!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跟我们都没有真正的关系,你只要不去强执它,念一句佛,就都找不到了。但有的人就认为“这就是我”,为什么呢?他习惯了。所以,烦恼最深重的人就是以习惯为自我,这样是很可悲的。

  希望大家反复审视。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个什么,你会改变的,一天最少做一次两次——不念自他共业,念一念佛,忆一忆佛,看看是个什么样的感受?对比对比。然后去清清晰晰地去念念自己的业、别人的业、念念共业,又看看是个什么样的感受。对比越清晰越好,你的意乐就会放弃对自他共业的纠缠。人的分别心是很强的,你让自己的潜意识去对比对比,你的思想意识就会做出抉择,没有人真正害自己的。

  虽然没有“我”,佛法本无生灭,往生即是无生国,我们在法性随顺的刹那,无生即生,真实安乐国。取相求生,得生。为什么得?有佛愿力故,有佛愿力产生的事实。因为佛愿也是顺性之有为,即无为而为之的一个法则。在他的作为角度上是没有任何染著的,但在利生事业上是有作为的,是无为而治的法则。因为我们凡夫有情习惯于得失了,即习惯于有为法了,所以对比一下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即:

  用一念、两念去忆念,不念自他共业了,这时候忆忆佛念念佛,把自己的身心世界在忆佛念佛上得到一点点的安住与思维观察。

  然后再去翻腾翻腾自己的业、别人的业、共业,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心理?沉淀沉淀,记录下来。

  这是对自己很好的一个念佛的加持,这样会加持你真正做一个念佛人。我们要实践。实践十分重要。作业十分重要。学佛一定要跟自己的闻思修结合起来,闻思修是并行的。交流不过是个闻思的过程,我们下去在日常生活中、逆顺境界中、习惯中怎么去作为,这是你自身才能做到的,其他人不可取代我们,佛陀也取代不了我们。闻思,大家可以交流,而行为是必须自己去实践的,这里面没有取代。

  (举例:《楞严经》中阿难遇摩登伽女,被大梵天咒迷惑的故事。)阿难有闻有思,就是没有“行”,他以为自己是佛的兄弟,有思有闻就行了,不用修了。“行”,没有任何人能替代我们。你自己得去做啊,得去实践啊。要不然出大事情了!

  很多人就在这个地方总是有侥幸心,认为我不修,反正有阿弥陀佛。算了吧!自己骗自己。阿弥陀佛,你不和他相应也不行,你和业习相应,和他人的过失、和共业相应,一样沉沦啊!此处真得警觉,不警觉我们就走阿难的老路了。提婆达多也能讲三藏,佛陀因地的儿子善星比丘也能讲经,“啪”掉地狱去了,为什么呢?行地上跟不上,嘴上跟别人讲法,就是不给自己讲,行为上就背离。

  诸位善知识啊,阿弥陀佛十劫就呼唤我们,十方诸佛加持着我们,从来没有舍离过我们,但是我们不依法而行,你自己还是在受自做自为之果报,所以行为不可替代,觉受不可替代,作用力不可替代。我们若随顺阿弥陀佛了,他消融你过去未来的业没问题,灭你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灭你无量罪。但你若是不去随顺这个法则,那是不可替代。所以“唯佛是念”这个作业题,希望大家去对比、审视,不要泛泛放过!

  作业:您怎么认识唯佛是念?

  (岁次辛卯四月二十八2011年5月30日)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