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二十二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   作者:涤华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二十二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注

  1、何以故⊙是解前提意2、须菩提⊙听着3、若菩萨⊙若我弟子4、有我相⊙执著肉身、就是我5、人相⊙执著某人、就是某人6、众山相⊙执著某类、就是某类7、寿者相⊙执著生死、就是生死8、即非菩萨⊙执著外僧内俗、诸相诸有者、是假冒佛子也9、所以者何⊙究竟怎么讲10、须菩提⊙呼菩提者、是可悯众生、执迷、而不悟也11、实无有法⊙实无有为之法、实无着诸相法12、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其心、而无执著、所发相、亦无已发相、是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凡是有法有名相、都是渡名词、倘有发心相、亦复亦如是

  解

  何以故。为何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须菩提听着。若菩萨、如我弟子中。有我相、认贼作父。人相、认魔为子。众生相、认假为真。寿者相、认幻当实。即非菩萨。我弟子中、如将一具躯壳当作我。二业当作人。三障当作众生。四大和合、当作寿者。是人非我弟子也。所以者何。用何种方法、能称为佛子耶。须菩提、佛召呼我、当听至要之纲领。实无有法。以偈解之

  偈云

  欲出生死域 无许执诸法 执法求他佛 迷中寻迷径

  依靠诸法相 梦中说梦缘 倘能大彻悟 无相见菩提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以偈而解之

  偈云

  若解发心相 即是度人舟 渡至觉岸地 舟空人亦迁

  菩提本无相 来去亦无边 无相无边处 心量包全遍

  若明菩提义 无不在觉中 欲求永无见 无求无不遍

  何为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以偈而解之

  偈云

  非虚非实义 是名度众生 有相众生相 无相无众生

  众生非有无 相亦非非相 倘能尽放下 无非非菩提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8世尊8如我解佛所说义8佛於然灯佛所8无有法得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8

  注

  1、须菩提⊙复解其意2、於意云何⊙问菩提3、如来於然灯佛所⊙佛说我往昔、在然灯佛道场中4、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否⊙彼时我有法门、得到菩提道义么5、弗也8菩提答没也6、世尊8先答其意、而复解题7、如我解佛所说义8菩提言、以我所解、如来所说之义8、佛於然灯佛所8如来往昔、在然灯古佛道场中9、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8以偈明其义

  偈云

  菩提深解尘劳法 是故无有得法相

  法尘何能为正觉 无法无相即菩提

  解

  佛言须菩提、是指前节所说、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来恐其、未来众生、有发菩提心者、难明其义也。今复以身作则、开示我等於未来、发菩提心之义也。於意云何、问於读诵之人、能明其菩提道义也。如来於然灯佛所者、以身作则、使未来之人、明其义也。复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否。是反复开示、当前读诵之人也。开示者何、当无执著心、当知菩提、无有定法、亦无诸法相也。无定法者、无有规定、某种法门、为菩提法门也。无诸法相者、无执著发菩提心、之法相也。须菩提答言、弗也、此之谓也。复称世尊者、凡是能发菩提心者、世出世间、皆尊敬此人也。如我解佛所说义、当解如来所说之义也。此义者、发菩提心之义也。菩提心者、犹如虚空之中、慧日当中之时、即是得、菩提心之时也。若执著发菩提心之相。即喻空中、出现一片、白云之相。遮於日面、而使慧日之光芒、不得明晰而发辉。如忘失发菩提心者、即如空中、出现一重雾障、障於一切、虽有耳目、而不得见闻、慧日之真体也。初发菩提心之人、不可执著、亦不可舍弃、当昼夜六时、即华言、二十四小时、以及刹那刹那、应回光反照、照明其心。凡有举止、是乎忘失、与无忘失、菩提之心耶。当自审之、其如举止行住、能暗合菩提心、之道貌者。其时即真心明而、本性见也。既明心而见性、此人在无意、发菩提心中、刹那刹那、无有不是、菩提心之处。即为全心菩提、全性菩提、以及全身菩提、而所谓、无求无得心中、而证其、菩提之道性。佛於然灯佛所、如来往昔在然灯如来道场中。其如某甲、一时见闻、金刚妙义者。某甲他日、即言某於往昔、在释迦如来道场中。是故三世十方、一切如来、如是如是。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无有定法、而得菩提也。是故菩提、无相无言、亦无执著。犹如电视台、放射什么、见什么、无放射时、空空如也。亦如渡人舟、既到码头、当舍舟就岸、取路回乡、而不可负舟而回归。舟喻菩提、取路回乡、喻归觉地。此喻即为、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也

返回目录

----------------------------------------------------------------------------------------------------------------

更多涤华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