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0)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戒的意义和作用像海那样广深

  提要:

  ·戒律的意义和作用像海那样广深

  ·把假和尚当真和尚,假的必然泛滥

  ·佛没有制订出家要烫香洞的规矩

  ·戒条有规定,五戒不能变成六戒

  ·八戒24小时圆满,不必规定要整天唸佛

  戒律的意义和作用像海那样广深

  今天继续讲《律海十门》。“律海”,“律”是戒律,“海”表示戒律的作用。大海既广又深,戒律分得细,它的含义和作用就像海那样广那样深。看一个人的功德要从戒定慧看,看他是否有戒德定德慧德。修行人成就五分法身,也是从戒定慧成就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然后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没有戒定慧不可能有解脱,没有解脱不可能有解脱知见,因为你没有修行,就没法从修行经验中得到解脱的知见。五分法身是以戒为首。

  把假和尚当真和尚,假的必然泛滥

  四众弟子要和合团结,居士也是佛弟子,居士应该要恭敬出家人。居士和出家人如何区分?有人说居士有头发,出家人没头发,这是形象,如果光凭形象,居士把头发剃掉了,难道就是出家人了?前几天我们佛协文教部成立四周年的纪念演出,舞台上出现了几个光头,难道他们也是比丘?那是演员呀,其实都是居士,如果他们说:“我是比丘”,我第一个不承认,因为他们是假和尚,不管你演得多像,没有戒怎么称出家人?头发剃起来很方便的,自己可以到理发店去剃个光头,有许多假和尚化缘就是这样搞的。出家人穿的衣服是如来的袈裟,可是也不能光凭衣服,因为衣服可以买,自己买些布来缝纫机一踏也可以。所以有真有假,如果把假和尚当真和尚,假的必然要泛滥了。

  佛没有制订出家要烫香洞的规矩

  真假凭什么?有人说凭头上烫香洞,那么不烫香洞的就不是比丘了?释迦佛到了晚年自称老比丘,他头上可没有香洞。很多说法都要纠正过来,佛没有制订出家烫香洞的规矩,这是中国出家人搞出来的。所以也不能以你头上烫不烫香洞为标准。

  戒条有规定,五戒不能变成六戒

  要根据戒,以戒来定你的身份。你受了五戒,你是居士;你受了十戒,你是沙弥;你受了二百五十条戒,比丘;你受了三百四十八条戒,比丘尼。

  有的人贪多,说越多越好,明明五戒,他还要多一戒,变了六戒,佛没有制定过六戒。以前上海有个老年人,因为有腹水,吃了五百贴中药没好,我给他按摩就好了,还能骑自行车,所以他的儿子非常尊重我。他儿子的岳母是唸佛的,他儿子当然对信佛有好感,有一天来问我,“老师,我想受五戒,可是我在单位工作,我吃素有困难啊?我不吃素能不能受五戒啊?”我说可以,五戒第一条不杀生,你不要杀,第二条,你不要偷,第三条不说假话,第四条不邪淫,第五条,不喝酒,你能做到就可以了。那一天他受了五戒,回到家里,满室檀香扑鼻,他怀疑隔壁弟弟在烧香,开门一看,人都没有,香也没烧,他总觉得奇怪。后来,他受五戒的事,他的岳母知道了,老太太碰到老太太话特别多,一个说:“糟了,你女婿受了五戒,不吃素犯戒啊,你害他下地狱了。”不吃素算犯戒?五戒变了六戒,当然吃素要提倡,吃素要赞叹,可法不能搞错,只有五戒,没有六戒,不是越多越好。假如比丘因为比丘尼比比丘戒条文要多,而要受比丘尼戒岂不要闹笑话吗?凡夫知见处处在思想行动上违背如来教导,自搞一套。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1)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受了戒不学戒,犯了戒还不知道

  提要:

  ·八戒24小时圆满,不必规定要整天唸佛

  ·受了戒不学戒,犯了戒还不知道

  ·受了八戒和比丘戒都不能歌舞观听

  ·受了不杀戒不能杀生,也不可恼害众生

  ·不要把烦恼输送给旁边的人

  ·不跟人斗,跟错误现象斗

  八戒24小时圆满,不必规定要整天唸佛

  我年轻时常受八戒,受完就去上班了。受八戒,要天蒙蒙亮的时候开始受,24小时圆满,比如今天早上六点受八戒,到明天早上六点钟圆满,学习过一天出家人的生活。八戒只有八条,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有的地方受八戒要24小时整天唸佛,八戒成了九条了。

  有位法师讲经的时候,就批评不懂佛法又专门说错话的老太太,他说“唸佛一定要唸满多少数字,难道阿弥陀佛是开公司的,你一定要给他唸满多少数字,他才给你往生啊?”最近听说南京有个司机,三天不开车,在家里关起门来唸佛凑数字,三天后死掉了,成了一个严重问题。

  受了戒不学戒,犯了戒还不知道

  受五戒,不能多,可以少。这是如来规定的,你受四戒也可以,三戒也可以。哪一条戒你做不到就暂时不要受,等你有水平再受,但五戒中酒戒你必须受。当授戒的师父问你“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汝今亦尽形寿不杀生,能持否?”你做不到不要说话。“汝”就是你,“能持否”就是能做到吗?能够做到,就答“能持”。受了比丘戒要学戒五年,不通过五年的学习你搞不清楚。250条戒如果细细地讲给你听广大得很,因为它意义很深。例如,一般只知道不杀生,广大讲还包括不恼害众生。要把戒的广大和深奥的意义以及开遮持犯都讲清楚。现在有的人没有犯戒,他自己说“我犯戒了”,明明犯戒了,他却不知道。

  受了八戒和比丘戒都不能歌舞观听

  居士受八戒这一天不能歌舞观听。特别要注意不能看电视,因为电视一开,就会听到音乐,难免还会看到正在跳舞,说:“这是跳舞,不能看,转过去,转过去。”(众笑)可是你已经看到了。以前还听说男众班有个学僧,把电视偷偷地拿到厕所去放,(众笑)后来被查出来。

  受了不杀戒不能杀生,也不可恼害众生

  说傅老师太凶了,凶不凶你们自己说。如果我是真的凶,怎么学生看见我就笑嘻嘻的?为你好呀,有觉悟的人就高兴,没觉悟的人就怄气。我们都要往前进。先进的人拉一把,老师同学在你背后推一推。就拿不恼害众生来说。以前恼害他人经常是由于不遵守规章制度造成的,例如不按时熄灯,你不熄灯,人家睡不着。有人说,“我是看佛经。”你看佛经也不能影响别人啊。说,“我这一段经还没有唸完,我又不恼,我是唸经啊”,你唸经人家睡不着呀。晚上睡好是为了明天好好地修行,你能扰乱吗?更不准做坏榜样影响别人。比如吵架,骂人,动手打人,影响不好,会使别的同学看见起烦恼。

  不要把烦恼输送给旁边的人

  你们女众专修班嘛,是培养高层人才的,将来要当法师的。前一个时期给你们进行了语轮功德训练,就是为了你们将来讲经说法。要一步一步往上走,还要提高到你的情绪不能影响别人。纪律里有一条,对同学不得有对立情绪。前几天我经常到你们女众部来讲纪律要求,我说过,“如果不许你起烦恼,那是不可能的,不起烦恼就证阿罗汉果了。但你起烦恼也得有范围,就你这个身子范围,超出范围就不许可了。”也就是说不许你把烦恼输送给旁边的人,因为你一输送出去,旁边人就要受影响,要受你的伤害,也会引起他的烦恼。

  不跟人斗,跟错误现象斗

  我的讲法实际上都是指导你们的修行,你们不照着做当然是另一码事。即使你受了委屈想不通,起了烦恼,一种办法,眼泪往肚子里吞,微笑送给别人,你心里生气,脸上还要笑嘻嘻的。如果你做不到,第二个办法,你回寮房去,自己想想通。这样才叫修行。否则,你今生不要说初果证不到,连半个果都证不到。我这个老师从来不跟人斗争,我只跟错误的现象斗争。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2)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佛门被污染要以释迦佛的法来整顿

  提要:

  ·修行不求证果,把一辈子时光浪费了

  ·修行求出离,行菩萨道都是以戒为基础

  ·四谛法是根本法,小乘应该称根本乘

  ·佛弟子都应该有要把佛法继承下去的好心

  ·持戒要念念不忘众生

  ·学戒学法都是为了使正法久住

  ·令正法久住是最大的菩提心

  ·不学法自然会掉在烦恼苦海里

  ·佛门被污染,要以释迦佛的法来整顿

  修行不求证果,把一辈子时光浪费了

  小住同学来听法,听完就跑了,你们来佛学苑学习,有组织,有步骤,还有我这个老师随时随刻看着你。有人说这是逼上梁山,这叫逼证初果,不得不逼一逼。即使我这个老师没有证初果,我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一个证初果,人家也会说,“他的学生证初果,这个老师不简单啊”。老师也没有证果,学生也没有证果,岂不浪费了生命的时光?

  修行求出离,行菩萨道都是以戒为基础

  修行第一步在戒上修。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不管你是修小乘大乘,不管你是为求出离,还是为求行菩萨道,都是以戒为基础。

  四谛法是根本法,小乘应该称根本乘

  人们总说东南亚国家是小乘佛教,我们中国是大乘佛教,当年能海上师出席世界佛教会,东南亚国家就提出来,“你们总说我们小乘,法哪有大小?”所以能海上师回来作传达,希望大家不要再说东南亚国家是小乘佛教,应该说是根本乘。当年释迦佛一开始讲的四谛法就是根本法。有些人常说,小乘是自了汉,不度众生。如果东南亚国家的佛弟子不度众生,为什么东南亚国家佛教这么兴盛,信佛的人口比例,有的占80%以上,有的占90%以上,再来看看我们大乘佛教的中国,真是惭愧,到底十亿人口有多少人是佛弟子?

  佛弟子都应该要有把佛法继承下去的好心

  不论你是修出离乘,不论你是修菩萨乘,应该有个统一的观念,你是希望佛教继续发扬下去,还是希望你死后,佛教就用不着了,佛法可以灭了?当然应该要让佛法继承下去,让以后的众生都能够接受佛陀的教育,都能够离开苦海。就不说菩提心,也应该有这么一颗好心吧。

  持戒要念念不忘众生

  所以受戒、持戒、学戒到底为什么?为了你自己升天?为了你自己证果或者为了你自己到极快乐的地方去?众生就不管了?你不管众生,你从哪儿来的?你是父母生下来的,众生都是父母嘛,要念念不忘众生。

  学戒学法都是为了使正法久住

  没有佛法,再富的富翁也被烦恼搞得痛苦不堪。所以如果我们有一颗菩提心,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出离烦恼的痛苦,能够离开生死流转,我们的受戒学戒持戒,我们的修行学法,都应该是为了使正法久住。

  令正法久住是最大的菩提心

  释迦佛涅槃了,释迦佛当年证果的大弟子也涅槃了,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也灭度了,但是不能使法灭掉,法一灭掉,传灯传不下去了。传灯可不是把油灯传来传去,“令正法久住是最大的菩提心。”法不灭才能度众生,只有佛没有法,是度不了众生的,否则佛当年何必讲49年法,何必叫佛弟子依教奉行?没有法你整天烧香磕头,到老成了烧香老太婆,边唸佛边说媳妇的坏话,回家还要受媳妇的气。

  不学法自然会掉在烦恼苦海里

  有人说“这个娑婆世界苦啊。”“我是苦恼人啊。”难道法救不了苦了吗?真好比说,“我病得厉害,病真苦啊。”谁叫你不吃药的?你不听法,自然掉在烦恼的苦海里。说,“有人叫我不要听,有人叫我不要学,有人叫我唸经不要求懂,有人叫我不必深入经藏”,这些人为什么跟释迦佛说的话两样,难道是释迦佛的反对派?你听他的,所以你苦啊,佛弟子要听释迦佛的话。

  佛门被污染,要以释迦佛的法来整顿

  以前我在九华山办佛学院,有一次宗教会议上有人说:“佛教是释迦牟尼创立的,就要依释迦牟尼佛的法来整顿。”连佛门外的人都懂法的重要性,佛弟子竟然不懂,还要反对法,排斥法,那当然更谈不上令正法久住了。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3)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持戒不能喝酒,出家人不能穿白衣

  提要:

  ·弘法要引导众生走持戒清浄的路

  ·持戒不能喝酒,出家人不能穿白衣

  ·受戒,戒条要明白,学戒为令安住戒中

  ·供养有功德,授戒收钱不如法

  弘法要引导众生走持戒清浄的路

  我22岁走进上海佛教青年会,后来就到上海金刚道场,在清定上师那里学法,看到大殿里挂上了二条横幅:一条是“正法久住”,一条是“法轮常转”。要正法久住,必须法轮常转,法轮常转才能使正法久住。今天咱们讲法,既然讲到律海十门,咱们要大大地讲戒的功德,戒的必要,戒的作用。释迦佛说如来涅槃后以戒为师。戒定慧、以戒为首,没有戒你变了没有师,没有头的人。能不讲戒吗?你们将来出去弘法,一定要引导众生走持戒清净的道路。

  持戒不能喝酒,出家人不能穿白衣

  只要你能持戒清净,我是尽我所有作供献。你假如要喝酒,我愿以一百瓶的可口可乐给你换。从前我在成都昭觉寺佛学院讲课,这些年轻出家人还不知道出家不能穿白衣,加上天热,买来的汗衫全是白的,我叫人给他们去买深黄土黄的汗衫。结果黄色没有,好不容易买到红色的,我说红色也行,于是我在课堂里说:“今天允许大家有贪心,你们交上来一件白色的汗衫,换我两件新汗衫。”他们很高兴,都拿出来换了,而且新汗衫里还有一个红包包,更加高兴。(众笑)只要你能够持戒、学戒,戒律清净,有困难跟我说,我尽我所有作供献,为了什么?我还不是为了你不要下三恶道,能够修行到彼岸。

  受戒,戒条要明白,学戒为令安住戒中

  为了把这种风气发扬广大,使正法能够流传后世,佛弟子应该安住于各自的律仪,居士安住于五戒,比丘安住于250条戒。“佛弟子应安住自己于律仪,安住他人于律仪”,要自己安住于律仪,还要让他人安住于律仪。你要引导他,还没有受皈依的,不要马上拖人家去受皈依,人家连什么叫皈依也不懂。说:“是拜师父嘛。”还说“你准备准备啊。”“啥个准备?”“要给师父红包包呀。”最好不要说这样的话,供养要自发的,勉强不好。可以在说法时大大赞叹供养功德。还有的更勉强,“包多少啊?我包两块钱可以吗?”“什么?你给叫花子啊?二十元打底!”从前的二十元是很值钱的,吓得他哭不出,笑不出,磕了头还要给二十元。还有的被拖去受戒。“受什么戒?”“五戒。”“哪个五戒?”“我自己也不懂,去了再说吧。”法师问了,“能持否?”“他问什么?”“你说呀,说呀。”“说什么呀?”“说能持。”“哦,能持。”(众笑)说了五个“能持”,到下午全犯光,不听佛法,尽开玩笑。还以为这么做有功德。什么叫安住?安住就是非但要引导他,而且要跟他讲清楚,要关心他,要提醒他,“你受了戒,这个事情你不能做。”如果犯了还要告诉他,赶快忏悔,这样才能使他人安住于律仪中。

  供养有功德,授戒收钱不如法

  从前我在上海,有人想受八戒,可是没地方受。他们来问我,我说最好在出家人面前受,如果实在没地方受,你自己在佛前受。那个时候我就想,有皈依的,有授五戒的,怎么不给人家授八戒呢?有一年清定上师到龙华讲《药师经》,讲完就给大家授皈依,一个老太太问我,“皈依要多少钱啊?”我睁大了眼睛,“什么?皈依要钱的啊?”真是进佛门几十年头一次听到,她说,“是啊,现在有统一价格的。”这叫买皈依,不如法,不清净。后来又听到有些寺院受五戒要200元,受八戒的就更多了。前两天庆祝释迦佛圣诞,这儿早上有授八戒,外地的居士跟我说,因为别的地方,授八戒一戒要一百元,这儿不要钱所以他们跑到这儿来了。

  你们作为居士,供养三宝是应该的事情,但是受戒不应该讲钱啊。你们出家同学将来当师父,给人授戒要订标价吗?(下答:不要。)假如居士供养你要不要?(下答:要。)(众笑)对了,如果说居士供养,“我不要”,也不对。你饿死了还能修行吗?居士供养你是供养你道粮啊,是供养你发菩提心去做 度众生的事业。当然要了,而且有菩提心的人不能不要,因为要让众生培福。有人就怕消福,“不要不要,我不敢消福。”居士说,“师父慈悲,我可要培福呀。你不要就丢给你。”(众笑)出家人可以接受供养,不要定标价,也不能叫人家丢钱,要安住于律仪。

  佛门清净,能增长菩提心功德

  提要:

  ·边地五僧,中国十僧,持律传戒正法久住

  ·在家人不能搞超度取财,更不能给人剃度

  ·佛门清净能增长菩提心功德

  边地五僧,中国十僧,持律传戒,正法久住

  佛涅槃的时候有训导,“边地五僧,中国十僧,持律传戒,正法住世。”边地就是文化比较差,佛法比较少的地方,中国是指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边地有五位僧人,中国有十个僧人,能持律传戒,正法就住世了。    日本维新改革后,对佛教改变方针,中国僧去时,日本老比丘垂泪说,现只有二十人,又死了一个,只有十九个,大哭。因比丘渐缺,戒无人继承。

  日本维新改革以后,对佛教就改变方针了,当中国的僧人去日本的时候,日本的老比丘流着眼泪说,他的寺庙里,现在只有20个人了。那天又死了一个,剩下19个人,比丘逐渐逐渐少了,戒无人继承了,正法要灭了,所以痛哭。

  在家人不能搞超度取财,更不能给人剃度

  从前在一个佛学苑讲法,其中有一个学生,她穿比丘尼衣服。佛教协会不承认她是出家人,因为给她剃发的是一个带着头发披着袈裟的女的在家人。可是那个地方去的人可多啊,你去了,必然会口袋空空地回来,她有这么点本事。跟你这么说,那么说,你为了家里平安,超度死鬼,钞票全超度光了。所以她富得手带金戒指,满身珠宝气。一个居士看不惯,问她:“你是修行人,为什么还要戴金戒指啊?”

  佛门清净能增长菩提心功德

  为使正法久住,为使佛门清净,个个持戒,好好修行,功德无量,不光累积了我们解脱的功德,而且还累积了菩提心的功德。(第十二讲完 2002.5.21)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4)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修行要关五欲的门,并不是关菩提心的门

  提要:

  ·末法时期,有人把开好的门关了起来

  ·你不吃医生的处方,死了向谁喊冤

  ·法既是个门,就应该要开

  ·修行要关五欲的门,并不是关菩提心的门

  ·“稽首礼诸佛”是起头,“令正法久住”是圆满

  末法时期,有人把开好的门关了起来

  律海十门共有十个门,制戒缘起是第一门。度众生要有门,有门才能走得进来,没有门怎么进来啊?可现在末法时期,有人把开好的门还要关起来。关起门来怎么度众生呢?如果众生得不到佛法的智慧,就会变得非常愚蠢,非常自私,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容易受蒙蔽,容易把事情搞错。

  你不吃医生的处方,死了向谁喊冤

  比如说,医生给病人开方子,处方里有一味莱菔子。邻居却跟你说:你身体虚,要补要吃人参。如果你不吃医生开的药,去吃人参,结果会被人参所害,你能向谁喊冤?吃人参吃坏的很多啊。以前上海永安公司老板,刚刚开放时四个女儿从美国包一架飞机来看他,女儿买了人参孝敬父亲,据说一吃就死掉了。

  从前有一家从印度尼西亚回来的华侨,生了孩子,因为有钱,给小孩吃人参,后来孩子的头发都白了,人参能乱用吗?不懂医的话能乱听吗?何况莱菔子与人参是对冲的,同时用二者都不起作用了。

  法既是个门,就应该要开

  如今末法时期,有人想把度众生的门关起来,说:“要专修”,“要关起门来修”,佛经里八万四千法门全给他关起来了。自修和度众生都得有个门啊。

  佛教要开门,如果寺院的山门,总是关起来,谁也进不来,那么里面除了蜘蛛织网,老鼠打滚,又能干什么呢?法既然是个门,就应该要开,让所有的众生都从法的门里进来,否则自己躲在里边跟众生隔绝,最后佛教就消灭了。中国是大乘佛教,我当然要说大乘的话。

  我年轻时,福州的居士陪着我去鼓山的涌泉寺,那时候,去的人并不多。当家师陪着我们从后面一直参观到前面,每个地方都作介绍,一直陪到山门口,他说:“弥勒菩萨坐在山门口整天笑嘻嘻,就是说‘欢迎,欢迎,欢迎你们来参观。’(众笑)他在度众生啊。”

  “来不及喽,关起门来修。”这句话越是老太太越是听得进去,听久了养成一种关门的习惯,即使往生在极乐世界莲花里,等到莲花刚要开,你偏要“关起门来修”。这虽是说笑话,要见佛还要花开呢。所以法门也要广开。

  修行要关五欲的门,并不是关菩提心的门

  佛经上也有要我们关门的,这个门是指五欲的门。贪五欲的门要关起来,并不是法门,并不是菩提心的门,并不是戒定慧的门。

  《律海十门》十个门,制戒缘起是第一门。制戒有十个意义,所以称为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稽首礼诸佛”是起头,“令正法久住”是圆满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我今学毗尼,令正法久住。”第一句是起头,最后一句是圆满。我们佛弟子有个习惯,拿这种习惯来打比喻:讲经法会头一天人最多,慢慢人就少了,到了圆满这一天呢,忽然人又是特别多,主要是来拿一个圆满功德。当然,你头一天来,圆满这一天又来,总比你不来好呀。可是,一个人头特别大,脚也特别大,身子细得像个毛竹杆,真是不正常。但总比不听佛法好。这也说明,开头是个起源,最后是个圆满。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5)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提要:

  ·修行第一步是修恭敬心

  ·礼拜能使中枢神经运动,所以身体会健康

  ·恭敬心能使心理产生良好情绪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皈依、学法、受戒、出家,是一条正法久住总的道路

  ·身心俱出家最好,居士应身不出家心出家

  修行第一步是修恭敬心

  “稽首礼诸佛”,一个修行人首先要对佛有恭敬心,修行就是从恭敬心修起,没有恭敬心,一切都不会上路。为什么每个寺院弥勒菩萨总是供在山门口?因为进佛门修行,第一步要修恭敬不能傲慢。山门口坐弥勒菩萨,让你一进门就先学会礼拜。

  礼拜能使中枢神经运动,所以身体会健康

  经常礼拜身体健康。如果我讲礼拜有功德,有的人初进佛门,可能听了还不容易接受,说:“礼拜有功德?功德能使身体健康?功德啥个东西啊?看又看不见摸又摸不着。”我讲科学,他反而听得进去。礼拜的时候,中枢神经一节一节往下弯,起来的时候又一节一节竖起来,一般要顶礼三次,这叫中枢神经运动,这么做你身体当然会好。其实佛教没什么神秘的,你只要把道理讲出来,大家都会理解的。

  恭敬心能使心理产生良好情绪

  礼拜对心理也有好处,心拿到好处,你身体也必然会有好处,身是受心指挥的。比如心里高兴脸就圆了,好像从来也没有这么漂亮过;心里怄气,脸就长了,就变丑了。外面如此,里面内脏也是如此,所以心里高兴,当然身体会好。礼拜时总是以恭敬心礼拜,比如学生向老师行礼是恭敬老师。如果以傲慢心行礼,样子就不对了。恭敬能使心里产生良好的情绪。科学证明忿怒能使血液里有毒,那么良好的情绪,自然能发生清毒作用。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折服傲慢。腰肌硬化的人腰弯不下去,修行人腰弯不下去,因为他有个病叫傲慢。所以第一句就要我们从恭敬开始修。到正法久住圆满。一切功德都归到正法久住上去。修行为了什么?为了正法久住;受戒为了正法久住;听佛法为了正法久住;讲经说法全是为了正法久住。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我们希望释迦佛的佛法不要在娑婆世界灭掉,希望正法不要变颜色,不要偏了邪了。可是我们不度众生,又怎能使正法久住?你做人都不肯度众生,难道死了做鬼再去发心度众生啊?以前在上海,有个老太太说“傅老师要的是年轻人,咱们这些老太婆他看不中。”这话里包含很多种心态,有点妒忌,有点怄气,还带点失望。我从前想办个禅定学校,等到人满了,铁门一关,我和大家在里边一起修,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多好啊。假如全是老人呢?我死了,大家都死光,正法怎么久住?你们年轻人听了觉得对不对?(下答:对。)记住了!正法久住的重任在你们身上。

  皈依、学法、受戒、出家,是一条正法久住总的道路    皈依者令其皈依,继而令其受八戒五戒,学习出家。

  为了使正法久住,把众生引进了佛门,还要让他继续往前走啊。要有具体内容:还没有皈依的要叫他皈依,皈依了以后要学法,再以善巧方便,启发他对戒生起欢喜心,然后再受八戒受五戒。八戒比五戒容易做到,八戒只要一日一夜,五戒要终身受。等学修有一定基础了,再发心出家,人人都趣向这样一个总的道路,就能正法久住。

  身心俱出家最好,居士应身不出家心出家    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不要因老而不出家,出家一天有一天的功德。

  有人问我,“出家好不好?”出家好,不出家是修不好的。我极力反对“在家修得好”这种话。当年在苏州一个寺院里,出家人在里面坐禅,修完了,居士们请一位出家人讲讲开示,他大大赞叹居士,说“居士比我们出家人了不起啊”。他讲完了,我就说“大家要明白,刚才比丘师父对我们居士的赞叹,是一种鼓励。虽然有许多事情出家人去办比较有点难度,因为戒律的规定有个范围,居士去办比较灵活一点。可是讲到修行,不出家修不好。”假如出家有困难的人听到了,想我是不可能出家的,修行就没希望了。你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一种出家啊!样样放不下,身心都不算出家。身心俱出家最好。要赞叹出家功德,佛说过么,出家功德不可思议。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6)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出家的僧团要有戒律、要有正法

  提要:

  ·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制止他人出家,更不要凭冲动出家

  ·出家不是为了治业障病,也不是为了学唱唸赶经忏赚钱

  ·出家要父母同意,学佛谁也不能阻挠

  ·出家是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更清净

  ·修行要清净必须依戒,出家人男女不能随便接触

  ·出家的僧团要有戒律、要有正法

  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制止他人出家,

  更不要凭冲动出家

  也要讲清楚,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阻止人家出家,要他自己考虑好了再出家。有一种人,情绪不稳定,喜欢自我陶醉,一听到口号,马上情绪高涨。比如资产阶级革命时喊起口号也蛮响,“推翻满清王朝,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马上笔一丢,当兵去。刚到前线听到两声枪声,马上转弯逃回家。(众笑)这叫冲动。出家不能凭冲动。

  用各种方法去拖人家出家,即使他勉强出了家,他以后后悔了、怀疑了、退心了怎么办?所以勉强、鼓动,把人家拖到出家那里去,这样做不好。如果这个人确实有觉悟,要求出家你也不能阻止,阻止别人出家,罪过很大。

  出家不是为了治业障病,也不是为了学唱唸赶经忏赚钱

  有一年我在四川成都,每天总有人到我那里去学禅定。其中有一个人有一种怪病,修修禅定就好一点。后来别人告诉她,“你这种是业障病,出家了就会好。”所以她就出家了。可是出了家,病并没有好,真不知道她心里怎么个想法。

  假如你想:出了家以后,能学会唱唸可以去做佛事赶经忏,赚了钱可以还俗娶老婆,这更糟糕。

  出家要父母同意,学佛谁也不能阻挠

  佛规定,出家必须经过父母同意,至于其他的亲戚朋友同不同意没关系,哥哥、姐姐、妹妹,都没有权力阻止你出家,除非他对你有养育之恩。现在变成了别说出家,就是去学佛,谁都会出来阻扰。

  出家是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更清净

  出家是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更清净。出家以清净为体,在家修行总达不到清净。比如说,在家居士路上看到一个女科长,她跟你打招呼,边说边伸手要跟你握手,你双手合掌,“阿弥陀佛”,行吗?你照样要伸手跟她握手啊。出家了呢?比丘不能碰女体,比丘尼不能碰男体,只能合掌不能握手,平时还要避免不小心碰到。拿比丘来说,女居士拿了点东西来供养,你要小心啊,你一接,很容易碰到手,只能用衣服兜起来,“那,你就放在这儿吧!”(众笑)这样就清净了。

  修行要清净必须依戒,出家人男女不能随便接触

  我二十四岁上五台山,路上碰到几位比丘尼,看见我们这么年轻就上五台山修行,她们高兴啊!就想给我们吃东西,她这个东西不是递过来的,而是从地上滚过来的(众笑)。可有的社会上人,握了手还要在手背上揉两下(众笑)。有的假装热心,下了车等在车门口,下来一个人扶一下“走好走好”,老太太你不扶,二十八岁的女青年你扶她干什么?所以在家人身心都很难清净。出家就是为了清净,要做到清净,必须要依戒律,行为要有个准则嘛。

  出家的僧团要有戒律、要有正法

  出家是为了更好的清净,眼睛要看看清,嗅觉灵敏一点,别把厕所当厨房,竟然到厕所里面去找米饭吃(众笑)。你目的是为了清净,别跑错地方了,要看看里面的僧团清净不清净,有没有正法?帽子高、钞票多、名望大这些都不要看,关键是看有没有正法有没有戒律,以戒为师嘛!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7)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要戒行清净,智慧很大,

  能发菩提心的修行人方能当师

  提要:

  ·要戒行清净,智慧很大,能发菩提心的修行人方能当师

  ·舍利弗是佛十大弟子之一,因为证了阿罗汉果,所以称尊者

  ·活佛不是活着的佛而是能转世的修行人

  ·舍利弗是舍利女的儿子

  要戒行清净,智慧很大,

  能发菩提心的修行人方能当师

  还有,要观察剃度师授戒师,他们自己的戒清净了吗?一个妈妈血里有毒,生下来的孩子血里也有毒。给你授戒的师父,戒不清净,你受了戒,你得到的戒体也不清净,哪能随随便便的去拿一个红本本的。佛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昨天提到过,有个女的自己还没有出家,更没有戒,还给人家剃头,简直笑话了。给你剃头授戒的,自己必须是一个出家的比丘或比丘尼,具足两百五十条戒或三百四十八条戒,而且要够格才能够给你授戒。你自己没有戒,怎么能给别人授戒呢?一个叫花子,能帮助你做大老板吗?所以眼睛看看清楚。真正找到一个清净修行的地方,哪怕生活很苦,只要是在真正修行,师父的戒行清净,智慧很大,能发菩提心,那么你到他那儿去出家才不错呢。    尊者舍利弗

  ~又作舍利弗多罗。舍利,母名;弗多罗,子之义,为舍利女之子,故名舍利弗。

  舍利,鸟名,因其母眼似此鸟而得名。

  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婆罗门种姓,八岁即智力过人,名闻四方,与摩诃目犍连为知交,后遇马胜比丘,闻佛所说缘生偈而悟,率徒众皈依佛,证阿罗汉果,佛赞为弟子中“智慧第一”先于佛而灭度,为佛十大弟子之首。

  舍利弗是佛十大弟子之一,因为证了阿罗汉果,所以称尊者

  “尊者舍利弗,请问于世尊,过去等正觉,何者法久住,何者法不久,愿如来指授。”舍利弗问释迦佛,过去诸佛,哪几位他的佛法能够久住于人间?哪几位他的佛法没有久住于人世间,希望如来(如来就是佛)给我说一说。这叫启请,启白如来,请如来说一说。

  尊者舍利弗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佛称他为弟子中智慧第一。因为他证了阿罗汉果,所以称尊者。现在末法时期,名称紊乱,连尊者这个名称也常被人乱用,有的书上写,尊者某某人,照道理来讲,要证果的人才能称尊者。有篇传记叫《尊者阿迦曼》,阿迦曼是现代人,因为世界各地公认他证到阿罗汉果那才可以这么称呼。现在比较多的是称大师、活佛,而且越来越多了,深圳更多,所以深圳的学生问我,“老师,西藏真的有这么多活佛吗?”我朝他笑笑:“现在有的一出家就称‘法师’,有的原来称法师,现在又高升,改称‘大师’了,很多喇嘛现在都称‘活佛’了。”

  活佛不是活着的佛而是能转世的修行人

  哪有这样随便称活佛的?活佛不是活着的佛,按照藏文的翻译,活佛是“能转世的修行人”,还没成佛呢。

  舍利弗是舍利女的儿子

  “舍利弗又作舍利弗多罗”,舍利是他母亲的名字,弗多罗是儿子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舍利女的儿子”,所以叫舍利弗多罗。后人把多罗两个字减掉了,变了舍利弗。因为他母亲,眼睛跟舍利鸟的眼睛很相似,所以他母亲名字就叫舍利。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8)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当年外道弃外道法而归依佛,

  如今众生,拖泥带水进佛门

  提要:

  ·舍利弗八岁时,能辩过当时的大论师

  ·舍利弗闻马胜比丘诵佛所说缘生偈而悟

  ·当年外道,弃外道法而皈依佛,如今众生,拖泥带水地进佛门

  ·舍利弗先于佛而灭度

  ·马胜比丘是最早五比丘之一,闻四谛法而证阿罗汉果

  舍利弗八岁时,能辩过当时的大论师

  舍利弗,是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婆罗门种姓。印度社会分成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是两个高等级的阶级,吠舍、首陀罗是低等级阶级。婆罗门就是当时印度的修行人。舍利弗在八岁时智力过人,名闻四方。他跟当时的印度论师辩论,大论师还辩不过这个八岁的小孩。他没有皈依佛之前跟摩诃目犍连为好朋友。摩诃就是大,摩诃目犍连就是大目犍连。

  舍利弗闻马胜比丘诵佛所说缘生偈而悟

  “后遇马胜比丘闻佛所说缘生偈而悟”,因为他根机很好,他作为婆罗门的时候,很用功在修行,所以当他有一天路上碰到马胜比丘,在诵缘生偈时,他一听之下,深生敬佩,心想我一直在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理,到现在还没有开悟,这个偈子这么好啊,就问,“你的师父是谁?”马胜比丘就告诉他,我师父是释迦佛。所以他就发心皈依佛。回去召集了自己的二百五十个弟子,说“我要皈依释迦佛了,你们愿意回家的就回家,愿意跟我去就跟我去。”二百五十个徒弟全表示,“你去皈依释迦佛,咱们一起去。”路上碰到了大目犍连,舍利弗把听到的佛法跟他一说,目犍连很高兴,也回去带了自己的二百五十个弟子一起去出家,从此佛的僧团里就多了五百零二个人。

  当年外道,弃外道法而皈依佛,

  如今众生,拖泥带水地进佛门

  那时皈依佛出家的人,把外道的一切全丢得干脆彻底。比如优楼频螺迦叶出家时,他和五百个弟子把外道法器全丢到河中。他的二个弟弟在下游修行,起初还以为他哥哥受到强盗的逼迫,赶来一看,发现哥哥出家了,坐在世尊面前听法。他们也就跟着出家了,把外道的法器全丢了。现在的众生哪肯这样,想放又放不下,抓又怕抓死,拖泥带水婆婆妈妈的。

  舍利弗先于佛而灭度

  舍利弗皈依了佛,修行证了阿罗汉果。后来,佛到八十岁时告诉大家,如来三个月以后灭度。舍利弗听到了心里难受,他不忍心看到如来涅槃,所以他提出要求,请如来容许让他先涅槃。如来同意,所以他是先于佛而灭度。    马胜~五比丘之一

  马胜比丘是最早五比丘之一,闻四谛法而证阿罗汉果

  马胜比丘是最早跟随释迦佛出家的五比丘之一。释迦佛做太子时,欲解救众生的生老病死苦而逾城出家,去雪山洞里苦行。他父亲净饭王,派了五个大臣劝他回去,还搞了很多的生活用品,说如果太子不回来,这些东西就留给他用,你们好好照顾他。太子哪肯回去,就把东西都分给了当地的村民。五个大臣自己也觉得没有脸回去,也受太子的精神感动,就在离开太子不远的地方苦修。

  后来太子在雪山洞里六年苦行,身体太虚弱,要补补身体,所以接受了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体力。刚好给五个苦修的大臣看到了,他们说“太子退心了,咱们还陪着他干什么,咱们到别的地方修行去。”所以他们到了鹿野苑。太子后来在菩提树下成佛了,观察到这五个人最有缘得度,应该先去度他们。五个人看见太子来了就互相通气,“别理他,别理他”。谁知道太子成佛后的种种功德庄严,使他们一看见,就不由自主地起来迎接了。佛陀就跟他们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话说完,那五个人胡须头发全掉下来,袈裟也披上来了,成了五比丘。佛就给他们三转四谛法,五个比丘都证了阿罗汉果。其中一个就是马胜比丘。关于马胜比丘在路上背的释迦佛的这个缘起偈非常有意义,咱们明天再讲。(第十三讲完 2002.5.22)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9)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佛弟子应以缘起论为佛教基本教义

  提要:

  ·舍利弗闻缘起偈而悟

  ·佛法是缘起论,佛弟子应以缘起论为佛教基本教义

  ·比丘是人天师表,怎么去忙吹笛子拉胡琴

  ·一切都是法,世间上靠世间法,修行人靠佛法

  舍利弗闻缘起偈而悟

  昨天我们讲到舍利弗未出家时是印度婆罗门的大学者,智慧极大。可是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了马胜尊者,马胜尊者名叫阿说示,翻译成汉文就叫马胜。他正在唸缘起偈,舍利弗一听,豁然大悟,就问:“你的师父是谁?”“我师父是释迦佛。”所以舍利弗就发心皈依释迦佛,后来获得极大成就,很快就证阿罗汉果。

  缘起偈(亦称法身偈)

  ~为一总摄佛教基本教义缘起说的偈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大沙门即释迦佛)又译: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  我作如是说”

  此偈义为佛法身,若解其义名为见佛。

  谓印度各地建塔像时皆在塔基或佛像内安置此偈

  佛法是缘起论,佛弟子应以缘起论为佛教基本教义

  缘起论总摄佛教的基本教义。我五四年上五台山,那年只有24岁,上海同学跟我说:“你这么有福报,能在老上师身边,你多提点问题。”其实我到24岁还是迷迷茫茫,我实在提不出什么问题来,后来终于给我想出一个问题来:“师父,有人说佛教是唯物论,有人说是唯心论,师父你说呢?”能海上师说:“也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是缘起论。”很多人搞不清楚的问题,师父一句话就解答了:我们是缘起论。

  一听缘起论,大家都会公认:这是辩证法嘛,所以佛教就是辩证法。遗憾的是,现在佛弟子的头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太好的思想,有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有民间的迷信思想,有中国的道教思想,外国传进来的外国宗教思想,还有荣华富贵争名夺利的思想,从哲学上来讲,也有从前我们批判的唯心论的思想,形而上学的思想。就是有一个缺点:不肯好好学佛法,忙来忙去也不知道忙点啥。

  比丘是人天师表,怎么去忙吹笛子拉胡琴

  现在佛教音乐花样很多,也不知道当时印度有没有。一次我在一个名山道场,看到里边很热闹,还有吹笛子的。随便你吹多少笛子,敲破多少鼓,打破多少锣,对你修行有什么好处?那不过是音乐,听听罢了,配合一下可以了,不要专门去搞这一套。我看到你们冬天的一篇日记,说:那一次大家去听法,法师讲得是好,迎请的仪式也很隆重,头一次看到还有拉胡琴的。后来实在看不下去,觉得太不像样:比丘是人天师表,怎么去忙吹笛子、拉胡琴?我们想想看,当年舍利弗在路上碰到了马胜比丘,马胜比丘并不是边走边拉胡琴,他在诵偈,也就是在念法。

  一切都是法,世间上靠世间法,修行人靠佛法

  我们来看缘起偈是怎么说的?“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第二种翻译呢,“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还有其他的翻译,仅仅是在字上稍微有点变化,意思一样。“诸法从缘起”,所有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从缘产生的。一切的一切,在佛教里面都称为法。法有很多,盖楼房有楼房的法;妈妈喂孩子吃饭,也有吃饭的方法;做朋友也是法;做夫妻也是法,现在有婚姻法;做学生也是法,有学员守则;世间上的书讲的是世间法,佛门里的书讲的是佛法;公司有公司法;厂里有厂规也是法,有这么多法才有今天这样的社会。在过去的中国社会里王有王法,家有家法,全靠法来管理,全靠法来平衡。有法才能安定,没有法岂不是老话说的“无法无天”了?现在是依法治国,我们要依法治教,全靠法,世间上靠世间法,修行人靠佛法。佛说,依法不依人,哪怕这个人鼎鼎大名,极有权势,谁也不敢去碰他,乃至于是你的师父,如果他错了,你就不能听他的,要听法,依法而不能依人,因为佛教全是从法上来教育众生的。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返回目录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