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四卷 第57讲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四卷 第57讲
《四十华严》第57讲(2008年11月27日)A
今天在讲之前,我要把前面的做一个回顾。因为我们停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啊,我们国家发生很多大事,也是我们中国人历史上很值得我们高兴的大事。我们可以说,一百多年来的这种屈辱啊,可以说洗尽了,中国人重新站起来了。不管是奥运的圆满,还是神州七号上太空去漫步啊,中国人做到了,我相信可以证明是,我们中国人重新站起来的一个起步,也是我们非常值得给自己做勉励的。对不对?鼓励一下嘛!(众鼓掌)佛教徒不要那个样子,这样子人家看见你很想揍你一顿。你有成功就应该高兴。不要乱了心智就好,但是你要看得很清楚。
我们停了一段时间,现在回过头来,把心收一下。首先跟各位谈,我们谈《四十华严》是从这个地方开始,是这地方要开始,前面都是序文。
这里提到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我们,他当然是跟那舍利佛六千比丘以及当时那些善男子善女人等。那善男子善女人有好多啊,除了那些比丘以外呢,那些善女人善男人其实就是现在在座的各位,只是当时你不认真听,所以没有成就去啊,再来一次。
现在我们告诉你,当时文殊师利菩萨跟我们讲什么?也就是现在要跟你讲的,就是“十种趣大乘无疲厌心”,或者叫做“趣大乘心无疲厌”,就是这个十句话,那么这个十句话也就是我们修学大乘的人的一个根本条件。在前面跟各位讲过了。当你这十个条件具足以后,那你会得证一个广大三昧,叫做“见一切佛境界无碍眼”,有这个三昧。那这个三昧呢,也有十个能力会产生。
那这个三昧力是怎么产生的,这里我们要跟各位谈三个理论,综合跟各位讲一下,就不详细再讲了。只是综合性地讲一下。
第一个就是你要学大乘。这个大乘是讲一佛乘,就华严一乘圆教的这个一乘,不是一般的大乘。他虽然叫“趣大乘法无疲厌心”,这个大乘法就是一乘圆教,华严的一乘,也就是佛陀的法门就对了。你要具备有这十个无疲厌心。
一般人想修行都有很简单的目标。这些目标不是不对啊。是对的,但是很简单。譬如“我要解脱、我要了生死、我要出三界、我要免轮回、我要断烦恼”,没有错吧。“我要明心见性、我要开悟、我要成佛”,没错吧?“我要证阿罗汉”,也没错吧?这些都对,没有错啊!但是这种单纯的这种目标,是一个叫做无知的人一个凡夫,他刚觉醒的时候的一个象征。因为刚开始觉醒,你不可能有太完整的这种“人生”的认识。
我用这个“人生”的认识,这个词你要弄清楚,跟你一般讲的话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常跟各位讲,学佛人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条件,就是你有没有这样问过自己“我活了这把年纪啊”,当然年纪有的不大嘛,我看有的才二十几岁,二十岁不到的,但是你会问一个问题,“我这样活着对吗?”“活着有意义吗?”“这样活着有价值吗?”“我活着是要干什么?”“就每天这样赚钱?用钱赚钱用钱。这样吗?吃饭、睡觉、吃饭、睡觉。是吗?”
有些人有很明确的目标。“我要拼第一名,考一百分。”这跟各位讲过了。考一百分要干什么?考上好学校。考好学校干什么?读第一名。考一百分要干什么?再考好学校。考好学校干嘛?再读第一名。考一百分。到最后要干什么?讨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要干什么?读第一名。考一百分。这个叫生死轮回。你能读第一名,能考一百分,这是你有福报。为什么你考得到?因为你前辈子经书诵很多。
你没诵经书的话,这辈子就不喜欢读书了,你放心啦,一看到书,头就大,眼花缭乱。为什么?因为你前辈子没诵经嘛。
所以你这辈子会读什么都好,考什么都会,是因为你前辈子什么经都诵。跟你讲你不相信啊,不然你去翻翻你前辈子的记录就知道。
假如你只读一部经,下辈子你就只有那一科会啦。其他都不会啦。你自己注意看看。有些人喜欢数学,有没有?这种人前辈子《金刚经》一定读很多。有些人对数学就很讨厌,前辈子一定是诵《地藏经》还是《弥陀经》。你不要看不要笑啊,这是因为你不翻你的记录,你把你的记录翻出来看看你就知道。
有的人理性思维很强,对不对?那种人,你叫他看画听音乐,大概都看不懂。人家说这音乐很好听,他说“嗯,我听也是很好听。”“这幅画好不好?”“嗯,画的不错。”你问他多少钱?他说“大概七百。”“七百?”“单位呢?”“元。”人家说“这幅画七百万美金呢。”你变成七百块人民币。可见这根本画都就不认识嘛。
可是有些人就是感性很强,一听音乐就开始掉眼泪。很多人,炉香赞开始读,还没读完啊,眼泪就掉下来了。这是有感性的训练。为什么?我们都叫先天性的。前辈子修来的。对吧?他绝对不是无因无缘,都有因缘的。
所以现在我们跟各位谈说,你要了解大乘法是什么?你也一定要有他的因。那这“十个趣大乘法无疲厌心”就是你基本要具备的条件。而告诉你是无疲厌心不是一般有疲厌心的。
一般发简单的愿,你得到就好了。“我解脱了,解脱就好啦”。解脱以后干嘛?睡觉?要不然解脱要干嘛?解脱以后要做什么?你想想看,“我只要开悟就好了”,开悟要做什么?那这么简单的目标是很容易达成的,我跟各位讲,很容易达成。因为这种修学,只要我们跟各位讲,那个三个基本条件你具备:第一个人格性健全;第二个正常的健康的家庭生活跟社会生活;第三个,你开始在反省。“我这样活着对吗?”“我是谁?”“我到底从哪里来?”“我死后要到哪里去?”当你开始在探讨这些,人生真的活着是要干什么?这样做是对吗?你开始在探讨这些。这三个条件你要具备的话,那么刚才所念的那些简单的基本目标都很快会达成。但是你前面这三个条件没有具足的话,你要先去调整要先去具备这些条件。
修行只要你开始正式进行以后,从佛陀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了,我们把这些理论,修行的那步骤,我们已经跟各位讲很清楚了。包括工程面的,技术面的。图表我们都给你做出来了。你只要照着那步骤进行修行,很快就会成就。这个叫做圣解脱道,或者叫做次第道、菩提次第道。修学,要出离三界的,免除轮回的,断烦恼的,明心见性,解脱,开悟,证阿罗汉,证四果啦。
没有证五果的,只有证四果的。那天还有人问我说“证四果以后,有没有证五果?”这实在没办法,不知道从哪里听五果来的。
那个要达这个目标啊,不难。只要你那些人格性健全,基本这些条件具足,修行的时间不长。再笨啊,三年就够了。假如你用功了三年还没有一点消息的话,表示你前面的条件不够,你要先去具足前面条件。
要不然你永远会有一个状况,现在比较少了,因为我骂人骂太多啦。他不敢再问这个问题啦。他问什么?“师父每次听你讲经,我就差一点点就开悟啦。”
“我说差多少?”
他说:“差一寸。”
我说:“什么时候那一寸跟你补起来?不是往后补,你要往前补。你那一寸不差在哪里,就是前面人格性不健全。”
当然你不承认啊。那我就问你说:“你的朋友有几个?”
你要想想看,你要是没有一个朋友,十年以上的好朋友,你这种人不要修行啦。记得啊,十年以上的好朋友。只要朋友交一交,老是不知道为什么人家不理你啊,那你一定有问题。你要是相识满天下,知心没半个,那个也不算。你那个名片拿起来一大堆,整个抽屉都是名片,结果你打电话去,没人认识你,那个不算朋友。一定要很知心的,最少要有一两个。一个还不行,一个死党可能你们是臭气相投。打麻将就会在一起,喝酒就会在一起,那个不是朋友。一定是能谈心,真的是在人生旅途上,大家互相协助,像这种知心的好朋友。你一定要有,不可能没有啊。那你不可能认识每个人,每个人都跟你是知心的朋友。也不可能,对不对?所以你这么多年下来会有一些这种好朋友。没有的话那你就要开始留意了。
正常的家庭生活。你假如在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都合不来,那你看也完了。
所以这人啊,一定人格要先具足。然后你会开始反省,“我人生这样子活着干嘛?对吗?每天就吃饭、睡觉、吃饭、睡觉,是吗?应该不是。那什么样我要应该怎么活着才对?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当这样子,你就开始追求啦,修行很快。
这个是一般,叫做小乘、大乘的定义。
但是,华严的一乘圆教的定义,就不是啦!不但自己要能够解脱,你还要能够帮助别人解脱。
这个就很麻烦。这个别人,别人有一个麻烦的问题是什么?别人不是我。你自己想想看,你自己一个人生活,很简单,你要吃什么也可以,要睡怎么睡也可以。但是当你跟另外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那就麻烦啦。你要吃什么?他要吃什么?那不一样,对不对?这个问题就产生了。
所以你要教别人,你记得一个问题,把别人的钱想办法弄到自己的口袋,不难,但是手段不一定正确。最近闹得全天下满城风雨,全球风雨的,就是华尔街那些金童,他们就把全世界人口袋的钱通通弄到他身上去。结果全世界都垮了,他的退休金还拿四亿美金喔。他下台了,还可以领四亿退休金啦!国会议员一骂,他说“没有那么多啦。”“没有那么多??”他说“三亿而已啊。”为什么三亿?因为他要扣所得税。三亿、四亿多,全世界闹得满城风雨,他还有办法这样下来。为什么?这个是很简单的事。把别人的钱变成我的钱,很简单。
但是把别人的脑袋要装进我的脑袋,不容易!你记得,把别人的脑袋装进你这里来,不容易!所以你要把你的理想、解脱的这一套去教别人,教别人把你吸收去。没那么容易。
今天各位,你来听我讲,很捧场。座无虚席,挤不进来,还要挤到外面去。对外面听的朋友,我们很不好意思啊。但是,你要知道,你听了好像是懂喔。回家,等你要跟另外一个人讲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一锅粥。“到底我要讲哪一个啊?”你会讲不清楚啊。你有没有想过,“我要怎么样子才能讲清楚啊?”这就是一个问题啊,从听懂到能够讲清楚,这个就要一段很长的距离啊。
要把佛陀那种改造生命的这一套工程,从佛陀那边学过来,你有多少的细节跟步骤要进行。这是一套功夫啊,所以我们说这个叫做生命改造工程。这一套工程里啊,包括这个人还没具备条件。你要先教他具备条件,这个叫资粮道。你要先教他。然后呢,再教他你这一套简单的修行的,他很快会成就的。这个其实不难。
我跟各位讲,修行如何解脱这个叫做微观的佛法,其实不难,只要你能够资粮道具足,这个下手其实三个月就够了。我们说给你再笨三年也够了。你已经加十二倍啦,对不对?有没有?加十倍啊。再不够,五年也够啦!但是你为什么三年五年都搞不出一点名堂来?就前面的资粮道不足。
不但这个样子,你成就以后要怎么办?成就以后要做什么?就一直坐在莲花上面,还是坐在桌子上?不是啊,成就以后要做什么?还是要吃饭,还是要睡觉。不是说“我已经成就了”。
那一天我看报纸讲,四川有个人在家乡打死人了,跑到河南,河南哪里不知道,跑到那边出家。过了几年他以为没事了,就回家去了。在火车站就被公安抓起来了。到了警察局,他还跟警察讲:“我已经成佛了,你怎么可以抓我?”这种人,一出家就以为成佛了。你以为成佛了要干什么?成佛犯法照样抓去关。成佛不是你自己定义的!
但问题是,我们成就以后你要怎么样生活?那个生活是什么?那个叫做真实的人生。我们现在的人生是虚妄的人生。所以我们在皈依的时候跟各位讲,一切皆虚妄、唯佛陀真实。你要有这种认知啊!
那么当你能够肯定,这不是听讲的,听师父讲一切皆虚妄,你就一切皆虚妄。回家被揍一顿,你就不要哭,他会告诉你一切皆虚妄。那是真正的一种感受,生命的感受。当你发现这个娑婆世界一切皆虚妄以后,那么一切真实怎么来?这个才是关键。
一个成就者,一切觉悟者,他就是活在一切真实的环境里,而不是一切虚妄的环境里。这个就是一个差别。
我每次讲到地藏经的时候,我说《地藏经》讲的是娑婆世界的本体。娑婆世界就是这样,“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次我在多伦多讲的时候,把这句话统计一下,《地藏经》这一句话讲了十次。南阎浮提众生的业,他起心动念就错!所以跟各位讲,你起心动念就错,因为你在虚妄的世界里,只要用大脑就虚妄。
那极乐世界呢?是法身的本体。所以极乐世界跟这个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对比是很清楚的。所以你讲的极乐,绝不是用意识能操纵的,用意识能操纵的不是极乐,那是天堂。你自己想象那里很美。极乐世界你想象不到的。他是不用大脑的。他是生命的存在啊,都在培养自性善根。可,我们这里不是,我们这里的生命存在都在增长贪嗔痴。
所以你要懂得说,成就以后要怎么生活的话,那你就学华严,你才能够感受到。
所以一乘圆教在讲,他有这三个部分,包括资粮道,包括微观佛法,解脱这一套怎么进行的,包括成就以后你要怎么进行的。这个是一个总关键。
跟一般的大乘不一样,大乘是指前面资粮道不具足要如何去具足。那么小乘不一样,小乘他是如何解脱的那一部分。就是说,你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后再来找我,那我教你如何解脱,这个简单,所以这个叫微观的佛法。那么大乘扩大呢?就是把资粮道不够也教你,那么证得空性就解脱了嘛。解脱你就应该怎么做了。怎么做你知道啊,你不知道,问我我也不知道。他就是指这个部分,大乘。
那圆教不一样,圆教就解脱以后应该怎么样?他的境界。《华严经》里通通讲出来。所以他这个地方首先谈的是这十个无疲厌心。不疲厌,趣大乘法不疲厌。所以你会发现,在华严里头常常告诉我们说“久处红尘无疲厌。” 久处红尘就是常常在红尘中出入,你不疲厌的。不是说这里享受不疲厌的,那你这样讲就错了。他不是在享受红尘,而是出入红尘,他是乘愿再来,在这里广度众生。有种种的挫折无奈与逼迫,对那个菩萨来讲啊,他都是在增长他的智慧,累积他的德行。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而这一点不是一般的行者所能做到的。这是不一样。
所以在这个地方首先就叫你,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来看人生。我们一般人是站在生存的边缘挣扎,来看人生。这是不一样,一乘圆教的立场是站在佛陀的立场来看人生。所以基本上华严是教你如何做个佛,如何到达佛的境界,来过一个与十方诸佛平等平等的那种真实的人生。他是站在这样的高度在看的。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慢慢地去体会。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佛教。
他在告诉我们是一个光明,是一个灿烂,是一个永恒的这种真实人生。不是虚幻的人生,在这里面,只有和谐只有圆满只有宁静只有祥和。在这里没有斗争、没有对立、没有暴力。这样的世间,你想想看是一个多美好的世间!我们要努力的,也是要构建的这样的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不是?
反应太慢了,现在我是学着讲经速度慢一点,所以你才有机会鼓掌,否则我就一直接下去,你就没机会啦。听经要听,不是听到入定啊。
具备了这十个条件以后,就能够证得啊,当然这里面经典讲得是很详细的,我只是简单地跟各位讲,能够证得一个广大三昧。这个广大三昧叫做“见一切佛境界无碍眼”。那我们要看佛境界为什么看不到?而具备这十个条件以后啊,那你要看一切佛的境界都没有障碍,你可以有。这个“眼”就是指智慧的意思,就是能力,你可以见到一切佛境界的能力。
那这个问题就来了,是不是这十个条件全部具足以后才有呢?全部具足就是这十科,都要一百分嘛。对不对?那都要一百分当然没问题啦。可是现在这十科你可能学三科,对不对?而三科呢,大概三四十分,那五六十都还没有,那这样有没有呢?这样也有。但是有障碍。他的障碍不是外面给你障碍,是你的能力没到那里。
这个地方在语言跟文字上很难表达,很难表达这个部分。我举个例子你看看,我们家里的孩子,我们都当过孩子嘛。你想想看你自己。当你三岁的时候看世界是怎么样?当你十岁时候,当你十五岁的时候,当你二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你从现在的立场来看那个时候,他们是不是有障碍?对不对?可是你来反省你自己看看,那个时候你大概都没障碍,因为你的能力只到这里,所以你的欲望不会超过。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我们人会有痛苦啊,就是你的欲望超过你的能力,你的痛苦就来了。你去留意一下。
所以很多人说:“师父现在赚的钱不够用啊。”
我说“你啊,真笨,赚的钱不要用,就绝对够用。”
你想想看,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你赚的钱怎么会不够用呢?赚的不要用一定够用嘛。
以前没钱的时候,路边买东西就可以啦。现在有钱的时候就要进百货公司买,对不对?本来Henten(注:台湾服装品牌)就可以了,而现在就要LV。我告诉你,你什么也不够用。再给你加三倍的收入,你也不够用。因为你的欲望,大过你的能力,你一定产生痛苦。
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你能不能控制你的欲望?其实这个只是修养而已。但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本质他具备有这个条件。当你的能力到哪里呀,你看到哪里,你自然会到哪里,不会有障碍的。
所以他这个地方讲无碍眼,没有错。你的能力,只要你这十个条件开始在具备的时候,你生命中全方位,全方位所有的自性善根会开始成长。而这个时候你才开始成长,不是完全成长出来。开始成长,那有的会快有的会慢。对不对?有的就可能都不动。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了,人的个性,叫性格啊,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因地叫性格,在果地就叫菩萨的性德,他就叫性德啦。那个性德是不一样的。你看观世音菩萨的性德,地藏菩萨的性德,他是都不一样的。那么这个不同就是他因地所激发出来的生命因素不同。只是这样而已。
那么,因为一个生命因素开始成长以后,他生命的觉知开始上来了。生命的觉知一上来啊,他就开始去搜寻佛陀的境界,就开始往佛陀的境界方向走啦。
我们现在在找的是什么境界啊?贪嗔痴的境界。所以你看啊,电视一看,先看广告,最近有没有新产品?手机新出新款,电脑又出新款的,功能新的又来了。因为你向贪嗔痴走。但是当你生命性德开始成长的时候,你是向佛的境界走,不是向贪嗔痴的境界走。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啊,是以娑婆、五浊恶世为本体,所以你怎么增长都是往贪嗔痴走。极乐世界是一个代表,他都是往生命的性德走。你要留意到啊,这个差别是很大的。
所以当你跟一个对人生毫无认识的人,你跟他讲智慧很重要,他会告诉说“智慧能够一个月给我增加多少收入?”你碰到那种人你怎么跟他讲佛法?他只想money、money、money啊,所以你看他眼睛是这样画的,($),有没有?他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子?弯弯曲曲的然后两条杠。这就是娑婆的眼睛嘛。所以他有障碍。
净土的眼睛不是这样。他都是光明的他都是培养他的自性善根。所以,有了这些自性善根以后,他见一切佛境界就没有障碍啦。那么你的自性善根有三分,你就三分佛境界,有五分就见五分佛境界。就这个样子。那,您看你要不要这个部分?这是很真诚、很真实的。
所以从菩萨开始呢,我们讲六十六分以上的菩萨,就有他的净土,虽然不完美但是真实的。从六十六分以后啊,他所有的自性善根跟着一起成长,而且很快,一直到九十六分所有的生命因素,他的善根全部开花。九十六分就是七地菩萨,全部到达。八地以后叫不动地嘛,不动地是指所有的生命善根通通展开了。再来就作运用啦,而且可以运用得非常地完美。这是九十七分以后。一直到一百分,到一百分就等着成佛,所以叫等觉。
那么,这个地方讲到见一切佛境界无障碍眼啊,他说:
“得此三昧威神力故,悉見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
这个悉见一共有十个,有十个,这个我们上一次都讲了。我就不详细跟各位讲了。有了这十个能力啊,你就出现啦。他是讲两个,这是讲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我们经文第八页这边:
“又由得此三昧力故。即時獲得十千真實菩提之心。成就十千甚深三昧。具足十千諸波羅蜜。圓滿十千智慧光明。發起十千自在神力。”
他谈到这个部分,那简单地我跟各位谈一下,这个我不详细再跟各位谈了。这个能力我要跟各位谈就是,因为你具备那十个条件,就可以得这个三昧力。这个三昧力啊,前面我们跟各位定义过了。
有了这个三昧力啊,这是应该来讲,修学一乘圆教的菩萨们,他第一个成就,有了这个成就,你就得到一个状况。业,业力是我们最怕的,对不对?这个业就转寄,转到法界去了。业寄法界,身在娑婆。你现在是因地喔!因地菩萨是身在娑婆,但是业已经转到法界去了。所以当业来的时候,事实上你只要照着法一直修法就好。这个就是我们跟各位讲的,三昧力能转变业力的地方。
不是你到了这个业来的时候,才要去修一个三昧力啊。那没有用,来不及了。敌人来了,你说“赶快,敌人来了,赶快现在开始新兵训练。”新兵训练干嘛?来不及了,你平时就把部队训练好,所以敌人来了不用怕嘛。你平常不训练不行啦。
所以前面那十个趣大乘心无疲厌,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平常你就要培养。那个心量要打开,接触众生,种种的困难跟挫折啊,他会历练你,考验你,所以你的德行就会增加,德行一直累积。德行从哪里来?从与众生相处当中,你所遭受种种的挫折困难,那你如何去解决他?你不见得成功喔。众生有问题找你,你帮他处理,你不见得成功。而且你可能还会焦头烂额,那不要紧。一方面在消你的业障,一方面增长你的德行。
好,到某个程度以后,你心稳定下来,不会彷徨。因为刚开始你常常会这样,“我会不会发错愿?我会不会走错路?我是不是应该修改?我是不是不应该信佛?我赶快去信别的?”你不稳定。
当你稳定下来,“肯定我这样做没错,困难乃是必然的,解决困难就是增长我的智慧。”当你是这样认知的时候,你的业就转过去了,转到法界去了。
那你必须要有这种认知啊。那你要有这样的认知,你一定要亲近道场,亲近师父,修学法门。这三个一定要,我们叫三缘念嘛。缘念道场、缘念善知识、缘念法门,这个你一定要一再地一再地去训练。
所以,与众生相处是个必然的条件,假如你不跟众生相处,你不知道。因为很多众生是你很讨厌的。人家没错啊,可你会讨厌他。你说四川人来他吃什么都辣,你说浙江人来吃什么都甜。这两个人坐在一起你怎么吃啊?你就拿辣椒去沾蜂蜜吃一样。对不对 ?那你这样做你,就去适应啊。要适应,那你要怎么适应啊?因为那个风格,众生的风格跟那气势完全不一样。有的是急惊风;有的是慢郎中;有的是闹钟还没响他就先响,先起床了;有的闹钟响了,你把它按着,他还是在睡。那这个时候怎么办?你会讨厌他吧?讨厌是你的不对。众生永远是对的。你要是修行你记得,众生永远是对的。
这跟卖东西的人一样,“消费者永远是对的”。我们这个社会好像还没养成,在台湾是“消费者永远是对的”。我们这边常常是骂消费者。我要去买东西常常被骂,“别问那么多!” 我不问清楚我怎么买啊?
这是自己要去训练,众生永远是对的,那你在这样的情况你才会改变你自己。你不要以为众生,很多众生是佛菩萨变化来的。他在教训你喔!你不知道。
当你这样的累积自己的德行到某个程度以后,你就会发现,那不可思议的状况,他就来了。那个不可思议,不是你自己去测试的。
我常跟各位讲,以前我开始讲经的时候,我还没出家,还在讲经,实在是很麻烦。在台北啊,今天在东边明天在西边,有时候要到海边,有时候到山边啊。到处跑,可是我要搭公车啊。搭公车的时间比讲经的时间都要长,往返大概是要两倍的时间。所以讲两个钟头,搭车要四个钟头,实在很麻烦。
我就想一个问题,“我到底要不要买车?”买车不是比较方便吗?所以我想一想,“要是我没有开车的命啊,买了车不是出车祸就是车子丢掉吗?对不对?那我要有的话,那我不应该买啊,人家应该会给我车啊,对不对?”你想想看,这种立场你能不能决定?有人会送你一部车。你敢想吗?当然我不敢想啊,不过我既然要弘法,假如菩萨认为我应该有车,他会送我车,对不对?所以我就不买车。所以那一年啊,准备要买车子的时候,我就想想我还是买家具。因为没有家具不行,买了车只有我在享受,买了家具同修们来也可以用,就先买家具。因为叫人家送你家具比较不可能,人家要送你车比较有可能,是不是这样?
好,我就跟菩萨讲,“我要有开车的命啊,你就送我一部车。我要没有开车的命啊,你就不要理我。”对不对?我只希望说,我不要等车等太久,因为在等车的时候有时候你会急,急着车子怎么还不来啊。公交车常常是要来三部一起来,要不来就等半个钟头也不来。可是我们讲经的时间到了怎么办?你只好招出租车啊。我跟他讲:“我讲经又没收入,出租车又那么贵。我只求你,假如我有开车的命,你就给我一部车,我要没有开车的命,我祈求你请那个公交车准时到,不要让我等太久。”就这样子。
过了那个年,就有个同修说:“你这样不行啊。”
我说:“没有办法。”
“那我送你一部车子好了。”
噢,那个心脏就差点跳出来啦,你知道吗?我就想,才不到一个月,怎么会这么灵啊。你不能老是试,怎么试啊?对不对?你知道说,这个业力在法界中,他自己会处理。你不要去想,你去想没有用。
所以我发现,从我开车以来,不多啦,大概现在应该有七十万公里了。除了被撞以外,我还没有撞过人家。你红绿灯停下来,他“咚”把你撞了。
我下来:“你怎么搞的?”
“对不起!对不起!”
我说:“你怎么喝酒喝那么多?”
“我也不知道,不知道。”
我说:“你的车子怎么撞烂了?”
他说:“我不知道啊,我怎么知道,我要踩刹车怎么踩到油门啦?”
是常常被撞,没错,但是你很安全。
所以你在修行,你记得,你就好好修行,其他你不要管。你做你该做的。不是说你不要做,等着菩萨来送饭给你吃啊?没有那回事。这个,就是三昧力跟业力之间的关系。
那你必须要能够确定,你很明确的目标。那十种趣大乘无疲厌心,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目标。你要慢慢透过他,去架构起来,要慢慢地架构起来。你对人生会重新去整理。换句话说,在你的生命里头啊,你要彻底地把自己整理一下,那你那个心才发得起来。那么自然地,你就具有这种三昧力。你开始就一直往佛的境界那边走。
因此你对佛的境界就会看得很清楚。十方诸佛的一切境界啊,是都一样的。每个佛的境界都一样,只是他的角度跟立场不同,但是那个境界都非常美的。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恒动,永恒的恒动,光明的。不是静的,不是那个好像可以把门关起来,那佛就可以永远坐在里面了。那不是啊,跟那个完全不一样。
上个月吧,报纸上报道,那个南京阿育王寺出土的。他在地下埋一千年。成佛以后不是给人家埋在地下一千年啊,对不对?你不要搞错!现在有很多人是这种观念。他把那个灭尽定当作阿罗汉的解脱,当作涅槃,是不对的!
印度有很多修行这些特异功能的人。有一次有一个修行人,那也叫牟尼吉。牟尼吉就是有成就的人。
他去找国王说:“我可以给你埋在地下一年,假如一年后你把我挖出来,我还活着,你就送给我一匹白马。我要死了,你就把我丢给狗吃。”
国王说:“你真有修行,这个牟尼吉不错。”就把他埋起来了,埋在地下,埋好以后,国王在地上踩一踩,把土给踩紧一点。
结果过半年就发生政变,国王就跑掉了,他一个人就埋在里面了。过了十年啊,宰相跟他讲,记得有那么一件事。新国王就说:“真的?那赶快挖出来看看。”
挖出来,那个人就活起来了,活起来就说:“我的白马呢?我没死。”他以为只有一年呢,其实已经过了十年了“我的白马呢?我没有死,你就要给我白马。”
有没有?这叫特异功能啊。他在地下住十年,我跟你讲,一千年他也住下去,没有问题的。但是呢?这个不是佛法。因为他起来就贪这白马嘛,表示他烦恼没断嘛。对不对?所以你有特异功能,那不对啊!
那国王一巴掌给你:“又不是我答应给你的。”那你要什么?对不对?国王是想说你能够在里面住十年,也不错嘛,白马送你一匹,是没有问题。可是你想想看,那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修行成就以后要做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在整个华严里,他这一些都教导我们。从我们凡夫的这个娑婆世界,一直到你成就以后的法界,真实法界,一真法界里的整个状况,《华严经》都跟你讲很清楚。但是你这个基本能力要有,这是第二个理论。
第一个具备那个条件,然后成就三昧力。第二个,成就三昧力可以转变你的业力,你的生命就开始转变了。那这里头出现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跟各位讲的,象限转移。
我在跟各位讲象限转移这个东西。是借用数学的名词来的。我不知道我们这里的教育状况。我在台湾是到了高三的时候,有导函数理论。有没有?导函数就讲到象限,四个象限,从第一象限转到第三象限,其实象限他是可以多象限转移的。在我们佛教的这种表达里,我就把他叫做“多维流淌”。因为我们在象限上讲是两度空间嘛,平面的两度空间。大概你能画也是三度空间而已。但是在佛法讲生命状况法界里头的状况,他是多度空间,多度是N+1度。所以我就把他叫做多维。多维,但是他是动态的,所以叫流淌流动,像流水一样,徜徉着、很自在的那种转化。这个叫做多象限、多维度的象限转移。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那么在这样的象限转移的情况里,我告诉各位,用语言怎么讲都讲不清楚。这个境界只有你进到里面,你才知道。我没办法用语言怎么跟你表达。因为那东西你根本不懂。
我举个例子你看。我在美国的时候,两个礼拜前在美国,是零下五度,因为零下五度,各位都有经验吧,在北京零下五度的机会很多,很舒服。对不对?很舒服。回到台湾十二度。零度以上十二度啊,你知不知道零度以上的十二度比零下五度更冷,你体会得到吗?怎么搞的,十二度的天气,会比零下五度冷?在那边零下五度很舒服啊。因为他很干燥。而且下大雪,觉得好美啊。台湾从来不下雪。我们的道场在八百米的地方,也会下雪就已经是历史上的奇迹啦。下那次雪我从台北赶到那边去,雪已经融化掉了。
在美国下大雪觉得很舒服啊。因为麻烦都是别人的事嘛。他们政府是很麻烦的,一下大雪,要不然就出车祸,所以政府马上出动交通队的人员,马上洒盐水各方面的。所以开车出去很舒服,也很好玩。
回到台湾也不下雪,才十二度而已,但是冷的要死啊。在那边五度穿的衣服,零下五度穿的衣服,回到台湾十二度还不够。因为什么?你不能体会,台湾没有暖气。而台湾的风又特别聪明,他会钻到你的衣服里面去。他又湿又没暖气,风又会钻。所以那个一冷起来啊。跟那个全部没穿衣服的感觉一样,因为风一钻进去,你穿再多也没用啊。但是你没有办法去对比这两个相差十七度的温度。竟然比人家高十七度,竟然比你低的地方更冷。那你没有去经验你就不知道。你不知道。
所以佛的境界是什么状况?你假如没有经验,怎么讲你也体会不到。只有你进去以后,才能了解,但是这一段经文里啊,他却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种象限转移的地方跟方式,在这一段里。
我跟各位提,他最后一段在讲,就是第八页,就是我们经文第四卷的第八页。他提到一个“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具足安住真實吉祥微妙功德普賢勝行。”有没有?经文有没有?“勸諸比丘。令其安住勝普賢行。”
这是第一个,这是象限转移的状况。你慢慢看。第一个是文殊师利菩萨安住在普贤胜行里,这是从这个果地上来看。然后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有没有?也要安住在胜普贤行里,有没有?这经文,这两个词有点不太一样。基本上你现在,反正都差不多啦。
好,“住勝行已”这第二句。
“入于甚深廣大願海。”开始在做转变了。
第三句,“入願海已。普遍成就甚深大願。”
第四句“以得成就大願海故。得心清淨。”
第五句“心清淨故得身清淨。”
第六句“身清淨故得身輕利。”
第七句“身輕利故則得廣大不退神通。”
第八句“以得如是大神通故。不離文殊師利足下。”
你留意看,这个时候文殊师利的般若空性,才充分显现出来。一般人所证得的空性不到这个地方。这个空性是全面展现的,是具足圆满成就的空性。我们一般的空性大概只具足一分空性。像阿罗汉所证得的空性啊,大概一分空性,还没到十分。他到这个地方是十分空性。我们一般人所证得的空性有两三分就不得了了。四五分就妙用无穷。但是这个是十分具足的。
好,那么以“不離文殊師利足下,普於十方一切世界諸如來所。悉現其身。”这是第九句。
这两句第九跟第十,各省掉一句。前半句省掉。
所以他第十句是“具足成就一切佛法”。
应该是这样的,“普于十方一切诸世界诸如来所。悉现其身。”所以“具足成就一切佛法。”这个经文他常常会这样,会把前面一句给省掉。因为前面已经有八句,这里不用再加啦。这个叫做他的语言模式,有的是只有第一句,把这个语言模式定下来,后面就全部省掉。这一段呢,是全面八句,后面两句省掉。
这个十句,这个十句讲的是一个什么?象限在转移的过程。因为他是从果地,文殊师利的立场,来告诉我们怎么样从因地转?就是依于这个善知识的指导,那你一步一步转过来,这是最高的修行境界,就是你已经各种条件都具足啦。那这样转很快。我们修行到成就的人,他大概都是这样转的。
可是今天我们因地,你因地要去转就是,具足那些基本的资粮道为第一要件,当你资粮道不具足的时候,你要成就不可能。就是说你要盖房子地基一定要整理好。地基不整理好,你盖的房子叫样品屋。台湾叫样品屋,我们这里叫什么?也是,一样嘛,那个东西是不能住人的。临时住一下大概可以啊,但是不能长久住。因为水电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工地可以申请工地的用电用水,但是他不是长期供应的。你要留意到。这个就是基础。所以你假如不是具备这些资粮,你是没有办法进行的。这是一个三个理论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而这个部分是怎么样进行呢?我们只能够说,果地的人,到果地就知道。但是你因地的人一定要从因地的方法来讲。我们在这里看到啦,一个果地的示现,因为他直接就告诉这些大菩萨们修行的方法,这是果地的,象限转移的具体例子。
在我们来讲,我们也是一样,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像这样子几句话就转过去啦。你是要一套工程完成以后,你每一次啊,都要进入那一种心灵频率很稳定的状况中,你自然会转移的。
那么在这个转移里头,他前面有提到,悉见,刚才讲悉见十方一切世界诸如来,及其所有道场众会,有没有类似这种,悉见一切。这个悉见一切跟你所想的,你入定以后看到什么是不一样,那是你的意识形态。一般人都以为,我入了定以后,在定中看到什么?语言是这么讲 ,但是你意识形态以为的入定以后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这个定我们叫做三昧力。三昧是正定,石家庄北边有个正定,就那两个字啊。但不是入正定到那里去啦。到那里也没什么好看的。这三昧力就是正定的能力。
你会发现,那个见啊,应该是讲发现或者找到。是见到没有错。那见到不一定用眼睛看,是你的慧眼见到。那个慧眼包括三个东西,主要是三个东西,就慧眼、法眼、佛眼。我们一般讲的慧眼是包括天眼。天眼是肉眼的一种延伸跟扩大。天眼有点像你的眼睛装上望远镜一样,那个叫天眼。可是慧眼、法眼跟佛眼,跟肉眼、天眼是不同的。他是,用我们的话来讲是脑筋里发现了什么东西,是慧眼、法眼、佛眼,可是他又不是脑筋里面的东西。他是一种智慧的光明作用。知道吗?光明遍照有没有?我们常讲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指这个东西。所以他不是用眼睛看到什么的,他是你智慧成长所显现出来的一种状况,那要这样训练,这种象限转移的功夫是绝对需要的。
好吧,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继续跟各位再谈。
《四十华严》第57讲(2008年11月27日)B
好,我们把前面的这个理论部分啊,跟各位简单地做了一个回顾。这一个小时啊,所谈的理论,是一乘圆教的根本核心问题。
讲理论能够碰到这个因缘啊,是很难得的。各位可能是说“我今天是不小心来的”这个跟中头奖一样,为什么会中奖?没有原因,你今天来就是中头奖了。
一般人我们都会这样问。我想你假如是个用心的同修大概问过,“佛教跟其他宗教有什么不同?”对不对?一般人都讲,宗教都是劝人行善的,是没错,但是佛教在劝人行善之上呢?还有什么跟人家不一样的吗?那你应该要去找答案,不是问师父啦。
同样的,佛教也有很多宗派,大乘跟小乘有什么不同?对不对?你要找到答案呀。那华严经的一乘圆教跟大乘的又有什么不同?对不对?你进入我们华严宗里面,华严宗跟其他宗派有什么不同?没有的话,你不是一锅粥嘛,对不对?看起来好像都知道,我也知道,中国佛教八大宗派,啪啪啪啪都会算,这一宗跟那一宗有什么不同,你大概是胡扯一通而已。那现在我们告诉你,你到华严宗来,华严宗的特色是什么?要搞清楚啊。
那么,刚才的这一段啊,就在说明这一点。华严一乘圆教是如何成就的基本要件,十个趣大乘无疲厌心,对不对?这十个条件啊,你要具备。然后呢,多少,随着你的程度的增加,你那个见一切佛境界无碍眼的三昧,这个三昧力会随着你一直增加。简单吧,对不对?不难啊。
但是,你假如连这一点都认识不清楚,那你要从华严下手,要怎么学啊,大概你都很难。因为大家都想由浅入深嘛,那由浅入深,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但是你把这个核心抓住啊,你从哪一个方向进来都无所谓。但是你核心没有抓住啊,你从那个方向走,恐怕你都走错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问题。
刚好今天你中奖啦。说到中奖,我这次从美国回来,我也中奖了。那个,要通关的时候,跟我讲一堆,英文我又不懂,临时去找一个人来,我以为说什么。他翻译的人翻译的真好。
他说:“恭喜你!”
我说:“恭喜什么?”
“因为电脑抽奖啊抽到你。”
我说:“干什么?我以为是经济舱要升等,商务舱呢。”
“你要进去里面接受检查。”
我说:“干嘛?”
他说:“你的登机牌上有四个星星。”
我说:“要脱裤子,脱鞋子啊?”
他说:“通通都翻开就对啦。”
哈哈哈,检查就检查嘛。检查根本就没什么,但是,他就是用抽奖的方式。你中奖,你就麻烦啦。
有一次,我从加拿大开车到美国。就在我前面那部车,被叫出去,叫出去。车子叫出去,全部把你拆掉,全部拆掉。然后呢,自己装起来。他也是中奖了。
但是我们跟你讲,这个中奖是你人生非常重要的。你今天觉醒想修行。有的人在菩提道上很辛苦,有没有?头破血流啊。米勒日巴的故事有没有听过?要跟他师父玛尔巴学的时候,你看看,他就一个念头就只想死,不敢背叛他的师父。但是,师父就这样子整他,从四个山头这样子盖房子,盖来盖去,然后又从这边把盖的拆掉,那石头通通搬到那个山头去,盖起来。他以为师父老了,叫他的师母跟他作证,肯定没错。为什么?菩提道上他有障碍。他因地,他曾经有不良的这种业力在。
那你今天听了这些,我跟各位讲,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是听不懂我刚才讲什么。但是无所谓,你很认真在听就对啦,至少眼睛都瞪着我嘛,对不对?你至少有心想要听嘛,但是实在听不懂嘛。但也有人打瞌睡,不是没有。你不要怕,我这边看你都很清楚啊。但是打瞌睡并不表示没功德。因为你实在是很用心嘛,所以才会听到睡着嘛。因为你是听不懂嘛。听懂的不会睡了。既然你会认真听,而听到睡着啦,表示你有福报,没有善根。但是以这个福报的缘故,下辈子你再来,你就听懂啦。所以不要担心,只是晚一点而已。因为前辈子的资粮跟这辈子的资粮衔接不起来,才有这种障碍。这个你不要担心。在华严圆教里,圆嘛,这一头没碰到,再走过去就碰到了。这是一个基本关键。
那我们跟各位讲到这里。现在要讲的是第八页。最后一行。经文八十八页。最后一行。这里开始啊,就是善财童子这个主角要上场了。这一幕啊。在经文里啊,假如把他编成话剧的话,那刚才这里就谢幕了。现在又重新开幕。下一幕开始。我们来看这里。经文,我们先念一段经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漸次南行。經歷人間城邑聚落。至福生城。於其城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往昔諸佛曾所止住。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大塔廟處。亦是世尊毘盧遮那。于往昔時。行菩薩行。能舍無量難舍之處。是故此林。名稱普聞無量佛剎。此處常為天龍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供養。”
这是序幕打开。把前面的因缘跟各位解释一下。这里有几个名词,跟各位说明。
第一个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怎么发?各位都很想发,大家都在念。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要发,就发前面那十个趣大乘法无疲厌心,你把他培养起来,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很具体的吧!
你要发,我也要发。怎么发,发心啊,怎么发?今天要来听经,今天吃素。有没有发心啊?发心啊,这叫发草皮心。薄薄的一层。不是没有发也发嘛。发一点吃素心你不要以为没功德啊,至少那个因有了嘛。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他的内容就是发追求一乘圆教的心,一乘圆教就是刚才十个趣大乘法无疲厌心的十个心。
你发起来,你很具体地去摸索。现在你也可能不知道那十个是什么?你就慢慢读慢慢念、慢慢想。那个想啊,你没有办法问。我在这里教各位一个技术性问题。什么叫技术啊?你在学佛的过程里,有没有很多问题?我们常常给大家发问啦,大家问一大堆问题,大概都差不多啊,后来我想想还是不要问啦,因为问的都差不多啦。所以我劝你,你有任何的疑问,都把他做记录,找个笔记本你就把他写下,“疑情记录簿”。
疑情的记录簿,你就一直记一直记,你要问的东西都记在里面,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你要记得,你的疑情、你的疑问啊,现在刚开始不能叫疑情,只是疑问。你的疑问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你的大脑逻辑在运用。大脑只要运用逻辑,你记得他都是直线向前看。而且不能向后退。这个叫做单行道。知道吗?这个单行道逻辑一推动的时候,你会跟社会上所有的东西通通抵触,会产生矛盾现象。但是他在专业领域里头啊,去做这种逻辑推理,效果是很好的。你知道吗?逻辑推理就好像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只能往前冲,一轮二百,四轮八百,你都可以冲。因为那是高速公路。可是你要知道,所有跟他要相错的人通通是矛盾的。所以高速公路他一定要高架,或者是潜下去,所有的都要跨过它,要让那一条路来。但是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对不起!你没有高速公路的福报。因为每一条高速公路的造价都很高。对不对?所有交错的通通要架起来,连交流道要出去有没有?通通要绕圈子出去啊,对不对?不是我们直接转弯九十度就过去啦,不行,对不对?
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他可以畅行无阻。你的逻辑标准要求也是这样。但是告诉你,你的人生逻辑要能够达到这种程度,你的福报是非常大的,国王都不可能。金融海啸发生了,有没有?布什都拿他没办法,他本来以为用一亿七就可以,一亿七不行,就一亿二十。一亿二十不行,我看就要一亿二百了。他怎么样,他要发动全世界的国家领袖来帮助他。他一个权力那么大的国王,他没用的。你在人生旅途上也同样的问题,当你逻辑推动的时候,你会产生矛盾。就是你的疑问。
疑问你就记录,刚开始记录大约一百个里面,你会不想记。因为都没答案。你要记得这是第一个问题。你要是能够记录三百个以上啊,大概你就不会停止。你会一直记录。因为你内心有一种成熟的感觉。
当你记录到一千个以上啊,你前面的问题自己就有答案啦。记得啊,读书人。都是我执、我见很重的人。你都有很多问题要问。你就记录下来。到两千个问题以后啊,你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又会跑出来,同样的问题又会跑出来。那你会进入更高阶的程度。
到三千个问题以后,大概你就开悟啦,小开悟。为什么?因为你再来的问题呀,就形成系统。那你就会发现,你的逻辑已经不是大脑的逻辑,物理的逻辑推理,而是人生真正,你会知道“人生应该如何”的这种逻辑产生。
答案你自己知道,不用问。别人告诉你的答案,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不过,”人家给你做答啦,你又“但是,”但是给你做答啦,你又“可是。”可是完了,你“还有。”人家在讲完了,“讲是这样讲,我还是有问题,下次再问。”这个就是你的逻辑里头啊,一再会产生的矛盾。
所以我跟各位讲。回去你要是很认真的,真的想解脱的朋友们,买个笔记本,就写下五个字,“疑情记录簿”然后开始从第一天日期你就写下去。告诉你啊,大概五年的时间,你就脱胎换骨,一定改变。修行是什么,你就会很清楚。
你现在要问,你只会结很多恶缘,因为人家告诉你,你还是不满意。因为你的我执很重,我见很强。因为你IQ都是差不多,问题逻辑的东西都差不多。所以实际上你所要问的问题对另外一个IQ跟你相当的人来讲,他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他先走过了,他的问题已经解决。所以你在问他都能答。他能答,你现在不满意,所以你的概念包会一直出现。所以我告诉你,最有智慧的人就是写疑情记录簿。OK!这是对于想求“义学”的人来讲啊。
那你假如你想从事这个禅观,就是“我对教理不想管那么多,直接要学禅观禅修”的人,包括密法,禅净律密,直接要修行的人,那就叫做摸索记录簿。以后有机会再跟各位讲。
这个是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你要从这边来,从前面那十个无疲厌心下手。那么你在摸索,你会有很多问题,你就一直做记录。你就朝这个方向,你直接就是华严海会的佛菩萨,直接就进入了。不要以为刚才在唱,是随便唱唱啊,“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就这样念过去了。不是,那是真的。直接从这里下手!
所以,这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要真发。真发,你一下子发不起来。但是一定要透过这十个无疲厌心,去摸索,你就发起来啦。
那么,我刚才这样讲就跟这句话讲的一样,听懂吗?“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有没有?我现在已经劝你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完毕啦。你回去就要真发菩提心啊,而且方法也教你啦,内容也讲啦,对不对?上一次没听到的,你回去慢慢摸索。等我们把DVD弄好,你再重看一遍。
“渐次南行。”前面都讲过了,我就不再讲啦。
“经历人间城邑聚落。”有没有?意思就是你不能离开人间生活。城邑聚落,你很清楚吧。但是跟你想象的城邑聚落不一样。就是你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大小事情,各种烦恼,各种挫折,你都要去解决,对不对?这个叫做城邑聚落。城邑是大的事情,聚落是小的事情。你人生里头有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啊。对不对?这个叫做城邑聚落。你的城邑聚落是我好像是从这里到石家庄啊,经过多少城市有没有?那个叫做城邑聚落,没错。他是用这个来形容你心路历程,人生的心路历程。有没有?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啦,有没有?
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人家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我是大考大烦,小考小烦,烦恼的烦,不考就不烦。对不对?所以,那个烦就是城邑聚落啦,知道吗?人生里头相当多,我们都遇到过。但是你经过这些历练,而得到生命智慧的成长,那就是“渐次南行”。假如你没有得到生命智慧的成长,那就不叫南行。南行是指这个意思啊。知道吗?
“至福生城。” 福生城,人人都有个福生城。我刚学佛的时候说“人人都有个灵山塔。应向灵山塔下修。”这是自己的一种感受啦。那么我们读到华严,你就看到,人人都有个福生城。你的福自然会产生,这个叫福生城。你经过那样人生历练以后啊,你就会有这样的一种生命很踏实的基础存在。这个福生城就是指这个。
那么到这个地方以后,你的人生历练到这里,“于其城东。”东边是刚开始。有没有?刚开始啊。
“住庄严幢娑罗林中。”这个是一个立足点的起步点。一个起步点,东边是开始。而从这里出发。这个东边是概念式的,这个庄严幢娑罗林就好像我们在运动场上大家排成一条线。预备,准备要“嘭”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你到达这里啦。知道吗?也就是修行开始线。赛跑开始线,人生准备要开始的这个地方,所以这里是很殊胜的,来到这里,所以他下面讲一句话。
“往昔诸佛曾所止住。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大塔庙处。”你有这种感觉啊,你下辈子一定会到这里,这辈子你已经到啦。相没有显出来,下辈子一定会到。这个感受力是很重要的。
“亦是世尊毘卢遮那。于往昔时。行菩萨行。能舍无量难舍之处。”知道吗?你能够到这个地方,你要放下很多。放下其他的不管。比如,赛跑,我要来到这里跑百米,那对不起篮球的专长要放下。对不对?举重的专长要放下。因为我现在要跑百米嘛。是不是无量难舍,那些都可以的。但我要放下才能来到这里啊,对不对?其他就不用讲啦。其他的本来要舍的。贪嗔痴慢疑,那都要舍的。但问题是这么多法门我都能,但是我要放下,只能够从这一法下,有没有?所以这个庄严幢娑罗林有这个意思,是人生里头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时刻。开始要起跑的地方。
“是故此林。名称普闻无量佛剎。”这个无量佛刹是指所有佛刹,所有的净土啊,都知道这个状况。那这里,我就要跟各位回味一下极乐世界的状况。
刚才跟各位提到,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这是我经常跟各位讲的,娑婆世界就是用大脑,我只是这样讲,极乐世界这种净土啊,佛刹无量佛刹的佛刹里啊,是不用大脑,用生命生活。这一点我只是这样讲。
现在我要跟各位讲的比较详细的就是,在这个世间,娑婆五浊恶世里啊,你都在追求,追求外在的东西。追求什么?财富,名声,利益,对不对?追求权力,追求感情、爱情,对不对?这叫五大诱因,吸引你去追逐。但是在净土里不追求这些。净土里追求什么?培养自性善根。佛教传统的概念是这样讲。追求戒定慧。对不对?这里是追求的是贪嗔痴。因为这种话讲太多啦。大家也都会背。
可是你拼命地就是追求贪嗔痴,熄灭戒定慧。虽然背的是背出来,追求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可是念归念啊,脑筋在盘算的也是“我要怎么修法能够成功。我要怎么修法能够赚更多的钱。”那你还不是在熄灭戒定慧,增长贪嗔痴嘛。对不对?念是那样念的,心里干的就刚好相反的嘛。那你就不对啦。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些意识形态,因为意识形态久了你就麻痹啦,麻痹就不能用了。所以你一面喊口号,一面做相反的事,这叫什么,“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对不对?熄灭贪嗔痴,增长戒定慧。对不对?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个谁都会喊,喊这种口号,其实你在想的还不是“师父,我修哪个法可以股票涨停板。”股票涨停板跟你修法没关系啊,所以你这样讲,师父就没人要拜啦。所以师父就要告诉你,“黄财神”然后这个黄的绿的红的白的还有黑的,配合金木水火土你买哪一只。那只是属金的,你修绿财神,那只是属黑的,你金木水火土五个颜色去配,那这不是增长贪嗔痴嘛?你还说,增长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讲的念的跟你做的想的完全相反啦!
所以我们不讲传统口号,一定要你重新认识,原因就在这个地方。好好从这里来看。这净土里,为什么佛教会强调说往生净土,也就是要你放下娑婆的这种错误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跟语言模式。到净土里去啊,他自然会给你的,你自然你要到那边去,他要的就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模式、正确的行为模式跟正确的语言模式。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所以他的名称会普闻无量佛刹。也就是在所有的佛刹里,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修行起跑线嘛,开始往前跑啦,你这个娑婆世界这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全部丢掉啦。因为有无量难舍通通能舍掉嘛?是不是这样?留意到吗?所以这段经文啊,这种序幕展开好像没什么。其实他是很重要的,基本条件你要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没有具备啊,你根本没有办法进行。
你假如要修行,你一定从头做起,一定要从头做起,不要半路杀进来。半路杀进来,前半段你都不知道,因为前半段你没有。这种人是什么人可以呀?这种人半路杀进来就能够修行的而得成就的那是一种人,那种人就根本就没有大脑,不是没有头喔,他不要大脑的人。
进来,师父说“这样。”“好吧。”“那样。”“也好。”他人生永远从此开始,永远都这样,他不管前面。你是不是这种人?你看,想一下,你是不是这种人?每一次,什么事情要告诉你“等一下我想想看。这会不会害我?”“我为什么是这样,我这个能赚多少?我做这个对我有什么好处?”你脑子老在想过去的这些,还有预测未来的消息。这个是没办法修行的,这个叫贪嗔痴重,我执我见很强。
你要做什么事,你既然已经来到修行的地方,别的地方就难说啦。别的地方其实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家里,家里你也别问太多,夫妻既然结婚啦,你不要什么都问清楚。夫妻,你一定一个信嘛,夫妻没有信的基础,这个家是不幸福的。你知道吗?互信是一个信心的信,不是相信的信,那个互信是信心要架构起来,你没有信就绝对没有爱,家庭的爱,没有。你有了信才有那个爱。那个基础才能建立,但在那个时候说做就做,那很简单,因为那个家是一体的。
同样你进了道场也是一样,他更是法身慧命的一种信,那你就不要师父叫你修,“哼,他怎么叫我做这个?为什么不叫他做?他呀,哼!一定,哼!对我怎样。”那你就完啦。你不往好的想也不对,往坏的想也不对。叫你做就是做,没有为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所以修行要留意到这一点。
我们在这个地方,因为大脑在运作“为什么、为什么”逻辑太多啦,这里先把这个给除掉。所以后面的这个经文经常有的。
“是故此林。名称普闻无量佛剎。此处常为天龙八部。恭敬供养。”有没有?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天龙八部为什么要供养这个庄严幢所罗林呢?因为这里曾经有这么伟大的一个事迹存在,那这一个庄严幢所罗林在哪里呢?在各位的生命里,在这个世界呢,也就是从世界的外相来看,是你听到这个经文的地方就是庄严幢所罗林。
那现在在哪里,你知道吗?就在广化寺。你现在就在这里啊,那你假如在这里的话,你生命的焦距啊,也就是你自己的生命里也有这么一个起跑线,那你有没有找到这个起跑线,假如有的话这个焦距就对正了。你假如“我还没有,再过三年。退休以后才能啊。”那焦距还没矫正。修行不是从退休开始,那发心当义工是可以从退休开始,可修行不一定,从当下开始,因为你不能从当下开始,表示你脑筋里还有刚才讲的那种情况,你还没有准备好嘛。你既然准备好才能开始比赛嘛。那你准备好了没?修行人?!各位朋友?!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時文殊師利。與諸眷屬。到此林已。”这眷属都跟他来了。
“即於其處。坐師子座。”师子座也一样,我们在画佛像的时候,他的座位都画一只师子叫师子座,画孔雀叫孔雀座。谁坐孔雀座啊?好像都没学过,阿弥陀佛坐孔雀座。所以阿弥陀佛有很多地方显相都是骑在孔雀上面。那是阿弥陀佛,不是孔雀明王,不要搞错。你不要以为只有孔雀明王骑孔雀,阿弥陀佛是坐孔雀座。
释迦牟尼佛是坐师子座,因为他转*轮嘛,叫狮子吼。所以坐师子座,只要讲法的都叫师子座。我有没有坐师子座?这个就是师子座,你没有看到,后面有没有一只狮子啊?那个显相只是表法,实际上转*轮的都叫师子座,所以讲台前面常常画有一个*轮有没有?那个*轮旁边应该是两只狮子,那都表示那个座那个讲台就是师子座,而那个地方只能讲经,一般演讲不能用。因为那个师子座是大转*轮,这个狮子一吼,野干全部跑掉啦。野干就是那些野兽,一听到狮子吼,全部都跑掉啦,不敢出声啦。出声会被狮子吃掉啦。是指这个意思,所以他坐师子座就是要大转*轮。
他转什么*轮呢?“說修多羅。名普照法界圓滿光明。”
《普照法界圆满光明经》或者《普照法界圆满光明修多罗》这部经,你有没有听过?名字都没听过,他文殊师利菩萨在福城东,庄严幢娑罗林中所讲的这一部《普照法界圆满光明修多罗》,就是我们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知道吗?你不要看这名字好奇怪喔,就是《华严经》的另外一个名字。《华严经》有很多名字。大方广就是体相用的境界。佛华严,佛是果,华是因。用因,万行之因来庄严佛果的体相用庄严,这样的一部经,所以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按照我们中文的文法来讲应该叫做“佛华严大方广经”。习惯上我们都叫大方广,这是印度人文法,所以叫《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那么在这个地方,因为他在讲《华严经》里面不能再这个叫《华严经》,所以他就用他的实际转*轮的那种因缘来讲叫做“普照法界圆满光明修多罗”。也就是我们讲的《华严经》就对啦。所以这样的话,这经文就不会重复。否则你会讲,那么在《华严经》里的前面的算不算?对不对?假如这里说他这个叫《华严经》的话,那你前面的算不算?就产生这样的问题。所以在佛教逻辑里头,他就不重叠。
所以在经文里头,你很少看到在一部经又讲另外一部经,其实两部经都是同一部经,所以他不会再这部经讲那部经。但是菩萨会常常出现。知道吗?这是佛经的一种共同的语言模式。所以他在讲《华严经》,他不用《华严经》的名字,是避开你的逻辑上这种矛盾。
那么他下面讲“百萬億那由他修多羅。以為眷屬。”
其他的经典就都叫眷属经。这个根本*轮,《华严经》,圆满*轮是《华严经》。无尽*轮是《华严经》。所以《华严经》又叫做无尽修多罗、圆满修多罗、根本修多罗,那么其他的都叫眷属修多罗。所以你看《金刚经》也好,《大般若经》也好,《宝集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有没有?《地藏经》也好,都叫眷属修多罗。其实《法华经》都叫眷属修多罗。这个地方就讲很清楚啦,《华严经》是根本*轮。OK。
“說此經時”。在说经的这个过程里啊。
“有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大龍王並其眷屬。聞此法已。自厭龍趣。于佛功德。深生愛樂。咸舍龍身。生人天中。”
这个地方他给我们表达了一个状况,龙,身为龙,对于龙身他是很喜欢的,他很喜欢的,动物。龙是不是一种动物?那同样,人也是一样,人很喜欢他做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有一种贪。当女生的很喜欢当女生。当男生的很喜欢当男生,假如当女生不喜欢当女生,那性格矛盾。当男生的不喜欢当男生,他也有角色扮演的冲突。有没有?所以你身为男生应该很喜欢当男生,身为女生也很喜欢当女生。但是跟那个男人沙文主义不一样,那叫心理不健康,对不对?女人沙文主义也不对。他是在他的角色扮演上,他认同他的角色,因为他就喜欢他的这个角色。那身为龙趣当然也是喜欢龙。当然龙也有他的苦,知道吗。人喜欢做人,人也有他的苦。那你必须认识清楚。
那么他说他舍龙身而生人天中,是什么意思?这佛法中,语言上面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佛法我们把他当假设好,假设是只有在人天当中他才能修行。在其他,在天龙八部里头啊,通通在护法。他在修行,他只是在酝酿修行,不是真的修行。
但是你说“在龙能不能直接成佛?”也可以啊,所以龙女就直接成佛啦。《法华经》上面。其他的五趣当中除了人以外,其他五趣要直接成佛,难,非常难。天道能不能直接成佛?也可以。比如说进入四禅八定,为什么佛一开示,他们马上就证阿罗汉?有没有?在佛陀的时代啊。你看佛陀时代,大家都很羡慕,佛陀一开示,善来比丘头发掉啦,胡子也掉了,不要天天刮。对不对?袈裟不知道从哪里就飞来了,袈裟披身。然后就证阿罗汉。佛一开示说,善来比丘。你看这多好啊。
我告诉你,佛陀就叫你善来比丘,再叫一百万遍也没效啊!为什么没效?你知道吗?因为那一些人像舍利弗、目犍连这些大德,他们都是四禅八定的大修行者啊。请问你现在几禅几定?你什么禅也没有,什么定也没有,叫你善来比丘没用啊!舍利弗、目犍连,那个禅定都非常高,他敢来找佛陀挑战啊。对不对?他不但有那么高的禅定,又有特异功能啊。目犍连不是神通第一吗?对不对?舍利弗是雄辩滔滔,五天珠?的哲学家都被他辩倒了。所以他敢来啊。
那你呢?你只是除了挨打以外,你什么本事也没有。所以一看到佛陀他就开悟啦?
事实上,舍利弗跟目犍连并没有跟佛陀辩论。舍利弗是来找佛陀辩论,没错。佛陀说:“你来找我?”
他说:“是啊,我要跟你辩论啊。”
他说:“你找我辩论,不是我找你辩论。”
他说:“是啊。”
“那既然要跟我辩论,那你就先住下来。跟我生活一段时间再辩论。”
舍利弗说:“对啊。”
好,就住下来了,就输啦,就证阿罗汉了。我们的记录是不一样的。
那目犍连一听,说:“我那个大师兄那么有智慧,他是怎么搞的?我用神通去看看。”
佛陀说:“你来找我?”
他说:“是啊。我师兄怎么会变成你的徒弟?我要找你辩论。”
他说:“你来找我辩论?”
他说:“是啊。”
“那你要找我辩论,你就住下来吧。”
他说:“好。”他想也对,应该住下来才能跟你辩论。舍利弗在旁边鼓掌说“这个笨蛋又输啦”。他们哪有辩论,根本没辩论。所以记录上就很简单啊,善来比丘,所以大家都证阿罗汉嘛。
那你呢?一叫你住下来,“那不行,我还要上班。”“不行,今年年终奖金还没领。”所以你不会开悟啊。人家四禅八定,有这种本事,你有吗?所以不是人家根器比你好,他们根器其实不会比各位好,问题是你放不下,你没有禅定啊。所以赶快训练。
不要弄错啦,不要从文字记载啊,都通通搞错方向。所以这个龙身你要留意到,他主要讲的,你具备了修行条件。那龙他是很好修行的一个动物。而这个经典里面讲的龙跟你脑中里头的龙不一样。因为印度人讲的龙啊,他是一种,应该是这样讲啊,用我们的话讲,他是人身,但是长相不一样。他是一种民族,在印度人讲的龙是一种民族。这个民族的长相跟人不太一样。跟我们现在这样的人不太一样。假如用我们世间的话讲,叫其貌不扬。所以应该来讲是一种边地的民族。那长相非常,不像我们现在这样五官端正的样子。但是他又不是残障,是这样的情况。
但是跟我们讲中国龙跟印度龙不一样,中国龙是四只脚。对不对?是蛇身的那种样子,可是印度的龙不是这个样子。但是他修行不好修,但是他孔武有力。应该来讲说,他的脸的长相有点像狒狒,身体是人的样子。但是他没有尾巴,你要留意到。但是我们怎么搞得变成中国龙这样子。所以中国龙跟印度龙就不同。但是他有他的能力,就是说体力特别大,智力比较不足。人类是智力足,体力比较弱。人跟龙之间的差别在这里。但是龙他比较单纯,比较憨厚。因此他容易护法。只要你这个人是好人是修行人,那他就护你的法。通常龙是不会伤害人,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个有关龙的部分继续,印度龙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个民族所在的地方,跟我们不一样。
那么“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这个部分是中国传统没有,所以他通通没翻。那通通没有翻,那当然我们解释,各位查词典都有啦。什么冬瓜鬼啊,什么天神啊,月神啊等等。这个都是印度那边的一种人种。我们讲都是天神。
好,这个部分,我想简单地跟各位谈到这里。
他下面讲到 “一萬諸龍。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就说这些体力强壮的这种人群啊,那么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方面呢,得到不退转。他直接就修行啦。
“獲有無量無數眾生。於三乘中。各得成熟。”三乘从一乘圆教来讲,三乘都是单纯的目标,他能够得到成就。成熟就是,成就再进一步的意思。从我们跟各位讲,微观的佛法修行、修学、求学解脱的部分其实很简单。但是要一乘圆教不退转,是难,特别困难。所以华严在劝各位修学的,都是非常大的成就。
在这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前提与目标之下,你得一点点的成就啊,你记得,无限的一点点也是无限,你记得啊!有限的极大还是有限,你记得这个原则。那么不要大脑的功德,只要一点点啊,都比用大脑的功德无限极限大的那种功德来得大。就是因为无限再小的无限还是无限。有限的再大的有限还是有限。无限总比有限大,你知道这个理论这个原则这个讲法,你听懂吗?无限,无限再小的无,还是无限啊。对不对。那你有限的再大的有限还是有限啊。那无限总比有限大吧。是不是这样。留意到吗?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只要去摸索,得到一点点啊,那你的功德都比三乘大。
所以,《华严经》你经常都看到,都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直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正等正觉是无限的正等正觉,不是有限的正等正觉。关键差在这个地方。
当然你以其他宗派来解,讲他当然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他没有办法跟你交代清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什么?所有经典讲不清楚。《华严经》在这里交代很清楚,刚才这一段。有没有?上一个钟头所讲的,就是讲这个内容啊。那你去发这个心,自己摸索。
这个首先讲的是讲龙趣,龙道的这些众生。这个经文从“大本华严”来讲这是相当长的,他只是举龙这个部分,举两个来讲而已。那么要展开的话这个经文相当长。那我们这里的经文啊,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对于护法的这个部分的经文啊,这几位大德啊,从印度带回来的经文,带的不多。所以我们中国这边所看的经典,都是直接讲修行的,人间直接修行部分的。很少提到四禅八定怎么解脱的问题。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是到置心一处就出三界喔。我们前面画给各位看的,置心一处就出三界啦。并没有告诉你说,怎么样入四禅定或者四空定的问题。因为那是四禅八定解脱的部分。不是不行,那是很好解脱。但是你要去具备那个条件,这第一个。
第二个,天龙八部的解脱,我们通通没讲到。在汉传佛教的经典里都没有讲到这些。所以你在汉传佛教里没有办法找到什么财神法。财神法不是修发财的,你也没有办法看到天龙是如何解脱的。这些护法神的法,我们这边没有,但是西藏那边很多,有没有?西藏护法法就很多。为什么?因为他都是从印度那边带上去的。
因为中国的这些译经师都是书呆子,不是书呆子,讲错啦。都是书生啊。都是士大夫。因为书生加士大夫就变书呆子嘛。他只讲求这个解脱的部分。所以天龙八部的部分都没有翻译过来,都没有带回来。因为古代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打包叫DHL,就帮你送回来啦。对不对?以前不是啊,还要一大堆骆驼、马这样托运,半路还要遇到土匪强盗,走海路还会遇到海盗,尤其最近。所以在古代要运送这些,并不容易,他们要运送回来,是经过非常选择的。而,所有带回来的经书还有一个遗憾,并没有全部翻译。在那边呢,是比较贪心一点,尽量带回来。带回来,不见得都能翻译。
我们《华严经》是朱世行那一群人带回来的,可是带回来是经过了二十几年才翻译的。那这一部是比较特别啊,这一部是南天竺乌突国国王进贡给德宗皇帝的,唐朝德宗皇帝。那大使那钦差大臣直接送到唐朝皇宫来,那个时候刚好德宗皇帝的生日啊,就下令那个般若三藏直接翻译的。花两年,四年的时间翻译的。那这部经是很幸福的。但不见得每部经都这么幸福。
所以,你不要以为你看得到,当时你可能也是跟着搬运来的。或者是邮差送过来的。是怎么样的参加这个工程,都有啊,大家一定都有份。不然你不会莫名其妙跑来听经。当你诵一遍说这是什么,什么宝贝啊,大家那么护持啊?但是你没有资格了解啊。现在因缘成熟了,所以你才能来听啊。
好,这个是前面序幕的部分。
第三段,“時福城人。聞文殊師利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皆從城出。來詣其所。”
这个福城东的人,因为文殊师利菩萨在庄严幢娑罗林里讲《华严经》啊,当然是应该已经开讲了嘛。以前不像现在,印海报,做广告啊,大家都知道哪年哪月哪日开始讲。以前没有,他是讲了以后,这消息逐渐散出去。,散出去以后啊,听到的人就逐渐一直来了。那跟各位讲,古代人跟现代人,刚才讲过五浊恶世的人跟净土的人有什么不同。你大概知道了。
古代人跟现代人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吗?大概不太了解。古代人的生活百分之八十,所有人生中的活动,包括游戏、娱乐全部都是宗教生活。他的娱乐不是娱身,你要知道啊,不是身心的娱乐。他是娱神,他是演戏演给神看的。知道吗?各位知道吗?野台戏,你看庙前面的,都有一个戏台。戏台演戏是演给神看的。神也不会鼓掌,所以叫人也去看。看到那里,你就鼓掌。对不对?像我这样讲经,诸佛菩萨在后面听,他都不鼓掌,所以就请各位多鼓掌。在古代的这些娱乐活动啊,其实我们是叫酬神。酬是感谢神在这一年来给我们的照顾跟保佑,其实是娱乐神啊,演给神看的。
有个人到土地公庙,不是土地公庙,有一个庙里头,就去跟他许个愿:“我买彩卷,你要给我中奖,你给我中奖,我就演一场戏给你。”他去啦,果然中奖了,中二百块。哇,演一场戏要五千块,他自己就去买布袋戏,买两只,一只五块,两只十块。自己就在那边唱啊,演啊。演了一个多钟头,“我都累啦,他们应该也累啦”。因为他跟神讲的话,他不敢不兑现啊。要兑现二百跟五千块怎么兑啊,他只好自己演了。自己演买一个五块钱,两个十块钱,自己在那边一直演。这就证明说,是酬神、谢神,他在帮神娱乐。因为只有一个人演就没人看啦。但是他这个动作他必须做。他对神有一种敬畏之心。
在古代的人,对这个部分,跟人讲信用可以毁约。因为要等死后阎罗王算账才算得到。可是跟神讲,他不敢违约。因为他怕晚上就会出事啊。所以中奖要赶快去还愿。我们就知道古人生活当中,他活在宗教的领域里啊,是相当强烈的。
现代人对宗教意识薄弱,所以什么坏事都做尽,就是这个原因。我们不是鼓励各位说,你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不是这个意思而已。他最重要是你的心要有个底,要有个依,不要肆无忌惮。因为你不懂因果啊,你就不怕。做了以后啊,那有什么?不管。被抓到再讲,没抓到就以为就得逞啦。你能够躲过这一辈子,你到因果兑现的时候,你根本就躲不过。这是一个关键处。所以宗教信仰是绝对需要的。
所以宗教信仰我们又叫宗教情操,宗教情操又叫人生的生命情操。你没有生命情操啊,这个人等于是一个物质,没有生命。这是一个关键。
我们简单地先把这个地方说明一下。明天,我们就跟各位解释,这个四众弟子的价值跟意义。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