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真言宗简介:密宗概要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真言宗简介:密宗概要

   民国二十年。二月九日。闽南佛学院趣重熙发言。自维学殖素荒。闻二惭沮。然抛砖引玉。义或可通。院长太虚法师。博通三藏。名满寰区。同事群贤。皆一时选。乘机请益。所获必多。爰就本宗。勉为樜拾。或罣一而漏万。或买匵而还珠。其是者或属前人唾余。其非者或系藐躬臆说。种种庇谬。统希在座大德。进而教之。

  密教密宗金刚顶宗

  密教。对显教言。谓大日如来所说金胎两部教法也。是为法身佛内证境界。深密秘奥。故云。若对宗别而言。谓之密宗。又就教法坚利而言。谓之金刚顶宗。

  真言......明

  真言别名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言、密语、又云妙言、咒、明。大日经疏一曰。『真言者。梵曰漫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龙树释论。谓之秘密号。旧译云咒。非正翻也。』同三曰。『一一真言。皆如来妙极之语。』同十二曰。『破除一切无明烦恼之闇。名之为明。』金刚顶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故本宗又称真言宗。受持真言者。恒称持明。

  密乘

  密教或称密乘。或称金刚乘。又称不可思议神通乘。

  教相事相

  本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承事一尊。身口意三密相应。即凡成圣。其不思议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测度。

  两部大法

  金刚界。胎藏界。二大法门。名曰两部。金刚界者。为显大日如来智德法门。摧破烦恼之智慧。猛利犹如金刚。故名。金刚顶经所说是也。胎藏界者。为显大日如来理德法门。理之摄持诸法。如于腹中胎藏其子。含藏体性而覆育之。本名大悲胎藏法。因金刚界而准此名。大日经所说是也。配於事理、因果。则全为事为果。胎为理为因。日本东密为金胎。事理次第也。台密为胎金。因果次第也。

  曼荼罗

  曼荼罗旧译云坛。又曰道场。新译曰聚集。又曰。轮圆具足。旧就体言。新就义言。盖筑方圆坛场。供养诸尊。是曼荼罗本体。而坛场中聚集诸尊。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足。而成圆满车轮。是曼荼罗本义。大疏四曰。『曼荼罗者。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乃至十方世界微尘数差别智印。轮圆辐辏。翼辅大日心王。使一切众生。普门进趣。是故说为曼荼罗也。』

  四曼荼罗

  一、大曼荼罗。图画坛场及诸尊一一者是也。二、三昧耶曼荼罗。画诸尊手所持器杖及印契是也。三昧耶为本誓义。此以表诸尊誓约标帜。虽诸尊自身不能违越也。三、法曼荼罗。画诸尊种种真言。及一切经之文字义理是也。四、羯磨曼荼罗。塑画形象是也。统诸尊身上一切威仪事业言之。前一为总体。後三为别德。三世间一切所有。皆摄於四曼中。

  两部曼荼罗

  集法界眷属。成自利利他大佛事。而建立两部曼荼罗。依于诸佛始成之智德。而方便究竟。无行可增。是曰金刚界曼荼罗。由於众生本具之理德。而俯应群机。摄无化限。是曰大悲胎藏生曼荼罗。(此为正义。通称胎藏界曼荼罗。)各以大日为中心。恒沙诸尊。咸化於此。各依本誓。而无化用焉。

  两曼文义甚繁。兹略言之。金界为始觉佛之自证门。故为转因位九识。得果上五智。分之为五部。曰莲花部。曰金刚部。曰佛部。曰宝部。曰羯磨部。是也。胎界为本觉佛之化他门。故依大定、悲、智三德。从中胎藏流出三重眷属。同之於三部。曰佛部。曰莲花部。曰金刚部。是也。金界宝羯二部。实自佛部别开之。

  金胎两部。智理不二之法门也。理为智之体。智为理之用。二而不二。有如水波在智之妙用。与理之寂体。姑异法门已耳。

  受戒

  密教修行。须受三昧耶戒。一名菩提心戒。受戒程式。先菩萨净戒。其戒相与显教略同。次无漏真法戒。具名诸佛内证无漏清净法戒。戒相从略。受戒已竟。方可入观智秘要禅定法门。

  灌顶

  灌顶为印度王太子受位时隆重仪式。犹他国加冕礼然。大疏十五曰。『如来法王。为令佛种不断故。以甘露法水。灌佛子顶。此後一切圣众。咸所敬仰。此人毕竟不退无上菩提。定绍法王位。诸有所作。真言。身印。瑜伽等业。皆不敢违越。』此就行人初位释之。秘藏记末曰。『灌者。诸佛大悲。顶者。上义。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达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是顶义也。』此就後位释之。

  灌顶种类

  金界灌顶有五种。一事业、二秘印、三心授、四光明、五甘露。胎界但举前三种。事业灌顶。有结缘、学法、传法之别。结缘者。不必受戒。不择根器。乃至强迫入坛。使投话而结佛缘。此毘卢遮那如来大悲至极之法门也。学法者。阿闍黎为深信密教弟子特建曼荼罗。引入投花。授所得本尊三密。使修学修行。是即受明灌顶。传法者。阿闍黎知弟子于三密法门修行。堪绍师位。特建立曼荼罗。引入投花。授阿闍黎职位。令法久住。佛种不断。自余灌顶有多说。兹不具详。

  灌顶实际

  五瓶智水灌顶。其义通于金胎。兹就胎藏界言之。大疏八曰。“阿闍黎以宝瓶徐绕曼荼罗三匝已。更如法诵持。至弟子所。先用 字为火。焚烧其社。悉成灰已。方用五瓶次第灌之。灌已。观此灰做 字门。色纯白。从此出生五字轮。说 字在其顶上。转成中胎藏。又从此字生三重光焰。诸尊随现。成一、二、三院 栀r弟子。都成曼荼罗身也。”

  灌顶後。加五佛冠。旋授种种道具。

  本尊法

  行者已投花定本尊。阿闍黎即授以本尊梵号、密号、种子、三昧耶形、尊形、印相、真言。及本尊仪轨。以为常课。至三密相应。即证悉地。诸尊为性德符号。性德无量无边。诸尊亦尔。就胎曼举要言之。计十二大院。都四百一十四尊。大日如来。所以接普门大机。诸尊。所以接一门小机。或从心王证入。或从心所证入。心所之中。善恶兼摄。能入一门三昧。即通普门三昧。行者性德。孰易表现。未能自审也。於是投花定之。投得之本尊。即其易现之性德。由本尊法证入三昧。是为悉地现前。

  悉地者。成就之义。未明心见性。所证为世间悉地。平日兼修净宗者。决定生西。否则仍属人天摄。已明心见性。所证为出世间悉地。中等者即身成菩萨。上等者即身成佛。此就浅略言之。大疏六曰。『三重曼荼罗。所示种种类形。皆是如来一种法门身。是故悉名为佛。』同七曰。『更作深密释者。三重曼荼罗中。五位三昧。皆是毘卢遮那秘密加持。其与相应者。皆可一生成佛。何有浅深之殊。』盖行者三密。即本尊三密。亦即毘卢遮那三密。三密一体相应。安得不成佛乎。

  印明妙用

  诸尊皆如来一种法门身。故一切真言。皆法佛微妙心法。一一真言。皆赅摄相当性德。至於印契。则为提起性德之特徵。提起相当性德而修之。故三昧易证。一切妙用。乃至不可思议。(妙用大小。随人功行而殊。)明代禁本宗传授。而各宗参用真言。流风弗息。如楞严呪。十小咒等。载在禅门日诵。斯可证明。但有明无印。或有印而无正当师承。梵字韵符。研求尤少。甚或流为唱诵。号曰真言。类多失真。(观音禅定。系一种观法。竟演为唱诵。尤属不经。)欲徵妙用。势已维艰。若夫诸尊供养仪规。则非密教重兴後。更无从学步矣。

  诸尊供养法。容有出入。大概不出六项。一身庄严、二结界、三道场观、四劝请、五结护、六供养。一一法皆有相当印明。以凡夫有漏之业。感法佛无漏之功。由三密力加持。本有性德。遂易显焉。

  瑜伽观行

  瑜伽者。相应之义。瑜伽观行。为明心见性之轨则。择相当净室。结跏趺坐。(半趺亦可)止诸攀缘。於当前观月轮或莲花。胎界於莲花上观月。金界於月中观莲。单观并观。俱无不可。莲表本有之理。月表修生之智也。观至分明。乃引入胸间。於轮中或花上。观本尊字种。由字种而三昧耶形。而本尊形。此观次第成就。妄想烦恼。自然不起。依此修习。乃至成佛。更无别道。虽属下根。若信心决定。修观无怠。不过二十年。悉地必现。然须灌顶後。始有下手之方。且为内证境界。自证方知。非拟议所能及也。

  事理以对待而感。故有正即有邪。佛之所至。魔亦至焉。诸尊供养法之规规於结界结护也以此。供养然。观行亦然。他宗亦常修观。而于毘卢遮那平等智身。如未遽融会。入魔一着。时复堪虞。本宗体认菩提心。饶有方法。入观之际。恒藉明王加持。而魔扰无虑。成就难易。於此等处觇之。

  成就程序

  欲明此节。当先明三劫、十地。劫者。劫波、即时间、三劫。具言三大阿僧祇劫。为修行者之长时间。法相三宗法论诸宗之主。本宗之义为妄执。即烦恼。一劫粗妄执。二劫细妄执。三劫极细妄执。自凡夫发心经初劫而二劫。而三劫。递断诸执。以入於十地。其所谓断。但从功行上消归於本不生际。脱隔历之迷点。显本有之性德。是为本宗之功德断。烦恼即菩提。意在斯乎。此四位阶。大日如来流现四重曼荼罗以引摄之。第三重。撮初劫之机。如是递进。此对於地前机。总称外三重。次对地上机。而现中胎藏。(合前为四重)行者自此入初地。为发心位。自二地以至八地。为修行位。于入佛果之金刚心。见本觉之曼荼罗。即菩提位。同时入於涅槃。妄执全灭。而毘卢遮那之万德庄严身。於以告成。大疏於三劫外。不立烦恼。故十地之位。但表修佛之作法威仪。非所以断烦恼也。

  胎界中胎藏。东方宝幢佛。南方开敷花王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天鼓雷音佛。中央毘卢遮那佛。所以表五转。即发心、修行、菩提、涅槃、方便(方便即究竟成佛)是也。金界五月轮。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同前。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同前。所以表五相成身。即通达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是也。两界意义。一一相通。中西二佛勿论。东南北三佛。亦皆同体而异名。

  法身

  已成毘卢遮那身。即为法身。显教言法身无相。密教似亦云然。大疏所谓『说者无言。观者无见。』是也。然此就自证之极位。冷煖自知。非他机所及言之。非绝对无相也。所云说者。已有所说。斯有能说。所云观者。已有能观。斯有所观。时以根机不及。姑作无言无见耳。在显教之说。凡因位万行。到彼岸极果时。拾而为物。密教则达此果时。因行万行。当体直为无尽之万德。而庄严果位。具此充实之体性。而立自证之极位。於是以身口意三密。在於极位而说法。其说法也。自受法乐也。非为根机也。根机不及。谓为无相。不亦宜乎。

  显教行人。万行圆满时。则成报身。而以所依之真如本体为法身。密教行人。万德开敷时。则成受用身。当体亦是六大互融之法身。真如无相。故显教法身亦无相。六大圆具之法身则有二类。纯约体性。则为无相之本地身。体用并举。则为有相之加持身。既称说法。则是有用。有用斯有相矣。

  重熙居士。在闽院讲密宗概要。简明详尽。洵能以少文摄多义者。惟诠理谓之『教』。历观各宗书举共诠法身等理之教。尊为奥密。卑大乘显义。其实皆大乘教通理而已。故在诠理之教确无显密之别。应废显教密教之称。但其摄理成观所宗尚之行轨特殊。为区别余宗故。称曰密宗。则诚当也。太虚附识。

  发表自民国《海潮音》十二卷第七期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