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6日
来源:   作者:韩清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午二、色界

  复次,于色界中初静虑地受生诸天,即受彼地离生喜乐。

  于色界中初静虑地至离生喜乐者:谓从欲界最初上进,创首获得心一境性,是名为初。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如初静虑,渐次上进乃至第四,当知亦尔。初静虑地,亦名离生喜乐地。所言离者,谓已离欲恶不善法故。所言生者,谓由离欲恶不善法无间所生故。言喜乐者,谓已获得所希求义,及于喜中未见过失,有欣有喜,是名为喜;一切麤重已除遣故,及已获得广大轻安,身心调畅,有堪能故,是名为乐。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三十三卷十页2700)先于此间修下中上初静虑者,后生彼处受三天果,谓梵众天、梵前益天、大梵天,是名初静虑地受生诸天,既受生已,即受彼地所引离生喜乐。

  第二静虑地诸天,受定生喜乐。

  第二静虑地至定生喜乐者:第二静虑地亦名定生喜乐地。所言定者,谓于无寻无伺三摩地中心一趣故。所言生者,由心一趣为因为缘,无间生故。言喜乐者,谓已获得所希求义,又于喜中未见过失,有欣有喜,故名为喜;一切寻伺初静虑地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皆远离故,能对治彼广大轻安身心调柔有堪能乐所随逐故,是名为乐。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三十三卷十页2700)先于此间修下中上第二静虑者,后生彼处受三天果,谓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是名第二静虑地诸天,即受彼地定生喜乐。

  第三静虑地诸天,受离喜妙乐。

  第三静虑地至离喜妙乐者:第三静虑地亦名离喜妙乐地。言离喜者,谓于喜相深见过失,于喜离欲故。言妙乐者,谓离喜寂静、最极寂静,与喜相违心受生起。彼于尔时,色身、意身,领纳受乐、轻安乐故。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三十三卷十一页2703)先于此间修下中上第三静虑者,后生彼处受三天果,谓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是名第三静虑地诸天,即受彼地离喜妙乐。

  第四静虑地诸天,受舍念清净寂静无动之乐。

  第四静虑地至无动之乐者:第四静虑地亦名舍念清净地。舍清净者,谓超过寻、伺、喜、乐三地一切动故,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转动而安住性。念清净者,谓超过寻、伺、喜、乐三地一切动故,心不忘失而明了性。(如显扬论二卷七页说31,487b)一切下地灾患已断,是名寂静。一切动乱皆悉远离,是名无动。先于此间修下中上第四静虑者,后生彼处受三天果,谓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是名第四静虑地诸天,即受彼地舍念清净寂静无动之乐。此中乐言,非谓乐受,此已断故。增上寂静无有动摇,故名为乐。

  午三、无色界

  无色界诸天,受极寂静解脱之乐。

  无色界诸天受极寂静解脱乐者:超越色想,色不现前,是名无色。先于此间修彼定已,后生彼处,有四差别,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是名无色界诸天,受彼极寂静解脱之乐。言解脱者,谓离色贪。

  丑二、总料简3 寅一、苦乐殊胜差别2 卯一、标列

  又由六种殊胜故,苦乐殊胜应知。一、形量殊胜,二、柔软殊胜,三、缘殊胜,四、时殊胜,五、心殊胜,六、所依殊胜。

  卯二、释因2 辰一、举苦殊胜

  何以故?如如身量渐增广大,如是如是苦转殊胜;如如依止渐更柔软,如是如是苦转殊胜;如如苦缘渐更猛盛众多差别,如是如是苦转殊胜;如如时分渐远无间,如是如是苦转殊胜;如如内心无简择力渐渐增广,如是如是苦转殊胜;

  如如内心无简择力渐渐增广者:谓性愚痴,于所知事得、失、俱非不能了知,是名内心无简择力。

  如如所依苦器渐增,如是如是苦转殊胜。

  如如所依苦器渐增者:五有取蕴是名苦器。谓生苦器故,依生苦器故,苦苦器故,坏苦器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一卷[1]十五页4937)

  辰二、例乐殊胜

  如苦殊胜如是,乐殊胜义随其所应,广说应知。

  寅二、受用乐受差别2 卯一、辨生缘2 辰一、出种类2 巳一、标列

  又乐有二种,一、非圣财所生乐,二、圣财所生乐。

  巳二、随释2 午一、非圣财所生2 未一、标列

  非圣财所生乐者,谓四种资具为缘得生。一、适悦资具,二、滋长资具,三、清净资具,四、任[2]持资具。

  未二、随释4 申一、适悦资具

  适悦资具者,谓车乘、衣服、诸庄严具、歌笑舞乐、涂香华鬘、种种上妙珍玩乐具、光明照曜、男女侍卫、种种库藏。

  申二、滋长资具

  滋长资具者,谓无寻思[3]轮石捶打、筑蹋、按摩等事。

  申三、清净资具

  清净资具者,谓吉祥草、频螺果、螺贝满瓮等事。

  清净资具者等者:于此等事妄计清净,能生吉祥,是名清净资具。

  申四、任持资具

  任[4]持资具者,谓饮及食。

  任持资具者等者:由饮及食任持有情令住不坏,是名任持资具。

  午二、圣财所生3 未一、标

  圣财所生乐者,谓七圣财为缘得生。

  未二、征

  何等为七?

  未三、列

  一、信,二、戒,三、惭,四、愧,五、闻,六、舍,七、慧。

  圣财所生乐者等者:谓圣弟子于如来所修植净信,根生安住,不为沙门、或婆罗门、或天魔梵、或余世间之所引夺,是名信财。由是信财能生与信俱行清净之乐。又圣弟子能离杀生乃至能离邪见,是名戒财。由此戒财能感生于善趣所起之乐。顾自妙好,不行诸恶,是名惭财。顾他诽毁,不行诸恶,是名愧财。由是惭愧能生无有追悔之乐。于法于义多闻、闻持、其闻积集,是名闻财。由此闻财能生正解俱行之乐。能行惠舍,其性无罪,是名舍财。由此能生后世资财无所匮乏之乐。于胜义谛如实觉悟,是名慧财。由此能生先未曾有真实解脱之乐。

  辰二、辨胜劣3 巳一、标

  复次,由十五种相,圣非圣财所生乐差别。

  巳二、征

  何等十五?

  巳三、辨11 午一、起行差别

  谓非圣财所生乐能起恶行,圣财所生乐能起妙行。

  能起恶行妙行者:感恶趣生,是名恶行;感人天生,是名妙行。

  午二、喜乐相应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有罪喜乐相应;圣财所生乐,无罪喜乐相应。

  有罪无罪喜乐相应者:生现法罪、生后法罪、生俱法罪,是名有罪。与此相违,是名无罪。生现法罪者,谓如能为自害;生后法罪者,谓如能为他害;生俱法罪者,谓如能为俱害。如下自说。(陵本九卷九页671)

  午三、适悦所依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微小不遍所依;圣财所生乐,广大遍满所依。

  不遍遍所依者:谓身及心是名所依。总说五蕴为自体故。

  午四、时分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非一切时有,以依外缘故;圣财所生乐,一切时有,以依内缘故。

  依外依内缘者:非圣财乐,资具缘生;外事摄故,名依外缘。圣财不尔,信等缘生;内心摄故,名依内缘。

  午五、界地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非一切地有,唯欲界故;圣财所生乐,一切地有,

  非一切地有一切地有者:三界九地,名一切地。云何九地?谓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初一,欲界系;次四,色界系;后四,无色界系。

  通[5]三界系及不系故。

  通三界系及不系故者:若堕摄界,名三界系;非堕摄界,名为不系。堕非堕摄,如前已说应知。(陵本四卷一页263)

  午六、引发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不能引发后世圣非圣财;圣财所生乐,能引发后世圣非圣财。

  午七、尽无尽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若受用时,有尽有边;圣财所生乐,若受用时,转更充盛,增长广大。

  午八、夺无夺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为他劫夺,若王、若贼、怨,及水、火;圣财所生乐,无能侵夺。

  午九、转受余生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不可从今世持往后世;圣财所生乐,可从今世持往后世。

  午十、无喜足等差别

  又非圣财所生乐,受用之时不可充足;圣财所生乐,受用之时究竟充满。

  午十一、有怖畏等差别2 未一、举非圣财所生乐2 申一、标

  又非圣财所生乐,有怖畏、有怨对、有灾横、有烧恼、不能断后世大苦。

  申二、释5 酉一、有怖畏

  有怖畏者,谓惧当生苦所依处故。

  酉二、有怨对

  有怨对者,谓斗讼违诤所依处故。

  酉三、有灾横

  有灾横者,谓老病死所依处故。

  酉四、有烧恼

  有烧恼者,谓由此乐性不真实,如疥癞病,虚妄颠倒所依处故,愁叹忧苦种种热恼所依处故。

  酉五、不能断后世大苦

  不能断后世大苦者,谓贪瞋等本随二惑所依处故。

  未二、例圣财所生乐

  圣财所生乐,无怖畏、无怨对、无灾横、无烧恼、能断后世大苦。随其所应,与上相违,广说应知。

  卯二、明受用4 辰一、标

  又外有欲者,受用欲尘。

  外有欲者受用欲尘者:若有贪欲,依外缘生,是名外有欲者。色等五欲是名欲尘。

  圣慧命者,受用正法。

  圣慧命者受用正法者:谓无漏慧和合所依,是名圣慧命者。十二分教是名正法,诸谛施设不虚妄故。十二分教,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五卷六页[6]2091)

  由五种相故有差别。由此因缘,说圣慧命者以无上慧命清净自活。

  辰二、征

  何等为五?

  辰三、列

  一、受用正法者,不染污故;二、受用正法者,极毕竟故;三、受用正法者,一向定故;四、受用正法者,与余慧命者不共故;五、受用正法者,有真实乐故,摧伏魔怨故。

  辰四、释5 巳一、不染污2 午一、举他

  此中诸受欲者所有欲乐是随顺喜处,贪爱所随故;是随顺忧处,瞋恚所随故;是随顺舍处,无拣[7]择舍之所随故。

  是随顺喜处贪爱所随故等者:谓彼欲乐能生未来喜、忧及舍,是名随顺喜、忧、舍处。诸受欲者于乐受中多生染着,贪所随增,是名贪爱所随。于苦受中多生瞋恚,瞋所随增,是名瞋恚所随。于不苦不乐受中妄计颠倒,痴所随增,是名无拣择舍所随。由此道理,故是染污。

  午二、简自

  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

  巳二、极毕竟2 午一、举他

  又诸有欲者受用欲尘,从不可知本际以来,以无常故,舍余欲尘得余欲尘;或于一时都无所得。

  午二、简自

  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

  巳三、一向定2 午一、举他

  又受欲者受用欲时,即于此事一起喜爱,一起忧恚;复即于彼或时生喜,或时生忧。

  午二、简自

  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

  巳四、不共余2 午一、举他

  又诸离欲外慧命者,于种种见趣、自分别所起邪胜解处,其心猛利,种种取着,恒为欲染之所随逐;虽已离欲,复还退起。

  午二、简自

  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

  又诸离欲外慧命者等者:如诸外道,依世间道虽能离欲,然妄计我为有为无,于真实义不如实知,是名离欲外慧命者。妄计我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是名种种见趣。如下摄事分释。(陵本八十七卷二页6558)依此见趣,种种计我,恒起我爱,于诸欲染未能舍离,是名种种取着,恒为欲染之所随逐。由此道理,虽已离欲,乃至有顶,然有我爱未永断故,还复堕下而起欲染,是名虽已离欲,复还[8]退起。

  巳五、有真实乐摧伏魔怨2 午一、举他2 未一、辨2 申一、乐非真实

  又受欲者及诸世间已离欲者,所有欲乐及离欲乐,皆非真实,皆为魔怨之所随逐;如幻、如响、如影、如焰、如梦所见、犹如幻作诸庄严具。

  如幻如响等者:此喻诸欲皆非真实。谓彼诸欲,虽是无常虚伪不实,然似常等诸相显现,故说如幻,同彼幻事是妄法故。无闻愚夫于彼诸欲不如实知,故于长夜恒被欺诳,深生染着,为变坏苦之所逼触;为显此义,故说如响、如影、如焰。速趣灭坏故,说如梦所见。托众缘生故,说犹如幻作诸庄严具。如下摄异门分说。(陵本八十四卷一页6351)

  申二、未制魔事

  又着乐愚夫诸受欲者,及诸世间已离欲者,凡所受用,犹如癫[9]狂、如醉乱等;未制魔军而有受用。

  未制魔军而有受用者:魔有四种。谓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九卷二十一页2473)此中唯说天魔。大力军众,名为魔军。勤修善者,为超死故正加行时,彼天魔军得大自在,能为障碍。着乐愚夫诸受欲者,由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及诸世间已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羂,由彼还来生此界故。亦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九卷二十二页2475)如是说言未制魔军而有受用。

  未二、结

  是故彼乐为非真实,亦不能制所有魔事。

  午二、简自

  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

  亦不能制所有魔事者:诸魔事业无量无边,一切皆是四魔所作。谓诸所有能引出离善法欲生,耽着诸欲增上力故,寻还退舍。当知此即是为魔事。乃至广说于诸沙门庄严所对治法,心乐趣入。当知一切皆是魔事。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九卷二十二页2477)

  寅三、正观三受差别2 卯一、明正观2 辰一、受所依2 巳一、征

  复次,三界有情所依之身,当云何观?

  巳二、释

  谓如毒热痈,粗重所随故。

  辰二、受差别3 巳一、乐受2 午一、征

  即于此身乐受生时,当云何观?

  午二、释

  谓如毒热痈暂遇冷触。

  巳二、苦受2 午一、征

  即于此身苦受生时,当云何观?

  午二、释

  谓如毒热痈为热灰所触。

  巳三、不苦不乐受2 午一、征

  即于此身不苦不乐受生时,当云何观?

  午二、释

  谓如毒热痈离冷热等触,自性毒热而本住故。

  卯二、举经说2 辰一、受所摄2 巳一、依三苦辨

  薄伽梵说:当知乐受,坏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乐受,行苦故苦。

  薄伽梵说至行苦故苦者:坏苦、苦苦,其相易了。唯行苦性,遍行一切,若乐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乐受中,其相难知。何故世尊但说不苦不乐受由行苦故苦?当知此行苦性,唯于不苦不乐受中分明显现,是故世尊作如是说。虽于乐苦受中亦有此行苦性,然由爱恚二法扰乱心故,此行苦性不易可了。譬如热痈,若以冷触封之,即生乐想;热灰堕上,便生苦想;若二俱离,于此热痈,尔时唯有痈自性苦分明显现。如是于业烦恼所生诸行所有安立粗重所摄,犹如热痈;行苦性中,所有乐受,如冷触封;所有苦受,如热灰堕;所有不苦不乐受,如离二触痈自性苦。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六卷一页4939)[10]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巳二、依喜等辨3 午一、列

  复[11]说有有爱味喜、有离爱味喜、有胜离爱味喜。

  午二、指

  如是等类,如经广说。

  午三、摄

  应知堕二界摄。

  复说有有爱味喜至堕二界摄者:此中有爱味喜,堕欲界摄;由欲界系诸五取蕴,及顺欲贪五种妙欲为因为缘之所生故。此喜自性爱味所摄,由是说言有爱味喜。与此相违,有离爱味喜、有胜离爱味喜,如应当知堕色界摄。无色无喜,是故唯说堕二界摄。复次,当知有爱味喜,即依耽嗜喜;离爱味喜、胜离爱味喜,即依出离喜。依世间道离欲界欲而生于喜,是名离爱味喜;依出世道,于五取蕴了知无常苦等法已而生于喜,是名胜离爱味喜。

  辰二、非受摄2 巳一、想受灭乐2 午一、标

  又薄伽梵建立想受灭乐为乐中第一。

  午二、简

  此依住乐,非谓受乐。

  想受灭乐等者:谓诸圣者已得非想非非想处,复欲暂时住寂静住,从非有想非无想处心求上进。心上进时,求上所缘竟无所得;无所得故,心心所法灭而不转;是名想受灭定。于此定中,住极寂静。依寂静乐,建立第一;非谓受乐,灭不转故。

  巳二、离贪等乐2 午一、标列

  又说有三种乐。谓离贪、离瞋、离痴等欲[12]。

  午二、明摄

  此三种乐唯无漏界中可得,是故此乐名为常乐,无漏界摄。

  又说有三种乐等者:此中欲言,谓烦恼欲。离贪瞋痴,永不相应,是名离欲。等言,等取我见、我慢。此痴所摄,故不具说。一切烦恼,总摄为三,即贪瞋痴。永离此故,说有三乐。如是三乐,离五无常,故名常乐。五无常者,谓由诸行是无常性、无恒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变坏法性故。如下摄事分释。(陵本八十六卷一页6485)

  子二、受用饮食2 丑一、总标

  复次,饮食受用者,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寿命安住。

  饮食受用至寿命安住者:食有四种。所谓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由此四种能令诸根大种长养,故名为食。受用此食,任持有情令住不坏,由是说言寿命安住。然于此中应更分别。若于三界将生有情,由有识食,能令寿命安住。谓诸异生补特伽罗,未得厌离对治喜乐,由所润识能取能满当来内身;以于内身能取能满故,于流转中相续决定,是名为住。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二页4286)是名三界将生有情寿命安住。若于三界已生有情,具由四食,能令羸损诸根大种皆得增益,又令疾病亦得除愈。又有长寿诸有情类,若不得食,非时中夭。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六卷四页5257)是名三界已生有情寿命安住。又触、意思、识三种食,通三界有;段食一种,唯欲界有。是故一切三界有情,随所生处,受用有别。

  丑二、别辨2 寅一、触意思识食

  此中当知触、意思、识三种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安住。

  寅二、段食2 卯一、标唯欲界

  段食一种,唯令欲界有情寿命安住。

  卯二、别辨诸趣3 辰一、那落迦有情

  复[13]于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细段食。谓腑藏中有微动风,由此因缘,彼得久住。

  辰二、饿鬼傍生人有情

  饿鬼、傍生、人中,有麤段食。谓作分段而啖食之。

  辰三、欲界天等有情

  复有微细食。谓住羯罗蓝等位有情,及欲界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销化,无有便秽。

  复有微细食谓住羯罗蓝等位有情者:从羯罗蓝乃至发毛爪位,由微细津味而得资长。从是以后,根位、形位,由母所食生粗津味而得资长。是名住羯罗蓝等位有情微细食别。如前意地说。(陵本二卷三页117)

  子三、受用淫欲3 丑一、淫欲差别2 寅一、简那落迦有情3 卯一、标

  复次,淫欲受用者,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无淫事。

  卯二、征

  所以者何?

  卯三、释

  由彼有情长时无间多受种种极猛利苦。由此因缘,彼诸有情,若男于女不起女欲,若女于男不起男欲,何况展转二二交会。

  若男于女不起女欲等者:此中欲言,谓淫欲贪。此由八种虚妄分别而得生起。何等为八?谓引发分别、觉悟分别、合结分别、有相分别、亲昵分别、喜乐分别、侵逼分别、极亲昵分别。如下思所成地释。(陵本十七卷三页1462)那落迦有情,由苦无间,于淫欲事尚无最初引发分别,何况得有侵逼分别,乃至最后极亲昵分别。此中最初引发分别,即谓若男于女生起女欲,若女于男生起男欲。彼有情类更相顾盼,不起爱染,是故说无。侵逼分别、极亲昵分别,即谓展转二二交会。若男若女,是名初二;彼男女根,是名后二。递相陵犯,是名合会。

  寅二、辨余趣有情2 卯一、鬼傍生人

  若鬼、傍生、人中,所有依身苦乐相杂,故有淫欲,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净流出。

  卯二、欲界诸天2 辰一、总标

  欲界诸天虽行淫欲,无此不净;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

  辰二、别辨2 巳一、地居天2 午一、举四大王众天

  四大王众天,二二交会,热恼方息。

  午二、例三十三天

  如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亦尔。

  巳二、空居天4 午一、时分天

  时分天唯互相抱,热恼便息。

  午二、知足天

  知足天唯相执手,热恼便息。

  午三、乐化天

  乐化天相顾而笑,热恼便息。

  午四、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眼相顾视,热恼便息。

  烦恼便息等者:此中烦恼,谓淫欲贪,亦名热恼,贪火烧故。

  丑二、有无摄受差别2 寅一、举四大洲2 卯一、有摄受等

  又三洲人摄受妻妾,施设嫁娶。

  卯二、无摄受等

  北拘卢洲无我所故,无摄受故,一切有情无摄受妻妾,亦无嫁娶。

  寅二、例大力鬼等2 卯一、例

  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亦尔。

  卯二、简

  唯除乐化天及他化自在天。

  丑三、欲天出生差别2 寅一、简依处

  又一切欲界天众,无有处女胎藏。

  寅二、明差别

  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五岁小儿欻然化出;三十三天如六岁;时分天如七岁;知足天如八岁;乐化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如十岁。

  壬六、生建立2 癸一、辨差别2 子一、三种欲生2 丑一、标

  复次,生建立者,谓三种[14]欲生。

  丑二、释3 寅一、第一欲生2 卯一、释2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现住欲尘,由此现住欲尘故,富贵自在。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一切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知足天[15]。

  卯二、结

  是名第一欲生。

  寅二、第二欲生2 卯一、释3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变化欲尘,由此变化欲尘故,富贵自在。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乐化天。

  辰三、释所由

  由彼诸天为自己故,化为欲尘,非为他故;唯自变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

  卯二、结

  是名第二欲生。

  寅三、第三欲生2 卯一、释3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他化欲尘,由他所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他化自在天。

  辰三、释所由

  由彼诸天为自因缘亦能变化,为他因缘亦能变化,故于自化非为希奇;用他所化欲尘为富贵自在,故说此天为他化自在。非彼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尘,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尘者。

  卯二、结

  是名第三欲生。

  子二、三种乐生2 丑一、标

  复有三种乐生。

  丑二、释3 寅一、第一乐生

  或有众生用离生喜乐灌洒其身,谓初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一乐生。

  寅二、第二乐生

  或有众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二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二乐生。

  寅三、第三乐生

  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三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三乐生。

  癸二、明建立2 子一、问

  问:何故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耶?

  子二、答2 丑一、标列三求

  答:由三种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

  丑二、配释差别2 寅一、正配属2 卯一、三种欲生

  谓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欲求者,一切皆为三种欲生,更无增过。

  卯二、三种乐生

  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有求者,多分求乐;由贪乐故,一切皆为三种乐生。

  寅二、简建立2 卯一、明寂静处

  由诸世间为不苦不乐寂静生处起追求者,极为尠少,故此以上不立为生。

  卯二、辨梵行求2 辰一、正梵行求

  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一切皆为求无漏界。

  辰二、邪梵行求2 巳一、显有上

  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者,为求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起邪分别,谓为解脱,当知此是有上梵行求。

  巳二、指无上

  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

  为求不动等者:有色、有对种种别异想动断故,是名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如下摄事分说。(陵本九十七卷十八页7303)色界诸地皆名不动,今约上胜,且说二种。若邪梵行求者,唯为对治欲杂染故,渐依三行修对治道。由趣不动行,渐次证入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定;由趣无所有处行,证入无所有处定;由趣非想非非想处行,证入非想非非想处定。然于彼定多生爱味,起邪分别,谓我已能入如是定。此即能感彼定生果。虽暂离欲,谓为解脱,然不解脱一切后有杂染,是故名为堕邪梵行求者。诸圣弟子当知不尔。由为对治欲及后有二种杂染,修对治道,渐次乃至非非想处定,于其上舍不生爱味。彼现法中能般涅槃,能全解脱后有一切杂染,是即名无漏界。由是道理,梵行求者成二差别。谓堕邪梵行求者,名有上梵行求。此中梵行,谓离习淫欲法。求无漏界者,名无上梵行求。此中梵行,谓八圣支道。

  壬七、自体建立2 癸一、总标

  复次自体建立者,谓于三界中所有众生有四种得自体差别。

  癸二、别释4 子一、唯由自害2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由自所害,不由他害。

  丑二、列种类2 寅一、戏忘天

  谓有欲界天,名游戏忘念。彼诸天众或时耽着种种戏乐,久相续住;由久住故,忘失忆念;由失念故,从彼处没。

  寅二、意愤天

  或复有天,名曰意愤。彼诸天众有时展转捔[16]眼相视;由相视故,意愤转增;意愤增故,从彼处没。

  子二、唯由他害2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由他所害,不由自害。

  丑二、列种类

  谓处羯罗蓝、遏部昙、闭尸、键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众生。

  子三、由自他害2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亦由自害,亦由他害。

  丑二、列种类

  谓即彼众生处已生位,诸根圆满,诸根成熟[17]。

  子四、非自他害2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亦非自害,亦非他害。

  丑二、列种类

  谓色无色界诸天、一切那落迦、似那落迦鬼、如来使者、住最后身、慈定、灭定、若无诤定、若处中有,如是等类。

  所得自体由自所害不由他害等者:此中四句分别,如文可知。一切有情所得自体,或有中夭,或无中夭。有中夭中,或由自害,或由他害。是故建立自体差别。

  壬八、因缘果建立2 癸一、征

  复次[18],云何因缘果建立?

  癸二、释2 子一、标列

  谓略说有四种。一、由相故;二、由依处故;三、由差别故;四、由建立故。

  子二、随释4 丑一、由相2 寅一、总标相

  因等相者,谓若由此为先,此为建立,此和合故,彼法生,或得、或成、或办、或用,说此为彼因。

  因等相者至此为彼因者:此释由相建立因缘果义,名因等相。于中,由此为先,是其因相;此为建立,是其缘相;此和合故,是其因缘同作业相;生、得、成、办、用,是其果相。由顺益义是因义,建立义是缘义,成办义是果义故。如下自释。(陵本五卷十二页368)

  寅二、问答辨5 卯一、彼法生2 辰一、问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生耶?

  辰二、答

  答:自种子为先。除种子依,所余若有色、若无色依及业为建立。助伴、所缘为和合故。随其所应,欲系、色系、无色系及不系诸法生。

  自种子为先至不系诸法生者:此中诸法,谓眼识自性,乃至意自性。此有堕非堕摄界地差别,由是说名欲系、色系、无色系及不系法。如是诸法生时,要自种子为先,此即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为显种子依,故作如是说。所余若有色依为建立者,此即五识俱有依;若无色依为建立者,此即诸识等无间依;及业为建立者,此即诸识作业;助伴、所缘,如文可知。当知此诸法生,约五相应为论。五相应者,如前五识身相应地及意地已说。(陵本一卷五页4)

  卯二、彼法得2 辰一、问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得何法耶?

  辰二、答2 巳一、标

  答:声闻、独觉、如来种性为先。内分力为建立。外分力为和合故。烦恼离系,证得涅槃[19]。

  巳二、释2 午一、内分力

  内分力者,谓如理作意、少欲知足等内分善法,及得人身、生在圣处、诸根无阙、无事业障、于其善处深生净信,如是等法名内分力。

  内分力者等者:远离外道种种恶见,是名如理作意。由不增益非真实有,亦不损减诸真实有故。如前意地释。(陵本一卷十一页50)具足功德,不求他知,是名少欲。于诸资具不屡希求,得已受用,不染不爱,是名知足。等言,等取易养、易满,乃至贤善诸庄严法。如下声闻地释。(陵本二十五卷十八页2143)生人同分,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名得人身。生于中国,不生边地,于是处所,贤圣、正至、正行、诸善丈夫皆往游涉,是名生在圣处。性不愚钝,亦不顽騃,又不瘖痖,堪能解了善说、恶说所有法义,乃至广说支节无减,是名诸根无阙。于五无间随一业障,不自造作,不教他作,是名无事业障。于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得净信心,是名于其善处深生净信。如是等法,名内分力。生圆满中,依内摄故。如下修所成地及声闻地释。(陵本二十卷一页1701、二十一卷四页1823)

  午二、外分力

  外分力者,谓诸佛兴世、宣说妙法、教法犹存、住正法者随顺而转、具悲信者以为施主,如是等法名外分力。

  外分力者等者:谓诸如来出现世间,现证无上正等菩提,是名诸佛兴世。宣说真实苦集灭道无量法教,是名宣说妙法。虽佛世尊般涅槃已,而世俗正法犹住未灭,胜义正法未隐未断,是名教法犹存。圣弟子众如其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是名住正法者随顺而转。诸有正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于彼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具,是名具悲信者以为施主。如是等法,名外分力。生圆满中,依外摄故。如下修所成地及声闻地释。(陵本二十卷二页1704、二十一卷五页1828)

  卯三、彼法成2 辰一、问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成耶?

  辰二、答

  答:所知胜解、爱乐为先。

  所知胜解爱乐为先者:于所知法自性、差别,决定忍可,是名胜解。又于所知自性、差别,各别摄受自品所许,是名爱乐。此为先因,方能建立所成立义故。所成立义有二差别,如下闻所成地释。(陵本十五卷六页1297)

  宗、因、譬喻为建立。

  宗因譬喻为建立者:此显能成立法有此差别。所谓立宗、辩因、引喻。闻所成地说有八种能成立法,今于此中略摄为三,故作是说。如下闻所成地别释其相。(陵本十五卷七页1298)

  不相违众、善抗[20]论者为和合故。所立义成。

  不相违众善抗论者为和合故者:于立论时,现前众会若无僻执,非不贤正、非不善巧,是名不相违众。彼敌论者若具辩才,善自他宗,勇猛无畏,是名善抗论者。如下闻所成地释。(陵本十五卷二十页1349)

  卯四、彼法办2 辰一、问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办耶?

  辰二、答2 巳一、工巧业处办

  答:工巧智为先。随彼勤劬为建立。工巧业处众具为和合故。工巧业处办。

  工巧智为先等者:工业妙智,名工巧智。工业依处,略有十二,是名工巧业处。如下闻所成地说。(陵本十五卷二十二页1360)

  巳二、有情安住办

  复[21]爱为先。由食住者依止为建立。四食为和合故。受生有情安住充办。

  复爱为先至安住充办者:此中受生有情安住充办,当知受生有二差别,谓已受生及当受生。有情亦有三界差别,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于三界中,若已受生有情,随其所应,识执名色,是名安住。若当受生有情,识为爱润,能取能满当来内身,是名充办。一切异生补特伽罗,未得厌离对治喜爱,名爱为先。三界有情依食住者,要依眼等六处,六识身转,是名依止为建立。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随应摄益、长养诸根大种,是名四食为和合。此中诸义,依下决择分释。(陵本五十四卷一页4279)

  卯五、彼法用2 辰一、问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用耶?

  辰二、答2 巳一、标

  答:即自种子为先。如[22]此生为建立。即此生缘为和合故。自业诸法作用可知。

  巳二、释2 午一、征

  何等名为自业作用?

  午二、辨2 未一、内分自业差别

  谓眼以见为业,如是余根各自业用应知。

  未二、外分自业差别

  又地能持,水能烂,火能烧,风能燥,如是等类,当知外分自业差别。

  即自种子为先等者:有体诸法,方有作用;作用差别,众多非一;由是说自种子为先。种子生时,作用方显,由是说此生为建立。此即自种。遮离自种别无法生,故置此言。又自种子要待余缘之所摄受,方能得生,由是说此生缘为和合。诸法作用各别决定,是名自业诸法作用。无量差别,随类应知。

  丑二、由依处2 寅一、标

  因等依处者,谓十五种。

  寅二、列

  一、语,二、领受,三、习气,四、有润种子,五、无间灭,六、境界,七、根,八、作用,九、士用,十、真实见,十一、随顺,十二、差别功能,十三、和合,十四、障碍,十五、无障碍。

  丑三、由差别2 寅一、标

  因等差别者,谓十因、四缘、五果。

  寅二、列3 卯一、十因

  十因者,一、随说因,二、观待因,三、牵引因,四、生起因,五、摄受因,六、引发因,七、定异因,八、同事因,九、相违因,十、不相违因。

  卯二、四缘

  四缘者,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

  卯三、五果

  五果者,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离系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

  丑四、由建立2 寅一、明所依3 卯一、十因10 辰一、随说因4 巳一、标

  因等建立者,谓依语因依处,施设随说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

  由于欲界系法,色无色界系法,及不系法,施设名为先故想转,想为先故语转,由语故,随见、闻、觉、知起诸言说。

  巳四、结

  是故依语依处,施设随说因。

  由于欲界系法至起诸言说者:此中诸法,若堕界摄,若非堕摄,施设一一自性差别,是谓为名。以此为依,心起构画,是名为想。由此想故,起能诠声,是名为语。由是故说名为先故想转,想为先故语转。由语能诠所欲说义,随依见、闻、觉、知而起言说。言说有四,是故名诸。如前意地释。(陵本二卷十九页175)

  辰二、观待因4 巳一、标

  依领受因依处,施设观待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欲求乐者3 未一、欲系乐

  由诸有情诸有欲求欲系乐者,彼观待此,于诸欲具,或为求得、或为积集、或为受用。

  诸有欲求欲系乐者至或为受用者:此中彼言,谓欲求有情。此谓欲系乐。十身资具,名诸欲具。十身资具,如前意地释。(陵本二卷十七页165)于诸欲具未得希得,名为求得。得已悭执,不少喜足,名为积集。得已染爱、耽嗜、饕餮,名为受用。

  未二、色无色系乐

  诸有欲求色无色系乐者,彼观待此,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

  未三、不系乐

  诸有欲求不系乐者,彼观待此,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

  午二、不欲苦者

  诸有不欲苦者,彼观待此,于彼生缘、于彼断缘,或为远离、或为求得、或为受用。

  巳四、结

  是故依领受依处,施设观待因。

  于彼生缘至或为受用者:此中彼言,即前说苦。于苦生缘,说为远离;于苦断缘,说为求得及为受用。

  辰三、牵引因4 巳一、标

  依习气因依处,施设牵引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内身

  由净不净业熏习三界诸行,于爱不爱趣中牵引爱不爱自体。

  午二、外器

  复[23]即由此增上力故,外物盛衰。

  巳四、结

  是故依诸行净不净业习气依处,施设牵引因。

  辰四、生起因4 巳一、标

  依有润种子因依处,施设生起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标生相

  由欲、色、无色界系法,各从自种子生。

  午二、释爱因

  爱名能润,种是[24]所润。由此所润诸种子故,先所牵引各别自体当得生起。如经言:业为感生因,爱为生起因。

  巳四、结

  是故依有润种子依处,施设生起因。

  辰五、摄受因4 巳一、标

  依无间灭因依处,及依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实见因依处,施设摄受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有系法2 未一、举欲系法

  由欲系诸法无间灭摄受故,境界摄受故,根摄受故,作用摄受故,士用摄受故,彼[25]诸行转。

  未二、例色无色系法

  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法亦尔。

  午二、不系法

  或由真实见摄受故,余不系法转。

  巳四、结

  是故依无间灭、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实见依处,施设摄受因。

  彼诸行转者:此中彼言,谓欲系法。于欲系中色、非色蕴,名彼诸行。随其所应,依彼依处方能得生,是故说彼依处为摄受因。

  辰六、引发因4 巳一、标

  依随顺因依处,施设引发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3 午一、善法4 未一、欲系2 申一、辨相2 酉一、自增胜

  由欲系善法,能引欲系诸胜善法。

  酉二、转胜上

  如是欲系善法,能引色无色系及不系善法。

  申二、释因

  由随顺彼故。

  未二、色系

  如欲系善法,如是色系善法能引色系诸胜善法,及无色系善法、不系善法。

  未三、无色系

  如色系善法,如是无色系善法能引无色系诸胜善法,及不系善法。

  未四、不系

  如无色系善法,如是不系善法能引不系诸胜善法,及能引发无为作证。

  午二、不善法2 未一、标

  又不善法能引诸胜不善法。

  未二、释2 申一、举欲贪

  谓欲贪能引瞋、痴、慢、见、疑、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

  申二、例瞋等

  如欲贪,如是瞋、痴、慢、见、疑,随其所应尽当知。

  午三、无记法2 未一、辨相2 申一、约种识辨

  如是无记法能引善、不善、无记法,如善、不善、无记种子阿赖耶识。

  申二、约段食辨

  又无记法能引无记胜法。如段食能引受生有情令住、令安,势力增长。

  未二、释因

  由随顺彼故。

  巳四、结

  是故依随顺依处,施设引发因。

  如是无记法至阿赖耶识者:阿赖耶识性唯无记,名无记法。彼识中种,有善、不善、无记差别,是故能引善、不善、无记法。

  辰七、定异因4 巳一、标

  依差别功能因依处,施设定异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举欲系法

  由欲系诸法自性功能有差别故,能生种种自性功能。

  午二、例色系等法

  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及不系法亦尔。

  巳四、结

  是故依差别功能依处,施设定异因。

  辰八、同事因4 巳一、标

  依和合因依处,施设同事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举生和合2 未一、举欲系法

  要由获得自生和合故,欲系法生。

  未二、例色系等法

  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及不系法亦尔。

  午二、例余和合

  如生和合,如是得、成、办、用和合亦尔。

  巳四、结

  是故依和合依处,施设同事因。

  辰九、相违因4 巳一、标

  依障碍因依处,施设相违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举生相违2 未一、举欲系法

  由欲系法将得生,若障碍现前便不得生。

  未二、例色系等法

  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及不系法亦尔。

  午二、例余相违

  如生,如是得、成、办、用亦尔。

  巳四、结

  是故依障碍依处,施设相违因。

  辰十、不相违因4 巳一、标

  依无障碍因依处,施设不相违因。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举生不相违2 未一、举欲系法

  由欲系法将得生,若无障碍现前,尔时便生。

  未二、例色系等法

  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及不系法亦尔。

  午二、例余不相违

  如生,如是得、成、办、用亦尔。

  巳四、结

  是故依无障碍依处,施设不相违因。

  卯二、四缘4 辰一、因缘

  复次,依种子缘依处,施设因缘。

  辰二、等无间缘

  依无间灭缘依处,施设等无间缘。

  辰三、所缘缘

  依境界缘依处,施设所缘缘。

  辰四、增上缘

  依所余缘依处,施设增上缘。

  卯三、五果4 辰一、异熟果及等流果

  复次依习气、随顺因缘依处,施设异熟果及等流果。

  依习气随顺因缘依处等者:习气依处为牵引因,即种子缘所依;随顺依处为引发因,即增上缘所依;是名习气、随顺因缘依处。依牵引因及种子缘,施设异熟果。依引发因及增上缘,施设等流果。

  辰二、离系果

  依真实见因缘依处,施设离系果。

  依真实见因缘依处施设离系果者:此中因缘,谓摄受因及增上缘。如是因缘依真实见,名真实见因缘依处。

  辰三、士用果

  依士用因缘依处,施设士用果。

  依士用因缘依处施设士用果者:此中因缘,如前真实见因缘依处释。

  辰四、增上果

  依所余因缘依处,施设增上果。

  寅二、辨义相2 卯一、释三义

  复次,顺益义是因义,建立义是缘义,成办义是果义。

  卯二、辨因相2 辰一、五种相2 巳一、约法体辨2 午一、标列

  又建立因有五种相。一、能生因,二、方便因,三、俱有因,四、无间灭因,五、久远灭因。

  午二、随释5 未一、能生因

  能生因者,谓生起因。

  未二、方便因

  方便因者,谓所余因。

  未三、俱有因2 申一、明一分

  俱有因者,谓摄受因一分。

  申二、举眼等

  如眼于眼识,如是耳等于所余识。

  未四、无间灭因

  无间灭因者,谓生起因。

  未五、久远灭因

  久远灭因者,谓牵引因。

  无间灭因至牵引因者:于前自体无间灭已,后之自体无间得生。于尔所时,爱所润种为新生因,是名无间灭因。净不净业既造作已,虽久远灭,然有彼种而不舍离,依自相续而得生起,是名久远灭因。又缘起支次第相望,皆有无间灭及久远灭二种缘义,如下当说。(陵本十卷九页772)

  巳二、约业用辨2 午一、标

  又建立因有五种相。

  午二、列

  一、可爱因,二、不可爱因,三、增长因,四、流转因,五、还灭因。

  辰二、七种相3 巳一、标

  又建立因有七种相。

  巳二、释7 午一、要是无常

  谓无常法是因,无有常法能为法因。谓或为生因,或为得因,或为成立因,或为成办因,或为作用因。

  无常法是因等者:若法有生灭,是名无常法;若法无生灭,是即名常法。由无常法有生灭故,业用可得,故能为因。常法不尔,故说非因。此中为因说有五种,十因差别随应当知。

  午二、要望他性及后自性2 未一、标二种

  又虽无常法为无常法因,然与他性为因,亦与后自性为因。

  未二、随难释

  非即此剎那。

  然与他性为因等者:种生现行,名与他性为因;果望于因,性非是一,故名为他。种生自种,名与自性为因;种望于种,因性是一,故名为自。若与他性为因,当知同一剎那;若与自性为因,当知非一剎那。为显此义,故说后言。种安住位,因性随转,恒相续故。

  午三、要已生未灭

  又虽与他性为因,及与后自性为因,然已生未灭方能为因,非未生已灭。

  然已生未灭等者:已生未灭相是现在,未生相是未来,已灭相是过去。如前意地已说。(陵本三卷七页221)今应准释。

  午四、要得余缘

  又虽已生未灭[26],然得余缘方能为因,非不得余缘[27]。

  然得余缘等者:谓彼彼行生缘现前,彼彼行因生彼彼行,非不待缘诸行得生。由是道理,诸行虽有各别生因,而无俱时顿生起过。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一卷十六页4122)

  午五、要成变异

  又虽得余缘,然成变异方能为因,非未成[28]变异。

  然成变异等者:种若成熟,是名变异。生缘摄受,异前相故。

  午六、要与功能相应

  又虽成变异,必与功能相应方能为因,非失功能。

  必与功能相应等者:诸法种子若被损伏及与永害,名失功能。如谷麦种安置空迥,或于干器,虽不生芽,非不种子;若火所损,尔时毕竟不成种子。诸法种子功能相应及失功能,应如是知。

  午七、要相称相顺

  又虽与功能相应,然必相称相顺方能为因,非不相称相顺。

  然必相称相顺等者:若无障碍现前,及与随顺引发,是名相称相顺。如前随顺因依处及无障碍因依处释。(陵本五卷十一页360)

  巳三、结

  由如是七种相,随其所应,诸因建立应知。

  己二、相施设建立2 庚一、征

  复次[29],云何相施设建立?

  庚二、释2 辛一、总标列2 壬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体所缘行相 等起与差别 决择及流转 略辩相应知

  壬二、长行

  应知此相略有七种。一、体性,二、所缘,三、行相,四、等起,五、差别,六、决择,七、流转。

  辛二、随别释7 壬一、体性

  寻伺体性者,谓不深推度所缘,思为体性。若深推度所缘,慧为体性应知。

  寻伺体性者等者:当知寻、伺,慧思为性,犹如诸见。若慧依止意言而生,于所缘境慞惶推究,虽慧为性,而名寻、伺。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八卷八页4729)今于此中复更分别。思唯令心造作,遍行为性,不深推度所缘;慧能简择诸法,观察境生,故深推度所缘。依此建立寻伺体性差别。

  壬二、所缘

  寻伺所缘者,谓依名身、句身、文身,义为所缘。

  依名身句身文身义为所缘者:共知增语,是谓名身;名字圆满,是谓句身;二所依字,是谓文身。摄释分中别释其相。(陵本八十一卷一页6165)此三为依,能显于义,是名寻伺所缘。当知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故。亦如摄释分说。(陵本八十一卷一页6163)

  壬三、行相

  寻伺行相者,谓即于此所缘,寻求行相,是寻;即于此所缘,伺察行相,是伺。

  寻伺行相者等者:于诸境界遽务推求,依止意言粗慧名寻;即于此境不甚遽务,而随究察,依止意言细慧名伺。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八卷八页4730)依此当知,寻求行相,粗慧为体;伺察行相,细慧为体。此所缘境,即谓意言,以是一切所知境界故。

  壬四、等起

  寻伺等起者,谓发起语言。

  壬五、差别2 癸一、标

  寻伺差别者,有七种差别。

  癸二、指

  谓有相、无相,乃至不染污,如前说。

  寻伺差别至如前说者:谓如意地中说。(陵本一卷十一页45)

  壬六、决择2 癸一、征

  寻伺决择者,若寻伺即分别耶?设分别即寻伺耶?

  癸二、辨2 子一、标义答

  谓诸寻伺必是分别,或有分别非寻伺。

  子二、释后句

  谓望出世智,所余一切三界心心法[30]皆是分别,而非寻伺。

  或有分别非寻伺等者:此中所余,谓于一切心心法中,除出世智及与寻伺,诸所余法是名所余。由出世智无分别故,望此说余一切三界心心法皆是分别。又除寻伺,说余一切三界心心法皆非寻伺。由是当知,此所余言应通二种。

  壬七、流转2 癸一、征2 子一、那落迦

  寻伺流转者,若那落迦寻伺,何等行?何所触?何所引?何相应?何所求?何业转耶?

  子二、傍生等

  如那落迦,如是傍生、饿鬼、人、欲界天、初静虑地天所有寻伺,何等行?何所触?何所引?何相应?何所求?何业转耶?

  癸二、辨4 子一、那落迦等2 丑一、举那落迦

  谓那落迦寻伺,唯是戚行,触非爱境,引发于苦,与忧相应,常求脱苦,娆心业转。

  娆心业转者:欲贪分别扰恼于心,名娆心业。下从那落迦,上至欲界天,皆有此业转。初静虑地天离欲界贪故,娆心业不转。

  丑二、例饿鬼

  如那落迦寻伺一向受苦,饿鬼寻伺亦尔。

  子二、傍生等

  傍生、人趣、大力饿鬼所有寻伺,多分戚行,少分欣行;多分触非爱境,少分触可爱境;多分引苦,少分引乐;多分忧相应,少分喜相应;多分求脱苦,少分求遇乐;娆心业转。

  子三、欲界诸天

  欲界诸天所有寻伺,多分欣行,少分戚行;多分触可爱境,少分触非爱境;多分引乐,少分引苦;多分喜相应,少分忧相应;多分求遇乐,少分求脱苦;娆心业转。

  子四、初静虑地天

  初静虑地天所有寻伺,一向欣行,一向触内可爱境界,一向引乐,一向喜相应,唯求不离乐,不娆心业转。

  己三、如理作意施设建立2 庚一、征

  复次[31],云何如理作意施设建立?

  庚二、释2 辛一、总标列2 壬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依处及与事 求受用正行 二菩提资粮 到彼岸方便

  壬二、长行

  应知建立略有[32]八相。谓由依处故、事故、求故、受用故、正行故、声闻乘资粮方便故、独觉乘资粮方便故、波罗蜜多引发方便故。

  辛二、随别释2 壬一、明八相2 癸一、释初五相5 子一、依处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依处者,谓有六种依处。一、决定时,二、止息时,三、作业时,四、世间离欲时,五、出世离欲时,六、摄益有情时。

  谓有六种依处等者:如理作意寻伺起时,诸善心法更互相应,由是说有六种依处。决择分说:于决定时,有信相应。止息杂染时,有惭与愧,顾自他故。善品业转时,有无贪、无瞋、无痴、精进。世间道离欲时,有轻安。出世道离欲时,有不放逸及舍。摄受众生时,有不害,此是悲所摄故。(陵本五十五卷五页4406)此中寻伺,随义应知。

  子二、事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事者,谓八种事。一、施所成福作用事,二、戒所成福作用事,三、修所成福作用事,四、闻所成事,五、思所成事,六、余修所成事,七、拣[33]择所成事,八、摄益有情所成事。

  谓八种事等者:此中八事,亦同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五卷六页4409)当知初三,福事所摄。若依静虑修习慈等四种无量,名修所成福作用事。次三,智事所摄。若依静虑修习蕴等善巧,名余修所成事。此智摄故,望前福摄,说之为余。义如菩萨地说。(陵本三十六卷五页2916)次一,出世道摄;择灭烦恼证得转依,故名拣择所成事。后一,大悲所摄;顿普摄受一切有情能作义利,故名摄益有情所成事。

  子三、求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求者,谓如有一,以法[34]及不凶险追求财物,不以非法及凶险[35]。

  以法及不凶险追求财物等者:谓以种种策励、劬劳、勤苦追求财物,而无追求种类过患。所谓能坏亲爱所作过患,乃至能起恶行所作过患。如下声闻地释。(陵本二十三卷九页1970)是名以法及不凶险追求财物。与此相违,是名非法及与凶险。由非善义是非法义,及有罪义是凶险义故。

  子四、受用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受用者,谓如即彼追求财已,不染、不住、不耽、不缚、不闷、不着,亦不坚执,深见过患,了知出离而受用之。

  不染不住等者:乐着受用,是名为染。得已不舍,是名为住。爱味相应,是名为耽。等起烦恼,是名为缚。不观得失,是名为闷。爱乐受用,无所顾惜,是名为着。起邪分别,见是功德,是名坚执。如是诸义,皆贪差别。如下摄异门分释。(陵本八十四卷十六页6400)与此相违,名不染等。

  子五、正行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正行者,谓如有一,了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长等,恭敬供养,利益承事。于今世、后世所作罪中,见大怖畏;行施作福,受斋持戒。

  了知父母至受斋持戒者:谓于父母,了知是有恩者;及于沙门、婆罗门、家长,了知是尊胜者。等言,等取作义利者、作所作者。如下菩萨地说。(陵本四十四卷十八页3600)若修惠施,是名行施。若作福业,是名作福。若受斋法,是名受斋,如近住律仪是。受戒无犯,是名持戒。

  癸二、指后三相3 子一、声闻乘资粮方便

  声闻乘资粮方便者,声闻地中我当广说。

  子二、独觉乘资粮方便

  独觉乘资粮方便者,独觉地中我当广说。

  子三、波罗蜜多引发方便

  波罗蜜多引发方便者,菩萨地中我当广说。

  壬二、随别广2 癸一、明方便2 子一、约施戒修辨2 丑一、辨三相3 寅一、施主相

  复次,施主有四种相。一、有欲乐,二、无偏党,三、除匮乏,四、具正智。

  施主有四种相等者:欢喜行施,名有欲乐。不向背施,名无偏党。施资生具,名除匮乏。不执取施,名具正智。

  寅二、具戒相

  具尸罗者亦有四相。一、有欲乐,二、结桥梁,三、不现行,四、具正智。

  具尸罗者亦有四相等者:常乐远离恶不善法,名有欲乐。尸罗为依,渡越恶法,名结桥梁。不由失念毁犯净戒,名不现行。由正了知,不起毁犯,名具正智。

  寅三、具修相

  成就修者亦有四相。一、欲解清净,二、引摄清净,三、胜解定清净,四、智清净。

  成就修者亦有四相等者:了知下地诸欲过患,乐欲出离,是名欲解清净。引摄上地喜乐及舍,是名引摄清净。修习胜解,思惟止行,令于所缘明净而转,名胜解定清净。即于所缘修习观行,后后胜解展转明净,乃至现观所知境事,名智清净。

  丑二、辨受施

  复[36]受施者有六种。一、受学受施,二、活命受施,三、贫匮受施,四、弃舍受施,五、羁游受施,六、耽着受施。

  复受施者有六种等者:为求胜智而受法施,是名受学受施。为当存养而受财施,是名活命受施。为除匮乏受资具施,是名贫匮受施。若彼物主于诸众生随欲而与,是名弃舍,彼受施者即以弃舍而为受用,是名弃舍受施。若为羁游,求止憩处而受其施,是名羁游受施。若于施物耽着受用,是名耽着受施。

  子二、约摄益有情辨2 丑一、举损恼2 寅一、八种

  复有八种损恼。一、饥损恼,二、渴损恼,三、粗食损恼,四、疲倦损恼,五、寒损恼,六、热损恼,七、无覆障损恼,八、有覆障损恼。

  无覆障损恼有覆障损恼者:无屋宇等,名无覆障。若无光明,名有覆障。

  寅二、六种

  复有六种损恼。一、俱生,二、所欲匮乏,三、逼切,四、时变异[37],五、流漏,六、事业休废。

  复有六种损恼等者:此之六种即前八种。若六若八,平等平等。于六种中,第一俱生,摄前饥、渴二损恼。第四时变异,摄前寒、热二损恼。余随次第应知。由麤食故,有所欲匮乏损恼;由疲倦故,有逼切损恼;由无覆障故,有流漏损恼;由有覆障故,有事业休废损恼。

  丑二、明摄益2 寅一、标列六种

  复有六种摄益。一、任持摄益,二、勇健无损摄益,三、覆护摄益,四、涂香摄益,五、衣服摄益,六、共住摄益。

  复有六种摄益等者:令离损恼,是名摄益。若由饮食令诸有情远离饥渴损恼,是名任持摄益。若所食物既受用已,令能长养诸根安乐,远离粗食损恼,是名勇健无损摄益。若由屋宇令诸有情远离无覆障损恼,是名覆护摄益。若令有情离热损恼,是名涂香摄益。离寒损恼,是名衣服摄益。由法光明,同受用法,令离有覆障损恼,是名共住摄益。

  寅二、释第六相2 卯一、举非善友

  复有四种非善友相。一、不舍怨心,二、引彼不爱,三、遮彼所爱,四、引非所宜。

  卯二、翻例善友

  与此相违,当知即是四善友相。

  四种非善友相等者:不忍他苦,发生愤恚,不舍随眠,流注恒续,是名不舍怨心。不护他心,令生忧苦,是名引彼不爱。不随彼转令生喜乐,是名遮彼所爱。乐着戏论,能引无义,是名引非所宜。

  癸二、明依事2 子一、引摄

  复有三种引摄。一、引摄资生具,二、引摄有喜乐,三、引摄离喜乐。

  复有三种引摄等者:如法追求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与众同用,是名引摄资生具。善能教授教诫,令证瑜伽作意止观,随其所应,当知引摄有喜乐及离喜乐。谓初二静虑名有喜乐,第三静虑名离喜乐。或前三静虑有喜及乐,名有喜乐;第四静虑以上诸定离喜及乐,名离喜乐。

  子二、随转供事3 丑一、标列种类

  复有四种随转供事。一、随转供事非知旧者,二、随转供事诸亲友者,三、随转供事所尊重者,四、随转供事具福慧者。

  丑二、明彼果利2 寅一、总标

  由此四种随转供事,依止四处,获得五果应知。

  寅二、别释2 卯一、依处2 辰一、征

  何等四处?

  辰二、列

  一、无摄受处,二、无侵恼处,三、应供养处,四、同分随转处。

  卯二、得果2 辰一、标

  依此四处,能感五果。

  辰二、列

  一、感大财富,二、名称普闻,三、离诸烦恼,四、证得涅槃,五、或往善趣。

  无摄受处者:由非知旧不为自所摄受故,名无摄受处。

  丑三、释具慧相2 寅一、依三慧辨

  又聪慧者有三种聪慧相。一、于善受行,二、于善决定,三、于善坚固。

  又聪慧者有三种聪慧相等者:由闻慧故,闻正法已,信受奉行,是名于善受行。由思慧故,于所闻法清净思惟、筹量、观察,是名于善决定。由修慧故,于所闻思住念正知,是名于善坚固。

  寅二、依三学辨

  复有三相。一、受学增上戒,二、受学增上心,三、受学增上慧。

  复有三相等者:一切诸学,三学所摄。谓戒、心、慧。由所趣义及最胜义,名为增上。如下声闻地释。(陵本二十八卷二页2329)思所成地[38]引伽他言:最先离恶作,最后乐成满,初学是为初,于此学聪睿。由此智修净,净生乐成满,诸学是为中,于此学聪睿。从此心解脱,永灭诸戏论,诸学是为尊,于此学聪睿。(陵本十六卷十六页1424)依此当知三聪慧相。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

返回目录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