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贪着利养断功德本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贪着利养断功德本
心佛道场,大家是不是将它庄严起来呢?这是人人心中有佛,人人心中都有庄严道场。《无量义经》八万菩萨齐集,用最虔诚的心来烧香、散花,以最敬重的心来绕佛、礼足。这是多么庄严。多么虔诚啊!心灵的道场若是现前的时候,就四面云集,四方八达如云集中一样,所以叫做[四面云集而现于佛]。
⊙[四面云集,而献于佛。]《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不管是有形、无形;有形的敬礼、无形的虔诚,都是围绕在佛的周围,敬又恭,这样来礼佛。这就是表示当时的道场,是如来海会,众所集合的时刻。我们若是想到出家众一万二千人、菩萨众八万人,可以知道那个画面是多么地整齐,多么地盛况啊!当时的如来道场众,就像海云集会一样,这样叫做[云集]。
⊙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
因为我们在经典中常常会读到[菩萨云来集]。菩萨云来集,是四方八达云涌在一起。你可以看到云,但是人走入那个云雾中也没有受云所障碍,云与云之间互相云涌,互不障碍。这也是比喻我们修行者心灵的道场,万法归一心,不管什么样的法,对我们的心都没有障碍,这就是我们修行要有这种心灵的境界。
《法华经》里,前面我们也已经说过了,二万日月灯明佛,最后成佛的日月灯明佛,这当中妙光菩萨还有八百弟子,八百弟子皆师妙光,八王子也是妙光菩萨的弟子。在那个时代,妙光菩萨负责传法。这个法在传的当中,有很精进的人,早精进就早成佛;懈怠、慢精进的人,当然就要拖得很晚了。
其中,八百弟子中有一位名叫做[求名],我们说过了。这位求名,就是因为他贪着利养,所以多所忘失。虽然读了很多经典,也是供养过无数的佛,但是在供佛、读诵,与心的懈怠,那是两回事。我们只知道供养、供养,我要读经、读经,但是供养和读经,与那个心灵、身体力行去精进,绝对是不同。
我们若能三合一,恭敬诸佛,也懂得供养,在经文里面又晓得要很殷勤去读诵,殷勤读诵之后就要身体力行。我们若是没有身体力行,只是在供佛,只是在读诵,但是心还是在贪着利养,只为了贪着利养,这样就叫做懈怠,于法并没有精进。
怎样叫做供佛?为何要供养?为什么要诵经?他的心没有专在那里,还是心在那个贪着利养里,因为这样,读诵的经典就是这样读、这样过去,读了就漏掉了。虽然那位求名菩萨也是供养过很多很多的佛,也是很用心,也是同样读诵很多的经典,但是多所忘失。这就是提醒我们,读经要如何读。
⊙[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法华经序品第一》
所以经文里面,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也是有在供养、恭敬、尊重,在赞叹诸法。他也是有善根,他有做就有善根,只是心不专而已,只是可惜多了一项,什么呢?贪着利养。这个贪着利养,真的是很害人的心。看,[为利养故,恶求多求]。
⊙贪着利养:为利养故,恶求多求。
这种求,求利,就是这样一直求,恶求、多求。恶求,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很简单,三餐,一餐一碗饭已经够吃了,还要求什么呢?出家,佛的时代就是一个钵,[一钵千家饭];一个钵,你[孤僧万里游],不管你一个人要到哪里,只是一个碗就够了,家家户户,我们若是每天时间到了,捧一个碗来到人家的门前托钵,这样就够了。修行啊!
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修行也是讲究现代生活的品质。现在的人修行,现代的享受,[天气热了。][开冷气啊!开冷气就不热了。]这种跟着现代的生活。
吃东西,就是我们吃得饱就好了,粗衣淡饭,穿得简单,能够干净、俐落,这样就很好了。但是,还要挑选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品牌,这就要再花用更多钱。而品牌与那块布是差多少呢?没有差。只是那个[品牌],说这是某某牌,很有名。有名的布料、有名的工厂,穿在身上就感觉到是一种很光耀的事情。
其实同一块布,到路边摊买,做好的衣服几百元。在店里买,只是多了那个牌子把它印上去,就要几千元、近万元。这都是恶求,超过了,恶求。同样是穿衣服,我们就是粗衣,能够蔽体、能够让我们御寒、穿得端庄,这样就可以了,何必要求名牌呢?
一栋房子,有楼上,我们走楼梯上去,这样也是一种运动。偏偏现在的人,爬一楼,[喘了,我来搭电梯。]这也是一栋房子,虽然一层一层,脚走得到,偏偏就要搭电梯。这也叫做恶求、多求。
很多事情我们用很简单就能够生活,靠我们身体的功能就能够生活下去,但是偏偏他就是要恶求,就是要多求。求于什么呢?求于享受。
⊙是利养法如贼,坏功德本,譬如天雹伤害五谷。利养名闻,亦复如是,坏功德苗令不增长。贪着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复如是。《大智度论》
所以《大智度论》里面就有这样说:[是利养法如贼]。这利养,我们人的心若是有利养的心,这就像我们的内心有贼,我们从外面搬很多的法进来,但是内心就有这个贼又把我们(得到的法)搬出去,这叫做漏失。让你读得再多,同样就一直漏掉,失掉了,这是心中的贼。
所以我们修行者,(阿罗汉)比丘,又有一个名,叫做[杀贼]。我们的内心有贼在,法无法存在我们的心中,这贼会搬走我们心灵的宝藏,法宝入心,就是让这种心灵的恶贼把我们搬走。所以,[是利养法如贼,坏功德本],它会破坏我们的功德本。[本]就是根源,我们的功德,其实我们人人既然发心了,发心,我们就要精进。我们一边精进,但是这个利养的心不断产生,这样我们在精进又有什么用呢?供养,或者是去做善事,不过还是利养的心很重,所以这样就会坏掉了功德本。
常常跟大家说,[功]就是内能自修、自谦;外能礼让,外面要与人结好缘,这叫做[德]。所以我们内心在精进,外面在付出,但是我们却还有利养、贪着的心,这样我们用功的这个道心就不会坚固了。我们的道心不坚固,就是破坏掉我们修行的本源,所以说[坏功德本,譬如天雹伤害五谷]。
我们常常听到,怎么突然之间天降雹。雹,就像霜雪一样,但是它结得整颗像石头,若是天降雹的时候,地上物都被它伤害了。所以这就是比喻天雹,损害地上五谷杂粮。这是我们修行者若有贪着利养,尽管我们很用心在经营,种出了五谷杂粮,就将要丰收了,竟然是天降雹来伤害。贪着[亦复如是],贪着也是这样,[坏功德苗令不增长],使这些地上物破坏掉,正在开花的时候,整个将它扫掉了,所以五谷杂粮就无法成长。所以贪着利养的人是断功德本,同样的意思。
所以我们修行要常常好好将我们心照顾好,不要有这种贪着的心生起。但是那位求名,他还有善根,他的善根,[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因为他有种很多的善根因缘,只是贪着,坏了他的道心,要不然的话,他也是很有善根。所以常常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修行、造福(的功德)还是在,只是心不专,比较散漫,但是功德还在。
所以[种诸善根],善根是什么?[身、口、意三业之善],身行善、口说好话、意想好意,这三业合起来也就是叫做善。[坚固善心,深不可拔,谓之根。]所以我们做善的事情要让它很深入下去,我们若是很深,有根这样伸长下去。
⊙[种诸善根]:身口意三业之善,坚固善心,深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余善根深厚,得值诸佛,终亦成道。
[又善能生妙果],这个善能生出妙果。果就是因,因就是果,[因核果海]。因,一颗一颗果里面有很多很多种子,所以﹁因核果海﹂,核、种子,果就能够遍满,所以[善能生妙果]。[余善根深厚],他的善能善心有余,很多很多,做很多的善,种很多的善根,有余,尤其是深厚。所以说起来,虽然是懈怠、贪着利养,不过还是很有善心。这是在描述那位求名菩萨。所以他也能,[得值诸佛,终成佛道],这位就是未来的弥勒佛。
各位菩萨,我们大家修行就是要向菩萨道走,我们既然要向菩萨道走,我们若是精进一点,我们就能早成就,我们若是懈怠,那就是很慢了。我们所种的善根,粒粒的种子都能存着,不是没了,但是会比较晚成就。所以我们学佛、学法,我们必定要从内心的道场自庄严,庄严我们的道场,不要散乱,每一句法,我们都要入心。法在心中,法在行中,行中有法就有禅,这就是我们在修行下功夫。所以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啊!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