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安住愿力净佛国度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安住愿力净佛国度
每天每天都在谈心。[安住愿力,广净佛国],这个愿力是我们修行者不可缺少的,我们若有这个愿力,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广净佛国,可以庄严佛的国度。庄严佛的国度是什么呢?为佛教,为众生。自古以来,所有的法师都是这样的愿,自度、度人、度众生。
以前的人一句话说:[佛教若要兴,就要看众僧。]僧是出家,也就是修行的代表者。你修的是什么行,佛的教法,佛陀所教,我们依教奉行,你若是有依教奉行,才能表达佛陀教法的可贵。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若在自己的身上表达不出来,这样这个佛教在人间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僧众、修行者,就是宗教的传承者。
所以我们常常在说,静思法脉要相传,不只是修行者的使命,我们还有我们丛林修行的法则,这样人家就知道,这叫做[静思法脉]所传承的生活方式。同样的道理,佛陀来人间要来教化我们,无非就是要我们人人以法相传。所以我们要[安住愿力,广净佛国],这就是我们心若安定下来,心净则土净,所以安住佛国,就是安住我们的心。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我们人人都有本地风光,所以我们的本地风光是这么的清净,将我们的本地风光展露出来,这就是最庄严佛国。
若能够这样,《无量义经》再接下来这段(经)文就说:[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是不思议功德。] 大家都常常在诵,很熟这段(经)文。我们安住了我们的心,能够净佛国度,展现出我们佛陀的教育精神,我们也是在身体力行,所以不用再多久就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的不用再多久,到底是多久呢?我告诉你们,我不知道,要看我们大家,我们的心有会道吗?心若会道,我们有安住在这个道吗?我们的心与道会,若能安住于道,这样就很快。要不然,到底还要多久,那就要看人人的发心、定愿到底有多久。
⊙阿耨多罗,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其道真正,无法不知,即正遍知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也可以说,[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包含宇宙所有的事、物道理,是至高无上的智慧,这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觉悟了宇宙万物的真理,所有的一切全都将道理包含在里面,所以[其道真正],这个道理是最正确的。只是这样一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所有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包含在里面,而且是最真、最正的道理。
所以这句话我们要很用心去了解。其实只要你体悟了,[一理通彻,万理通],你一个道理若全都了解之后,所有的道理都了解了。所以叫做[无法不知],意思也叫做[正遍知],所有的一切很普遍,我们都能知道。
所以学佛,心要专,心要定。即使游戏菩萨也要专于一心,我们说过了,专心救济众生。所以众生苦难偏多,各种的苦都有,不是我们肉眼看到,那个人有钱,看他每天的生活,用钱好像在用水,很洒脱。有的人若想到要吃,哪一个国家有多么好吃的东西,他不顾一切,他可以专程搭飞机去到某一个国家,享受那个口欲,一趟来回要花多少钱,他很舍得用钱,很洒脱。像这样要用钱很自由,这样他的人生有自由吗?有解脱吗?他这样到底是真的快乐吗?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应该是很有钱的少奶奶,要她改什么习气都没有问题,但是要她戒除口欲,很难啊!不过她还是很发心,就是要斋戒。有一天,朋友送了两只螃蟹来给她,看到这两只螃蟹,这不就是平时最爱吃的吗?但是那时候,看到活跳跳的两只螃蟹,脚还在动,那时候她的心更挣扎,她说:我决心要斋戒,总要诚正信实。所以自己就想,不然我送给别人。
要送给别人,她又想这样好吗?我不杀它,但是我让别人杀,让别人造业,这样也不好。我若是不吃,让别人杀了去吃,也是增加别人的业,不如自己来。所以她有很好的借口,就是不要再让别人造业,所以只好就自己来。
真的,她就像平时一样,就这样活活的把它放进去蒸。蒸起来之后,很新鲜,开始这样剥,这样把它脱壳,拿来吃的时候,怎么觉得食不知其味?而且自己又觉得很奇怪,与往日吃的东西都不一样,甚至有一点一直想要吐的感觉。那时候她才自己体悟到,我已经是发心了,过去就是无知,所以随着这个境界去贪欲,我现在一直很精进,我现在自己的感觉,良知已经起来了。
还真是幸好啊!幸好吃下去不知其味,还有反胃的感觉,这样让她下定决心,到现在她还继续斋戒,不只是继续斋戒,让她现在已经大精进了,所有一切的心欲完全去除,现在将心要清净过来,安住在这个道上,能够清净佛国。虽然过去她是那么由不得自己,听到哪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由不得自己,很没有自由,被口欲拖着一直走。现在已经可以逍遥自在了,她已经了解吃的道理。
我们吃,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生命足够营养就好了。心若静下来,身才会净,身净心静,我们的道才会净。这就是道理了解了,这就是最正确的道理。
刚才说的,她可以因为这样的闻法的机会,所以这么挣扎,她终于了解了。这样的了解,是不是从此这一辈子都了解呢?是不是能够像她说的,以后我都不会了,是不是以后都清净了?这就不知道了。要看她的心定或不定。若是佛菩萨就是很坚定。
⊙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正等觉也。
佛所得法,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佛所觉悟的智慧,所以叫做正等至觉。
⊙菩萨摩诃萨,大有情,求道果之众。
菩萨,[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人。情,有情,叫做[觉有情]。[摩诃]就是大,就是[大觉有情者],简称叫做[大有情],所以[大有情,求道果之众]。
在佛经中,尤其是《无量义经》里面,佛陀[离言法华]的道场,当然都是大有情者,就是真心求道的人,而且已经步步证果这样的人,所以叫做[求道果之众]。就是在法华会上,人人不只是发心,身体力行,心地风光一步一步都体会到的人。
⊙摩诃,谓大,有三种:愿大、行大、度众生大。故云大有情,亦云觉有情。
所以[摩诃]就是大。有三种大,这三种就是:第一要愿大。我们人人发愿,我们要发大愿。不是如世俗人,为了孩子读书要考试,就到庙里,买个水果、香、花去求:[若可以考得上理想的学校,我发愿我要吃初一、十五的素。]那也叫做发愿,但是是小愿。我们真正要发的愿是大愿,愿要大。我们要真正从发心开始,自度度人,自救也要救人,所以我们要发大愿。
第二要行大。光是发愿没有用,我们还要身体力行。即便你的愿再大,我们若不肯去身体力行,这样都叫做空愿,不实。所以我们必定要身体力行,救济众生。
第三要度众生大。我们要很大量去度众生,不只是度一个、二个,要无量数,这才是真的度众生大。这叫做大有情,觉悟大有情者,这叫做[摩诃萨]。所以我们学佛要学得发菩萨心,而且要发大心。
⊙皆有不思议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又德者得也。
这些人[皆有不可思议功德]。将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们已经道果纷纷已证,已经接近了要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这些人,都皆有不可思议功德。他已经做很多了,刚才说的,愿大、行大、度众生大,所以他有很多很多无量,叫做不思议功德。
[功者福利之功能]。我们要造福,利益众生的功能,这个字叫做[功]。我们只有内心发愿没有用,我们还要再表达出来,所以[能为善行之德]。善行你就是要去做,好事情就是要做,做就是我们的德。这个人很有德,有德行,就是你要做出去。
所以[德者,得也。]这也是常常跟大家说过了,我们的德,我们所做的都分分己得。所以在《大乘义》中这样说,[功德]这两个字,[功为功能,善有滋润福利之功]。这个善能够滋润我们福利群生的功用,所以名称为[功德]。
⊙功德,功为功能,善有滋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德。又恶尽曰功,善满曰德《大乘义章》
佛本来就是教我们这样做,《大乘义章》里面也是教我们这样做。所以我们必定在大乘佛法中,不离开利益众生的道理。所以我们道理是真正,我们学佛不能偏差了。千言万语,也就是要人人在日常生活中,心安住在道,道的方向要正。道的方向正,我们更要了解,修行者不只是为了出家在丛林中生活这样就好了,不是。我们真正的游戏菩萨,就是要专心在利益众生,这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所以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