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觉有情者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觉有情者

 

  学佛,我们要发大心,立大愿,行大志业,我们若有发这样的心,立这样的愿,追求佛法,才不会偏差。

  所以:

  有大根 具大智

  信大法 解大理

  修大行 立大因

  成大果

  故云 觉有情者

  可以这样,才能称为觉有情者,每天我们不就是希望,我们可以成为,人间的觉有情者吗?人生苦难偏多,菩萨就是为苦难众生,倒驾慈航在人间中,当然来了人间,开始就是宣扬佛法,接引众生。

  众生初闻佛法起欢喜心,这叫做新发意,开始在学,开始要学,就要有那个因缘,根机,遇到大法,我们接受了,这种根机,也就是过去生,虽然还没有成等正觉,还没有办法堪得了倒驾慈航,不过他过去也有结了这样的缘,这都是过去有因缘的大根者。

  过去就已经知道了,只是还没有到达最成熟的境界,这一回又有缘,所以有大根机又具大智,还是有具足智慧,所以接受了佛法,他就会相信,信为道源功德母,尤其是正信,所以这种的正信大法,就能了解大道理。

  大道理那就是大乘法,他不只是信,还能了解,所以他能够专心受持,大行,这种大行,就是菩萨行,上,不断求,上求;下,要化,化度众生;所以有上求下化,一方面一直学,追求佛法的正理,一方面很殷勤,为大地苦难众生,还是不断施教,我们接受到什么样的教法,是正确的,是好的教法,赶快把这个教法再传达给别人,这叫做「修大行」。

  尤其是「立大因」,我们过去既然有这个因,这一生成熟遇到这样的法,要好好把握机会,不要让它空过,立自己过去的大缘,又为未来众生的因,我们再造福因、结善缘,这都叫做,立大因。

  有这个因,我们和大家结这个缘,所以「成大果」,将来,我们过去生,尚未成等正觉,这一生也已经愈来愈成熟了,来生会更成熟,所以只要我们守护这一念心而不乱,过去、现在、未来,不断地成因,不断地成果,因缘,果报不断累积,这就是大因、大果,这样才是觉有情。

  那也就是菩萨,觉悟世间苦难众生的有情人,是甘愿来的,也甘愿入人群中去,能够上求下化,这就是觉有情者。

  因为法华会上,都是发大心,立大愿,除了在佛陀的僧团,佛陀觉得因缘成熟,也想要将僧团转一个方向,希望僧团人人,能够发大心,立大愿,所以要教菩萨法。

  在法华会上,将要开始教菩萨法的时候,八万人的菩萨,也是从十方这样来,总是四方八达,发大心,立大愿都来了,这些觉有情人都到达了,还有天、龙八部,诸天护法也都齐全了,也同样降临在这个道场,来成就这个道场。

  所以现在就是说人:

  韦提希子阿阇世王

  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法华经序品第一》

  「韦提希子」就是阿阇世王,他也和他的眷属有若干人,或者是百千眷属,应该也是不少人,一位国王既然出来了,当然随扈也很多,尤其是这个国家大臣,信仰佛法的也不少,但是以阿阇世王代表,阿阇世王前面还有「韦提希」。

  韦提希

  即《观无量寿经》

  因缘 所发起者

  乃阿阇世王之母

  也是频婆娑罗王的夫人,其实佛在说法的这个期间,已经是阿阇世王的时代,提起了韦提希,她是如何发起,《观无量寿经》的开头,所以将她标名在这里,这当然就是有这样的因缘。

  因为阿阇世王尚未出生之前,同样照例频婆娑罗王,请一位很有名的相命师,来为韦提希看她怀孕的,这个孩子,将来是为这个国家,成就什么样的大业,但是那个相命师就说,韦提希夫人怀孕的这个孩子,将来出生之后,会对国王不利。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所以这个国王,频婆娑罗王,他就常常心里很忧郁,他很爱他的夫人,当然也很期待,怀孕的这个孩子,将来是能够继承他的王位,所以他就是,每天怀着很不欢喜的心,总是孩子出生了,他想起那位相命先生的话,所以他一时无明生起,这孩子抱来就把他丢下去。

  结果这个孩子被丢下去的时候,宫女赶快去把他抱起来,就这样,国王在这中间,这个举动,他自己也吓到了,因为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不应该有这个动作,所以看到孩子被宫女救起来,幸好没有损伤,只是手指头受伤。

  所以他开始很疼这个孩子,好像心里有一个内疚,所以一直都是很疼这个孩子,直到长大,从这样开始,阿阇世就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父母很慈祥,就是很虔诚的佛教徒,这个国家风雨顺调,所以他是在一个很好环境中,成长的一个孩子。

  但是长大了,佛陀的僧团有一位提婆达多,其实提婆达多也是佛陀的堂弟,他很聪明,他听法能够了解,但是,了解是了解,无法彻底入心,所以,心所怀的,就是一些很不守规则,要如何破坏佛陀的僧团,要如何杀伤佛陀,这在佛教的故事中,有很多这个典故。

  像这样的人,他和阿阇世很好,他就是尽量谄媚阿阇世,常常在阿阇世的身边,显他的神通,所以阿阇世受提婆达多的影响,开始心里产生反逆的心态。

  所以两个人相约,你反佛,做新的佛,我来反我的国王,我篡位,我能当新王,所以两个人这样合谋。

  有一次频婆娑罗王出城了,(趁)这个机会,阿阇世将宫中开始完全封锁,国王进来了,就这样用他的兵将,将国王捉起来,将他监禁到牢狱去,不送东西他吃,但是韦提希很担心,所以她每一天,只好就去炒糖、拌着蜜,有营养,有甜的东西,抹在这件衣服上穿在里面,进去探狱,国王就是靠这个蜜和糖,这样来维持他的生命。

  在这期间,韦提希夫人,她觉得人生为何如此矛盾,最亲,最爱的孩子说变就变,这样,做这种忤逆的罪,无法辅导他,她对这个人间她很厌世,但是为了国王,为了这个国家,所以,她只好要忍耐。

  不过,她的心灵的依靠就是佛,所以她向佛求法,佛陀就为她讲解《观无量寿经》,成就韦提希(证)无生法忍,让她能够了解,你要忍耐,人世间就是如此,五浊恶世,娑婆世界是堪忍,所以你一定要超越这个堪忍,为无生法忍,所以她很用心,在这个净土法门,那就是《观无量寿经》,所以她厌恶这个阎浮提,向往着那个净土的地方,所以她受持《观无量寿经》,得到无生法忍。

  虽然是一面修学佛法,虔诚念佛,修净土,但是每天还是照常,同样以糖、蜜,去供应给她的国王,但是这件事情,被阿阇世知道了,他就叫人去牢狱的门,把它封起来,这样韦提希再也无法进去了。

  在这期间,国王,他也是信佛,他觉得万念俱灰,要怎么办呢?他还是用很虔诚的心,向着灵鹫山,祈求佛,能够救他,所以佛陀知道了,派遣目犍连去为他说法,当然目犍连也无法进去,透过牢狱上面的光线,目犍连运用神通,将声音传进牢狱。

  就在这个时候,阿阇世王和他的母亲韦提希,共同要吃饭的时候,阿阇世的儿子,很调皮,在玩一只狗,一直就要跟那一只狗玩,如果要他吃饭,他就说他要狗和他坐在一起,阿阇世爱子心切,好啦,好啦,狗来,儿子也来,那只狗坐在他儿子的身边。

  阿阇世,很慨叹,就跟他的母亲说,我堂堂是一位国王,我竟然为了爱我的儿子,所以我跟狗同桌吃饭,韦提希在这时候很忧凄,就跟她的儿子说,你知道吗?你小时候,你的脚趾受伤,有化脓,脓很多,你胀、痛、肿,你哭了,你的父亲为了减轻你的脚趾头,里面化脓,肿起来,为了要让你舒服一点,他用嘴为你吸出,脚趾头的脓和血。

  当时阿阇世听到,他非常的震撼,也非常的忏悔,赶快叫人,去打牢狱的门,要请他的父亲出来,刚好在这个时候,目犍连向频婆娑罗王说,四天王天,天人吃的东西,胜过了我们人间,他一时生起贪着的心,好像在吃那个东西,想入非非,忽然间听到外面的声音,阿阇世要来开门请他出去,他忽然间受惊吓,我的儿子来开门,一定是要来杀我。

  那是一时的动念,也是因饿了很多天了,没有体力了,又心执着在,吃四天王天的东西,所以在这个当下受到惊吓,就这样往生了。

  从这个时候,阿阇世开始很悔悟,很忏悔,当时阿阇世自己也生病了,阿阇世的弟弟,就对阿阇世王说,你每天这样也不是办法,佛在灵鹫山说法,你是不是赶快去求佛,请佛为你开示,那时候,他去了,文殊菩萨接引阿阇世,将阿阇世带到佛前去,就这样忏悔过去的错误,开始皈投佛法。

  但是他就是生病了,病,也是一日一日地沉重,不过他发愿护持佛法,所以佛陀要讲《法华经》,那个时候的阿阇世,也是抱病到佛陀的面前,在这个法会中,后来鸠摩罗什译经时,故意把韦提希列入,其实不是韦提希夫人在这里面,是韦提希的儿子阿阇世,在道场中。

  所以为了要让人们知道,韦提希就是开启佛陀,有这个因缘,让佛陀讲解《观无量寿经》的一个人,也是国王的母亲,所以将她的名字列出,所以这个地方才说,「韦提希子阿阇世」。

  各位,学佛,我们要发大心、立大愿,大愿要如何立呢?我们过去生中,现在生中,我们要应该要好好发大心,修大乘行,我们要入人群,好好顾好我们的大因,将来才能成大果,才不会内心一时动念,造成了不可解的怨。

  所以阿阇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未生怨,尚未出生之前父亲就很怨了,但是出生之后,一个举动就有造了这种的缘,总而言之,学佛时时要顾好这念心,所以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