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戒定慧破见思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戒定慧破见思惑

 

  声闻受法要深入道心,我们大家修行,开始都是在懵懂中,所以发心入佛门来,一步一步精进,以什么来精进?以我们的耳根闻法,了解了才能向前精进,就是以声音,我们才能受法,这叫做声闻受法,也能说闻声受法。

  因为法要从耳闻,耳朵听到的法,听到的,听清楚了吗?平时我们听到人在说话,不知道在说什么,好像很有意义,不过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拜托你再说一次;再说一次之后,听到了,我了解了。不过意思是不是确实如此?我再复述一次,这样对不对?说出来的人听了之后,对了,你说的没错,证实你听的了解了,再复讲一次,讲的人证明你听的没错,这样叫做深入道心。

  我们听,了解之后,在我们的心里,当然我们要依教,要依照这个教,在我们的心中,才能发挥我们的智力,所以智力要从那里起?我们了解之后,身体力行,所行的,对准我们听到的法,这样入于我们的心,走出去,让人看得到的,那就是道了。

  道,就是从依教而来,我们依教奉行,这就是智力;我们所吸收之后的力量,没有漏失掉,「就有道而正焉」,我们走的路是对的,我们也能向大家证明,路要这么走,道要这么修,这叫做「依教智力」,若这样我们才能除烦恼贼。

  声闻受法

  深入道心

  依教智力

  除烦恼贼

  远离无明

  生死自灭

  我们也说过了,比丘是因,罗汉是果,所以比丘开始入佛门时,他就要依教,依什么教?要破恶、怖魔、乞士,这也是一样在心灵,要不断不断纠正自己,过去的烦恼要去除,叫做破恶,纠正自己的思想,叫做怖魔,我们要接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也是叫做乞法。

  所以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因为他已经有成果了,经过发心,所修的行,然后他已经证果了,阿罗汉果,开始一样要杀贼,一样要把所有的烦恼,更微细,他所要杀的贼,就是很微细的「九十八使」,所以这就是杀贼。

  这九十八使的烦恼,全都去除了,自然就是无生,脱离了魔王三界的控制,那就是无生无灭了,才能堪得受应供,应供是受人恭敬,利的供养。

  我们说过了,出家、乞士和应供,乞士是内调心、外化缘,一直到应供,一样就是要来领导群众了,我们在三皈依时,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僧,乃是福田僧,堪得受人天供养,供养,我们说过,在家的信众,我们要来领导他,他有供养,要有供养的义务,意思就是说要立志供养;供养有三种供养。

  一种是利的供养,但是佛陀说,利的供养很幻化,心若没有受法,利的供养也没有用,所以说来,贫困的人哪有办法供养?过去佛陀赞叹,赞叹贫婆,记得吗?贫婆的故事,很多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的供养,佛陀并没有很赞叹,但是假如是受贫困的人供养,有多少故事。

  在佛的时代,愈是贫困,他的供养愈受到佛的赞叹,贫困的人到底能供养什么呢?就是供养他的心,那分欢喜、敬受奉行,听到法,他起欢喜心,他能依教奉行,这叫做敬的供养。

  没有利的供养没有关系,他能按照佛陀所说的教法,依教奉行,这是敬的供养,行的供养,这就是我们要领导大众,要如何领导他来敬与行,当然,自己要有德,你若没有破恶,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口业、身业,我们如果没有好好的,很小心的,声色照顾好,这样和世俗人一般,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样你的修行能受人供养吗?

  所以第一阶段我们要破恶,破恶,才能杀贼,你的身、口、意,若是自己全部调和起来,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彼此之间互相敬爱,出家丛林,六和敬。

  还是常常对大家说,这个形,形象,我们要知道这个团体好或不好,那就是看你们彼此之间,你们的行动,你们的声色,你们的生活行为,人人是不是真的很和睦,彼此之间行动是不是一致,这都是在我们破恶,和杀贼的程度。

  破恶是比较粗浅,在我们的声色行为中,就会表达出来,若是杀贼,是在我们的思想,在我们心的深处,在我们的习气,常常会起烦恼,常常就会发脾气,常常就会有恶念生出来。

  尽管恶念生出来,没有现出你的行动,但是这念恶念还是潜伏住,这在「九十八使」的里面,还没有清除,所以我们要杀贼,杀,就是完全扫除掉,不让它复生,烦恼、恶念,在我们心中没有复生的机会。这样叫做杀贼,我们若能杀贼,我们才能无生,心念无覆烦恼,才不会一些烦恼,不好的念头在我们的心,让我们无法静寂清澄下来,所以破恶、杀贼,破恶就是修行的因,开始若没有因这颗种子,那个结果,罗汉,就是证果,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罗汉就是比丘的果,破恶就是杀贼的因,杀贼是破恶的果,结果是我们内心,所有恶的念头,都把它杀除掉了,所以说我们要知道,智德、断德,到阿罗汉的程度,我们能够明白一切,叫做智德,我们能够断除一切烦恼,叫做断德,所以这必定要从声音听进来。

  法我们要受,要深入我们的道心,我们要依教智力,才能够去除烦恼贼,这烦恼的贼,我们才能够把它去除掉,才能远离无明,自然生死自灭,就不再有生死,六道轮回。

  哪怕是六道轮回,也是我们发愿,倒驾慈航重来的,这是诸佛菩萨所发的愿,像地藏菩萨的大愿,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也是菩萨的大愿,所以我们现在就了解了,证道果就能够受供养。

  大家要记得,能够受供养,不是出家就理所当然,就是要让大家供养,师父一直在跟你们说的,就是我们要受人供养,我们就要自己有德,不过我们也是要常常觉得,我们在接受供养。

  我们看看静思弟子,都是佛、法、僧三宝的弟子,慈济委员、慈诚,看看依教奉行在慈济宗门里面,看他们身心奉献,虽然他们不是用利来供养我们,不过他们用敬、用行,在供养我们,他们的敬和行,我们有法给他们吗?有法给他们,他们才能(知道)如何来敬,如何去行。

  所以法让他入心,他才能走入人群,佛陀来人间为一大事因缘,就是要开、示、悟、入,他要开示,开示就是来施教,将他的教法,将它所觉悟的,要来普施给众生,他要普施给众生,就是救济众生的慧命。

  佛陀说,我们人间有成、住、坏、空,四相的道理,我们人呢?生、老、病、死,生命长短就看我们过去,结多少缘,造多少福,或者是造多少恶,就要看我们的过去了。

  所以人,生命长短不知道,不过不脱离因果,因缘果报,所以出自哪里呢?因缘果报是在心理里,生、住、异、灭,我们的心里很虔诚,起了一念道心,但是魔境现前,烦恼一生,将我们的道心就混乱掉了,使我们的道心偏向,这也就是心理,生、住、异、灭,所以我们要时时,要很用心顾好我们这念心,所以我们必定要有戒,戒、定、慧要从你破恶,才能够怖魔,才能够产生智德、断德,这样我们才能领导人。

  我们要领导他,他要有敬重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自己如果不自爱,不敬重自己,我们自己品格,是修行者的品格,我们要做人群的典范,所以,我们要自己先自我检讨,要自我思惟,要忖己德行,好好思惟,想想自己的德行有多少?我们才能够说是应供。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应供,就是希望能让人人互相尊重,彼此互爱、敬重,我们如果能够尊敬别人,这也是叫做敬的供养,互相供养、互相练习,我要如何以敬、以行来帮助你?你做得那么辛苦,我投入进来,减轻你一分的付出,我多一分的力量,减轻你一分的付出,这也是叫做行的供养。

  我们用我们的行动来供养,我们自己彼此要互相尊重,这叫做感恩、尊重、爱,所以对内围的道场要先做好,戒,就是制度,我们互相恭敬、互相尊重,就是互相供养。

  我们要让人尊重、供养,我们要自己尊重自己,我们要敬重别人,这样才能叫做互相,所以,应供乃是乞士的果。

  我们开始从修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大家应该都记得,开始要修戒、修定、修慧,要从破恶开始,才能够怖魔,从杀贼,我们才能够不生,这就是要有戒、定、慧,所以我们有戒、定、慧,才能够破见(惑)、思惑,这样内心的烦恼、无明,才能去除,慧命才能安定下来,要不然,我们的慧命是不是能成长起来?能很安定下去呢?

  所以杀贼之后,我们的慧命才能得安,杀贼乃是破恶的果,把这些恶的果全部把它破除掉,这样才是真的叫做杀贼,从发大心开始,我们发大心之后就不要退步,要不然,你开始发大心,魔王就开始动了,所以我们要坚定我们的心志,不会再受魔王把我们降伏了。

  今证道果

  破见思惑

  今贼已杀

  慧命得安

  杀贼乃破恶果也

  始发大心

  魔王恐怖

  我们修行就是要降伏魔王,不要被魔、烦恼,把我们牵绊住。

  各位,这样说大家应该很清楚,所以我们人人互相共住,彼此要尊重,这就是我对大家最大的期待。

  虽然每天说在为你们开示,人人要悟入,开示是师父的责任,但是悟入是在你们自己的行动,你们是不是有接受进去?是不是有用在你们的道心里?心有没有入道?这要看你们自己,所以要人人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