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波罗蜜多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来源:   作者:阿松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波罗蜜多

 

  什么是忍辱波罗密多呢?比如讲法的法场在室外,夏季会有很多蚊虫叮咬身体,但对它们不生嗔心,也不生害心。又比如说讲法的时间太长以后,若生起厌离心会造下舍法之罪;若改变心念,以广大善妙意乐听闻佛法。如是奉行称之为忍辱波罗蜜。

  把上师讲法的道场打扫得很干净,铺上垫子、供养花和香,使道场非常清净。如是奉行称之为持戒波罗蜜。

  上师讲法之前,供奉曼扎、安置法座、铺上垫子,供养种种花和香、神馐等等,如是奉行称之为布施波罗蜜。上师讲法或者灌顶之前供养上师容易与法相应。若长时间行持有困难的话,无法供养,也可以意幻供养。尤其上师传授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法,比平常法供养的功德增上百千万倍,能迅速圆满自己的资粮。

  度是什么?此岸是轮回,彼岸是涅槃。到达彼岸需要修学六度,得到涅槃之果位。如是奉行称之为度。往昔诸佛菩萨通过修学六度得到涅槃果位,我们也要通过修学六度达到解脱的彼岸。哪怕听闻一句法,也要具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应断绝颠倒四想:把上师当獐子想,把法当麝香想,把自己当猎人想,把修法当做如何猎取野兽想。比如大圆胜慧传法必须具器弟子才有资格听闻。有些弟子并不具备资格,以欺诈之心听闻大圆胜慧就属于颠倒四想。我把与佛法不相应的颠倒行为指出来,希望你们能够改正。不要还没修正法却已经造下痛苦之因。

  闻法所取之行为指的是四想和六度。四想——自已当病人想,法当药想,上师当医生想,精进修持当吃药治病想。四想不是把上师当做穿白大褂的医生,把法当做一瓶药等想法,而是指如理如法地依教奉行,才称之为真正具备四想。

  现今有些弟子,要求上师按照自己的安排传法:“我要求这个法,我要听那个法,我要这样修……”这是颠倒行持。同样的道理,一个病人不可能要求医生:“我要吃这个药,我要打那个针……”这样病情无法好转。

  依止上师需要长时间依止上师,三门供养给上师,并非和上师结个缘就可以了。长时间依止上师,能得到很多殊胜的窍诀;依教奉行以后,会消除修行路上的歧途、颠倒和违缘。比如喇嘛仁波切大恩者依止昌根阿瑞仁波切四十四年当中,身影未离依止上师。长时间依止上师非常重要。

  闻思修不应带有贪嗔之心。若带有贪嗔之心看待外道及其他宗派,认为宁玛派大圆满法超胜于其它宗派,则对自宗派也没有任何利益。若佛法长久住世,众生则能获得安乐和幸福;若佛法衰灭,众生会失去安乐和幸福。所以应以广大的利他之心依教奉行。

  传授佛法如同抚育世间的小孩般——耐心教导孩子走路的方式、如何吃东西、穿衣服及如何思维等道理。我虽然懂得不多,但以利他之心的种种方便为你们详细讲解。希望大家知道该听的法和不该听的法。讲解以后,希望你们不要像不听话的小孩——不该听的法我要听,不该说的话我要说。大家应如理依教奉行。

  因时间过长或者热冷饥渴等原因,生起疲厌之心的时候,及时反观自心断除此等心念。同时转为道用,此时修忍辱忍受刹那间的痛苦能清净无数劫的罪障,得到究竟的安乐之果。此时的痛苦也具有意义,从而生起欢喜心和信心并如是奉行。

  闻法时,时间太长以后,认为自己太累了、太饿了、太渴了或者太阳太热了,应该早点结束,生起这样的心念称之为疲厌。若生起疲厌之心,则造下舍法之罪。舍法之罪的果报在无数劫会投生到耳闻不到佛法的地方。为了避免这样的过失,在闻法时应生起喜悦、信心、希有难得之心。

  一切都无常。如果对法没有希求之心,即便听闻再多的法也没有任何意义,遇到殊胜窍诀也无法实修。现在有些人中断闻法,心里也不是很在意,比不上丢了一元钱,就算有十几亿元的钱,也是无法得到如此殊胜的窍诀。所以,在闻法的时候认认真真地闻法,修法的时候认认真真地修法,应该对法有希有难得之心。

  对法没有希有之心称之不求法。闻法时即没有喜悦,无法听闻法时也没有痛苦。如同在狗的面前放青草,马的面前放骨头一般,对法没有希求之心。这样就称为对法没有希求之心。大家的相续中至今还有这样的过失。人身殊胜难得。如果不修行正法,则虚度人身。因此应对法要有希求难得之心。

  无信心指的是对法、上师或者金刚道友没有信心。这种妄念不应该在相续生起,应及时断除。比如心里对上师产生疑惑心:上师会这么好?上师是佛吗?上师是莲华生大士吗?上师应该是一般的人吧……或者认为上师讲法表里不一等等邪见。此为对上师无信心。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