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对治傲慢心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来源:   作者:阿松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对治傲慢心

 

  虽然接受过很多灌顶和甚深的法,但因为没有如理修行,反而增长傲慢心。傲慢的铁球上无法停留一滴功德水。因为傲慢,自相续无法见到自己比须弥山大的过失,也暂时无法见到他人芝麻大的功德。对治傲慢心的方法是经常处于低劣之位,面对任何人,心存恭敬之心。经常这样信奉,可以对治傲慢心。

  法与烦恼相混杂,称之为杂烦恼如毒器之过。比如做好的饭清香好吃,但中间参杂一滴毒,吃得时候好像很香甜,但吃下以后会因此毒而生病死亡。如同这个比喻般,虽然听的是正法,但听法当中夹杂烦恼造成未来的痛苦之因,以后如是遭受痛苦之果。

  为什么自己会遗忘上师所宣之法?主要原因就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相续被贪嗔痴所缚而造成法无法和心相应。即使现在不明白比较高深的法,也要经常思惟法义,不要轻易放弃。

  仅仅自认为是修行者,或被别人称呼为修行者,都不一定是真正的修行者。反观自心才知道自己是否为修行者。虽然外在的显现抛弃了故乡、身在寂静之处,但是内心当中有没有断除贪心和嗔心呢?如果没有的话,只能称为道貌之相的修行者,没有任何意义。

  法与自心相融称之为铭记于心。时时反观内心,把佛法纳入心相续,经常这样做就不会忘记佛法。如果认为吃喝拉撒、睡觉玩乐最重要,则无法修成法。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接受过成熟灌顶?有多少人接受过解脱窍诀?见过多少位上师并听闻佛法?曾经听闻的法义数量很多,但都能记住吗?恐怕是无法记住的。这就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仅仅听闻诸多法义,对你们的相续有何意义呢?

  听法以后,要把法义铭记于心、与自相续相融并去实修。否则如同出现漏洞的器皿,里边倒再多的水也无法装满器皿。此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虽然听法的时候认真听闻,但听了之后忘失正念,没有铭记于心,法没有融入自相续,因此相续中功德无法增长。

  闻法时,耳应所缘上师的法音认真谛听。若身在道场、耳朵所缘外边其他人讲话的声音散乱于外,无法了解上师的法音,如同盖着盖子的容器之上无法承纳再多的水,所宣之法无法满足你的相续意乐。此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慈心指的是当众生远离痛苦的因和痛苦的果以后,愿他们具备安乐的因和安乐的果就称之为慈心。

  悲心是什么?悲心所缘对境是三界六道痛苦众生。看到众生无法远离痛苦,自相续无法堪忍的觉受。这种觉受生起以后,希望所有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生起如是之心念就称之为悲心。

  菩提心所思所观的对境是什么?菩提心的对境是遍虚空三界六道轮回苦海中的一切众生。如何认识菩提心?菩提心要具备悲心和慈心两个条件,此二者缺一不可。慈心和悲心双运、利他的行为称之为菩提心

  暂时的世间安乐——身体健康、受用圆满来源于菩提心;究竟的佛果安乐也来源于菩提心。无法得到暂时乃至究竟安乐的原因是什么?都是我执自私自利造成。菩提心可以消除我执和自私自利之心,生起利他之心就能得到究竟和暂时的安乐。

  “动机”一词藏文发音为“根隆”。“根”是很多、诸多的意思。此处指的是妄念很多,因贪嗔痴而生起百千万亿喜忧哀乐等种种妄念。“隆”指的是在众多妄念中取出一个善、不善或者无记之念。从善、不善和无记的诸多妄念中把菩提心之善念取出来就是善的动机。

  闻法不重要,闻法意乐最重要。闻法的动机和行为有两种,动机安立在自己心相续之上,行为安立在自己身语之上。动机和行为都应如理如法无误无颠倒地取舍。

  自己身语意与佛法相应,这就是在弘法利生。若身语意与佛法相违,令见者丧失对佛法的信心而不去追求究竟安乐,自己就在毁灭佛教根本、毁灭众生安乐根本。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