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学修问答(汇集十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9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学修问答(汇集十四)

 

  为什么有些人患了癌症,通过修行还能康复呢?

  答:这也是有因缘的,是宿世当中修来的善根和福德。当这些善根和福德成熟的时候,这些业自然就消失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恶业正在成熟的过程中,自已阿赖耶识中的善根也成熟了,这时如果善的力量比恶的力量强,恶业就会被压住。我们一心祈祷上师三宝,善的力量就容易成熟。

  其实能够得到加持主要是靠自己,上师三宝只是个对境,只是个所依。自己的善根、正念,才是真正的力量。

  我们一心祈祷佛祖释迦牟尼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遣除很多的违缘和障碍。这个力量从哪里来?主要是从自己的一心虔诚中来,这个时候佛祖释迦牟尼佛是个所依,没有这个所依你的心定不下来。通过这样的一个所依,心就能定下来了;心定下来了,力量就显现了;力量显现了,就能摧毁或超越恶业的力量。

  为什么强调学佛念佛要一心?依止上师要一心?一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成就的根本。你真想得到上师的灌顶、加持或者窍诀,就要一心依止上师。学法也是一样,一心学,一心念,才能得到它真实的功德。一心才能将力量集中在一起,否则力量就散了。

  既然万法都是无常的,如果有一天外器世界毁灭了,信佛、不信佛的人都一样死了,那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答:信佛,学佛,解脱成佛,不是身解脱,而是心解脱。这种心灵的超越、精神的超越是不一样的。外器世界毁灭了,很多人遭受痛苦,但学佛人不会遭受痛苦;很多人下地狱,学佛人不可能下地狱,学佛人会去西方极乐世界。

  在任何条件下、任何环境中都不起烦恼,没有痛苦,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成就。在任何条件下、任何环境中都不起烦恼,没有痛苦,这就是超越,这就是解脱。

  这种精神的超越是不可思议的。精神超越物质了,物质就不能控制你的精神,就伤害不到你。但是现在我们精神没有超越物质,而是物质在控制精神。佛和凡夫的境界,是绝对不一样的。

  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答:当然可以。佛法里主要讲的就是两种智慧:无我的智慧和空性的智慧。这两种智慧是对治我执和法执的,也是对治烦恼和习气的。

  你要运用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就要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怎样才能证悟这两种智慧呢?就是实修,按次第闻思修,最后才能证得。

  现在有些人虽然很有知识,也明白很多佛法的道理,但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实修,只是从佛法中增长了一些知识,并没有得到佛法本身的功德。

  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然后再去修。真正达到那种境界,才是真正的成就。如果想解脱,想对治这些烦恼、习气,必须要深入地实修。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似的学修,肯定是不行的。

  取舍因果时掌握不好分寸,觉得自己很执着,怎么办?

  答:我们现在所了解、明白的因果是不究竟、不圆满的。在你还不太明白的时候,因果显得很复杂,要取舍也很难。当你真正明白了以后,因果并不复杂,取舍起来也不难。

  什么是真正的明白?第一,取舍因果的前提条件是深信六道轮回。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深信轮回,所知道的因果还不是三世因果,所以很难彻底明白因果的道理,很难对因果具足真正的信心,也难以真正取舍因果。第二,要有取舍因果的方便和智慧。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方便与智慧,所以取舍因果,一是很难分辨,二是很难把握。

  其实你把因果弄透了,修好了,有智慧了,取舍因果没有什么难的。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如果你在小乘的层次,可以依据小乘的善恶标准来取舍因果;如果你在大乘的层次,可以依据大乘的善恶标准来取舍因果;如果你到了密乘的层次,可以依据密乘中的善恶标准来取舍因果。另外,如果你在凡夫阶段,就按照凡夫的善恶标准取舍因果;如果你在菩萨阶段,就按照菩萨阶段的善恶标准取舍因果。佛已经圆满了,不需要取舍因果;即使佛取舍因果,也是一种表法,是示现给众生看的。

  我们讲因果,有的表面上看是恶,实际上是善;有的在表面上是善,实际上是恶。佛讲过四种人,讲的都是因果。“内熟外不熟”,是说内心清净,外表不清净;“内不熟外熟”,是说内心不清净,表面上很清净;“内熟外也熟”,意思是内心清净,外表也清净;“外不熟内不熟”,意思是内心不清净,外表也不清净。这四种人都应该了解,然后才可以取舍这样的因果。

  如果不懂这些就一概而论,小乘与大乘、显宗与密宗都混淆到一起了。层次还不一样,就不好取舍了。或者说取舍非常难。

  佛讲,“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相会时,果报还自受。”因果报应有现世现报,也有来世再报,还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再报的。这些都不好掌握。特别细微的因果,除了佛以外,其他人都很难掌握。所以不是很容易就能通晓因果的道理的。我们现在还在基础的学修阶段,大概地能够了解因果、取舍因果就行了;这样坚持学修下去,逐渐能明白得越来越透彻,越来越清晰。

  为什么说出离心是勇敢的心?

  答: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日日夜夜地求解脱,这就是出离心。但你们现在很多人都不是在求解脱,而是在逃避。这种逃避心不是真正的出离心。出离心是一种勇敢的心,丝毫没有逃避。

  真正的解脱是什么?是当下解脱。在任何条件、任何环境下都不起烦恼,没有痛苦,这就是解脱,不是必须要重新换个身份,换个环境。比如,你现在是个乞丐或者工人,你要解脱,就要当国王或者当领导,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在街上流浪、乞讨的时候,心里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这才是当下解脱。

  烦恼、痛苦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环境、身份等等你所认为的这些原因,而是缺乏智慧。若是真正看破了,真正明心见性,有智慧了,这个时候,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可以开心、快乐,这就是解脱。

  所以我说出离心也是种勇敢的心,就是你根本没想逃避。为什么说此岸即是彼岸?为什么说轮回即是涅槃呢?其实对于轮回和因果也是一样,你真正弄明白了轮回和因果以后,轮回并不可怕,解脱轮回也并不难;因果也并不复杂,取舍因果也并不难。究竟的出离心,就是这样一种勇敢的心。

  依修而见和依见而修,这两种根基的人哪种是利根者?

  答:有些根基好的人,是先开智慧,然后再修定,就是慧中修定。这是依见而修——先有见解,然后再修定,这是利根者。有些人是先修定,然后在定中修慧,这是依修而见,属于次第根基修法。显宗一般都是先修定,然后再参智慧,再生起智慧,在定中修慧。显宗也有在慧中修定的,比如先领悟空性,然后再发愿菩提心,进入大乘法门。这样的情况也有,但是很少。密宗,尤其是大圆满,是慧中修定——先开悟,然后再修定。

  四外加行和五内加行这样的修法,适合次第根基的人学修。也有可以直接修大圆满正行的,但是这种人很少,一般都是按次第修行。若是相续不成熟的话,还是不能开悟。先让相续成熟,然后开悟、见性再继续修行。

  “成为四道之法器”的“四道”,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先见道,然后再修道,真正的修道是在见性以后。但是之前也有“修道”,那是资粮道、加行道的修道,跟真正的修道不一样。

  皈依后身体出现一些疾病,比如肚子胀痛,头痛欲裂,而且观修看书时,心里不能清净,不能集中,甚至感觉看不下去,怎么办?

  我们可能认为,皈依以后肯定一切都好了,于是特别执着这个结果。如果身体有一点点反应,就很在乎了:“怎么皈依了还能得病呢?” 也许是因为太执着、太在乎了,所以就出现了不适的状况;也许是一种“翻业”。皈依的福德、功德力把业障化小了,原本很严重的果报迅速成熟,通过这样的承受,比如肚子胀、头疼等,这个果报就消失了,也有这种情况。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身体或者心里有不清净的觉受,你觉得,我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着魔了?这要看你自己的心态。你皈依了之后应该有智慧,应该有正知正见,知道这都是消业,都是祛魔。若是你都能转为道用,思维这些都是好事,是在消除业障,是在祛除魔障,这就确实是消业,确实是祛魔。若是你没有这样的正知正见,没有智慧,不能转为道用的话,那也许就是生病了,也许就是着魔了。所以这要就看你的发心,看你自己的心态。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你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超不过去的,业障、魔障,都能超过。

  我们现在皈依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在任何环境当中,都要有自信、有定力,坚信自己没有超不过的,没有战不胜的。我们皈依不是只靠上师三宝来保护我们,我们自己应该有自信。

  深信上师三宝的力量,也是自信的一种定力。上师三宝是个所依处、是个对境;在这个对境面前,你的心静下来了、定下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力量。上师三宝每天都在你的身边,每天都在你的眼前,但若是你自己的心静不下来,心定不下来的话,没有用,还是不能救度你。

  “虽然上师三宝不在身边,但这是我自己心的一种分别。虽然上师三宝不在眼前,但这是我自己眼睛的问题。我现在只有肉眼,没有法眼、慧眼和佛眼,若是我的法眼、慧眼、佛眼修出来了,上师三宝无处不在,到处都有,时时刻刻都在我身边。上师三宝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我有上师三宝的保佑,上师三宝的加持,我哪有什么障碍,谁能伤害我呀?”能够这样思维,心就静下来了,定下来了,目的就达到了。心能静下来,定下来,当下这些违缘、障碍都消失了,你就超越了。但是现在你心定不下来,这也是很正常的,才刚刚开始,一步一步地来。尤其按次第修行的时候,刚开始不一定有很大的收获,或者出现高的境界。

  问:如果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就没有要救度的众生了。这和我们要发菩提心是不是矛盾?

  答:不矛盾。一切可以观为清净,都是清净的。众生的本性都是佛,但是都没有开悟、见性,本具的佛性没有显现出来,所以就要让他们开悟、让他们成就。若众生本性不是佛,你也无法能够让他们成为佛。正因为众生本性是佛,但是迷失了自性,所以要让他们醒悟,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本是佛,让他们成就自己本具的那些功德,这就是救度众生。

  问:在观修金刚萨埵除障法的时候,按照仪轨把金刚萨埵佛观在头顶时观不出来,习惯于把金刚萨埵观在对面,这样可以吗?

  答: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尽量还是按仪轨。为什么观不出来呢?就是因为自己太执着了,执着这样一个固定的位置。其实都到处都有,头顶上也有,前面也有。如果观想降甘露,观在头顶上方便些;如果观想发光,观在前上方容易些,符合我们的逻辑和思维习惯。其实佛在头顶上也可以发光,在前面也可以降甘露。按照我们的想法,在前面降甘露,不是都落到地上了吗?多可惜呀!所以还是将佛观在自己的头顶上,这些甘露都洒在自己的身上。其实佛降下的甘露是无边无际的,哪里都有,所以将佛观在哪里都可以。佛发的光也是如此。

  问:怎样才能对上师生起殊胜的信心,而且不退转?

  答:对上师生起不退转的信心,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自己好好地消除业障、积累资粮,业障消得差不多了,福慧资粮积累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才会生起真正的不退转的信心。这个不退转的信心很难生起,无论是对佛还是对上师。若是对佛生起不退转的信心了,将上师视为佛的时候,才能生起真正不退转的信心。对上师生起了不退转的信心,离成就就近了、快了。若是对上师没有具足的信心就不能修大圆满。不修大圆满,就不能即身成佛,要成佛还要等到来世,或者很多生生世世以后。

  以前讲过,修一般的密法需要五世、七世或者二十世才能成佛,没有一世成佛的。内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也是到临终的时候,在法界中阴、临终中阴才能够成就,这是最快速的了。要想即身成佛,必须要靠大圆满,修大圆满必须要对上师具有信心,能将上师视为佛。对上师有具足的信心、不退转的信心的时候,才能证悟大圆满。证悟大圆满了,才有即身成佛的机缘。这不是很容易的。

  问:汉传佛教里讲,下一个成佛的是弥勒佛,密宗里为什么会有“即身成佛”的说法呢?

  答:未来,弥勒佛在娑婆世界成佛那叫“示现成佛”,其实他早已经成佛了。现在我们可以即身成佛,但是即身成佛不是示现成佛。“示现成佛”是在娑婆世界,“即身成佛”是在密严刹土。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已经示现成佛,他的教法还没有结束,下一个示现成佛是弥勒佛,这都是已经安排好的。你想在这个世界示现成佛,就要等贤劫千佛都示现成佛以后——但到那个时候这个世界就要结束了,贤劫就要隐没了,你就选择下一个光明劫其它的时间吧。

  问:怀孕自然流产的孩子,需要做超度吗?

  答:自然流产不算杀生,也可能是来讨债的。如果有条件,可以做超度;若是没有没有条件,将功德善根回向也可以。

  问:上师是诸佛的总体,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把上师观想为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我们也一心观想您的形象,念阿弥陀佛,可以吗?

  答:经论续部里讲过,有形象观为本尊的,也有形象有观为上师的。主要看自己的信心,若是真的认为上师和本尊无二无别,怎么都行。若不是无二无别,心里还是觉得阿弥陀佛好一些,那就观形象为阿弥陀佛,本体为上师;若是对上师的缘分好一些,信心足一些,也可以观形象为上师,本体为阿弥陀佛。这两种观法都可以。每个人的根基和意乐不同,根据自己的根基、意乐来选择就可以了。也有的人对上师的信心超越佛的。

  其实佛和上师是一体的,最后自己和佛也是一体的。刚开始修行时,认为佛在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之外。通过修学,渐渐地认识上师就是佛,近在眼前。我们的《金刚歌》里讲:“本尊与上师的面目不用观想自然见到”,这个时候佛自然就在身边。最后,佛就在自己的身上,或是认识到自己就是佛。这个时候,你就真正回归当初了。修行的过程,就是认识佛的过程。

  问:在讲因果轮回的时候讲到,“由嗔心导致的杀盗淫妄是堕入地狱的因”,又讲到“天人死后多数直接堕落地狱”。但是没有听说过天人因嗔心造杀盗淫妄酒的业,为什么还堕落地狱呢?

  答:他没有上天之前做过啊!可能是因为善业的力量大,就先上天了,等这个福报穷尽了,他的相续中还有恶业的力量,这个时候由于嗔恨或者杀生等恶业成熟了,就堕落地狱了。天人死后也有堕入人间,也有堕入其他道的。他的阿赖耶当中有很多种子,不一定哪个先成熟。一般是哪个重哪个就先成熟;轻重程度一样时,离死亡近的先成熟;离死亡远近也一样时,串习力重先成熟;串习力也一样时,先造业的先成熟。这些因果关系,除了佛,谁也不能完全说清楚。

  问:现在社会上,无论大人还是学生,普遍都喜欢打游戏,而且游戏里很多都是杀人的、偷盗的。玩这种游戏和真正的杀生、偷盗有什么区别?

  答:有区别。玩这类游戏不是真正的杀生、偷盗,但是也会在相续中形成不好的串习。玩游戏的过程中,你心里也会有一些杀或偷的动机,或者说有一些不好的念头、想法,这也会有一些罪过。其实,我们平时的所做行为,一切不都是游戏吗?还要玩游戏?

  问:喝酒、吸烟有什么过患?修行人喝酒、吸烟有开许的时候吗?

  答:喝酒、吸烟的过患特别多、特别大,喝酒的人不是佛的弟子,哪怕喝一滴酒都不是佛的弟子。为什么呢?喝酒容易混乱,容易引起其它的恶念,容易造业、生烦恼,佛在经中讲得非常严格。吸烟也有很多过患,一切善神护法都不会护持吸烟的人。若是没有善神护法的保护,人就如同一具腐烂的尸体。

  真正的成就者,也有喝酒、吸烟的,但是他们喝的不是酒而是水,都能从手指排出来,有这样的功夫和成就,而且也是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也不可以。

  有时候,有的人吸烟喝酒是为了应酬,真不是贪这个酒和烟的味道,为了事业、为了工作,稍微地喝一点也是一种方便,而不能是给自己找借口。现在的社会也是很复杂的,若是不陪他喝酒、吸烟,对方实在是不高兴,这样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为了避免这样的障碍,这少喝点抽点也没有什么,这也是一种方便吧。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特殊的情况,绝对不能喝酒、吸烟。

  问:佛经里讲过定业不可转,但是《金刚萨埵除障法》可以清除一切业障。二者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定业”是在显宗里讲的,密宗里没有定业。佛一转*轮、二转*轮、三转*轮、四转*轮所宣讲的内容不一样,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讲的。金刚萨埵除障法是佛第四次转*轮讲的,属于密法、金刚乘法,这里没有定业。但是,在密宗里,你若是失去誓言了或犯根本戒了,没有去忏悔,超过三年以后就很难忏悔掉了。也有这种情况。

  问:每年来寺院参加法会的时候,面对面聆听上师的开示,心情特别愉快。但是下山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又像水里的石头一样又冷又硬,烦恼依旧,心总随着境转,经常忙于世间的琐事,学佛修行变得懈怠懒惰。请问上师,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增加自己对学佛修行的定力,看住自己的心呢?

  答:修行不够呗,这种现象也很正常。因为我们还有业障,有烦恼、有习气。业力现前时,很难对付;烦恼生起来,很难降服;有时候习气不知不觉显露出来,也很难把握。慢慢来,我们得到人身了,闻到佛法了,自己尽量精进地修行,慢慢就好了,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的。

  问:我们发心做事情,但是由于智慧没有圆满,做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可能还会造业。我们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

  答:在不同的层次里,如法和不如法的标准不一样。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密乘,每个层次都有它的标准和要求。若是在高层次,从上面往下面看,肯定有很多不如法、不到位的。但是现在必须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这也是圆满智慧的一个过程。你现在是在人天乘,若是用声闻乘、菩萨乘或金刚密乘的标准去要求,肯定有很多不如法、不到位的,但是这没有关系,在你的层次里,按照这个层次的标准如理如法、尽心尽力去做就行了。

  问:很多人愿意把佛像下载到手机里,但是手机到处乱扔,这样是否违反了皈依的学处?

  答:只要没有不恭敬的心就可以。把佛像放在手机里,这也是出于恭敬心,谁也不可能整天把手机举到头顶上。若是有轻视的态度、随便的心态,就不行了。

  晋美彭措法王在圆寂前几个月专门对弟子们讲解《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否有甚深的密义?

  答:那肯定有,也可以说是临终教言,意思是说所有的信众,若是真心想成就,尤其是想成就大圆满,必须要重视《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内容,要按《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内容修持,才能成就,有这个含义。

  问:如果离开家一段时间,家里的佛堂没人供灯供水,应该怎样整理佛堂才如法呢?

  答:若是长期离开家,没有人收拾佛堂,应该把供品,水都收了,以免供品变质。有机缘、有条件的情况下,好好地供奉;没有机缘条件,也不要太执着。

  问:念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和念阿弥陀佛是一样的吗?

  答:若是你能将他们都观为一体,念阿弥陀佛、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都是念佛。我们消除业障为什么要念金刚萨埵心咒呢?虽然佛菩萨都是一体的,但是各有不同的愿力。所以若是要消业,念金刚萨埵心咒更快些;若是要去除违缘,念莲师心咒更快速些;若是要往生,念阿弥陀佛更快速些。但是实际上,如果自己没有分别的话,都是一样的。念莲师也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也是念莲师,怎么念都是一体的。

  问:孩子在同小朋友吵架时,有意把对方随身佩戴的观音像弄坏了,请上师开示,如何避免和处理这样的过患?

  答:小孩自己能忏悔是最好的,若是小孩自己不能忏悔,父母也可以代替孩子忏悔。这也不一定是很大的嗔恨或者邪见,罪过不一定很严重。可能也有一些,因果是不好讲的,所以尽量忏悔。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