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修行要有细腻的Fu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修行要有细腻的Fu
时下出现许多新世代的流行语,或是时尚的名词,像是「夯」、「太超过」、「宅」等等,「Fu」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我们老早就在讲「Fu」了。「Fu」就是「feel」,也就是feeling。我一直在强调大家要有feeling,现在看到feeling能成为时下的流行语,觉得也很好;不过,大家对feeling不能只是嘴上讲讲,要有源自内心的深刻体会才行。
一般人所说的「Fu」,多指对有相的声光形色的感觉,那是在第六识的层次,因为跟声光影像结合在一起就会有形相产生,这是最外层表相上的感觉。再来,不管是外六尘或内六尘的法尘,虽然比较无形无相,它可以是一个抽象的原则,或是某一金科玉律,那是没有形相的,你也找不到形相,但这也是feeling,也可以被feeling到。再深入一点,很多feeling是抽象无形的,最抽象的第七识的feeling,就是时间,你觉得有时间,时间是可以被你觉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feeling,但那还是被你知道的,一样是属于被知的feeling──这样的feeling,就愈来愈靠近本明了;但它还不是本明,因为它还是被知的。
我们学佛时,都希望能证入本明,但若用粗糙又猛的顿法,就会突然间顿进去,到了本明,他可能在十二因缘的「触受」,甚至在「取有」层次就顿入了本明。虽然他可以一下子跃过十二因缘的许多环节,但这样顿入本明,是很粗糙的,对十二因缘的细节部份,就无法有清楚的了解。
所以,我们如果要进入本明,而且要对每一个环节部份都很细腻的又清楚的了解,就需要从feeling下手。当你从feeling下手,你就会很细腻的了解整个过程。当然有些feeling是很粗的,例如像看见光等等,但我们早就认为那只是感觉到视觉的影相,而不是feeling。当我们在讲feeling时,都已经进入比较抽象的部份,也就是进入末那识、阿赖耶识的层次,也就是进入识心无明的环节了。我们要讲的feeling,就是在讲这种环节的feeling。在这种环结里面,这些feeling都非常的细腻,也非常的抽象。
这种东西,我们有没有呢?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十二因缘的每个环节每个人都有,而且时时刻刻都在用。
我之所以要提出feeling,就是要让大家有feeling,而且不能只做很粗糙的修行,还要做细的。细的部份要怎么入手去做呢?就是要从feeling入手。但强调多了,有些人又会误解,以为feeling就是本明、就是本来面目,要知道,feeling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过程,并不是本明、本来面目,它只是比较靠近而已。这个地方大家要非常小心谨慎。(本文摘选自19990119共修)(忆玫、满妹整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