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隆波通禅师: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一):什么是觉知、觉性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3日
来源:   作者:隆波通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隆波通禅师: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一):什么是觉知、觉性

 

  问:什么叫觉知觉性?

  答:翻掌看看,知道吗?知道自己在翻手吗?清楚吗?这个就是觉知,跟得上吗?觉知得到吗?这就是觉知。以觉知来唤醒觉性,觉知得清清楚楚,完全没有烦恼,这就是觉性。

  问:觉知是什么?

  答:手动,知道吗?就是这个。手动时,心不知手在动,就是失去了觉知,这时候要拉回来。有时候动作做得很快,是心着急,被心拉走了。如果是为了去掉昏沉而加快速度,那是可以的。要适中,练习时要轻松,不要绷紧。

  问:什么是觉性?是不是对一件事物的敏感程度?

  答:能时时刻刻有正念,清楚知道每一个当下。真正深的觉性是根尘相触时不会随境转,浅的觉性是维持每个当下清楚了知,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问:对觉知动作、念头、觉性这三个不清楚,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觉知动作当中,如果完全没有烦恼,完全空掉贪嗔痴,那个时刻,就是觉性。贪嗔痴、五盖都是不断冒出来,就是念头。

  问:保持觉性很难

  答:因为觉知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觉性比较弱,觉力不足,慧力不强就会被攻击,最主要的是培养觉知力。

  问:多久才有所觉,有所觉悟?

  答:在于人的根器,不能说多久,不是绝对的东西,佛陀的弟子都有不同,每个人根器不同。

  问:每个动作都清楚,才叫觉知吗?要注意才行。

  答:是的。要适中地注意,不要太专注。

  问:为了觉知清楚,加重动作,可以吗?

  答:偶尔可以,加大力度以觉知,觉知不到时可以用力一些,清楚了时要调回来,若一直这样做会很累。

  问:正念是“八正道”,先做好正念,其他如“慈心”“正语”等自然来,这样理解对吗?

  答:缩略地讲,如果能培养觉性,保持正念就好。培养觉性就是保护心,能保护心其它是具足的。难保护的是心,心保护好了,其它的就自然会有的。

  问:觉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轻轻地挂着”?好象汽车挂档一样?

  答:要培养“觉知”与“动作”好象是一体的,没有练时也是这样,行住坐卧,不练也能觉知,现在随动觉知,清清楚楚。

  问:不生不灭的那个,自然会出现,还是觉性增强时,另外一些修法?

  答:如果达至究竟,觉性圆满,智自然生。

  问:练习手部动作,心就是能缘,手部动作就是所缘,就这样一直知道?

  答:要觉知、有正念于行住坐卧。以规律动作培养觉性是方法,也是一种技巧,以这个技巧来唤醒觉性,觉性的本质会自然去明了内在。

  问:觉性与自性是不是一回事?

  答:觉悟性是每个人本有的,自性、觉悟性、觉性是每个人本有的。

  问:当蝎子掉下来时,隆波田见名色,他怎样用觉性灭贪嗔痴的?

  答:当下觉性圆满时就会斩断贪嗔痴,当下灭尽苦。佛陀时代,有些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听完就开悟了。

  问:培养觉性、了知,这个“知”是不是我们的本性?

  答:“知”,可以叫它“自性”、“觉悟性”。像佛陀他第一个开悟,他未成佛前,在世间学了十几个科目,跟外道修了很久,他所做所学都不是,而他所开悟到的,才是“觉悟性”。

  问:请隆波开示“渐修”、“顿悟”,蝎子掉下来,隆波田开悟,这是顿悟,而我们不开悟,是不是要渐修?

  答:我们的根器与隆波田不一样,蝎子掉下来也不会开悟,只能一步步渐修,培养觉性。

  问:坐禅时,没有无记,是不是在此安住?

  答:如果已证,要保护;如果已达究竟,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了,就不用保护它。

  问:“开悟”是怎么回事?

  答:“开悟”是未来的,要在每个当下处于觉知,我们会有自己的答案。若描述“开悟”,那只是描述,自己没有开悟,还是不懂的。开悟不离我们的心,只要我们精进修行,因缘具足,会自然达到的。一般人执着在假设出来的事情,迷失在假设的东西上,找不到出路。我们会迷失在假相上,是因为我们心无明,要走在中道上。这样讲,不是解决。可以有这些东西,但不可以执着为我、我的。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就会带来烦恼、苦。所以,修行是个人的,法是自知自觉自证的,除了修行,没有其它,要修行。

  问:怎样才能让觉性不断地提高?

  答:要保持正念,随动觉知,让觉知持续如链。

  问:练动中禅会不会破“我执”“法执”?

  答:觉性圆满时就可以破。

  问:任何人不管他根器如何,只要他努力,他就能此生圆满,是吗?

  答:佛陀教我们觉知每一个当下。活在当下,只要清楚地活在当下,未来不用去管它,只要清清楚楚每一个当下,在每一个当下圆满,未来不用管它。

  问:修动中禅,心情变好了,怎么回事?

  答:当正念比较多、持续久时,心情就会愉悦、轻安。

  问:每个人心中的猫是不是一样大?

  答:猫本一样,因为养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问:清楚知道自己在做某件事,背后有一个目的,有的是善心,有的不是。

  答:有的是无明的痴,不是觉性。小偷他做什么他都知道,但那不是觉性。

  问:觉性和智慧有什么关联?

  答:有了觉性,智慧就会升起。

返回目录

----------------------------------------------------------------------------------------------------------------

更多隆波通禅师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