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三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五不持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三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五不持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三十五讲 2012年12月31日
【原文】
丁三(五不持)分五:一、持文不持义;二、持义不持文;三、未领会而持;四、上下错谬而持;五、颠倒而持。
戊一、持文不持义:
如果一味注重受持优美动听的词句,而不详细分析甚深的意义,那么就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也就是说,推敲词句并不能使内心获得收益。
戊二、持义不持文:
如果认为一切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任何实义,进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这样一来,词句与意义就会互相脱离,因为不依赖于词句根本无法理解意义。
戊三、未领会而持:
倘若没有领会了义不了义、秘密密意的各种说法而受持,就会导致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的结局。
戊四、上下错谬而持:
如果上下错谬而受持,显然已违反了佛法的规律,如此一来,无论闻法、讲法或修法都会面临矛盾重重的处境。
戊五、颠倒而持:
假设颠倒而受持意义,则自相续会因邪分别念的滋生蔓延而毁坏,甚至会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
所以,我们务必要断除上述过患,通过词句与意义上下毫不错谬的正确途径来受持。当遇到意义难解、内容繁多时,绝不能认为无法掌握而就此放弃,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受持。遇到意义简单、词句鲜少之处时,也不能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蔑藐视,必须牢记不忘。
总而言之,要按照上下文正确无误的相应关系,有条有理、一五一十地掌握一切词义。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之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论义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暇满难得引导又分为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今天所宣的是“第一、闻法的方式”。闻法的方式又分为动机和行为,动机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行为。
行为分为所断之行为和应取之行为两种。所断之行为分为法器之三过、六垢、五不持。三过和六垢已宣讲完毕,今天于《普贤上师言教》之中宣讲五不持。
丁三(五不持)分五:一、持文不持义;二、持义不持文;三、未领会而持;四、上下错谬而持;五、颠倒而持。
之前所宣讲的闻法之动机和行为等法义,不应该如同马熊挖雪猪子般遗忘,应该铭记于心、并实践和奉行。
闻法之动机是什么呢?不管在闻法、修法、讲法之时,心中要取舍或转变当下的心念,就称之为动机。闻法之行为指的是:闻法、修法、讲法之时,主要取决于身语如何奉行,就称之为行为。
今天所宣内容为闻法所断之行为。所断之行为分为三:三过、六垢和五不持,前两者已宣讲完毕,今天宣讲五不持。闻法、修法、讲法之时,要懂得并具足此五不持。
首先所宣的是持文不持义。
戊一、持文不持义:
如果一味注重受持优美动听的词句,而不详细分析甚深的意义,那么就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也就是说,推敲词句并不能使内心获得收益。
持文而不持义是一种过患,以后应避免此过患。
比如今天讲法宣讲很动听的词句,听闻者认为词句很动听而记住词句,并没有铭记词义,这就是持文不持义之过患。
很多人都具足持文不持义这种过患。比如在藏地,有些年轻僧众闻思时看见华丽的词句就背诵下来,根本不理解也不受持意义,相续也没有持文又持义的这种意趣,也称之为持文不持义。
汉族弟子中也有这样的闻思者,看见有些法义的词句或颂词比较动听,就把它背诵下来,但是根本没有记住意义、也没有受持法义。这样仅仅记住词句而不受持法义,就称之为持文不持义。很多人也具足这样的过患。
又比如汉地的汉族弟子中很多人都能背诵《心经》和《金刚经》,因为这些经文非常动听。如果问他们:“经文的意义是什么呢?”他们只是回答说:“空的、如梦如幻的……”根本没有理解经文的意义。这样仅仅背诵经文的词句而不理解其内在意义,此就称之为持文不持义。很多人也具足这样的过患。
有些汉族弟子拿着一个法本到我这里,对我说:“这个法本是某某大圆满的法本。里面的词句非常动听,请上师您给我念个传承。”仅仅因为词句动听而求法,此也称之为持文不持义。很多人仍然具足这样的过患,应该注意避免此过患。
有些闻思者认为现在闻思,以后再持义,不是这样的。需不需要持文呢?开始时需要持文,归根到底还要持义,应如是奉行。不应该有持文不持义之过患,不允许这样仅仅持文而不持义。
戊二、持义不持文:
如果认为一切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任何实义,进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这样一来,词句与意义就会互相脱离,因为不依赖于词句根本无法理解意义。
有些人认为:“持文有何意义呢?持文只是一种空谈,只要记住它的意义即可。”此称之为持义不持文。也有些修行者认为:“只有依靠法义去修行才能成佛,持文有用吗?闻思再多你能成佛吗?……”如是所说,此称之为持义不持文。
吾等弟子中有人在讲法期间闭关。这些人认为今年再讲法之时,无需要去听闻,听闻再多有什么意义呢?来去都在散乱当中,应该严格闭关,这样实修才有意义。他们认为听闻再多没有意义,他们的相续仍然具足持义不持文之过患。
比如藏地有些老僧人,当别人给他讲解闻思时,他说:“这些不要讲解,只要去修行就可以了。我可以观想本尊、念诵心咒,不要给我讲解这些无意义的闻思。”此仍然具足持义不持文的过患。
这样宣讲并非在指责别人的过患,请在座的大众反观自相续有没有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之过患?所宣之法是用来对治自己的。所以既要持文也要持义,词句和意义都要记住。
戊三、未领会而持:
倘若没有领会了义不了义、秘密密意的各种说法而受持,就会导致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的结局。
什么是未领会而持呢?把不了义误认为了义、或者把不了义持为了义,此就称之为未领会而持。
比如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引导一切众生通达究竟了义之法义,而安立不了义之方便法门。如果把本师释迦牟尼佛不了义之引导方便认为是了义之法,这样颠倒受持,就称之为未领会而持。
喇嘛仁波切宣讲:“玛尼石堆为见解脱。不要说是转绕一次,哪怕踏上玛尼石堆一步,也会断除三恶道。”有些人死后祈请上师观察转生相,观察的结果为这些人堕入三恶道之中。此时有些人就有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说转玛尼石堆不堕入恶趣吗?”原因在于他没有把了义和不了义分清楚,未领会而持所致。虽然喇嘛仁波切宣说玛尼石是见解脱,转绕一次或踏上转经道能断除三恶道。此教言属于什么样的法义?是不了义之法。转玛尼石堆有没有这样的功德?转玛尼石堆确实有这样的功德,但此教言是为了引导不转绕的人转绕玛尼石堆之方便而宣说,此教言为不了义之法。不应该未领会而持。
把了义持当做不了义,或者把不了义持为了义,或者密意和实义颠倒而持,就称为未领会而持,不应该颠倒而持。密意指的是经文之密意,意趣指的是种种方便,要辨别清楚此二者的差别,不应该颠倒而持。什么是密意呢?比如偈颂中云:“父母为所杀,国王二所净,境眷皆摧毁,彼人得清净。”听闻时如果没有弄懂它的密意,就会认为父母是所杀的,此就是未领会而持。“父母为所杀”的“父母”是什么意思呢?此处所宣偈颂的密意为断除漂泊轮回之根本。漂泊轮回之源是什么呢?漂泊之根本是无明和爱取,此处用父母做比喻。因此要断除并清净轮回之根本,就要摧毁爱取和无明,这就是此句偈颂的密意。有些无法领悟密意之故,就会认为父母该杀。所以不应该未领会密意而持。未领会而持就会导致词句和意义相违,造成违背正法的结局。因此不应该违背正法而持。
戊四、上下错谬而持:
如果上下错谬而受持,显然已违反了佛法的规律,如此一来,无论闻法、讲法或修法都会面临矛盾重重的处境。
上师为弟子开示佛法,应如同阶梯般次第开示。此时如果没有按阶梯般次第开示,上持为下、下持为上,此为上下错谬而持。不应该上下错谬而持。
我经常这样宣讲:如果你们想住在亚青实修大圆满法,不应该上下错谬而持。上下错谬而持有很大的过患,这也是我经常宣讲不要上下错谬而持的原因所在。
在亚青实修大圆满法,要按次第去实修。首先受持皈依戒;之后为居士戒——一戒、二戒到五戒圆满;在此之上受持沙弥戒;沙弥戒之上再受持比丘戒;然后再受持菩萨戒的学处;再受持密宗的誓言、龙萨或者龙钦传承的正行入门——受持灌顶。这是从受持戒律角度而言需要次第实修。
从修行角度而言,先修前行之四厌离心,通过四厌离心的修行在自己的相续生起不被他夺之不共出离心;在此之上修皈依、发心、金刚萨埵、曼茶等积资净障;然后再修持正行——龙萨或龙钦的窍诀,如是次第修行。
现今有些人并非这样次第修行。有些弟子没有受持皈依戒,就在修大圆满;有些弟子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四厌离心,就在修正行;有些弟子没有积资净障也在修正行;有些弟子没有修直断的窍诀,就在修顿超……此等都属于是上下错谬而持,不应该这样去做。应该阶梯性地次第去受持、次第去实修。比如修行从前行、正行、直断、顿超,如是次第去修;或者在正行之前要修前行,或者修持共同内前行之前,应该修持共同外前行。这样次第修行,就称之为没有错谬而修持。
戊五、颠倒而持:
假设颠倒而受持意义,则自相续会因邪分别念的滋生蔓延而毁坏,甚至会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
所以,我们务必要断除上述过患,通过词句与意义上下毫不错谬的正确途径来受持。当遇到意义难解、内容繁多时,绝不能认为无法掌握而就此放弃,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受持。遇到意义简单、词句鲜少之处时,也不能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蔑藐视,必须牢记不忘。
有些人认为他是成就者,就可以抽烟喝酒,此就称之为颠倒而持。比如密宗有会供,会供中需要供酒。有些人就带着很多酒参加会供,会供时喝这些酒最后导致喝醉;又比如说密宗会供需要肉,于是有的人就带很多肉参加会供,之后会供享用时就吃很多肉,这样就称之为颠倒而持。又比如说有些人认为实修密咒乘之时,可以享用酒、享用肉、甚至可以享用女人,此等仍然属于颠倒而持。不应该颠倒而持。
如果颠倒而持,就会毁坏自相续,也会成为佛法的败类。为什么会成为佛法的败类呢?当你任意享用酒、肉或者女人的时候,自然你会成为佛法的败类。所以不应该这样颠倒而持。
总之必须要断除以上五不持之过患。比如既要持文也要持义,去对治持文不持义之过患;既要分清楚了义和不了义,也要分清楚密意和意趣,如是领会而持就是对治未领会而持之过患。同样也应该断除上下错谬而持之过患,比如前行和正行不应该颠倒而持。总之此等过患都应该断除。
当上师讲解到法的词句和意义时,有的弟子有些时候难以理解法的意义,此时应如是思维:“噢,我无法领悟此中法义、我也无法掌握此中意义。但我不应该放弃,应该以顽强的毅力继续闻思修。”但有些人遇到简单词句的时候,就会轻视作想:“噢,这太简单了!”不应该这样。应通过词句和意义兼顾、上下毫不错谬的正确途径来受持所有词句和意义。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三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五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