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三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五不持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三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五不持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三十六讲 2013年1月1日
【原文】
第三、五不持:就是指与如来珍贵的教法、证法相背离而受持。
其一、持文不持义:不考虑思维意义,只求文句优美动听,就像小说一样,或者声称“文句还是需要优美”,进而持受空洞的文章。
其二、持义不持文:诸如,口口声声说是“宁玛大修行人”的行者们,一边扬言“讲说只是文句罢了,必须要了解心的本来面目”一边用手指指着胸口,希望不观待词句而直截了当掌握意义。
要对治以上这两种,必须把句义结合起来受持。
其三、未领会而持:把不了义认定为了义,颠倒受持意趣、秘密以及四依。要对治这种现象,必须做到不依人而依法,即便是再颇有名气的人,如果他讲的法与因果法大乘道不相符合,那么讲法者起不到作用,如果符合大乘法,那么不管讲法者怎么样都可以。因此,我们必须依止正法。不依法句而要依法义。不了义法和了义法中,我们要依止了义法,了义法分为心识与智慧两种,我们要依止智慧。
其四、颠倒而持:就是指错误受持意义,认为求了密法以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喝酒、行淫、双运、降伏。要对治这种现象,行为必须要结合时间和修行境界。达到获得禅定的暖相而依靠念诵三字咒就足能转变酒的色香味的时候,行为上拥有能诛能起死回生等暖相。如果没有懂得这一道理,没有了悟隐含的秘密,随意乱行隐蔽的密宗法,胡作非为,那只会成为恶魔、热札一类的众生,而别无出路。
其五、上下错谬而持:在没有求得前行之前,就听讲正行,前行中共同外内前行本末倒置而受持。要对治这种现象,必须如阶梯般由下至上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受持圆满佛陀的正法。
——《前行备忘录》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相结合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之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论义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暇满难得引导又分为闻法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今天所宣的是“第一、闻法方式”。闻法的方式又分为动机和行为,动机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行为。
行为分为所断之行为和应取之行为两种。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所断之行为”。所断之行为又分为三过、六垢和五不持。前两者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第三、五不持”。
第三、五不持。华智仁波切所著述的《普贤上师言教》当中的五不持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堪布昂琼所著《前行备忘录》当中的五不持。
请大众翻开堪布昂琼所著的《前行备忘录》,在此中宣讲。
第三、五不持:就是指与如来珍贵的教法、证法相背离而受持。
第三、五不持。分为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未领会而持、颠倒而持、上下错谬而持五种。
第一、持文不持义
首先所宣的是“第一、持文不持义”。昨天已宣讲持文不持义,今天继续宣讲。什么是持文不持义?如何断除这样的过患、如何持文又持义呢?分开受持如来教法和证法,二者背离,就称之为持文不持义。
其一、持文不持义:不考虑思维意义,只求文句优美动听,就像小说一样,或者声称“文句还是需要优美”,进而持受空洞的文章。
比如有些人说:“大圆满是甚深的、是空性、无戏论的,是界、是智慧……”但是并没有理解意义,只是记住词句,此就称之为持文不持义。这是什么意思呢?只求词句优美动听而不求意义。比如小说或传说当中,只记住动听的词句而不理解意义,就称之为持文不持义。
第二、持义不持文
其二、持义不持文:诸如,口口声声说是“宁玛大修行人”的行者们,一边扬言“讲说只是文句罢了,必须要了解心的本来面目”一边用手指指着胸口,希望不观待词句而直截了当掌握意义。要对治以上这两种,必须把句义结合起来受持。
此就称之为持义不持文。
现今有些人仅仅口说文字,口说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要了解它的意义。如果不了解其意义而修行,仍然具有过患。比如今天宣法之时,不仅要记住法的词句,同样也要记住法的意义。
比如一个无法走动的老年人,必须依靠手杖才能走动。与此比喻相似,如果你想掌握法的意义,必须依靠词句才能理解。词句和意义二者相连,不应该分开受持,二者都要掌握。
之前宣讲闻法所断之行为时,在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到外散和内收,外散讲述了月称父的公案。以前有一个乞丐,乞讨到很多青稞。晚上他把青稞放在袋子里,然后挂在自己睡觉上方的屋梁上。他想:“明年我种下这些青稞会有很多收成,然后我去做生意,我就会有很多财富,再接着我要娶个妻子,这个妻子会为我生个儿子,我要给我的儿子取名叫月称……”这时拴袋子的绳索被老鼠咬断了,袋子恰巧砸在他的身上,最后他在思维中一命呜呼。
如果听闻这个公案时,仅仅觉得好听或者只是记住动听的词句而没有理解它的意义,此为持文不持义的过失。相信大家都已经记住这个公案,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弄清楚它的意义。它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幻想无法实现的未来,只能让你更迷乱而已。现在我们所思应该专注于佛法的闻思修,而不是盲目地幻想未来,这样思维才有意义。如果仅仅记住词句,而没有理解、了悟或铭记法的意义,会有持文不持义的过患。此就称之为持文不持义。同样还有持义不持文之过患。比如此公案的意义是断除对世间的耽著,但是仅仅耽著所宣之法的意义而没有了解它的词句,此称为持义不持文之过患。
闻法时要依靠文字理解意义,意义用文字来表示,二者应相互联系。
比如一些人并不了解大圆满的词句,光是说“是无修的、是空的”。那么如何是无修的呢?如何是空的呢?上师是如何宣讲,论中是如何宣讲,他根本就不知晓。只是说结定印或者用手指着胸口说是这样的。光是这样宣称也属于持义不持文。
总之,义和句应该是要结合受持。在这里宣讲并非是让我们指责某某人,而是要反观我们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过失。
第三、未领会而持
其三、未领会而持:把不了义认定为了义,颠倒受持意趣、秘密以及四依。
把不了义认定为了义,
不了义之法指的是在相续未成熟的众生面前,佛陀为了引导所化众生步入正道而宣讲的方便之法。如果把不了义之法认为是了义之法,这就是未领会而持。
颠倒受持意趣、秘密以及四依。
密意是一种法义,意趣又是另外一种法义,没有领会二者之区别,颠倒而持,此就称之为密意和意趣未领会而持。
昨天宣讲了意趣和密意之含义。《宝积经•因缘品》云:“父母为所杀,国王二所净,境眷皆摧毁,彼人得清净。”此偈颂的意趣为轮回的根本是爱取,必须要断除爱取。密意是什么?“父母为所杀”此句偈颂中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密意为:“父母”比喻轮回之根本——爱取。“父母为所杀”的意思为必须要断除轮回之根本,“父母为所杀”包含了意趣和密意。如果无法领悟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的密意,认为需要杀掉父母,这就是意趣和密意未领会而受持,也称之为颠倒受持意趣和密意。
意趣有四种,密意也有四种,但是更为详细的内容我不会宣讲,概括性的讲解就在刚才所宣的意义当中。
接着是颠倒受持四依。四依是依法不依人,不能颠倒而持。
要对治这种现象,必须做到不依人而依法,即便是再颇有名气的人,如果他讲的法与因果法大乘道不相符合,那么讲法者起不到作用,如果符合大乘法,那么不管讲法者怎么样讲都可以。因此,我们必须依止正法。
宣法的上师,不管他名气多么大、眷属多么多,如果所宣之法与佛法不相应就不应该去依止。
自己也不应该以自私自利之心去依止。认为“这位上师对我最好,我自己要这样去依止……”不应该这样依止。依止上师时要看上师所宣之法是否与佛法相应。如果相应的话,应该依止而去实修;如果与佛法不相应,以自私自利之心而去依止实修,这也是应该断除的过失。
不依法句而要依法义。
修学大乘法,不能只停留在动听的词句之上,要看词句与意义是否相违,如是掌握意义。
不了义法和了义法中,我们要依止了义法,了义法分为心识与智慧两种,我们要依止智慧。
在座的大众都是实修佛法,欲求究竟佛的果位、证悟实相而实修者。步入正法的清净之道而实修,首先要依止善知识和上师;依止上师以后,同时依止上师所宣的法。此时不仅仅听闻上师所宣之法的词句,应该依止上师所宣的法义,并且依词句了悟法义。
法义分为了义和不了义,应该了悟了义之法。了义法分为心识与智慧两种,要懂得、依止和证悟的是智慧。
第四、颠倒而持
其四、颠倒而持:就是指错误受持意义,认为求了密法以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喝酒、行淫、双运、降伏。
有些人求了密法以后,认为可以随意去做喝酒、行淫、双运、降伏等等非法之事,这样做是颠倒而持。
少许人还是有这样的过患。比如会供之时,有些人买很多酒,放在会供品中加持。之后认为这些酒是加持过的,是密宗的甘露,于是肆无忌惮地享用。这种做法是颠倒而持,不应该这样去做。
虽然密宗的加持甘露中有酒和肉,但在享用时只用无名指沾上一点点表示享用,甘露也应该这样享用,并非吃很多甘露。不应该这样肆无忌惮地享用。
有的人求了密法、或者学了密法以后,去做双运、降伏、砍杀众生等非法之事。做这样颠倒之事的话,最后会转生为魔或热札。此就称之为颠倒而持。
学了密法以后,应该更加微细取舍因果。如果没有取舍因果,认为没有前世来世、否认因果,这也属于是颠倒而持。比如亚青的八关斋戒期间,每天会念诵四次仪轨,受四次灌顶。此时自己守持戒律而口渴,接到甘露以后,认为“这是甘露,随便喝没关系。”于是喝一碗甘露,这也是颠倒而持。以前喇嘛仁波切大恩者和昌根阿瑞仁波切受持八关斋戒时,也是每天念诵四次仪轨、受四次灌顶。他们接受甘露以后,只是抹一下额头,根本不放在舌尖之上。如果因为自己当时口渴,认为此是甘露而任意饮用,此等行为仍然是颠倒而持。不应该这样受持。
要对治这种现象,行为必须要结合时间和修行境界。
求了密法、实修密法以后,要做双运或降伏的话,此等行为需要结合时间和修行境界而运用。
比如某些假的上师,在汉地出家到藏地修密法以后,自己喜欢喝酒,欺骗在家居士说:“喝酒没有任何过患。” 有些居士不喝酒,这些假上师就对他们说:“我已经念诵 ‘嗡啊吽’三字咒或者‘让样康’加持这些酒。现在这些酒没有酒力了,可以饮用,没有事的。”不仅自己喝酒的时候以 这样的谎言欺骗自己,也这样行骗在家居士。现今仍然有这样颠倒而持的修行人。
有些人很狂妄,跟我坐在一起的时候仍然说:“我用三字咒加持过酒,自己喝酒没有过患。”即使上师再怎么讲解这样做的过患,他都无法听从。最后我只能说:“哦,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过患的话,最后你会投生到喝酒场合的一条虫。而且你们从喝酒场所出来以后,你们争吵过。”听到这些话语之后他开始恐惧,因为他在喝酒之后确实发生过争吵。他问我:“真的会投生到酒里的一条虫吗?”这样讲解以后,他的谎言自然暴露出来。现今有很多人自称为成就者,自称:“我在汉地或藏地依止过很多上师、修行过很多密法,我是成就者……”这样行骗的人大有人在。
如果认为学了密法以后什么都可以做,此等行为仍为颠倒而持。
行为必须要结合时间和修行境界,达到获得禅定的暖相;而依靠念诵三字咒,就足能转变酒的色香味;行为上一定已经拥有了能诛、能起死回生等暖相……若具备以上证量时可以享用酒。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不管你念诵三字咒十万遍,仍然无法转变色香味,也不允许享用酒。如果享用,则属于颠倒而持。
当修行的禅定得到暖相以后,比如双运、降伏、行为上能诛或者密意上能让他起死回生等等,这样的话可以运用。如果行为无法诛、密意无法让他起死回生、也无法做到超度,仍然去做这样的行为,此为颠倒而持。
密宗法、密宗净行和密宗器具或者甘露都需要隐蔽。若没有懂得这一道理,没有了悟隐含的秘密,随意乱行隐蔽的密宗法,胡作非为,那只会成为恶魔、热札一类的众生,而别无出路。
第五、上下错谬而持
其五、上下错谬而持:在没有求得前行之前,就听讲正行,前行中共同外内前行本末倒置而受持。要对治这种现象,必须如阶梯般由下至上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受持圆满佛陀的正法。
没有求得前行之前不应该听闻正行或讲解正行。如果共同外前行没有调伏你的相续,则不应该去受持或实修不共同内前行。要对治这种现象,必须以阶梯性地、由下而上循序渐进受持正法。比如从皈依戒、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这样的次第去受持戒律,并非从上往下受持戒律。如果先受密宗的誓言密乘戒、菩萨的学处,接着受比丘戒……这样从上往下受持戒律;或者先修正行,再去求共同内前行;或者先求共同内前行,再去修共同外前行……这样次第颠倒修行就是上下错谬而持。不应该这样错谬而持,应该次第性去熏修。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三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四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