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七十四讲 前行备忘录-思维难得之因之五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8日
来源:   作者: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七十四讲 前行备忘录-思维难得之因之五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七十四讲 2013年3月15日

  【原文】

  即使没有以刻意为了得到暇满人身的清净发愿来衔接,但如果具备了以菩提心摄持的戒律等真正的善法,那就如同为了秋天的庄稼播下种子自然会长出枝叶一样,如果你行持了缘于遍知佛果的善业,就自然而然会成就暂时人天的殊胜身份,暂时能多次得到如娑罗树般的婆罗门种姓、如娑罗树般的施主种姓、如娑罗树般的国王种姓等。就这样仔细观察、思索,观察、安住交替来修。

  如果这般认真考虑,正如所谓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就会认识到,我们是依靠以往积累过福报的结果才得到现在的这个殊胜身份。“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的“后世决定不投生为喝酸奶的牧民、吃饼子的农民”,想到现在的暇满从因的方面来说得之不易,必须利用暇满人身来取得实义。当今的经忏师们,没有任何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整天念诵仪轨,向长了一卡长毛的烂神馐上灌注变质的药汁,翻着眼珠念着“无实之中取悉地,嘎雅悉地吽……”这种言行实在是毫无价值可言。所以说,如果利用这个由三十六种不净成分组成的暇满身体来修行精华正法,实现它的价值,那真的是“嘎雅悉地嗡”,也是“瓦嘎悉地阿”,还是“紫大悉地吽”。如今的这个身份,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好似马口被辔头所转,如同选择犏牛还是选择盐一样,是苦是乐当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想把握住快乐,来修行微妙善法,结果下半生会比上半生快乐,中阴会比下半生快乐,后世要比中阴快乐,这才是从安乐走向安乐。诚如《入行论》中所说:“驾驭觉心驹,由乐趋胜乐,智者谁退怯?”又云:“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住生死,菩萨岂疲厌?”依靠有现福德使身体舒适,荣得种姓、功德圆满的果位,借助证悟无我的智慧令内心安乐,现见诸法胜义离戏、世俗如梦自性,从而远离一切轮回的痛苦恐怖,拥有安宁快乐。

  如果你想受苦,那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倘若一度作恶,结果必然是下半生比上半生悲惨,中阴比下半生悲惨,后世比中阴悲惨,一直走向漫无边际的恶趣。为此,我们务必要在如今的这个身份上修行正法,实现人生的价值,取得实义。

  ——《前行备忘录》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之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引导”。

  暇满难得引导分二: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闻法的方式(动机和行为)之前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所宣之法之次第。暇满难得引导分四:第一、思维本性闲暇;第二、思维特法圆满;第三、思维难得之喻;第四、思维数目差别。之前已宣讲完毕《普贤上师言教》中暇满难得引导四个科判内容,今天于《前行备忘录》中宣讲睱满难得之因、难得之喻和难得之数,首先宣讲难得之因。

  昨天从总体角度宣讲了难得之因必须积累广大善根,接着从支分角度宣讲,若要得到闲暇,必须守持清净的戒律;同时必须奉行布施等六度波罗蜜积累圆满福德资粮,才能得到十种圆满。今天宣讲内容为“如何得到十圆满的因”。

  得到八闲暇之因是清净持戒,得到十圆满之因是奉行布施等六度积累广大资粮,若想得到八闲暇、十圆满的暇满人身,必须以清净的发愿(发愿得到暇满人身)来连接;否则仅仅戒律清净和积累广大资粮而未以清净发愿连接,仍然无法得到具足十八暇满的珍宝人身。

  即使没有以刻意为了得到暇满人身的清净发愿来衔接,但如果具备了以菩提心摄持的戒律等真正的善法,那就如同为了秋天的庄稼播下种子自然会长出枝叶一样,如果你行持了缘于遍知佛果的善业,就自然而然会成就暂时人天的殊胜身份,暂时能多次得到如娑罗树般的婆罗门种姓、如娑罗树般的施主种姓、如娑罗树般的国王种姓等。就这样仔细观察、思索,观察、安住交替来修。

  此等法义需要实修打坐而思维。实修打坐时,应具足身要、语要和意要,祈祷上师受四灌,于上师与自心相融之中尽力安住;当无法安住再次生起妄念时,次第思维难得之因。

  现今所宣讲的共同外前行乃一切法之基础。宣讲之时,希望大家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坚固前行基础,这一点最为关要。若外前行基础坚固,则具备不共内前行的修行基础,同时具备修行直断窍诀的基础,也便于印证直断见解。因此希望大家正确理解并实修前行基础,千万不要轻视或放弃前行基础。如理如法实修前行基础,打好前行基础,修行直断也具有意义。否则如同谚语所云:“头往高处挂,颈从低处断。”不具备前行基础而修行直断,这样高攀修行无有实义,真的是这样的。我在宣讲前行之时,你们跟随所宣之法如理如法闻思修,步入正行之后,你相续中的出离心、信心、菩提心和智慧等功德、道验或证悟就会如同树的枝叶般自然生长。

  如果失去前行之基的话,不论你修直断还是顿超,生起次第还是圆满次第,就会导致如同华智仁波切所宣讲的过失:“如果失去前行之基,而张着嘴、睁大着眼睛修生起次第,最后会变成鬼;如果失去前行之基而修圆满次第,最后会成为转生雪猪子或马熊之因;如果失去前行之基而修持直断,修道中会出现偏道、误道和歧途,成为堕入无色界四无空处之因;如果失去前行之基而修顿超,会耽著于顿超中出现的种种道验;如果失去前行之基,即使精进修持直断和顿超,由于强制压制自己的心念,最后也会导致心态不适、无法入道。”

  实修大圆满法之时,前行之基最为关要,必须要精进闻思修前行法义。如果失去前行之基,即使精进实修大圆满十年、二十年,你的相续也无法生起道验,也无法生起出离心、信心和菩提心,如同水中扔石般,修行没有任何反应。此等过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等过患就是因为缺乏前行之基所造成的。

  因此在座的大众不要口中高谈阔论,而要从内心深处真的生起远离有寂两边、得到究竟佛果这样的欲求之心。而有此欲求心也必须从前行之基开始修行。

  现今宣讲前行之基的上师极其稀少,具足前行之基而修行的弟子也极其稀少,此等过患都是失去前行之基所造成的。现今宣讲前行法义之时,在座的大众认真谛听非常好,但是仅仅限于听闻没有意义,应将所闻之法运用于实修和实践之中最为关要。比如说一个非常好、非常清香、非常殊胜的食物,有益于身体、增强体质。仅仅口中讲解食物的优点没有意义,必须要亲自吃这个食物,才能体会到这个食物的好处。与此比喻同理,仅仅我在这里为你们讲解法义没有用,你们必须要将所闻之法运用于实修和实践,这样你相续中的道验、信心以及菩提心之功德都能得以增长。

  尤其有些汉族弟子,修了很长时间的大中观、大圆满或者大手印之法,最后却导致心态不平衡。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过患?此等过患就是因为缺乏前行之基,修行中强制压制自己的心念,最后导致心态不平衡的后果。

  我打算用三年到五年的时候,从前行开始次第宣讲大圆满法,目的是为了圆满引导大家步入解脱之道,我以这样的发心而宣法。你们也应该从前行开始,次第掌握法义并如理如法修行。

  你们当中有些弟子在亚青只住一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就离开亚青,然后又会来新的弟子。三年之中新旧弟子不断更换,圆满修行遥遥无期。因此我如是发心,也希望你们如是发心,希望大家应该三年之中坚持闻法,如理掌握大圆满修行之道,到时自然能够知道并理解大圆满法的殊胜之处所在。

  比如说屠夫杀牛的时候,在牛的脖子上割上一刀或者打一铁棒,这头牛会马上死掉。但修大圆满法并非这样,并非遇见一位大圆满的上师讲解大圆满法以后,你就能断除轮回,这是不可能的。修大圆满法,必须如理如法闻思修。

  为什么今天以这样的方式而宣讲前行?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个前行很简单,上师没有必要宣讲。”希望大家不要轻视前行法义。

  如果这般认真考虑,正如所谓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就会认识到,我们是依靠以往积累过福报的结果才得到现在的这个殊胜身份。“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此段法义为何意?“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受者是前世何等之因而得到的呢?那么欲知前世的因,要看看今生所得到的殊胜人身。如今已得到此殊胜暇满人身,一定是前世积累过很大福报而得到的果报。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身语意所造作的一切意行,后世会承担相应果报。

  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的“后世决定不投生为喝酸奶的牧民、吃饼子的农民”,

  此段法义为华智仁波切所宣。此段法义为何意呢?如果今生身语所造做的不是善业而是恶业,以此造作恶业之因,来世决定不会投生为人身。正如所宣,因为牧民爱喝酸奶,农民爱吃油饼。以此造作不善的因,自然以后不会继续投为人身。

  想到现在的暇满从因的方面来说得之不易,必须利用暇满人身来取得实义。

  认真思维暇满之因,就会认识到:“此暇满确实难得。得到暇满以后,应该以正法令此人身具有实意。”从而相续生起出离心。

  当今的经忏师们,没有任何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整天念诵仪轨,向长了一卡长毛的烂神馐上灌注变质的药汁,翻着眼珠念着“无实之中取悉地,嘎雅悉地吽……”这种言行实在是毫无价值可言。所以说,如果利用这个由三十六种不净成分组成的暇满身体来修行精华正法,实现它的价值,那真的是“嘎雅悉地嗡”,也是“瓦嘎悉地阿”,还是“紫大悉地吽”。如今的这个身份,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好似马口被辔头所转,如同选择犏牛还是选择盐一样,是苦是乐当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想把握住快乐,来修行微妙善法,结果下半生会比上半生快乐,中阴会比下半生快乐,后世要比中阴快乐,这才是从安乐走向安乐。诚如《入行论》中所说:“驾驭觉心驹,由乐趋胜乐,智者谁退怯?”又云:“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住生死,菩萨岂疲厌?”

  此等法义为堪布昂琼以藏地的状况做比喻而宣讲。此段法义为何意呢?

  现今经忏师们没有任何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整天念诵仪轨。向长了一卡长毛的烂神馐上灌注变质的药汁,翻着眼睛念着:“无实之中取悉地,嘎雅悉地吽……”

  这段法义的内容为:当今藏地有很多经忏师整日念经或者念诵仪轨,他们没有任何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境界,而且念诵时所供奉的神馐(以糌粑为原料)因长期未更换而腐烂长毛。他们灌顶的时候,所用的药汁(以酒或奶为原料)因长期放在铜器里也会腐烂,这个铜器也会变质,然后他们翻着眼睛说:“悉地、悉地……”他们在无实之中取悉地,没有任何实义,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经忏师只是口中取悉地而已,失去前行之基则没有任何实义。

  如何取得悉地呢?已经得到此暇满人身,并凭借此指甲、头发等三十六种不净成份所组成的暇满人身实修正法,这才是真正得到悉地,也是真正得到咒语“嘎雅悉地嗡、瓦嘎悉地阿、紫大悉地吽”的悉地。否则于腐烂的神馐或变质的药汁等无实之中,无法得到悉地。

  如今的这个身份,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好似马口被辔头所转,如同选择犏牛还是选择盐一样,是苦是乐当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现今所依身如同十字路口的马,马口被辔头所转向左或向右;依此所依身既能获得解脱,也能堕入三恶道,上去下去的关键都取决于此所依身。一切痛苦和安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想把握住快乐而修行善法,下半生会比上半生快乐,中阴会比下半生快乐,后世要比中阴快乐,从安乐走向安乐,会越来越安乐。如果已得到此所依身,但没有行持善法而造作恶业,结果下半生比上半生更加痛苦,越来越痛苦,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

  藏地有这样一句谚语:“出家三年会苦,三年之后会开始安乐。新媳妇三天乐,三天之后会开始痛苦。”如是思维一下,真的是这样的。

  比如说作为一个修行者,最初修法三年之中自然会遭受寒冷等痛苦;但是三年以后会逐渐体会安乐,而且下半生比上半生快乐,中阴比下半生更快乐,后世比中阴更快乐,后后世比后世更快乐,从而步入解脱之道。而世间的新媳妇,最初三天之中有很多亲朋好友来看望你,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任意享用食物,处于快乐之中。三天以后轮回的痛苦开始了,因贪嗔痴而积累财物,与父母、自己的丈夫或子女不和,处于种种痛苦之中。此生继续造恶的话,下半生比上半生更痛苦,中阴比下半生更痛苦,最后因造作恶业之因而堕入地狱,处于无边的痛苦之中。

  诚如《入行论》中所说:“驾驭觉心驹,由乐趋胜乐,智者谁退怯?”又云:“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住生死,菩萨岂疲厌?”

  下面为颂词注解:

  依靠有现福德使身体舒适,荣得种姓、功德圆满的果位,借助证悟无我的智慧令内心安乐,现见诸法胜义离戏、世俗如梦自性,从而远离一切轮回的痛苦恐怖,拥有安宁快乐。

  如果你想受苦,那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倘若一度作恶,结果必然是下半生比上半生悲惨,中阴比下半生悲惨,后世比中阴悲惨,一直走向漫无边际的恶趣。为此,我们务必要在如今的这个身份上修行正法,实现人生的价值,取得实义。

  生起“唯修正法令此人身具有实义”的定解之前,应该如理如法实修思维。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