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生活的艺术——生活禅的妙用(贤空法师)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9日
来源:   作者:贤空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活的艺术——生活禅的妙用(贤空法师)

 

  什么是生活禅呢?顾名思义,就是将我们的修行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联想到坐禅,好像眼观鼻、鼻观心,两眼一闭,在那坐着就是坐禅。其实,禅宗也讲“行住坐卧都是禅”。有一句话叫“小隐隐于寺,大隐隐于市”,同样一个道理,真正的修行者就可以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面修行,那才体现出你的定力。可以这样讲,我们行住坐卧、待人接物,处处都可以体现出生活禅。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佛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可以说佛教是为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而有的。我们学习生活禅也是这样,也是要解决我们人生的种种烦恼、困惑。想到当年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法的种种艰辛与苦难,我们跟他相比太幸福了。别人把道场建得这么好,我们坐在这里学习佛法,因缘非常殊胜,一个是托我们净慧大法师的福报,一个也是我们无始劫以来修佛的福德,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大好因缘。

  在欧美乃至斯里兰卡、泰国,他们的居士每到初一、十五,或者是星期天去寺院的时候,都把自己在本星期遇到的困惑与烦恼向师傅提问。在斯里兰卡、在泰国,他们的僧人和在家信徒的关系比较融洽,信徒对师傅非常信得过,觉得跟师傅谈话没有什么戒备心。他们国家也认识到这一点,出家人可以说是帮助政府来解决社会的种种问题。人生有问题,社会也有问题,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非常幸福美满,每个人的身体都非常健康,那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安详、自在!所以说出家人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样,我们学佛的人是求精神上的富有,而不是求物质上的富裕。

  我们生活禅从哪里来,如何得到生活禅,这可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首先,我们怎么样才能得到生活禅呢?要深入经藏,也就是要读诵大乘、深信因果、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顺父母、奉侍师长、受持三皈、注重威仪。我们一点一点来谈。

  学佛首先就要学习做人。太虚大师讲得非常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学佛本来是要解除我们自身的困惑与烦恼,那么为什么有些入却越学越烦恼呢?他主要是没有掌握到学佛的方法。因为佛教不同于其他的宗教,佛教的经典浩如烟海,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全部学完,所以一接触到佛教就觉得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就像我们走在陌生的城市当中需要有一张地图来指引我们的方向,如果你不认真看这张地图,你可能就要走很多弯路。同样,我们所有的佛经,就像一张庞大的地图,你自己要建立一个目标,决定走向何方。也许有的人讲,我这一生修行成罗汉果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要去极乐世界,发菩提心,到极乐世界以后呢,承愿再来,度化娑婆世界的众生。也有的人要生弥勒净土。也有的人讲,我要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把自己的目标找准了以后,就像在地图上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下面就向那个目标进发。如果你要想开悟,想在这个世间修行下来,修这个顿悟法门,那么你参禅悟道是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说,你选择了一个法门,就要围绕着相关的经或论来修学、专攻,学习才有成就。关键是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得到生活禅。生活禅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当下。不管在什么场合下,你的心总要处在平稳状态,不会七上八下,人家称赞你一句,你也不会觉得怎么高兴,人家骂你一句,你也不会怎么难过,那就是生活禅,就是把禅运用到生活中来了。

  要想得到生活禅首先要受持三皈。三皈依也就是我们每天上早、晚殿念诵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意思是回头,因为我们在茫茫人世间走的很多路是错误的,要依靠三宝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末法时代,可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既然也得到人身,也闻到佛法,那么我们学习佛法以后,就要按照佛法指引的方向去走,所以说我们回头依靠三宝来指导我们的人生目标。三饭依后就要接着受持五戒,有些人讲我学佛不受戒还好一点,受了戒要是犯戒怎么办?这个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要是受持着五戒,心中时刻在想着,这五件事情我不能去犯,你就不会触犯国家的各种刑法、也不会把你的人生送到一个不堪回首的境地。从这一点就能够证明释迦牟尼佛非常的伟大,具有高深的智慧。两千多年,任何时代,任何王朝,无法推翻这种理论,乃至未来无量劫,这种理论这种理念,永远能够存下去。

  佛教讲的不妄语,在戒律里也是非常重要的,持不妄语戒,你的人际关系就很好处了。西方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理念,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他的知识只占30%,他的能力也只占30%,还有40%是什么呢?是人际关系。有一点知识、有一点能力,不要骄傲,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你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人家就会支持你,会拥护你。我们要认识到人际关系对我们的重要。

  学佛的人有一种学佛人的气质,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人——很俗气,言谈举止都是目空一切,不可取。学佛的人要谦虚一点,把自己看得小一点,不要时刻把“我”放在前面,一定要尊重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在行住坐卧上都一定要注意,言谈举止让人家看着我们是不同于一般的人。

  生活禅在德育上的妙用

  现在社会上学校培养人才,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我们生活禅在德育上起到什么样的妙用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佛法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能够做到这一点你的道德修养就可以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佛教的很多经典都是阐述因果关系的,所以我们的头脑中有因果关系这个概念,所作所为都要考虑到因与果的关系。《光明童子经》里面就谈到“一切众生所做业,纵经百劫亦不完,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时还自生”的因果理念。我们学佛的人第一步一定要深信因果,读诵大乘。

  佛教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的,学佛的人道德修养应该不同于一般的人。道德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上讲的所谓算盘式的道德,就是讲做一件好事就希望得到好的回报,这是一种世间的行善的道德;还有一种是不求回报的,就是佛教讲的行菩萨道,广修六度、行四摄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六度当中,五度五育,六度如导。也就是说,修行六度时,前面五度要靠后面的般若智慧来指导,就像在漆黑的夜晚有一盏明亮的灯指引我们修前面的五度,我们就不会偏离方向。如果没有智慧做向导,那么好心不一定得好报。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每年各种自然灾害大家捐款捐物,属于财布施。这几天法师们给大家讲授佛法,大和尚在这个道场举办夏令营,这都是法布施。无畏布施就是讲别人思想在某个特定的环境当中有一种恐怖的心理,你给他做一些思想工作,劝导他、安慰他,让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你这时候安慰他就是布施。能够做到布施才能持戒,如果你不想布施东西给别人还想占别人的便宜,就不可能持不盗戒了。不盗戒的前提就是布施。你把东西布施给别人的时候,你才能够做到不偷盗,所以说布施是持戒的基础。能够做到布施与持戒,你才能够很好的修学忍辱法门。平时我们都提倡忍,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汉字非常美,这个忍字怎么写呢?一口刀插在你的心上。从这个字表面看我们就能理解忍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达到这种条件以后,才能精进、用功、办道,不能急于求成。很多初学佛的人,希望三五天就能证到一种境界,精进用功。但适得其反,三个月过去了,境界不如前,反倒后退了。甚至有些人讲一开始最好到深山老林里面去修行。古代的祖师大德闭关在深山老林里修行的前提是什么?他是真正看破、放下,已经自在了。我们学习佛法要有次第,从闻思修,先听闻佛法,再经大脑思考,八正道里面有个正思维。既不思考,也不听闻佛法,自以为了不起,也想向释迦牟尼佛学,在菩提树下发个愿,坐七天七夜,也没能开悟,所以说,发这种狂妄不行。虚云和尚在禅堂里面开悟,虽然是讲倒茶的时候水烫着手开悟的,但他那时候“虚空粉碎”也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啊!那境界不知经过多少年的修学才能达到。所以东风来了,要万事具备才行。先没有具备什么,东风来了也没用,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具足福慧资粮。要想修学禅定,就要把前面做到,从布施开始,持戒、忍辱,再精进用功,才能够修成。这就要由智来指导我们。我们口口声声都称中国人是大乘,都是行菩萨道的,我们要反省一下,有没有按照六度去行持。很多大护法、大居士,布施财产、物品来支持我们这个夏令营,这是行菩萨道。我们各位营员也要支持这种活动,要一代帮助一代,不仅自己修学佛法,还要有一种报恩的心。

  生活禅在智育上的妙用

  我们这个智慧不同于世间的那种智慧,不是让你了解或者认识多少琐碎的事物,而是让你凭着直观的感觉判断一件事情。社会上的教育都是让你学习多少知识,认识多少问题,用逻辑来推理。佛教的智育是让你直接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利弊、准确程度,完全是一种直观的判断。佛教的智育是告诉你在日常生活中事情相互影响的现量,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一种智慧。它不同于传统的那种智慧,传统的教育都比较注重分析思考问题,而忽略了直观的判断。有些大作家写文章的时候写得很快,他完全是凭着直观感觉写出来的,而不是凭着我们的逻辑思维。还有些大法师讲经说法,是从自心流露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到处摘抄,别人怎么讲他怎么讲。我们要有这种智慧,不能死搬硬套,要活学活用,这就是佛教让我们要有直观判断能力。其实文字跟真实的内涵总是有距离的,实际的事不可能用文字完全表述出来。就像禅宗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另外,生活禅让我们要知足常乐。佛陀发现我们凡夫心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佛教提倡我们知足常乐。就像吃饭,掌握自己该吃多少,这就是智慧;有些人以为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贪心很重,其实那是没有智慧。学习知识有时是好的,有时也产生一种障碍,佛教称之为所知障,即世人认为他所知道的就是对的,这就是一种障碍。

  生活禅在体育上的妙用

  体育我们很多人都喜欢,体育运动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当你看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看法兰西世界杯球赛的时候,你在看申请没有得到的时候,你的心能不能保持一种很平静的状态?如果你拥有生活禅的境界,你就能够不被那种境界所左右。有些球迷,特别是巴西的球迷,看见他们的队在法国没有拿到冠军,听说都没有人去机场迎接了。当时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没有申请到,很多中国的观众恨不得要把电视机砸掉,这就是没有定力。两家比赛肯定有一家赢,有一家输,何必那么痛苦烦恼呢?你发一顿脾气,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申办2000年奥运会也是如此,不是电视砸掉了,申办权就给你了。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生活禅。生活禅就是叫你不要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这在穿衣吃饭上就能体现出来。

  为什么有些人萎靡不振、有些人精神好呢?精神好的人肯定是吃得香睡得香。睡觉的时候少打一点妄想你就不会失眠。失眠,睡觉质量就不高。为什么会失眠呢?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呀!睡眠不好、身体不可能好,所以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学也讲到,很多疾病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关系的。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是怀疑、猜测、嫉妒、仇恨别人,那你的身体健康状况肯定不好。要有一种宽大无私的心。我们在学佛嘛!要学佛的心胸,学弥勒佛的胸怀,不管人家怎么对你,你都不会恨他,你永远像弥勒佛一样笑呵呵的。学佛一定要心胸豁达。佛学把大海比做我们的心。有一步大乘经典叫《地藏菩萨本愿经》,“地”也是一种比喻,山河大地,我们在上面行走、建筑、开挖,大地真的能修忍辱行,不管挖多深,她一点都不反抗,这不是一般人的美德能做到的。学佛的人要有一种大地的美德,不管别人对我怎样,我心安理得。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众生有贪、嗔、痴三毒,这种病是无始劫来养成的。学佛的人理解了,就要给他开药方;他有贪心,你就布施。前两天行脚,有的营员看到别的营员很热,就把扇子递给他,这就体现出大家和合的气氛。在这种空间中生活就非常潇洒自在。而且这些天大家体会到在柏林禅寺生活非常安闲自在,对任何人都没有戒备心。看到巍巍宝塔就好像有一种安全感,天天见到佛陀,就觉得非常亲切,天天见到观世音菩萨,就好像自己伟大的母亲一样。这里面没有外面那种灰尘,这里就是人间净土,一切都是金银琉璃合成的。心净则国土净,你的心要处于一种很清净的状态,你见到什么物体都很清净。藕益大师告诫我们,得意的时候不要忘义悖行,痛苦的时候不要悲观失望。人生的道路就像开车,会停车、上坡、下坡,痛苦的时候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顺利的时候也不要得意忘形。保持这样一种心理状态,身心健康就有保障。现在城市里,心理咨询非常热,全世界许多城市都有心理咨询,为什么?心里有病,不是吃药能吃好的。所有的佛法都对治我们的心病,学习佛法一定要把我们内心的病找出来,要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中来。

  生活禅在工作中的妙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人生不可能不工作,但工作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工作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有人比喻,人的一生就像一台机器、开动以后就无限制地运转下去,我觉得这话恐怕不完全对。中午休息两个钟头,晚上早一点下班,不是很轻松吗?有没有人给你上发条?是自己给自己上发条的。所以在工作中就活得很累。当然,有些工作是身不由己的,那也要有一种平常的心态。?

  首先培养自己的兴趣,对这份工作非常热爱,不要愁眉苦脸的。哪怕对这份工作不很喜欢,都要认真对待,认真完成工作中每一项任务,那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

  如果一开始就以一种反抗的情绪,觉得“上帝不公平,把我安排在这里”,那就错了。命运掌握在你手中,没有上帝来主宰。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培养兴趣,只要有兴趣,工作再累再苦都不怕。就像大家参加夏令营一样,大家非常有兴趣,一天坐五六个钟头甚至七八个钟头也不觉得累。同样,参加工作时也要心甘情愿地做那一份工作,如果整天找毛病,那都是烦恼的根本。你勤勤恳恳地工作,把工作做好了,你所求的愿望都能实现。

  当代社会改革,下岗制度影响到生活禅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下岗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要怨天尤人,反省一下,有些下岗情况与我们自身有没有关系?有可能自己的敬业精神不够,有可能自己的技术能力不行,还有可能是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如果这三方面都处理好了,也许就不会下岗。下岗了怎么办?学佛的人应该很坦然地面对下岗,下岗并不可怕。有一些人重整起来,搞个体更好,要打破大锅饭的传统观念。

  另外,我们在工作当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办事效率,人只有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大部分人学习外语都是下苦功夫的,真正的天才很少。各行各业有一定成就的人,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能够吃苦,能搞好人际关系。面对资格老的人一定要谦虚,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同样,别人对你生嫉妒心怎么办?看你能力比他强、业务水平比他高、外交水平比他好,就嫉妒你。学习生活禅的人就要知道,面对这种人,你要理解、要观察他的心胸,理解他的处境。其实他嫉妒你,他自己也很痛苦。所以说,如果你有本事让人感到嫉妒,你应该感到很荣幸。当然你还要有一种理解宽容的心:你对我不好,我还对你好。工作中一定要学习,人生中到处都有学问,生活中时刻都在学习。前一段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讲广州某企业招聘九名大学生,出了几道考题。有一道考题是让他们唱国歌,九个人当中只有三个唱得出来。还有一题问国歌的词曲作者,九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回答得出来。所以在学习中要全面吸取营养,就像我们平时说吃东西不能偏食,学习过程也是一样。我相信,在我们国家,大学生应该供不应求,常常听有些大学生讲工作不好找,我都不大理解,恐怕很多老百姓更不理解。可能自己比较如意的工作不好找,真正到中小城市去可能工作好找一点。其实在大城市挤着,你不一定有很好的发展。没有智慧的人往往看问题只看它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不愿意看。要坦然地对待,佛教讲要随缘,儒家讲随遇而安。有这种心情,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是快乐的。

  生活禅在外交上的妙用

  如果你有外交能力,有口才,不管走到哪个单位都受欢迎。招聘时,不仅笔试,口试也很重要。应争取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不是装出来的,要靠我们日积月累,像军事上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气质、风度。如果第一眼给人印象不好,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德智体,要有强健的体魄。外交水平上要做到八风吹不倒。利、衰、悔、誉、嗔、嫉、苦、乐,平时,我们把这八个字观察一下,不被八风所左右。在外交上,自己不达目标不罢休,要有智慧。“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要有佛陀的这种气概。你看佛像在大殿坐着,时刻保持微笑状态。你怎样对他,释迦牟尼佛永远以一个面孔对待所有的人。学佛要学佛的心胸,学佛的品德,学佛的行为。皈依佛是学佛的内涵,而不是光注重他的形式。当然形式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形式和内涵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就像一枚硬币,正面是数字,反面是标志,硬币的自身价值意义是它能够换取其他的东西,这是它的内涵。你不要只注重硬币表面上的花纹,但是没有花纹又不行,这个硬币只有一面有图案,肯定用不掉。所以形式与内涵是不可分割的,必须两面都需要。在外交方面,一定要立足自己的人格、国格,要做到不斤斤计较。

  生活禅在爱情中的妙用

  对于世间人,爱情可以说是人生中最灿烂、最美丽的一种感情。但是如果你不把握好这个分寸,有可能就会导致不堪回首的结局。世间谈情说爱,佛教也是允许的,释迦牟尼佛根据不同的众生制定不同的戒律。他提倡一夫一妻制,在当时能够提出这种伟大的构想、见解,可以说是非常英明的。你们在家学佛的,可以大胆地谈情说爱,在恋爱过程中,要把握住六度:第一时度,什么时间谈恋爱。学习生活禅的人就要了解什么时候可以谈,什么时候不可以谈。在校期间应该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好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两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是最理想的时间。第二量度,交一般普通朋友,异性朋友,交几个都没关系,但是谈恋爱就必须是专一的。爱情是专一的,不可亵渎的,是神圣的。所以在谈恋爱过程中,不可以一只脚踏几条船。第三是频度,不能今天跟张三,明天跟李四。谈恋爱不是看电视换频道,要慎重,不可以当作玩笑。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把握好。第四是热度,平时两人谈工作、谈未来、谈人生,但没有达到以身相托的时候,不要被海誓山盟所迷感,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听人家的豪言迷失了方向。第五是速度,也就是说谈多长时间为好。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不结婚,今天考验这个,明天考验那个,把宝贵时间都考验没了,这种不行。按中国传统观念来讲,一般两三年、三四年就可以。第六个信度,要相信对方,不能整天怀疑,也不可以用欺骗的语言来哄骗对方,这不符合佛教的不妄语。在任何场合下都要把握住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要为引得对方的欢心,说一些欺骗的话,那是不道德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恋爱过程一定要慎重,不可以马马虎虎。

  最后奉献给大家一段话:

  献给勇敢改变命运的人——世间真有操纵命运的主宰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自己。人虽是命运的主人翁,却常为命运所戏弄。愿你学习佛法以后,能走出被命运所罩的阴霾,成为一个勇于创造命运的人。届时,你不是命运的奴隶,而是命运的主人,真正掌握操纵命运的勇者。努力精进、心想事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