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所依止的对境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1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所依止的对境

 

  ❈ 很多导师都会说自己是最圆满的,那我们在寻找导师的过程中,依何来衡量他是否是成就者呢?不仅要观察他是否具备三宝之功德,还要看他是否具备圆满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若这位导师慈悲心与信心圆满,那就说明这位导师可以作为我们所依止的对境,因为这正是实证见解的功德表现。

  ❈ 虽然很多人都在修上师瑜伽导修,但我还是建议信众,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之下,每天都要礼拜。无论是大礼拜还是小礼拜,一天都不要少于十三个。若是能将此形成一种习惯,就更好了。

  ❈ 我们说过,禅修时要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但此处并非是说要去寻找一种所谓平静的状态。如果当我们有一些散乱内心就开始起现烦恼,这就充分地说明,我们还是没有真正认清什么叫平静。

  ❈ 有时我们会疑惑为何自己修行一段时间以后,见解依旧没有增上?此时不妨反问一下自己,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无论从见解、修行还是行为当中,是否都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要求而去如理如法地行持?要是有一点没有依教奉行的话,我们的见解恐怕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 我们应该把导师所宣讲的法义纳入自己的实修当中,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作一种理论来理解。只有把导师所传讲的一切法义运用到自己的修行当中,才真正得到导师讲法的利益。

  ❈ 无常何时降临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谁都不知道。无论我们现前社会地位有多高,经济条件有多好,亲朋好友有多多,当临终降临到我们身边的时候,都只能放下世上的一切,顺着自己的业力而独自飘向未来。当到达这一时刻,除了自己生前所修的法,谁也帮不了自己。

  ❈ 平常我们讲解得比较多的是座上要如何用功,那么座下又该如何修法呢?应从护持正念入手。要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可以想,什么事不该想。即便有时因工作和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某些行为,内心也应充满忏悔。如是护持身口意三门,就是座下的修法。

  ❈ 虽然导师一再嘱咐弟子,要多花一点时间用于修法之上,但对在家居士而言,由于自己有世间事业需要完成,有家庭责任需要承担,因此,将一切搁置一旁而全身心投入修法,恐怕是不现实的。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用于座上修法。除了每天早上一两个小时的禅修之外,周末和节假日也可以抽时间打打坐。

  ❈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前行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会选择轻视并且将其搁置一旁而去追求更高的法。要记住,初次开始修法期间,前行对我们而言就是最高的法。想要把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等教言纳入到心相续之中,有赖于我们长时间地观修,因此共同前行非常重要。

  ❈ 禅修首先要做到身不动摇稳如大山。因为身若不直,脉则不直。脉若不直,业气就会越来越炽盛,这样内心永远处于飘动之中而不会有一刻的平静。在这样的状态中禅修,是无法赤裸心的本性的。因此身不动摇稳如大山非常重要。

  ❈ 临终之时,唯一能帮助自己的就是生前所修之法,但对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弟子而言,可能还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是修学是否真能成办三世之快乐?此时就应该多阅读一些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从汉地祖师或藏地祖师的传记中,我们能得知如是修学就能成办解脱,并且对此生起信心。

  ❈ 我们观察导师,不在于导师名声大小,也不在于导师福报大小,而在于导师的修行经验是否丰富。这样的导师是绝不会要你从事非法之行的。

  ❈ 有些人性格不是很好,若能听从导师教言而作修行,相信你的性格就能有所改变。因为导师以不同的方式为你传讲教言,就是在调伏你的内心,你要一一接纳并且如是造行。若不听从上师教言,修行又居于性格下方,内心就只能随顺自己往昔的习气而飘动。因此听从导师的教言非常重要。

  ❈ 有些人听闻一些祈祷三宝而改变生活的公案后心生疑惑:同样是经常祈祷三宝,为何自身还是命运多舛?莫非三宝加持有所偏袒?此时不妨先问下自己的信心是否坚定?当有灾难之时,对三宝似乎很有信心,但是当一切都很平静之时,你是否依然能忆念到三宝?因此当你信心不坚定之时,得到的加持也不会圆满。

  ❈ 仅仅从书面上了知共同外前行,而内心并没有生起真实出离之心,即便对涅槃解脱有稍许向往而临时到幽静地处打坐修行,对于成办解脱也无多大意义。由于共同前行基础不扎实的缘故,道心非常容易转变。若道心一旦退转,内心还是会追随喧嚣的城市而去,如此一来,离解脱也越来越远。

  ❈ 汉地居士有共修的习惯,当我们选择参加共修小组时,首先不是观察小组人员有多少,条件是否圆满,而要先观待一下共修的道友是否懂得如何调伏内心消尽烦恼。若能与这样的道友为伴,你的信心与修法都会日渐增上。

  ❈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烦恼仅仅是由于外境清净的缘故吗?不是,而是由于内在烦恼已经消尽,因此永远不会有令人心生烦恼的现象。而我们时时处于烦恼之中,就在于自己无始以来贪嗔痴烦恼沉重。因此当我们心生烦恼之时,首先要反观自过而非责怪他人。

  ❈ 净观非常重要,若内心不做净观而时时随顺贪嗔痴烦恼飘动,则永远无法达到平等之心。因此无论是面对自己的导师还是陌生的导师,乃至一切外境,时时要以净观来对待。若时时能以净观来对治烦恼,那么当清净之相呈现在眼前之时,就无需再去判断清净与否,因为一切都已在清净之中。

  ❈ 很多人在普陀山见过非常庄严的观音菩萨像,在五台山也见过文殊菩萨像,但无论是绘画的佛像还是雕塑的佛像,都只是令众生生起信心的一种方便。真正的佛并不是一个无情之物。因此我们不能将佛树立在外表与形象之上,具备断证一切功德才是佛的境界。

  ❈ 当我们的内心仍旧在意念范围之中,因果就绝不能颠倒,因为它无欺地存在于我们的面前。例如渴的时候需要的是喝水而非穿衣,冷的时候需要的是穿衣而非吃饭,从事善法得到快乐,造恶就会感受痛苦。我们绝不能诽谤因果,颠倒因果,而应细致取舍因果。

  ❈ 无论是依止上师还是修行上师,是行为中护持上师还是果位中证悟到上师,一切时处都不应离开敬信。若不具敬信,即便依止上师也无法得到圆满之加持,修行上师也无法实证见解,所做一切行为不能断绝一切逆缘,也无法树立果位之见解。所以无论是见修行果,都没有离开过敬信。

  ❈ 作为在家居士,想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修学佛法之上,恐怕很难做到。有些人可能会说,一天有七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若能用在修学佛法之上,该多好!但是当你座上的功夫没有达到圆满之前,是很难做到与座下乃至与梦境融合的。因此想要让自己时时与修法融合,座上多多用功是非常重要的。

  ❈ 我们在梦里时时被无形的力量所左右,这就是业力的飘动。未来能否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就在于我们能否在梦中认识到梦境并在梦中获得自在,而这一切则取决于我们修法的力量能否居于业力之上。因此想知道自己修法如何,就观待一下梦中是否能自在。

  ❈ 作为一个信仰佛教者,最起码要具备的条件就是信任因果。对一个不信任因果的人而言,佛法所传讲的一切道理,都没有任何意义!

  ❈ 虽然不共同法非常殊胜,但对于绝大多数弟子的根机而言,选择共同法更为重要。正是由于我们平常缺乏共同法之故,因此在修行的时间和平常追求解脱的信念,乃至调伏自己的内心之上,都没有做到位。这都是由于缺乏共同乃至轻视共同的原因所致。

  ❈ 往昔我们在念诵功课的时候,无论其中的道理是否懂得,只要从头到尾念诵一遍就觉得已经圆满了。其实这样的修法并不够细致。想要在很清明的状态当中理解一切教法,依文明观非常重要。例如我们在念诵上师相应法仪轨之时,从皈依开始直到吉祥偈,都要做到依文明观,绝不能轻视。

  ❈ 汉传佛教历史悠久,从佛法传入汉地兴盛至今,已经由无数高僧大德把三藏十二部由梵文译为汉文。历代传承祖师也有许多著作流传于世。不仅如此,如今还有很多藏地的高僧大德,把传承清净的藏文版经文如实翻译成汉文,因此各式各样的法本,我们一点也不缺,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实修。

  ❈ 现前人人都会说要依教奉行。那么什么是“教”?所谓的“教”就是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一代弟子所传讲的一切教言。因此我们在修学过程中要时时反观自己,我等所行持的一切教法,是否与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契合?

  ❈ 如今很多信众说自己所修的是密法,是大圆满直断和顿超。但当你的修法不具备四精要法的时候,你所修学的法已经不具备无上窍诀大圆满之见解了。

  ❈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在调伏自己内心之时,无论是藏传佛教、南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无论是宁玛派、格鲁派、噶举派还是萨迦派,无论净土宗、禅宗、天台宗还是唯识宗,一切教法都已在其中圆满。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