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农历12月14日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太桥旦曾堪布: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 步入实修之道 七、 吃素应从修心做起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来源: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太桥旦曾堪布: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 步入实修之道 七、 吃素应从修心做起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缘,也是方便。智慧和慈悲才是修行的重点与核心。

  几种吃素的动机

  一般说来,整个佛教都非常重视吃素,尤其是在我们汉地佛教地区吃素的习俗非常广泛,历史也很悠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感到非常敬佩。因为吃素就是我们对自己制定的一个修行的戒律,这也是不伤害生命的一个最直接的手段。正如DB法王所说:

  “最好的放生就是自己做到吃素”。

  佛教徒吃素本身就是一种戒,但能否保持正确的态度,则要取决于保持什么样的动机和心态。

  一般而言“戒”分为三种:

  一、救难戒。

  二、善愿戒。

  三、出离戒。

  这并非是戒体的差异,而是动机的不同。因畏惧恶趣而守戒,此戒为“救难戒”。因追逐人天享乐而守戒,此戒则为“善愿戒”。为个人超三界、出轮回和获得解脱的动机而守戒,此戒就成为“小乘戒”。为普度众生、六度万行和追求证得佛果的动机而守戒,此戒就成为“大乘戒”。前两者属世间法的戒,即是获得增上生的因。后者才是出世间法的戒,即是证得决定胜的道。增上生是暂时的安乐,决定胜则是究竟的解脱。解脱有两种,小解脱和大解脱。“出离戒”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是属于小乘的“出离戒”,也是获得小解脱的因。如果有菩提心摄持的话,它就成为与菩提心一体的“出离戒”,是大乘的“菩萨出离戒”,也是证得大解脱的道。按照大乘佛教的要求,吃素最好的态度应是以菩提心摄持的心态来吃素。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所有吃素的人是否都能保持这样正确的态度。因为吃素本来就有很多原因存在,有的是因为健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有的则是因为道德、动物保护和环保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吃素的情况存在。比如:有些人怕堕入三恶道而吃素,这比较类似于“救难戒”。有些人为追求人天果报而吃素,这比较类似于“善愿戒”。前者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堕恶趣而吃素,后者是为了自己享受人天果报而吃素。这种吃素的态度比较狭隘,也很自私。因为这些吃素的态度并不是为了爱护生命或尊重生命而吃素。如果仅以“救难戒”和“善愿戒”的态度去吃素的话,那是世间法,不叫真正修行。就好比佛陀的弟弟难陀,刚开始学佛时,他所持守的戒就是“善愿戒”。当时佛陀对比丘们说:

  “谁都不允许与难陀交往。理由是难陀为得人天果报而守戒,我们比丘们是为获得解脱而守戒,他和我们道行不同,绝不可以和他相处”。

  从这则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持守“善愿戒”的前提下所作所为都不属于真正的修行。

  有些人是为自己获得解脱而吃素,这比较属于小乘的“出离戒”。虽然是属于出世间法,但还是小乘的佛教范畴,这种态度不符合大乘佛法修行者吃素的态度。在汉地,有些人是由于民族传统和习俗的原因而吃素,除了社会团体和民俗环境不允许外,没有为别的理由而吃素,以这种态度吃素更谈不上是真正的修行,只不过是“无记业”罢了。有些人为了美容、保健和身材而吃素。如果这些以站在佛教的角度看这些人,是不符合修行人吃素的态度。但站在世间的角度而言,是非常好的行为,也是很清净的生活。关于吃素,根据科学和医学一致的解释对健康和长寿有非常大的好处。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世界上大多数的健康长寿的人,都是长期吃素的人。世界上其它宗教里也有很多吃素的人,吃素并非是佛教所特有,我们也不应该给这些为健康等原因而吃素的人增加更多的负担。其实这些为健康美貌而吃素的人,很有可能透过吃素的因缘自然而然的进到佛门里来,能够与佛教结上善缘。所以仅仅是“吃素”也会是一个引领大众结缘佛教的方便之门。

  发菩提心食素

  佛教徒吃素的最正确态度应是以发起菩提心来吃素,这是大乘佛教的博大精深之所在。大乘佛教吃素的心态正确并不是指我是大乘佛教徒所以大乘佛教吃素是最正确,而是指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很博大,慈悲智慧很高尚。所以大乘佛教吃素的心态是最正确。大乘佛教的思想和精神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和自度度他。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谁的自相续中具备大乘的思想和精神,谁就是伟大的。大乘行者吃素的态度纯粹是为了爱护和拯救生命的利他之心,是大慈大悲之心。大乘行者吃素的态度是对众生生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而吃素,也是对众生生命极其高度尊重而吃素。

  大乘佛教徒为什么要对众生生命生起难忍的慈悲和高度的尊重呢? 理由有三:

  一、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父母,

  二、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

  三、将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

  首先我们应认知: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我们的父母亲,包括牛、羊、老鼠、螃蟹、蟑螂、蚂蚁等等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杀害它们就等于杀害父母,吃了它们就等于吃了父母。《毗奈耶经》中记载说:

  有个人特别疼爱儿子,为儿子造了很多很多的业。临死时,由于放不下儿子,竟转生成了一头自家的牛。后来他的儿子把这牛杀了,吃了牛肉。牛死后,再次转生为自家的牛,儿子又把它杀了。第三次他仍转生为自家的牛,当儿子再次准备杀它时,舍利子出现在他家的门口。透过神通观察:发现牛一直在自言自语说:“我已经来两次了,都被你杀了。我最爱的儿子啊,现在你又要杀我,我非常难受,实在是忍受不了,又没办法抵抗啊。”尊者将此话告诉了“牛”的儿子,后来儿子就把这头牛放了生。根据这个公案,我们毫无疑问的获知,当下我们经常吃的肉,过去生曾是我们的父母亲人。

  其次,我们应认知: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

  “因此,成佛所依的助缘中,

  佛与众生同等重要。

  倘若只敬佛而不敬众生,

  真不知是哪来的教法?”

  所以,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若以修行所依的助缘来说,佛和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我们修行人必须平等的去尊重众生,因为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无法达成六度万行等等的福慧资粮。没有福慧资粮,成佛岂不是空谈。正如《华严经》中说: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

  因于大悲心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龙树菩萨也说过:

  “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一切众生是行者趋入菩提的根本因,如果想要成佛的话,应当将众生与自己的上师一样地恭敬承侍。所有的众生对我们的恩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杀害或吃掉它们,等同于我们对它们恩将仇报。

  再次我们应认知:未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由于一切众生生命皆有佛性,它们都将是未来的佛,伤害它们就等于伤害诸佛,吃了它们就等于吃了诸佛。正如《二观察续》云:

  “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即现佛”。

  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中说:

  “所谓法性真如无有差别者,佛陀的真如和众生的真如没有贤劣、大小和高下的差别故,众生具有如来藏”。

  第三世DB法王在《大手印祈愿文》中说:

  “众生自性即是佛,然而迷故漂轮回,于受无穷苦有情,愿生难忍大悲心。”

  巴珠仁波切也说:

  “我们闻法众眷属也同样具有如来藏,已获得了珍宝人身,并遇到了善知识以方便教言摄受,所以是未来佛”。

  在这方面有大量的教证理证和实践例证的详实资料,此处不再详细说明。根据大乘佛教的观点,从上述的过去、现在、未来时等三个角度去思维而不杀害生命,并在严格要求吃素的前提下,爱护生命、救护生命,尊重生命。即便是在健康情况不佳为了补充身体的营养而吃肉时,也要加倍地为它们做回向和超度。

  在很多佛经中,都曾以教证和理证充分证明过一切有情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他们现在是我们修行的助缘,未来是成就的佛陀,但这种说法不一定会被所有人能理解或接受,这是佛教特有的主张。因为唯一佛陀的遍知一切的智慧,方能通达众生曾是父母、现在是修行之助缘以及将来他们是佛陀的深奥道理。其它的宗教都没有这样的理念,包括基督教的慈悲也仅仅是局限在人类,而不是对所有生命。所以对于半信半疑、甚至不信佛的人而言,佛法的道理讲得再精彩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即使你不承认这些道理,但也不应该杀害众生生命。至少我们应该从人性珍惜自己生命的角度去思维,所有一切生命都有珍爱自己生命的本能,任何一个有情众生都不愿意被别人或其他物种所杀害,都有存活的希求和生存的权力。

  动物和人类一样不愿意受痛苦和希求快乐。就像西藏伟大的智者根登曲佩所说:

  “没有腿脚的蚯蚓为寻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奔波”。

  吃素与修心

  有一些学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种极端。比如:某个人虽然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只注重外在表面上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要减少,这才是修行的目的。烧香、磕头、朝拜等佛事行为这些都不过是修行的方法,方便而已。方便怎么可以变成修行本身?吃素应该从修心开始做起,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吃素的形式上。很多人严格执着吃素,但往往忽略修心本身。这岂不是舍本逐末了吗?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缘,也是方便。佛教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在修行路途中应该放下对方便的执着而提升修行本身,借助这些助缘来渡过轮回苦海,并到达涅槃的彼岸。在修行的路上总是放不下对方便执着的这些人,好比渡过大海的游客到达彼岸时,放不下船一样非常可笑。

  尊者密勒日巴大师也曾经说过:

  “无论你是对世间法执着,还是对修行的形式上执着,都是一样离不开执着。就像一个人是被铁链绑住,还是被金链绑住,是一样的道理,其作用都是束缚”。

  修行本身是断除烦恼和增上功德。学佛是为了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是长养慈悲和了达智慧的真理。学佛不是注重表相的东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学佛法的表面形式上。我们学佛人应该学佛越久,对表面形式上的执着越减少;学佛越久,内在的知见越有提升;吃素时间越久,越是应该充满广大的慈悲和包容的胸怀。

  我们有些佛弟子吃素多年,而且吃素吃得很执着、很严格,连牛奶都不喝等等,但内心的贪嗔痴仍然没有改变,丝毫没有减少,关爱生命的心、慈悲心也一点没有增上。有些人吃素以后反而脾气非常糟糕,为人处事特别不圆融,自大自私的习气越来越强,对人对事都非常冷漠,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了,常常愁眉苦脸,没有生命活力,这样吃素吃得真的很可怜。

  在一个地方有一位老居士,她严格吃素并苦修了很多年。有一次,她的家人在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在菜里面加了一些含有肉味的调料,被她发现了,这个老居士立刻勃然大怒的质问家人:“你们明明知道我是严格吃素的佛教徒,为什么还故意在我的菜里面加肉食调料?你们这样做会毁了我的修行!”她不但发怒,还进行恶口。我们平常在餐厅里吃饭的时候也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如果菜汤里发现肉食调料的时候,有些居士会找老板吵架,有些居士直接对服务员发脾气。这样的发怒一是不应该,二也没有必要,因为我们是佛教徒,应以身作则,给家人做个榜样。而且发怒的罪业非常严重,嗔恚心的破坏力很可怕。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

  “千劫以来所积聚的,

  布施或供养诸佛等,

  福德善根——

  一念嗔心就能摧毁无遗。”。

  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摧毁。

  经常有一些修行非常好的活佛、堪布和我聊天说:“现在很多地方不少人吃素,也很普遍,可在他们的身上却很少看到发自内心的热情、慈悲和喜悦,反而感觉他们对待生活非常冷淡,并且比较容易不开心,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发火”。我就跟他们开玩笑说:“由于他们在长期吃素,可能身体缺乏营养。根据藏医学的解释,身体缺乏营养时,体内的气容易上升,引发对情绪的影响,容易莫名其妙地不开心,甚至会发脾气”。在藏地有些大德不一定长期吃素,但他们的内心充满着慈悲,对众生情谊非常深厚,只要呆在他们身边就会感到舒适温暖,总是不想离开。每当我回忆起小时候依止他们的事情时,我都会潸然流泪。他们既有高尚的品质,为人处事也非常圆融,又证悟至高无上的境界,能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他们虽然没有长期吃素,但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境界?因为他们在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中一直没有离开真正的修行,并抓住了修行的重点和核心——慈悲与智慧。

  吃素不是一种执着

  有些学佛人在很多地方只追求表面形式,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仔细观察,其中确实不乏缺少正知正见的情况,沉迷在民间信仰之中,这是很可惜的事情。由于内心缺乏正知正见,所以做表面上的所谓修行,最后并没有成为真正的修行。有一些皈依佛门已经多年的修行人,努力苦修,生活简朴,吃素多年,觉得自己已经修行很好了,一旦看到有些佛教徒吃肉,马上就对他产生他怎么可以吃肉等的想法,邪见顿生,甚至诽谤或衡量他人过患。像这样的人,吃素不就变成了修行上的障碍吗?这还有功德吗?像这种吃素,只是他的“色蕴”在吃素,并未起到提升自己生命品质的作用。这样吃素也是一种执着,更是一种造业。当我们看到别人吃肉的时候,应该接纳包容,不要分别,训练自己的心胸广大,包容一切,勤奋培养自己的清净观。

  一个人自己能做到吃素是很好的,相当不容易,我们非常随喜赞叹!但是,千万不应该因为自己能做到吃素而对别人不吃素起邪见。我们毕竟是凡夫,所以总是自以为是,自己做到的事情,发现别人做不到,就立刻有反应。你想一想这样的修行能如法吗?这不是修行的障碍又是什么呢?看到别人做不到像自己一样吃素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瞧不起人家。这样吃素不就变成轻视别人的助缘了吗?第二个反应是——别人做不到吃素的事情,自己已经做到了,感到自己比别人厉害,比别人优秀,由此生起我慢。于是,吃素又变成产生我慢的因素了。这非常可怕!我慢高山难存德水啊!这样的修行不但没有解决修行上的障碍,反而助长了我们的烦恼。

  佛陀为我们宣说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调伏“我执”和对治“烦恼”,而不是增上烦恼的助缘。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的优点,但所有人优点的呈现是不一样的,大家的优点也有千差万别。自己做得到的不一定别人也能做得到。同样的道理,别人做得到的,我们也不一定能做得到。我们不能总是拿自己的优点去跟别人的缺点比,而应该拿别人的优点来跟自己的缺点比,这样才会发现自己人格上的问题和修行上的不足。否则,我们永远发现不了自己做人和修行上的很多缺点。

  虽然我们的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伟大无与伦比,佛陀的法教殊胜不可思议,再加上从古至今的高僧大德们很了不起。但看如今整个社会现象中,除了这些优秀的大德们以外,我们佛教徒很少能成为人们的楷模。而在基督教的教团中,我们看到他们的信徒相处和睦、彼此爱护包容,对人对事以诚相待,实实在在地帮助别人做一些实事、好事,令我感动,也感到惭愧。既然我们佛教有这么伟大的导师,有这么殊胜的教法,又有很好的善知识在引导,为什么我们有些佛教徒的言谈举止、修养作为和为人处事的方法还都很不圆融、不正常,甚至存在极端怪僻的状况?我感到非常遗憾!当然一方面是有无明业力影响的原因,使人们体会不到佛教的伟大;另一方面的确是我们并没有做到遵循佛陀的教诲去依教奉行。在我们所谓的修行上,往往只注重和停留在形式上,而未真正深入拓展内心的潜能——慈悲与智慧。形式上貌似修行,装模作样,怎能提升内在的优秀生命品质?!只有我们内在优秀的生命品质自然而然真实的显现出来了,才具有感染力,才能感动别人,才能令人信服。

  最后,希望我们佛弟子要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地将佛教的博爱精神和智慧精髓,真正落实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使所有的人类社会,包括非佛教徒,都能甚深地体会到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肩负着的使命。既然我们大家还肩负着服务众生的使命,那么服务众生就应该从不杀害生命开始做起。而不杀害生命又应该从吃素开始做起,吃素就应该从修心开始做起。这点非常重要,我本人也正在努力当中,也愿所有的修行人都能够相互提醒和指点。我真心的希望所有教派的修行人都能踏上解脱的正确轨道,并迅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更好的服务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大家的责任!佛法得以广大的弘扬也是我们所有佛教徒的心愿!

返回目录

----------------------------------------------------------------------------------------------------------------

更多太桥旦曾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