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五)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五)
第十五、寿命修短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寿命无量,是指净土一切人天由弥陀本愿的力量加持,而得到莲花化生。这不是父母所生的身,不是有漏业所感的身,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以众生自身的净业和弥陀果地大愿神力和合的结果。这个莲花化身是没有任何老病死衰,这是极奇特、无法想象的事。
这样的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有无量的寿命。这不是像人类身体这样的构造或功能,不可能忽然间维持身体的能量没有了,生命到期了,不可能出现像心脏衰竭、呼吸停止这样的事,而是具有金刚那罗延力。
从这里延展出来就知道,弥陀愿海摄受的净土天人都是莲花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具足金刚那罗延力,就是要保证永远充满活力,所以不像人类的血肉之身,要依靠种种养生的方便才能存活。在阿弥陀佛的国土里,一切受用自然,时时受用法喜滋养具有永不衰减的活力,这都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也因此净土中的人都是无量寿。
除了一种特例,就是往生者有他自己的本愿,想舍净土的寿命去秽土救度众生。那就随他的愿,当时就能舍净土的寿命,入到十方世界中幻化游戏,到处去度众生。
如果不是以本愿想离开净土的话,在净土得到的这个身是永远无衰、无老、无死的,这叫“净土第一德”。这个意思就是作为修行人,都希望修法能持续不断地进步,这样就能快速圆成道果。在这中间很大的障难就是死亡。像我们到娑婆世界投生,尤其现在寿命很短,平均下来只有七、八十岁,黄金阶段就是从15岁~45岁,这30年,但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往后就逐渐迎来衰败的老年,身心会越来越没有能力,修持就很困难。所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瞬间就过去了。如果能永远保持年轻,不衰不死,那就好了,可以一直在菩提路上进步。但是中间很快又死了,经过投胎,来世有很多杂染因缘,情况非常难以把握。如果有一些不好的因缘掺杂进来,又发动起八识田里的杂染种子,造各种恶业,导致在道上退转。所以要生生世世连续的修行上进,就是很困难的事。如果寿命无量,永远不死,能日夜不断地修行,那就快啦!所以,这叫“净土第一德”。
我们学《无量寿经》,一定要体会清楚弥陀悲愿是怎样惠予我们极大的真实利益,要在每一条愿上用心思维才会认识弥陀本愿惠予我们的真实之利在哪里,也才真正地对佛生感恩心、归投心,这样净土法门才会真正入自己的心。
四十八愿学好了就很清楚,阿弥陀佛要最方便地给予众生十念必生愿的利益,只要众生具足真信切愿,就能很容易生到净土。一生上去了,第一个关键是叫你不起我和我所的念头,而彻底止息烦恼不造轮回业因,这就是横超生死。佛的愿力住持往生者的心使他入正定聚而不退转,从此就一直进步、不会退步,这样时时都在进步,再加上寿命无量,永远不会死。那这样的话,又是不断进步,又是永远进步,那不成佛成什么呢?所以这样发展下去,不但是人我的分别彻底止息,连一切法我的分别也都会止息,这样达到诸根寂静,就合于涅槃的理体而成佛。
反正四十八愿好好地去研究,就会明白阿弥陀佛对法界一切众生如何迅速成佛的事,全部都考虑周到了。而且会真正看到,弥陀愿海、弥陀净土已经圆满具足普救一切众生的功能。这就显示出弥陀愿海是众生成佛极大的增上缘。我们一心以弥陀大愿力为增上缘,就一定能解脱生死,能得不退转,能圆满普贤行愿而成佛。
第十六、国中无不善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国无不善名的愿。这是整体成就了极乐世界的微妙功德。
这就说到:假使我成佛的时候,我国中的人天不要说闻到不善的事实,下至于能听到一个不善的名字,我就不取正觉。这一条愿是不可思议的,所谓的杂染现象是丝毫都没有的。
有人说:在《阿弥陀经》上,不是说有鹦鹉、舍利、白鹤、孔雀等等,这些不都是旁生类吗?但经上明确地说出这些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化所致,这不是投生恶道的鸟。蕅益大师说:白鹤、孔雀等等,一一都是性德美称,不是真正的恶趣业报身。怎么叫做性德美称?因为全部都是阿弥陀佛的性德所现。这些白鹤、孔雀等等,就是弥陀法身所现的妙相,而且所起的作用能够宣演无量法音,给予众生加持。在看到了这些鸟,听到了它们的妙音时,当下能得到法益。所以,它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化现。
推而广之,整个国土中,确实充满了功德庄严。无论是地水花树、宫殿楼阁、色声香味等,或者正报的佛菩萨身、声闻人天身等,这一切都是从如来本性的妙德而流现。所以,一一都是功德庄严,都是性德美称,没有一种杂染现象,或者有漏业所感的现象。这样就看到,国土的体性叫做一成一切成,一究竟一切究竟。就是当阿弥陀成佛之际,一时圆成一切净土庄严。
一成就是一切成,就像印章一盖下去,顿时一切文字都显出来,而不是渐次出现。这是指到法藏菩萨究竟成佛时,从佛心现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所以是“一成一切成”。是一时圆满显现无边功德海。“一究竟一切究竟”,这一切都是如来性德所现,所以一一圆明具德,一一起无边妙用,都是性德至善的美称。
如果就圣众这一边来说,极乐国土远离了一切“体讥嫌”和“名讥嫌”。在体讥嫌方面,举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现象,就是女人、根缺和二乘种性,表示净土圣众没有缺陷、烦恼、不堪能、心量狭小等的现象,下至连讥嫌的名字都没有。这纯粹是大乘善根界,国土是大乘大义门。名讥嫌就是指类似的现象,比如一个人的发心很软弱,会被人讥讽为小乘;或者有眼不见真实义,有耳不闻真实音,有口不说真实法等,也被讥嫌为六根有问题;或者是像女人那样嫉妒心重等等。像这些缺陷、苦恼、烦恼的现象是丝毫没有的,这就是以弥陀本愿的加持,使整个器情世间成为纯一大乘法味。
这样了解之后我们就知道,如果我们往生到了极乐世界,那净土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宣流大乘法音,全是熏起我们大乘的殊胜善根,让我们以弥陀佛国的依正庄严带起自性的庄严,而速疾成佛。所以整个国土,没有任何不善的事实和名称。
第十七、诸佛称名赞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发愿:假使我成了佛,要让十方世界无数的诸佛都在他的国土中称赞我的名字,不这样我就不成佛。
法藏大菩萨要实现普度十方一切有情的大愿。要使这一条落实下来,就需要自己的名声能普遍传到十方无数世界。那么,要由谁来传播呢?就要由每个世界的教主佛来传扬。如果在十方无数世界每尊佛出世的时候,都来称赞我的名号、我国土的功德、名字等,那就使得这个世界里,这尊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整个时期的佛弟子都能闻到我的名号,而有机会得到我的摄受。
到现在,这条愿已经实现了,这是非常惊人的成就。像娑婆世界的释迦本师在讲述《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时,再三地赞叹极乐世界,殷切地嘱咐、劝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未来贤劫千佛期间,从弥勒佛到最后的狮子吼佛,一佛一佛出世也都会宣说阿弥陀佛,这都是由弥陀本愿的威力所致,不可能不宣说的。
不光是在这个南赡部洲,十方世界每一尊佛都在他的住世期间赞叹阿弥陀佛。这样就使得阿弥陀佛的名声传扬到十方一切世界,传入到无数众生的心田里。
也随着名号的传入,无数众生都有缘得到弥陀愿海的摄受。稍微想想也知道,如果本世界的佛不去宣说阿弥陀佛的本愿,凡夫怎么知道遥远的西方净土以及其中的教主阿弥陀佛以及无数的功德庄严呢?又怎么知道如何来达到往生以及往生之后的利益呢?凭凡夫自己是丝毫也不可能知道的。如果连阿弥陀佛的名号都不知道,怎么能得到以信愿持名而往生净土的利益呢?
这里也是要体会弥陀悲愿。知道佛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就会自觉、主动、非常好乐地归投弥陀愿海,主动地求佛摄受,把自心和佛心融在一起,那就直接被佛愿摄受,就得到利益。
确实阿弥陀佛的知名度算是最高了。在地球上,有各行各业的人,有的信教,有的不信教,不管是智愚、尊卑、男女老少,谈起其他佛大家都很陌生,也搞不清这尊佛叫什么、那尊佛叫什么。比如毗卢遮那佛、不空成就佛、药师佛、不动佛等等,很多人一生都没听到过这些佛的名字,甚至连本乡本土的教主释迦佛也不知道,到了大雄宝殿都说是如来佛。而阿弥陀佛的名字却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下至于才呀呀学语的小孩都会唱念阿弥陀佛,一字不识的人都知道阿弥陀佛,外道里面也都知道阿弥陀佛,没有比阿弥陀佛的名号传播范围更广的了。可见阿弥陀佛的愿力真实不虚,弥陀名号已经广泛地流传在一切时处、一切阶层当中。
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是弥陀大誓愿海的核心。这是法藏菩萨为达到救度全法界众生的目的,而发愿成就无上的方便。也就是在众生临命终时要给他一个极简单的方便,来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而一往生就顿时了脱生死,开始受用到净土无量的功德利益。这个方便就是称念佛的名号,这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来修集大愿大行所庄严的成果。
可以这样说,假如没有这第十八愿的成就,其他愿就等于虚设,西方净土再建立得多么不可思议,众生生不上去也是枉然。如果只有大成就者才能生上去,那么凡夫俗子很难有高深的修证,等而下之,鹦鹉、八哥、飞虫、爬虫、各种的饿鬼、地狱众生又怎么办?所以如果从圆满普度的角度来评论,确实净土法门是第一,因为这件事对众生来说确实极其简易,只要在临终的关口,在脱开这一期业报身的时候,就出现了转换的机会,一念弥陀名号就被佛悲愿摄持。这时以佛力一勾招就生上去了,就像大力士拽着小孩的头发,一甩就甩到净土去了。
这一愿的愿文也说出了净土法门的纲宗,说出了成办往生需要信、愿、行三要素。“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称名”是行。这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这里要知道,阿弥陀佛再慈悲,方便的力量再大,名号的功德再不可思议,也必须众生自己具有真实的信心和坚定求生净土的心,再加上至诚念佛才能往生,而这一点是不可能由别人代办的。如果具备了真信切愿,下至临终以至诚心念十念佛就能往生。
法藏菩萨当时的悲愿,就是考虑到怎么让十方世界的有情都能极其方便地生到自己所建立的国土,从而实现自己所发的普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大愿。就像现在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的思路就是让任何人都能很简单地学会使用,法藏菩萨当时发愿的着眼点是要成就无上的方便,他使用起来极其简单,而产生的效用又极其殊胜,也就是要成就一个能让所有众生都能顺利往生净土的登峰造极的方便。
所以如果我们要赞叹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可以说她极简易又极殊胜。因为有些法是很简易,但得到的果不太殊胜;而有的法是极殊胜,却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人程度不够,难以相应。而持名念佛的法门谁都能修;只要能念六字洪名,就能起修;做一切不用心的事时都可以修。再忙碌、再困难,也都可以直接使用。比如生重病时,遇到战争、地震、空难时,一张口就能念这句名号。由这些方面,可以体会到持名法门的简易和方便。由于这第十八愿的成就,弥陀愿海所成就的无量功德庄严,就能让一切众生都能便利地享用到。
但是,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只要没造这样特别重的罪业,就都可以往生。但是造了很重的罪业,心被罪业的力量障住,就会现不出阿弥陀佛,而无法往生。
下面我们再细致地解释一下:
这里“至心”是指至诚的心。《金光明经》里说:“彻到心源,尽心实际。”就是指彻到心的本源,穷尽了心的实际。浅显地说,就是指非常真诚、清净、纯正的心。
“乐”就是有好乐心,有特别信受、特别希求、特别喜欢的心,是真正梦寐以求地欣求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乐心,就会真心实意地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摄受自己生到佛的国土,就会主动把平时修的一切善根完全回向在往生上。就是因为发起了决志求生净土的心,也就会有实际的行动表现。就像唐译本所说“所有善根信心回向,愿生我国”,在自己身上真有这一句的内涵,才是具有净土信愿的人。
所以,阿弥陀佛摄受的就是有真实信心和有决志往生西方愿力的人。这是基本的条件,要能生起真信切愿才会往生净土,这是无法由别人代办的。对于弥陀愿海和西方净土要有真正的信仰,而且非常想去。有这两个条件,再一心念佛,弥陀大愿船就开到了自家门口,只要直接上船就可以到达西方净土。但如果自己没有很深、很真实的信心,又没有迫切求生西方的愿心,那就没办法。因为不可能把没信愿的人拉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可以拉去的话,那轮回早就空了,因为阿弥陀佛的悲愿就是摄持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而佛又有最大的能力。
所以虽然说净土是他力法门,但这只是从“弥陀悲愿为强大增上缘”这一点来说的,实际上,绝没有脱开自力的他力。往生要靠佛和自己双方面的因缘,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因缘。自己方面要有真实的信愿行,才可能往生。
“乃至十念”的“念”,是指口里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宋译经文里讲到:所有众生念我名号,发至诚心坚固不退,在他临命终时,我让无数比丘现在他面前,围绕他,迎接他,须臾顷就生到我的国土。善导大师为了开显这一愿的密意,直接说到“乃至十声”,从“声”字看出这是指口称十声佛的名号。这才体现出弥陀悲愿成就了无上的方便。这是无论哪种层次的众生都能做到的事,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
《观经》里讲,下品下生的众生在生时,造了五逆十恶等罪业。临终时,善知识给他传妙法,叫他念佛(这是指《观经》里说的观想)。这个人观想不来,善知识告诉他,你应该直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他就以至诚心连续念了十声,结果以念佛号的缘故,念念中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之后就往生了。
所以,弥陀愿海里已经实现了使凡夫直接往生净土的极简易、快捷的方便,就是第十八愿所说:“临终时下至十念信愿称名就能往生。”这就是利他上登峰造极的成就。大家想一想:阿弥陀佛的净土功德极其殊胜,如果只依靠自力来往生,在没有达到高深的修证时,是生不了的,而以弥陀愿力摄持,使凡夫都能以极简易的方法而生到极殊胜的净土,这不是利他上的无上成就吗?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里这样说:“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只为弥陀宏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上等的情况是尽这一生,相续不断地念佛名号;下等的情况是在这一生临命终时,能真的提起十念或三念、五念,佛都来接引往生。只因为阿弥陀佛誓愿宏深的缘故,使得凡夫以念佛的名号就能生到净土。
善导大师又在《往生礼赞》里说道:“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以至诚的信心祈求阿弥陀佛摄受往生,以这样的心念佛名号。上等的人是尽一生努力,行住坐卧都不离开阿弥陀佛,下等的人在临命终时,能有至诚的十声、一声等,以阿弥陀佛的悲愿摄受而容易往生。
那么,所谓的“十念相续就能往生”又是指什么样的状态呢?
昙鸾大师在《略论安乐净土义》里说:比如,有人走到一处旷野里,有个仇人拿着刀要来杀他,他吓得拼命向前奔跑。眼前有一条大河,渡过去才能保全性命。此时,我是脱下衣服渡河呢?还是穿着衣服渡河?如果脱下衣服,恐怕时间来不及;如果穿着衣服,又怕渡河不方便。当时他心里就只想怎么渡河,没有其他念头。像这样相续到了十念,就叫“具足十念”。
所以临终一心一意地求生净土,而没有其他念头,不贪恋财富、儿女等的世间法,没有瞻前顾后的心,一条心就是往极乐世界去,这样相续不断地念了十念,就是这里所说的“十念相续”。
下面再解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句。
“五逆”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由于违背天理,所以叫做“逆”。造了五逆罪业的人,在身坏命终的时候,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在一大劫里感受极其惨烈的果报。“谤法”,就是指口里讲说佛法的过恶,言过其实。现在弥陀十念必生的大愿普被到一切众生,下至动物都可以念佛往生,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
但是《观经》里讲,造五逆十恶的人,在临命终时地狱相已经现前,这个人万分恐惧,这时遇到善知识告诉他,你赶紧念阿弥陀佛。他那时没有别的出路,只要投归阿弥陀佛才能得救,所以竭尽全力、至诚一心地念阿弥陀佛。结果念一声,就灭掉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了十声,地狱消失,出现了金莲花,很快他坐在莲花上随佛往生到净土。可见造五逆罪的人也能往生。
那么不造五逆而只造谤法的人能不能往生呢?
这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往生论注》里讲到谤法的罪业极其深重,所以不能往生。从果报上衡量,造五逆罪堕入无间地狱之后,到了劫末世界毁灭时,地狱空尽,还能从地狱里脱出。而造了谤法罪就解脱不了,即使此方世界的地狱灭掉了,还要转到他方世间的地狱继续受报。等到他方世界的地狱空掉,还不能解脱,又转到他方世界的地狱里受报,像这样,佛不授记这个人什么时候得到解脱。所以谤法的罪业特别重,业很难消尽。
二、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讲到,虽然在弥陀本愿中说到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不能往生,但这是从抑止门说的(抑止就是遮止)。就是说,第十八愿里只排除造谤法和五逆罪业的人,因为这两种罪业的障碍特别严重。如果造了,就直接堕无间地狱,果报特别惨重。阿弥陀佛为遮止众生造这两种罪,就说造这两种罪的人不能往生我的净土,但也并非佛不摄受。如果以前已经造了这样的罪,现在能够痛切忏悔、回心,佛仍然会摄受。但是虽然往生,却要关在莲花里,经过很多劫花才开放。
这种罪人住在莲花里有三种障:一、不能见佛和僧众;二、不能听闻正法;三、不能对诸佛和僧众承事供养。除此之外没有丝毫的苦受。所以以弥陀悲愿的大威神力,使得一刹那间,罪人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转变。如果当时不能回心归投阿弥陀佛,就直接堕无间地狱,长劫不断地受极大痛苦;而至诚一念投入弥陀愿海,就得到佛悲愿摄持,立即生在莲花里。虽然要经过很多劫莲花才开放,但没有丝毫苦受。这里想一想,弥陀悲愿救度的能力有多大?能在一刹那间把累劫的地狱业报转成莲花中享受三禅的快乐。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里说:“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过去造过五逆十恶的罪人,以至心称念佛的名号,灭掉多劫罪业而得生净土。谤法的阐提之人,以忏悔回转心意,也都能往生。)
实际上造了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被很重的业障缠住,要想再回心念佛,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排除有造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能够忏悔回心,而在临终时念佛往生。这在一亿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二个。所以佛仍然慈愍,摄受他往生。
所以《往生论注》里是强调佛遮止的意思,叫人不能造谤法罪。《观经疏》则显示了弥陀悲愿无尽。
总结
由于这一条愿的真实成就,使得净土法门成了极广大的普度法门,无量众生都能借助这一愿所赐予的方便,而顺利往生极乐世界。也因此,弥陀愿海所惠予的无量利益都能在凡夫身上实现。
净土法门的殊胜在于任何凡夫都能以极简易的方便而得以往生,而往生之后得到的利益又极其广大。这两点合起来,就知道弥陀悲愿的加被力不可思议。
既然临终时只要具足信愿、下至至心十念都能往生。这样的话,普天下的人都可以受用到弥陀愿海的果实,临终时都能做到永超生死,高登净土。就好像将来有一天,机票便宜到只要十块钱,这样谁都可以坐上飞机。这是很便宜、很便当,又能享受到很高待遇。十块钱的机票,谁都买得起。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法门就像这样,是人人都能修成的法门。以这简易的持名念佛法门,能往生到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
所以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如果只按一般的教理,是无法解释通的,也因此会有各种怀疑。比如:往生后成就的功德特别殊胜广大,像天眼通等最低程度是达到了能看到百千亿那由他的佛刹等。对此,一般人会认为:以这么简单的念佛就能往生净土,得到这么殊胜的功德,恐怕是别时意趣吧!他认为这是指以现在念十声佛作为因,再经过多生修持,逐渐地增长善根,最后证到了很高的地位,才能往生到这么殊胜的净土,这样解释才合理。
如果是像这样的话,那和通常的途径又有什么差别呢?如果是已经修到了很高的道位,凭着自己的能力而去十方净土,那又怎么体现阿弥陀佛有极大的加持力呢?所以,是这第十八愿真实的成就,才使得生死凡夫有了即生转凡成圣的希望。由于这一条愿的成就,才使得净土法门成了得不退转的易行道。
众生由这第十八愿的恩德而能即生高登净土。下至于鹦鹉、八哥,前面还是畜类,后来念佛生到了净土,享受大菩萨的待遇。俯视人间,不知高出多少级别。就好比只靠自己日积月攒,长年的辛苦才能积到一笔小财富,而遇到了国王,得了国王的恩泽,瞬间就受到加封而大富大贵。凡夫一旦生入了极乐净土,就不再堕落恶趣和轮回,就能具足神通、相好等极殊胜功德,就能寂灭一切分别而究竟成佛。
所以在四十八愿里,以这一愿极为殊胜。可以说:佛的一代时教以《无量寿经》极为奇特;而《无量寿经》以弥陀愿海为心要;弥陀愿海又以第十八愿为核心。
所谓的弥陀一乘悲愿,就是指愿海普遍摄受下至五逆十恶、上至文殊普贤的一切圣凡,共同在一生中圆成佛道。这佛果方便的威力用到了登峰造极,凭六字洪名不可思议的功德力,能庄严众生的心,显现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为什么如此简易,临终时只凭十念就能往生净土,而往生后又具有如此殊胜的功德?这一定要深信弥陀誓愿海不可思议、弥陀名号不可思议。佛号即实德,在持名时以佛的无量功德而庄严自心。由于佛愿海不可思议、佛名号不可思议、往生者的心性不可思议,缘起合成的结果就不可思议。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