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菩萨乘之六度——忍辱度之差别内容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3日
菩萨乘之六度——忍辱度之差别内容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最后的修习,忍辱的差别内容,把它念一遍:
修习忍辱差别内容,一、耐苦害忍。二、安受苦忍。三、思择法忍。生善,功德不失,成就大力。破恶,度瞋恚。
这个忍辱有三个对象,第一个,耐苦害忍,这个针对人;第二个,安受苦忍,这个是针对环境;第三个,思择法忍,这是针对佛法的甚深的法义,能够随顺忍可。它的功德呢,它的生善呢,功德不失,能够保护功德。
第二个,成就大力,成就大功德、大威德,然后调伏瞋恚。这个忍辱是这样子,人生的痛苦是有两种力量结合,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妄想,那么业力,当然首先是有业力的冲击,一定有一个人事的因缘来冲击你。这个一定是业力让它出来的,所以业力会先冲击我们,那么冲击我们以后,我们第一个妄想不能怪你,直觉性的妄想是合理的。
这个第一个妄想,在菩萨戒叫合理的妄想,第一念不怪你,但第二念你没有生起如理作意,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你的菩提心、空正见没有生起,你的善根力没有生起来调伏,你使令妄想跟业力结合在一起,那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那就不是只有一时的痛苦而已,那就变成障道了。
所以我们现在是这样,业力这一块是不能改变的,因为你造了业,你今生要得果报的,到底是业力来引导你的心力,还是你的心力来引导你的业力,你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用业力来引导你的心力,那你这个就是心随境转,那你这个人修行就障碍重重。
你用菩提心,用心力、菩提心跟空正见来引导业力,你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不敢说,你有一个美好的现在,因为业力冲击你,可能会让你不好受,但是你的痛苦已经开始踩煞车了。人生的悲哀,它来自于恶性循环,如果你看轮回,他是前生造罪今生堕到不如意处,不如意处的刺激,你又起烦恼,又再造罪,又堕入不如意处。其实轮回的可怕,来自于它一种恶性循环,你只要把这个恶性循环的力量把它切断,至少你保证痛苦到今生为止了。
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心力来引导业力,我再讲一次,业力是不能消除的。我们忏悔只能够把它降到最低,因为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业力。所以人跟人之间,是非常复杂,我们人跟人之间有无量无边的善业,散布在人群当中,我们有无量无边的罪业,散布在人群当中,你不能老是关在房间里面,不去面对,你一定要走出来。
菩萨道你要走出来,所以你跟这个善恶业碰撞的时候,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首先我告诉大家一个观念,你先告诉你自己,不要讲对错,因为你有对错就是妄想,你最好是法法销归心性。就刚刚古德开示的,这些都是我的业力,其实境界没有好坏,你一直要是,喔,这个是你对,这是他错,你就完了,你就是心已经被业力牵着走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从你的业力里面跳脱出来,第一个思考人生没有对错,还债而已,没有对错,你不要堕入对立,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先求认命,然后你才能够去改造未来,如果你不能走出过去,你一定会失掉未来。什么叫走出过去,你只要对于过去所造的业,你一分别,你就完了,你就被过去咬住了。
要走出过去只有一种情况,安住空性。人生没有对错,可能你今生是对,但是你前生犯错了,你今生要承当。你说诶,我今生对你这样好,你对我这样子,你对了,对不对,但是事出必有因,你前生欠他的啦。
所以你今生是对,你前生可能是错,所以这个对错已经讲不清楚,不要再讲。如果你想从过去的业力走出来,只有一种情况,不要再讲对错,放下它、面对它、处理它,安住在空性,安住在菩提心,你本来就没有这些东西,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所以我们第一件事情,走出过去,第二个,你的生命才可以有资格开始创造未来,你连过去都走不出来,你跟过去的业力牵扯不清,你还去强调创造什么未来,你自己就动荡不安,你自己就没有安住,调伏。所以你必须从过去走出来,不要再讲对错了,你必须成功的走出过去,你现在的生命才有资格叫做忏除罪障,积集资粮。
你开始在创造未来,你未来的图形开始成形了,你的净土开始在画了。如果你跳脱不了过去的业力,你光是人世间的麻烦事,就够你受了,你就不可能去创造未来,不可能,你没有精神体力,你被业咬住了,你要从业力里面走出来,你才可以自在的,去创造来生的功德,这是很重要的观念,走出过去,开创未来。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佛法修学概要——227
------------------------------------------------------------------------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净界法师:菩萨乘之六度——忍辱度之正修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