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二十三)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7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二十三)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继续讲(八)愿差别。愿差别分十六:1、修炼意乐清净 2、不忘菩提心之道 3、自在无碍行 4、利益有情 5、披精进甲6、会遇同分菩萨 7、令善知识欢喜 8、常见如来,常兴供养 9、摄持正法 10、得无尽藏 11、趣入 12、力 13、修习对治 14、菩萨诸业 15、随学诸佛菩萨的回向 16、净土愿。

  15、随学诸佛菩萨的回向

  分二:(1)随学如来的回向 (2)随学菩萨的回向

  (2)随学菩萨的回向

  分二:①愿等普贤 ②愿等二圣

  ②愿等二圣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因为文殊菩萨有圆满的智慧,普贤菩萨有圆满的行愿,所以随学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随着两位菩萨学善根回向,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其实不仅是回向,一切都可以这样常修学。

  我们修善、积累福德的时候,要具足三个殊胜。因为我们是大乘行者,所以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宗旨。如果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首先自己要成佛。只有断证的功德圆满了,才有转*轮的能力。只有真正转*轮了,才有自己的教法;只有有自己的教法了,才能度化众生;在自己的教法下,众生能得到解脱,甚至能圆满。如果要成佛,所积累的善根和福德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才能把这些善根、福德变成成佛的因,才会变成获得菩提果的因。

  三个殊胜的摄持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即使你行善了、积德了,也许就只成为自我解脱的因,比如说成为阿罗汉、独觉佛。或者成为获得人天安乐的因,连轮回都没有逃脱。

  大家都在行善、积累福德,为什么有的只得到人天安乐,有的只得到自我解脱,有的却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成佛?这是心态的问题,是因为具足了三个殊胜的摄持,所以才能得到佛果。积累善根、福德的时候,调整发心、动机,发菩提心是前行发心殊胜。积累善根、福德的过程中,对三轮没有执着,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做,也是菩提心,这是正行无缘殊胜。积累了善根、福德以后,要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也是有菩提心的摄持,这是后行回向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有菩提心的摄持,正行无缘殊胜有菩提心的摄持,后行回向殊胜也有菩提心的摄持,始终有菩提心的摄持。

  “文殊师利勇猛智”:“勇猛”形容智慧的力量,文殊菩萨以智慧的宝剑从根上斩断我执、无明,所以称为“勇猛”。我执是最初的无明,很难降伏,很难斩断。文殊菩萨有圆满的智慧,也可以说文殊菩萨是圆满的智慧。只有具有文殊菩萨圆满的智慧,才可以断除我执,断掉当初的无明。

  “普贤慧行亦复然”:普贤菩萨也和文殊菩萨一样。普贤菩萨的行愿是最究竟、最圆满的。为什么他的行愿达到最究竟、最圆满了呢?也是因为具有圆满的智慧。文殊是大智,普贤是大行。其实,文殊也有大行,普贤也有大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若是普贤菩萨没有大智,没有文殊菩萨的智慧,他的愿行不能达到究竟,达到圆满。所以,愿行要达到最究竟、最圆满,就要依靠文殊菩萨的智慧。

  我们都有自己的愿行,却达不到究竟、圆满,就是因为缺乏智慧,智慧不够圆满。普贤菩萨的愿行为什么达到最究竟、最圆满呢?就是因为有智慧,并且是圆满的智慧。文殊菩萨有圆满的智慧,他的愿行自然就达到究竟了。文殊代表着大智,普贤代表着大行;文殊也具备大行,普贤也具备大智。实际上,他们都具备大智大行。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现在我要安排我的善根和福德了,就跟两位菩萨学。无论是初善、中善还是后善,都要跟两位菩萨学。初善指发心动机;中善指做善事的过程以及积累福德的方法;后善是将已积累的善根、福德回向。不仅是回向,还有发心以及积累善根、福德的过程和方法,都要跟两位菩萨学。

  回向的时候,最好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样真实的境界,所以可以做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随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方式做回向,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这就是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也相当于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做回向。

  初善发心可以和后善回向一样。虽然你现在还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还没有发出究竟的利他心,但是你可以随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学。文殊菩萨怎样发心,我也怎样发心;普贤菩萨怎样发心,我也怎样发心。这样也能达到目的,也相当于发菩提心了,相当于具有究竟的利他心了。中善指正在念佛、修行等修持善法、积累福德的时候,应该站在无缘的境界,即空性的见解当中,对三轮无有执着,对缘法无有分别。你现在没有真正达到这样的境界,没有空性的见解,也可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怎样行持善法,我也怎样行持”,这样也能达到相似的三轮体空。回向可以这样做,其他的善根也可以这样做。

  这里有一处关键,就是你要知道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修行方法,否则你怎么随学呢?另外需要重视的一点是:你对文殊的大智和普贤的大行,不仅是了解,还要有很大的信心,这才叫“随彼一切常修学”。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随学没有这么容易。只有真正了解了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甚至对他们无漏的、圆满的功德生起了具足的信心,才是随学!

  “回向我也不懂,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就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就怎样回向。”这样就能达到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吗?没有这么容易。很多人却认为很容易,也许又想占便宜了,想占文殊菩萨的便宜,想占普贤菩萨的便宜。不可能!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尤其是在学佛修行方面。要解脱、要成就,必须要靠自己。无论是初善、中善还是后善,都可以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学,一定能达到究竟,达到圆满。但是首先要明了什么叫文殊菩萨,什么叫普贤菩萨,为什么说“普贤大行”、“文殊大智”。要明白这些,并且对这些无漏、圆满的功德生起极大的信心,发愿跟随他们一样修学。内心有一种希求和欲望,“虽然我现在还达不到两位菩萨的境界,虽然我现在还不具备他们的功德,但是我要达到,我要具备”,这种希求不是一般的,而是特别强烈,这样成就就快了。大家要明白这些,否则仔细思维的时候,会生起怀疑心。

  随学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使善根、功德达到究竟圆满,有时候感觉这有点太简单了。不是这样的,其实是太不容易了!这段偈颂主要讲的是回向,但是其他的善根也是一样。这样做不会有错的,不会走偏的,一定能达到最究竟、最圆满的果位。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最胜”指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是最殊胜的。如此称叹者不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也不是阿罗汉,而是三世诸佛。十方三世诸佛异口同声赞叹普贤的十大愿王。普贤的十大愿王包括一切大乘的愿行。也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愿行都在其中。因为普贤可以指佛,也可以指菩萨,即十方三世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具足圆满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切菩萨的行愿。

  为什么说“三世诸佛”?如此圆满的普贤行愿的境界,不用说六道凡夫,就连超出三界的阿罗汉、独觉佛都很难衡量啊!虽然阿罗汉也有一定的神通力,独觉佛也有一定的智慧,但是都无法能够如实地知晓、衡量。一地到十地的菩萨也很难彻底衡量、了知。除了佛,谁都根本不可能知晓、衡量如此究竟的境界。我们皈依的时候,为什么要以佛为导师?因为要达到最究竟的解脱,就要靠佛的教言,其他谁也做不到。此处也是如此,只有佛才能真正了知这样的境界。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现在善根回向,愿获得普贤菩萨殊胜的行愿。既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样随喜、赞叹,我们的贪心、欲望就生起来了:“我今天把所有的善根都回向……”,为了得到“普贤殊胜行”。“普贤殊胜行”包括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也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

  知道并希求这种殊胜功德的人也是很有智慧的。知道善根的重要性,知道积累善根太不容易了,对善根的执着心特别强。若稍微有一点点善根,口头上说要回向给众生,但还是舍不得给,就连自己也舍不得用。“我身体不太好,福报也不太够,但是这个善根不能为了这个花啊!”就这样握着。一讲普贤的十大愿王,一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随喜赞叹,贪心欲望就生起来了:“我也要这个。”就把刚才那么点善根都豁出去了!

  我们很多人根本都不重视善根。谁重视善根?有善根的人才会重视善根,不重视善根的人根本没有善根。积累点善根真的不容易!什么是善根?佛在经中做过比喻,在一个特别黑的夜里,连自己的鼻尖都看不到,闪电在眼前突然亮了一下,就那么一瞬间。这个比喻说明生起善根很不容易,即使生起了,也是那么的短暂。众生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相续中生起点善根,或积累点善根就这么难。

  真的,善根不是谁都有的。真有善根的人一定会重视善根,因为他知道不容易啊!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善根,根本没有积累过善根的人,怎么能有善根呢?人身也非常难得,但是暇满的人身更难得。暇满的人身是积累善根的法器,具有暇满才能积累善根。生起点善根不容易,积累点善根不容易,所以真有善根的人,对善根会很重视,很吝啬。一讲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一听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在赞叹,真正的目标就找到了,善根就豁出去了:“我今回向诸善根!”这句话说出来真是不容易啊!就是“为得普贤殊胜行”。太有智慧了!这不是空话,是真话。我们每天都在说,但说的都是假话,要成为真话不容易。但我们要把这些话变成真话。听到你说“我今回向诸善根”,佛菩萨、上师太惊讶了,“今天怎么这么大方,突然说出这个话来了?为了什么?”“为得普贤殊胜行”。佛菩萨、上师一听,“对了,没有错!就应该这样!”

  对善根要重视一点,对善根要吝啬一点!经常说“我的善根给你!我的功德给你!”有点太大方了。不是这样的,应该吝啬一点。钱财算什么?生命算什么?善根才是所获得的真正宝藏!现在人都是颠倒的,觉得钱、权力什么都能解决,其实错了。钱或权力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是增加烦恼、增加痛苦而已。为什么说黄金和牛粪相同呢?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智者而言,钱财不是什么,就相当于牛粪。外边草坪上的牛粪,没人看也没人捡。有没有都行,无所谓。然后是生命。得人身不容易,这算是有点难得,但是和善根相比,也不算什么。失去生命也没有什么,还可以再获得。但是善根太珍贵了,积累点善根太不容易了。真的,我们每天都在修、在念,有没有真正积累到善根?没有吧!每天能积累到一点点的善根就不错了,生命就有意义了。“怎么没有积累善根呢?我每天都在修、在念、在做啊!”表面看是这样,但很难说这是善还是恶。

  若是正法,就回向诸善根,把善根都变成普贤行,才能真正获得普贤菩萨的行愿。

  “愿等二圣”即思想和行为以及一切的行愿和两位菩萨等同,和两位菩萨一模一样。

  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