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三)~B1 二、说本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三)~B1 二、说本经
二、说本经
说法地点:波罗奈的鹿野苑
参加人员:阿那律、阿夷哆、弥勒等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阿那律陀尊者说他的宿世,在于波罗奈国饥馑之时,曾布施辟支佛一钵之食,因之而得受大福报。佛知后为说未来有转轮王名叫螺之出世,众中有一位尊者名叫阿夷哆,即谓自己可得成为转轮王,佛陀乃诃责他。又说未来有弥勒佛之出世,弥勒尊佛即谓自己可得成佛名叫弥勒如来,佛即嘉许他,并令阿难取金缕织成之衣给他。那时,魔王欲娆乱佛及诸弟子,但最终并未得逞。
这部《说本经》的讲法因缘,是由于比丘们吃过中饭后,在鹿野苑的讲堂里的议论而引起。大家在讨论什么问题呢?就是“居士在家何者为胜”,以及居士们供养出家比丘衣食的殊胜功德及所获得的果报。在这部经典中,主要有四个人物先后出现,依次是阿那律、阿夷哆、弥勒以及魔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经典中,我们首次见到了“弥勒”之名,此次他是以“尊者”身份出现,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弥勒菩萨”。而且,在这部经中,我们首次见到了佛陀对于弥勒未来世成佛的相关记载,这是十分珍贵的。我觉得可以将以上四位人物,分别加以介绍。
(一)阿那律的施舍所报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那律以“天眼第一”而著称。所谓“天眼”,大约就是把自己和他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情况,都看得很透彻。当然,作为一种修证所获得的神通,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加以应用,神通的运用需要有一些特殊的因缘与条件。当大众比丘在一起谈论居士施舍饭食于比丘所获的功德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过去世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他回忆了他的过去世,大约是很久远劫之前,他也是出生于波罗奈国。那时,阿那律是做什么工作的呢?经中说他是“唯仰捃拾客担生活”。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一个拾破烂的。他有时挑着一副担子,有时背着一只口袋,四处拾荒,生活自然是清苦无比,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而已。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周围的那些靠捡拾废品为生的拾荒者,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在饥馑与死亡的边缘线上,其境遇可以说相当地令人心酸。
此时,波罗奈国真是天灾人祸,百姓生活困苦,简直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经中说“此波罗奈国灾旱、早霜、虫蝗,五谷不熟,人民荒俭”,因而当时出家人想乞得一顿饱饭,也是十分地不易。有一位辟支佛,名叫无患,也是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里。所谓辟支佛,就是依靠自身的努力,而证悟真理的一种修行位次。那时,阿那律生生活在波罗奈城中,他在天不亮的时候,就早早地起床,赶到郊外去拾些柴火以及其他一些可以利用回收的小物什,然后挑回城中贩卖,换些米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当阿那律出城之时,正巧碰见辟支佛准备进城乞食;而当阿那律从外面拾荒回城的时候,又迎面遇到了从城中乞食而归的辟支佛。阿那律特意留心了一下辟支佛盛饭用的钵,发现钵中空空,十分干净。看来这位辟支佛今天什么也没有乞到。阿那律看了一眼辟支佛,他什么也没说,只得低下头,叹了口气,便继续往前走。
走了不多远,阿那律隐约觉察到身后好像有什么人在跟随着他。他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那位辟支佛,他一直跟在阿那律的身后。一开始阿那律也没怎么在意,但是一直走到自家的门口时,他发现这位无患辟支佛依然跟随着他。既然看到了辟支佛已到了自己家的门前,再说他的钵中仍是一无所获,于是阿那律就招呼着无患辟支佛到自己寒舍一坐。这位无患辟支佛倒也并未辞让,跟着就到了阿那律的家中择床而坐。阿那律的家中陈设十分简陋,可以说家徒四壁,但是里里外外,收拾得倒也干净利落。阿那律知道无患辟支佛尚未进食,于是赶紧将家中仅剩的一点米菜拿出来,待蒸煮完毕后,就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饭食递呈给辟支佛享用。
这位辟支佛也是见道之人,他心里清楚,如果他把这些饭菜吃下去,那么这一天阿那律也就只得饿肚子了。于是他就对阿那律说:“好心的居士呀,我知道今年闹饥荒,你从早到现在,滴米未进。这样吧,我们俩将这些米菜分开着吃,我们俩都只能吃个半饱,但总不至于饿肚子,你看怎么样呢?”阿那律听后,就连忙推辞说自己早饭吃得很饱,再说自己家里的米菜还有很多,想吃的话,随时都可以将米菜下锅的,“仙人,当为慈愍我故,尽受此食”。无患辟支佛听了,再也没有说什么,他默默地端着饭菜,缓缓地走了。
在佛经中,阿那律仿佛对自己的过去,记忆犹新。他对大家说:各位,我就是因为这个微薄的布施因缘,获得了的极大的福报。到了今世,他不但证得了无漏之果,而且还赢得了四众弟子的广泛尊重与赞叹。说到这里,阿那律动情地对大家说:“诸位贤者,其实那时的我没有慧眼,我不知道站在我面前的竟是位‘无著真人’。倘若知道,我们加倍地供养他,礼敬他,我的福报也将会加倍增长!”
(二)阿夷哆的自我预言
佛陀在静室之中,把阿那律以及比丘们的相互对话,听得真真切切。他对弟子们之间的讨论也很感兴趣,于是就打静室里出来,走到讲堂之中。他对未来世界的情况作了一番预测——佛经中一般称之为“授记”。世尊向比丘们讲述了未来世中的一件事,就是在遥远的将来,人们的寿命很是长久,甚至平均年龄可以达到八万岁。当人类寿命达到八万岁的时候,那种生活简单可以和极乐世界相媲美,人们是无病无灾,生活富裕,没有各种麻烦的光临。而在那时,将会有一位转轮王的应世,他的名字叫螺。这位螺轮王很有福报,广行善施,最后披度出家学道,成就了自己的道法,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佛陀在述说未来世有关转轮王之事时,座中有位叫阿夷哆的尊者。他听佛说后,就从座中站起身来,向佛合掌问讯,然后说:“世尊,我将于未来世中,可投生为转轮圣王。您刚才所说的那个叫螺的转轮王,实际上就是我的未来身。”
佛陀听后,就对阿夷哆尊者严加诃斥:“你这个人真是愚痴至极!你应该去更求一死,而求再终。因为你产生了未来世中要做转轮王的念头。”但是佛陀诃斥了阿夷多尊者之后,却又重新为他授记:“阿夷哆,汝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得作王,号名曰螺,为转轮王。”对于这段经文,我相信不少人可能会有所疑惑,就是佛陀既然已经诃斥了阿夷哆,但是后面为何又为阿夷多作授记呢?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另外一角度去分析。可以说,阿夷多尊者既然已证得阿罗汉果位,那么对于未来世中自己的一些情况,应该说是有所了解的,他的自我预测也是准确的,亦即未来世中当为转轮王。但是佛陀为什么会诃斥他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转轮王无论是如何地高贵,他总不能与出家修学大道相提并论,否则这位叫螺的转轮王后来不可能弃除王位而披度出家。阿夷多尊者的自我预测其实也没有什么过错,但是问题就是出在了他对于世俗的转轮王,流露出了一种钦慕的神情。因为转轮王尚在生死之轮中流转,他也是遵循着成住坏空的自然规律。如果舍弃自己的罗汉圣果位,却去仰慕处于轮回之中的圣王,那岂非本末倒置?但是阿夷哆既然已产生了不净的念头,因此未来世当中,他仍要在生死之河中流转一次,所以佛陀诃斥他“应更一死,而求再终”,就是这个道理。佛陀之所以在随后的经文中加以授记,就是阿夷哆尊者产生此念的必然果报。(未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