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智信解离诸疑悔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智信解离诸疑悔

 

  『如来悲智运悲启慧,令诸众生得见谛理;信解清净如镜照境,离诸疑悔信受喜悦。』

  也就是要告诉大家,如来,释迦牟尼佛,时时都是运用他的悲智,慈悲、智慧就是为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能够契合众生的根机,希望人人能得到快乐,法喜充满。

  『令众生得见谛理』,只一个心愿,希望众生能够体会到佛陀的心意,佛陀所说的法能够入众生的心。佛所了解的,但愿众生同样也能知道,佛陀看得到的,人人同样看得到,希望众生与佛陀同等的境界,所以叫做『得见谛理』。『谛』就是真谛,是一乘实相的真谛。

  这是佛陀对待众生的心愿,所以这必定要引导人人能够『信解清净』,用清净心来相信,来体解佛陀的心意。我们若是没有清净的心,就无法彻底了解佛心。所以,我们若要彻底了解佛心,我们必定要用清净信解之心。

  这心就如一面镜子照境,我们众生的心镜若能照到佛陀的心境,如此不就是与佛的境界平齐吗?佛知、佛见就是我们的所知、所见,我们的知见若能如佛之境界,这不是不可能,只是我们对这『信解清净』还未透彻。所以,还未透彻,信解还未清净,那就是应该要下功夫,要『远离诸疑悔』。

  信,有信即无疑,有疑就无法生出信根。所以我们若是有疑心,清净妙法无法体会,因缘若是错过了,法就会离开我们的心,远离我们的境界会很远。所以,我们必定要时时向佛陀的教法,我们必定要深信,一定不要再有疑心。我们若有疑心,就会障碍我们的道业。

  我们若能远离疑悔,我们才能信,生出至诚的信心来接受佛陀的教法。这样『信受喜悦』,好好去用功,相信、了解、用功,如此佛心、佛知、佛见,我们都很清楚,这时候的法喜就是从信受中生。

  所以各位,学佛,我们必定要学佛陀的智慧。我们要学佛陀的智慧,我们若没有相信,就永远离佛很远。我们要相信佛陀为众生,永远都是这样悲智双运,他永远都是为一大事,要令诸众生能够彻见真理,这是佛陀的心愿。

  在我们众生本身,一定要产生信解清净之心,我们才能这面心镜清净。一定要离开怀疑的心,才能及时信受得到法,那个法喜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人生目标,到佛的境界。所以我们要用心。

  我们前面,佛陀他几次的『止!止!不须复说。』是三止。舍利弗还是锲而不舍地请佛说法,佛陀还是同样。因为,会中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考虑到这些人的根机,还有惊、有怀疑的心。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最重要的,还有『增上慢者』。『增上慢者』就是指四众,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是人间信佛的人。

  ⊙诸增上慢者,专言比丘者;比丘为四众之首,故以比丘摄四众。

  比丘是四众之首。现在佛陀开始讲一乘法,这些人一定还未信根很深入,这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现在听到,必定会起怀疑,怀疑过去佛所说的二乘道理。

  二乘就是小乘、中乘。过去向大家说『四谛』、『十二因缘』,告诉大家,来人间六道轮回苦不堪,要大家好好修行,断除了『分段生死』,回归清净本性,如此才能得到超越,离三界六道。这是过去佛陀所说的二乘的道理。

  现在忽然间要去除过去所说的方便法,现在已经开始要说真实微妙法,大家会怕,会怀疑:难道过去我所修的这些都不是吗?我好不容易对世间起了厌离心,很不容易断除了过去种种的烦恼。现在佛陀所要说的就是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要再回入娑婆,所以有的人会怕,如此不就是与过去所说的法有抵触之处,有矛盾吗?

  ⊙佛意:此增上慢比丘,若闻今佛说一乘妙法,必疑与前说之二乘法,互有抵触。

  因为这些人若是心中有疑,因此他会生起了增上慢,感觉我已经断除一切烦恼,我不会再来六道轮回,我已经超越三界,我已经比一切人高一等。所以,大家的贡高骄傲的心就会生出来。

  其实,修行者若是烦恼还未除,很容易『慢心』又再生,生出了增上慢。『增上慢』就是『未得谓得』。我们尚未得到,感觉一切我全都得到了,我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口就起了妄语。妄语就是『未得谓得』,我们明明就还未得到,我们(却)说我得到了,这些法我全都了解。这种大妄语的过失,若如此就容易堕地狱。所以(经)文中就这样说:『将坠于大坑』。

  ⊙因而起疑,生增上慢,口起妄语过失,而堕地狱。故经云:『将坠大坑。』佛以大悲故,于是彼等未退席前,故以不忍即说。

  『大坑』就是地狱。佛陀的慈悲,不愿意让这些人又再造业。所以『佛以大悲故,于是彼等未退席前』,这些人还未离开前,『故以不忍即说』,因为会中还有这样的人,所以佛陀还是『止!止!不须复说』。又再止舍利弗:『好了,不要再说了。』因为会中还有这样的人。

  却是舍利弗就开始又再恳切再求,(经)文中又这样说:『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

  实在舍利弗,我们要很感恩他。要不是舍利弗锲而不舍,一再恳求,这个法,这一乘实相的道理,无法展现于我们现在。

  佛陀三止,舍利弗三请。意思就是说,法的至妙,不是简单就能这样说出来,必定要深智,根机很成熟,信根很深,这样的人才开始能够接受这样的法。

  ⊙言法妙者,非深智莫能解。佛以二乘权说,为一乘之方便,未经宣示以前,人莫能知解,故曰妙。此善巧之法,由于增上慢者不易敬信也。

  所以『非深智莫能解』。佛知、佛见,这甚深微妙的法,必定需要深智,很深的信根,很开阔的智慧,如此才能够了解。

  所以『佛以二乘权说,为一乘之方便』。其实,佛陀四十多年前所开的方便法门,其实也为现在一乘来开启。若没有从第一阶的阶梯造起来,要如何能到高楼上呢?不是说我就到七楼,七楼看风景很美。若开始就盖第七楼,有可能吗?一定要先打地基,七层高楼由地起。所以,现在的至高无上微妙一乘大法,必定要从过去,将这些懵懂不了解法的人慢慢接引他。

  众生无始以来无明覆蔽,必定就是要这样一一、一一为大家牵教指导,若无『四谛』、『十二因缘』,如何宣说『六波罗密』呢?所以,佛法的次序,今天的妙法是过去开方便法慢慢牵引,到现在根机成熟。

  这一乘大法就是要教菩萨法,这个法是妙,『未经宣示以前,人莫能知解』,还未听此法之前,大家无法了解。所以二乘他们会怕,大家以为这个法,不知道又要叫我们回来娑婆做什么?好不容易离开了。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奥妙,以离开、出世的精神,能再回归入世的志业。这是要看我们的心,心意坚固,再回入娑婆,并不会受娑婆的业力来污染我们。这才是我们真正修行的方向。

  所以,过去的权巧方便,是现在妙法的基础。所以『此善巧之法,由于增上慢者不易敬信』。还未信解的人,佛陀就还不说出去。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所以在这段(经)文,这么长的时间,舍利弗的恳请,佛陀的『三止』迟迟不说,其实是考虑在这人群中,要说是否适当?因人、因时、因地,这个地点是适当,时间也适当,但是人还有少数的因缘还未成熟。

  各位,我们人人是不是有成熟接受大法的心呢?还是同样要看我们现在各位。所以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