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D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D
1109经与1110经叙述阿修罗与帝释天之间发生战争的记述。
帝释天经常与阿修罗发生战争,这点在诸多经典中都有所谈及。有一个问题需要稍加说明,在原始佛教中,一般只谈五道,最主要的讲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很少谈及“六道”。五道与六道相比,少了一个“阿修罗道”。原始经典为什么不将阿修罗列入六道呢?根据我个人理解,原始经典是将阿修罗列入“鬼道”或“畜生道”体系,似乎没有单列一道的必要。如《正法念处经》说阿修罗为鬼道及畜生所摄;《佛地经论》谓阿修罗种类不定,或为天或为鬼或傍生。而《首楞严经》又举四种类:有修罗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此系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堕,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阿修罗执持世界,力刚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系因变化而有,天趣所摄;另有一分下劣阿修罗,生于大海心,沈于水穴口,此系因湿气而有,畜生所摄。
按照这种说法,阿修罗归于六道中的任何一道(除地狱道)似乎皆有可能。然而据我个人想法,但是饿鬼与阿修罗的确有些差异,与人道倒多少有点相像,比如阿修罗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便与人类不相上下:一是长相,男人得得丑陋不堪,而女人长得却十分妩媚动人;二是憎恨性和报复心超强,哪怕是有一点点的不如意,便大发雷霆,大打出手;三是阿修罗从形体上讲,类似于人类。据说阿修罗原为古印度恶神之一,经常与天帝释打仗。为什么要打仗呢?似乎并没有细致的交待。在古印度人们的心目中,月蚀和日蚀并非是自然天文现象(中国古时候也认为是天狗吞月结果),而是阿修罗兴风作浪的结果。对于这些说法,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去过多无义之参究。1109经叙述“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欲战”,战争有武战(刀枪等肢体接触造成人身伤害),也有文战(口诛笔伐,相互叫阵对骂等)。此次帝释天与阿修罗之间的战争,便采用相互“立论”这一文战形式。
阿修罗首先立论:“我若行忍者,于事则有阙;愚痴者当言,怖畏故行忍。”大意是忍辱是愚痴者的行为,天下只有傻子和胆小怕事者才会去行忍辱。对此,天帝释回答:“正使愚痴者,言恐怖故忍;及其不言者,于理何所伤?但自观其义,亦观于他义,彼我释获安,斯忍为最上。”忍辱是自利利他的行为,对大家都有好处(彼我皆获安),这有什么不好呢?
阿修罗再说偈:“若不制愚痴,愚痴则伤人,犹如凶恶牛,舍走逐触人。执杖而强制,怖畏则调伏,是故坚持杖,折伏彼愚夫。”在这里可以看出阿修罗的好战本性,也就是以强制强,以恶制恶,以暴制暴。比如说一只发狂的野牛,如果此时不及时加以制止的话,恶牛就有可能伤人性命。怎么办呢?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野牛制伏,使其失去自由。天帝释的对应偈颂是:“我常观察彼,制彼愚夫者,愚者瞋恚盛,智以静默伏。不瞋亦不害,常与贤圣俱,恶罪起瞋恚,坚住如石山。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马车,,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天帝释的观点是:以恶制恶无异于以愚制愚。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我们要用智者特有的静默去降伏愚痴者。智者总是不起嗔恚,在任何灾难面前,总能做到闲庭信步,举重若轻,临危无惧而谈笑风生。
总结二者各自所说偈颂:天帝释的偈颂的主题是“和平主义”,主张智慧先行,忍辱无嗔;而阿修罗所推行的是“霸权主义”,主张以血制血,以牙还牙。“阿修罗所说偈,终竟长夜起于斗讼战诤”,而“释提桓因所说偈,长夜终竟息于斗讼战诤”。一个是好战份子,一个是和平主义者,哪个更优胜呢?当然是天帝释啦!
阿修罗们在与天帝释的战斗中,见到第一回合“文斗”失败,那就真刀实枪来“武斗”。1110经记述天帝释后来还真的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恶战,结果一仗打下了,阿修罗输得惨败,连阿修罗王都被生擒活捉,被五花大绑,押回天宫,“以五系缚,将还天宫”。然而阿修罗王却是一百个不服气,对着天帝释破口大骂。然而天帝释却一点也不生气,“何有黠慧人,而与愚夫对”,堂堂有智慧的人,怎么能跟一介愚夫一般见识呢?如果别人生起嗔恚破口大骂,你也跟着恼怒不休,那岂不是自降身分?所谓“你若接招,说明你和他水平一样”,即是此理。
一谈到忍辱与嗔恚的话题,我今天在“华人佛教”上看到一篇文章,叫《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着》,写得很好,看后颇受教益。文章说,佛教中的“忍”,并非憋着,而是化解之义,“先无条件地接受,然后将其化于无形”。如何化解呢?就需要用“智慧”,也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在这个基础上,再从自身找原因,最终“转恶缘为善缘”,不仅能宽恕别人,更能拯救自己和解脱自己。修忍辱行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矛盾和争端,小至人际关系,大至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领土争端。然而修忍辱也是要讲条件的,也就是“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着”。怎么样才算是“不是憋着的忍辱”呢?
还是那句话:运用你的智慧,自己琢磨吧!(10.14.)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