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D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D
1212经至1221经共十经之中,都有僧人诗人婆耆舍有关。1212经叙述婆耆舍比丘刚出家未久,在举止威仪方面做得相当好,经中描述其“善护其身,守诸根门,摄心系念”。但是仅凭如此,能不能说就万事大吉了呢?未必如此。由于婆耆舍比丘“无有随时教授、无有教诫者”,也就是没有从旁边指引他去如何修行,在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有效快速地克服,因此婆耆舍比丘“心不安乐,周圆隐覆”。因为如此,婆耆舍比丘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他自己作了一首偈,“我今当赞叹自厌之偈”,大致内容是:“当舍乐不乐,及一切贪觉,于邻无所作,离染名比丘。于六觉心想,驰骋于世间,恶不善隐覆,不能去皮肤,秽污乐于心,是不名比丘!”纵观偈中内容,无外乎是与“离染”与“去缚”为重点。后来婆耆舍比丘竟从自己吟出的偈颂中获得了启发,“心自开觉,于不乐等开觉已,欣乐心住”。从这则简短记述中,可以看出婆耆舍比丘在某种意义上带有“独觉”的色彩。
当然,婆耆舍在思想理念上的“开悟”,事实上并不能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比如有一次婆耆舍与阿难尊者一起外出乞食,结果遇到了一位大美女,“尊者婆耆舍见女人有上妙色,见已,贪欲心起”,虽然没有达到魂不守舍的地步,但是心中不由自主地生起爱慕之情。作为身强体壮的小伙子来说,见到漂亮女孩子生起欢喜心,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然后作为比丘,贪恋女色可不是好事儿,因为“淫心不除,解脱无望”。不过从经中看,婆耆舍比丘的自我调控能力很强,当贪色之心刚一生起,他立马便说了一偈,寻求阿难的帮助:“贪欲所覆故,炽然烧我心。今尊者阿难,为我灭贪火;慈心哀愍故,方便为我说!”阿难随即回答说:“以远颠倒想,炽然烧其心;远离于净想,长养贪欲者,当修不净观,常一心正受。速灭贪欲火,莫令烧其心,谛观察诸行,苦空非有我。系念正观身,多修习厌离,修习于无相,灭除骄慢使,得慢无间等,究竟于苦边!”对治美色的一般方法是修习不净观,而最重要的则是需要“一心正受”,使自己的心念时刻常住于禅定之中而不会起任何波澜。在1215经中,记载“有一长者请佛及僧就其舍食,入其舍已,尊者婆耆舍直日住守,请其食分”。大意是一位长者请佛和诸比丘到长者家去应供,于是让婆耆舍一个人留下来看家。说来也巧,这一天“有众多长者妇女从聚落出,往诣精舍。时,尊者婆耆舍见年少女人容色端正,贪欲心起”。怎么办呢?此时就婆耆舍孤身一人,阿难尊者是仰仗不上了,只能靠自我调控了。于是他作是念:“我今不利,不得利,得苦不得乐,见他女人容色端正,贪欲心生。我今当说厌离偈。”
结论:修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朝夕可待之事。在迈向正觉的进程中,前面的道路未必都是坦途,有时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复甚至是道心退转。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请明师指点迷津,二是靠自身的能力进行自我调控,不断调整心态,即自我约束与把握尺度。修行犹如“凤凰涅槃”般的重生,有时我们需要风雨的洗涮甚至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只有通过重重考验的勇士,方能最终趋向解脱的彼岸。(1.11.)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