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B 二、不思经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v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B 二、不思经

 

二、不思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阿难与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人不可以唯求不悔,而不持戒,应该持戒,便能得无悔,乃至便能得证解脱。

  这部《不思经》,所讲的内容,从顺序上讲,与上一部的《何义经》基本是相同的。我现将《何义经》的顺序概括如下:

  持戒-→令不悔-→令欢悦-→令喜-→令止-→令乐-→令定-→令见如实、知如真-→令厌-→令无欲-→令解脱-→便得解脱一切淫、怒、痴-→成就道业

  《不思经》所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它的意思很明白,作为一个修行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出家的比丘,你若持守戒律,不应该去思考持戒会带来什么好处。如果说在持戒的过程中,怀有一种“有所求”或“有所企盼”的功利思想,那么这个持戒的效果与功德,或者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将会大打折扣。我们在上一部经典中,阿难不是请教佛陀说持戒有什么意义和好处吗?佛陀逐步地向阿难作了解答。而针对大家所关心的一个话题,佛陀在回答了之后,又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只要老实持戒就行了,至于持戒所获得的各种利益,那是自然显现的一个过程,没有必要费心思去关注,我们“不应思”,因为“但法自然”。持戒的利益,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逐步流现,并不随着我们的思想意识的一厢情愿而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在经文的开始,佛陀就开宗明义地对阿难说:“持戒者不应思:令我不悔”。为什么呢?因为“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就是说你不必去思惟,持戒会不会使我们得到“不悔”,而是自然会得到“不悔”,这是一个自自然然的必然过程。我们常说“水到渠成”,没有水源,修了水渠也派不上用场,比如说,不会有人跑到大沙漠里去修水渠,因为那儿根本就找不到半滴水,修也白修;只要是水源找到了,大家自然就会主动去修渠了。

  我们跟着经文的节奏,便会看到佛陀一步一步地破除了我们的执着,便是不应该去思考“令我欢悦”,不应该思考“令我喜”……如此下去,一直到“有无欲者不应思:令我解脱”,因为当我们一旦达到了“无欲”时,便自然地获得了“解脱一切淫、怒、痴”,这些都是一个自然流露的过程,不应该去思考和思惟,更不应该去刻意追求。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禁又想到一位法师的一个博客,说“持戒的目的就是生定”,如果以佛陀的《不思经》来观照这句话,那就很有问题。因为持戒不应该生起某种“目的”性质,否则便会产生功利思想,从而会阻碍我们的修学道路。《金刚经》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为僧俗同修视为口头禅的名言,与《不思经》的所表达的思想,二者可谓不分彼此,且一脉相承。因为,二者都在阐述一个道理:破除我执。

  (2009.02.19)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