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愿海同归(一)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5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愿海同归(一)

 

  智圆法师 讲述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愿海同归》。这主要是为了大家更好地学习《普贤行愿品》,首先讲一些必须了解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了解普贤行愿的缘起。从它的远缘起来看,就是普贤菩萨摩诃萨自身在多生累劫当中修学的不可思议的广大行愿。

  从近的缘起上说,就是“八十华严”中《入法界品》里讲的,善财童子一直寻求菩萨道以及圆满普贤行,在文殊菩萨的指示下,历经百城烟水,遍参诸善知识,最后来到了普贤菩萨那里。普贤菩萨为他显示了普贤果地不可思议行为海的境界。当时,他受到了极大的加持,身心踊跃,顿时证到了与诸佛同等的境界。之后,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和当时在场的菩萨众,宣讲了诸佛如来果地不可思议的功德。并直接指出,要想成就如来不可思议的功德,就应当修学普贤十大愿王。这样就引出了《普贤行愿品》,并在人间广泛流通。

  更近的缘起是,龙树菩萨从龙宫里取出《华严经》,带到人间,此后,《普贤行愿品》极其广泛地在世间宏传,凡是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无论主学哪种教法,都以它作为大乘行愿的根本,千百年来一直遵循、沿袭,讲修不断。

  最近的缘起,就是当今时代善财童子的化身——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以自身的宏愿力,使我们这些传承弟子同入普贤愿海。这样就初步了解了普贤行愿的缘起。

  其次要讲的是,受持《普贤行愿品》的利益,以及如法受持的方法,包括应当避免的各种不如法的情况。

  最后讲讲,修学普贤行愿跟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最终要以导归极乐来完成普贤行愿。

  首先,进入第一个主题——宣讲大教缘起。

  在正式讲解之前,还要交代一些必须注意的事,以便大家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普贤大愿。

  这次,我准备直接讲述《华严经》里的相关经文。考虑到时间非常短促,再加上现在大多数人阅读古文有障碍,所以不做过多的分析、抉择等等,直接按照经文进行白话解释,同时会加入一些本人的感想,为大家作一点启发。

  大家听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不可思议的修行、得果等的境界,一定要生起信心、欢喜心。在学习的方式上,首先需要了解经文的涵义。尤其是最后一卷,纯粹是在讲普贤菩萨果地的境界,一定要通过学习,清楚地了解它的内涵。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学习普贤大愿缘起的关键所在。

  因为,如果你不了解普贤果地的境界,不了解发愿随学的背景,就不会知道普贤行愿的内涵或者它的深度所在。这样的话,每次念发愿文回向的时候,往往会处在一种盲目的状态当中。虽然口里念的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经文,但自己心里,也许只有跟人天善法差不多的内涵,好像就是发愿做一些礼拜、供养、赞叹、帮助众生等的世间善法。

  但事实并非如此,发愿修学礼拜、供养等的事,跟一般世间的礼拜等完全不同,这些都要有法界一多相即、广狭无碍、重重无尽、念劫圆融等无障碍解脱境界的内涵。我们发愿要入的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所以,一切的修行都要以普贤行来印定,通通升华成无穷无尽、圆满周遍、不可思议的境界。

  如果不讲解《入法界品》的最后一卷,我们就很难对这些产生认识。这样,就会以你自己的想法,去诠解所要发愿、希求的境界。结果,整个《行愿品》念下来,可能只是字面上懂了几个句子,还只是狭隘地理解成了人天善法境界,曲解了经文的原义,其他的可能连字面都理解不了。这样就很糟糕了。

  我自己也是在看了《华严经》之后,觉得这次必须要讲。否则,随文入观,发普贤行愿的内涵始终没办法显出来。如果对于所发愿的境界没有胜解心,甚至根本不了解这种不可思议的果位普贤行海的境界是怎样的,就很难对它发起希求心,这样,受持《行愿品》的欢喜心、信心、恭敬心也就很难生起了。

  总之,发普贤行愿,唯一是希求证得最无上的普贤行海。所以,最初一定要确定好我们所希求的事或者所愿境是什么。

  其次,在讲述过程当中,大家会发现,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离我们凡夫妄识的状况实在太遥远,根本不是我们语言、思维所能触及的事。但是,你在听到这些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这就是自己本具的毗卢性海的行境,我们最终必定能够真实趣入。因此,在整个过程当中,要非常有恭敬心地,来听受无上经王的篇章、句子。如果你有信心,就知道这里字字句句都是最极微妙的章句,完全是普贤刹光明的一种文字显现。

  听闻讲解之后,大家还要再三地去看《华严经》的原文。如果有能力讲,最好自己发心去讲。从我自身的感受来看,自己把经文讲解一遍,整个前前后后就是受了一次熏染,心里就有了大致的轮廓。如果不通过反复地看、听、讲等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心力来,那就差得比较远了,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境界、轮廓。虽然,我们暂时还没办法现量见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但通过不可思议经文的加持,多去念几遍,有能力的话,最好多跟别人讲几遍,其实也不是很难,只要按照这些文字,直接讲下来就可以,结果你会发现,自己内心里的善根,像是信心、欢喜心、希求心等等,自然会开始发动了。

  这回差不多要用两、三次,把所有相关的经文讲完,然后我们再进入下一步。

  下面开始正式讲解,这又要从《华严经·入法界品》讲起。

  话说文殊师利菩萨辞别佛前往南方,当时舍利弗尊者也告别佛,带领着六千名比丘徒众。到了中途,舍利弗劝导六千比丘共同皈依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如同象王回旋那样,观察诸比丘后,为他们开示了十种无疲厌心,而作了成熟。并且劝导这些比丘安住普贤行,然后入大愿海,成就大愿海。以成就大愿海的缘故,心清净;心清净的缘故,身清净;身清净的缘故,身轻利;身清净、轻利的缘故,获得大神通无有退转;获得大神通的缘故,不离文殊师利菩萨足下,普遍在十方一切诸佛处都化现色身,具足成就一切佛法。

  这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劝导诸比丘发起无上菩提心后,渐次地往南方行进。他们经历了人间很多地方,来到了福城东边,住在庄严幢娑罗林当中,往昔诸佛曾经居住过,并教化众生的一个大塔庙那里。

  那时,文殊菩萨和他的眷属们来到这里之后,就在这座塔庙里宣说了一部名叫“普照法界”的大经,有无量亿那由他的修多罗作为它的眷属。

  当时,福城的人们听说文殊菩萨住在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里,于是,无量大众都从城中出来,来到文殊菩萨所在的地方。当时以大智优婆塞为首,有五百优婆塞前来文殊菩萨这里,顶礼、右绕,之后退坐一边。又有以大慧优婆夷为首的五百优婆夷,以善财童子为首的五百童子,以及以善贤童女为首的五百童女,也来到文殊菩萨这里,顶礼其足,右绕三圈,之后退坐一边。

  那时,文殊师利菩萨知道福城的人都已经到齐了,就随着人们心里的欲乐显现自在的色身,威光赫奕,映蔽了在场所有大众的身光。并且以自在的大慈心,使得在场的人内心都得到清凉。又以自在的大悲起了说法的心,以自在的智慧知道众生内心的欲乐,以广大的辩才即将为大众说法。

  又在这个时候,文殊菩萨观察善财童子,是以什么因缘得到这个名字的?他看到这位童子在最初入胎时,在他家的舍宅里,自然现出七宝楼阁;七宝楼阁的下方有七种伏藏;这些伏藏上方的地面自然开裂,出生七种宝芽,即:金、银、琉璃、玻璃、珍珠、砗磲、玛瑙(七种宝物所成的芽)。善财童子在母胎里安住十个月后降生,出生时,身体的各个肢分都具足端严。而且,长、宽、高的量各是七肘的七大伏藏,一时间从地中涌出,光明照耀。又在舍宅里自然显现五百种的宝器,每一种宝器里都自然盈满了各种各样的宝物。也就是:金刚器里盛有一切妙香,在香器当中盛有各种美妙衣服,美玉器里盛满各种具有上等妙味的饮食,摩尼器里盛满了各种奇珍异宝。而且金器当中盛有银,银器里面盛着金,金银合成的器中盛满了琉璃和摩尼宝,玻璃器里盛满了砗磲,砗磲器中盛满了玻璃,玛瑙器中盛满了珍珠,珍珠器里盛满了玛瑙,火摩尼器中盛满了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了火摩尼……。如同这般情形,善财童子降生时,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又从虚空之中降下了各种宝物和诸多的财物,他家的一切库藏顿时全部充满。以这个缘故,他的父母、亲属,以及善于看相的相师们,都称呼这个孩子为“善财”。

  文殊菩萨又见到,这位童子过去世已经供养过很多尊佛,种过相当深厚的善根。他有广大的信解,常常欢喜亲近诸善知识,身口意的各种行为都没有过失。并且清净地行持菩萨道,一心寻求一切种智,已经成为了修持无上佛法的法器。他的心特别清净,就像虚空一样没有垢染。并且常时回向菩提,无有障碍。

  那时,文殊菩萨这样观察了善财童子诞生时情形和往昔的因缘后,就安慰、开导,为他演说一切佛法。

  文殊师利菩萨给善财童子和当时的大众宣说法要后,又殷勤地劝导,增长大众大乘善根的势力,使他们都以欢喜心发起了无上菩提心,又让大众忆念往昔的善根。这样做了之后,又在那里给众生随宜说法,之后就离开了。

  当时,善财童子在文殊师利菩萨面前,听闻了佛的如是种种功德,一心精勤地寻求无上菩提,并且随着文殊菩萨说了一些偈颂。

  说完那些偈颂后,文殊菩萨就像象王一样,回过来看善财童子,并这样说到:“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已经发起了无上菩提心,并且特别想要亲近各位善知识,向善知识们请问如何修行菩萨道。善男子!亲近供养善知识,是具足一切种智的第一个因缘,有了它才会有后面的一切,所以在这件大事上,你不要心生疲厌。”

  善财童子启白文殊菩萨:“唯愿圣者为我广说,菩萨应当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行?如何趣向菩萨行?如何实行菩萨行?如何清净菩萨行?如何入菩萨行?如何成就菩萨行?如何随顺菩萨行?如何忆念菩萨行?如何增广菩萨行?如何使普贤行迅速得以圆满?”

  (从这里就能看出,善财童子当时一心思维如何修学菩萨行,最后就归结在怎么使普贤行迅速圆满。)

  这时,文殊菩萨就为善财童子说了以下的偈颂(现在请大家拿出发的资料《华严经(选)》,看第1页的偈颂):

  善哉功德藏,能来至我所,

  发起大悲心,勤求无上觉。

  已发广大愿,除灭众生苦,

  普为诸世间,修行菩萨行。

  善哉!功德藏,你能来到我这里,并且发起了大悲心,精勤不懈地寻求无上菩提。你已经发起了广大誓愿,为了除灭一切众生的苦难,你是为一切世间众生而来修行菩萨行。

  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

  则具普贤道,一切无能坏。

  福光福威力,福处福净海,

  汝为诸众生,愿修普贤行。

  如果有菩萨不厌弃生死中的各种辛苦,那么他就能够具足普贤行的妙道,一切都不能摧坏。而且,他具有福德的光和威力,有大福德而安处,具有清净的福德海。你现在就是为了一切众生,而希求修行普贤行。

  (善财童子最初就是在文殊菩萨的指导下,开始遍参善知识,最终在普贤菩萨那里得圆满的。)

  汝见无边际,十方一切佛,

  皆悉听闻法,受持不忘失。

  汝于十方界,普见无量佛,

  成就诸愿海,具足菩萨行。

  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

  能随导师学,当成一切智。

  你见到了住于十方世界中的无有边际那么多的一切诸佛,并且在每一尊佛的座下,都以恭敬心听闻法要,听了之后都能在心里受持不忘。你在十方世界里,普遍地见到了无量诸如来,并且随学种种清净的愿海都圆满成就,具足了菩萨恒河沙数的万行。如果入于方便海,安住在佛菩提当中,你将随学导师佛的殊胜之行,一定会成就一切智智。

  汝遍一切剎,微尘等诸劫,

  修行普贤行,成就菩提道。

  汝于无量剎,无边诸劫海,

  修行普贤行,成满诸大愿。

  你遍在一切刹海里,在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劫数当中,恒常修行普贤行,而成就最殊胜的菩提道。你在无量的刹土中,在无有边际那么多的劫海里,为了成满诸多大愿,而恒时修行种种的普贤行。

  (这就是文殊菩萨赞叹善财童子具足普贤行的功德,具有遍修普贤行的真实意乐。从这就能看出,从始至终,善财童子都以修普贤行作为自己修行的核心。

  这是周遍在一切广大刹土中、在佛刹极微尘的劫数里,一直念念相续地修习普贤行,以此来成就最殊胜的菩提道。这也就是大恩法王上师身为善财童子,所做的极伟大的修行。也是我等承恩弟子须要尽未来际随学的地方,念念不能忘记的地方。这里讲的最后三个偈颂的法义,每位道友都要再三思维。)

  此无量众生,闻汝愿欢喜,

  皆发菩提意,愿学普贤乘。

  无量无边的众生,闻到你的这种行愿海,都会生起欢喜心。而且,你的这种力量,能够带动无量的众生,让他们都发起无上菩提心,并且都发愿修学普贤大愿。

  (这次,我首先讲这一段经文,就是因为这里涉及到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前世。我们知道,善财童子就是大恩上师的前世。上师自身圆满修学普贤行愿,并带动无量无边的众生发心随学普贤行愿,比较远的因缘,就是《华严经》里记载的这些。从这里文殊菩萨对善财童子作的赞叹来看,上师确实是在未来(观待当时文殊菩萨宣说偈颂时)的无量无数大劫里,一直行持普贤行海,并且得到了究竟圆满。以他巨大的感召力,必定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发心随学普贤行。也就是说,会有不可计数的众生,在听到善财童子的传记,以及他的行愿海后,生起欢喜心,并且都能发起无上道心,开始发愿修学普贤行。当然,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在今生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它们都是一脉而来的。)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宣说了这首偈之后,告诉善财童子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已经发起了无上菩提心,以至诚心寻求菩萨行。善男子!如果有众生能够发起无上菩提心,这已经是非常难的事了,如果能在发心之后求菩萨行,更是难中之难。”

  “善男子!如果你想成就一切智智,就应当寻求真实的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的时候不要生疲厌心、懈怠心,不要对于见善知识生厌足心,对于善知识的一切教诲都应当随顺而不违背,对善知识的各种善巧方便都不要见为过失。”

  之后,文殊菩萨就指示善财童子,参访南方胜乐国土中一位名叫“德云”的比丘。像这样,善财童子就从依止德云比丘开始,渐次经过了五十三参的历程。

  后来善财童子来到弥勒菩萨那里,请问菩萨该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弥勒菩萨告诉他,入于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就能了知如何学菩萨行,以及所成就的无量功德。当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并祈求弥勒菩萨打开楼阁之门,使他得以进入。那时,弥勒菩萨就向前,来到楼阁处,弹指一出声,门就打开了,让善财童子进入。之后,善财童子见到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里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并且得到了弥勒菩萨的加持和开示。

  最后,弥勒菩萨说:“善男子!你应当去文殊师利善知识那里请问:‘如何学菩萨行?如何入普贤行门?如何成就?如何得以广大?如何随顺?如何达到清净?如何达到圆满?’他会为你分别演说。为什么呢?因为,文殊师利的所有大愿,并不是其他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所能具有的。”

  “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的行为极其广大,他的愿力无有边际,以文殊师利的加被,能够不断地出生一切菩萨功德。善男子!文殊师利长时成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的母亲,长时成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的师长,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他的名称普遍地传闻在十方世界里;常常在一切诸佛众会当中作为说法师,一切如来共同赞叹;他住在甚深的智慧之中,能如实照见一切诸法,通达一切解脱境界,究竟普贤所行的一切行海。”

  “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就是你的善知识,他使你能够生在如来家,令你长养一切善根,发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真实善知识;他使你修习一切功德,入一切愿网,住一切大愿;他为你宣说一切菩萨秘密法,示现一切菩萨难以思量的大行;而且他过去曾经和你同生同行。”

  “所以,善男子!你应当往诣文殊菩萨那里,心里不要生疲厌。文殊师利会为你宣说一切功德。为什么呢?你先前拜见了诸位善知识,听闻菩萨行,入了解脱门,满足种种大愿,那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加被所致,文殊师利对于一切处都已究竟证得。”

  当时,善财童子顶礼弥勒菩萨的双足,再右绕弥勒菩萨无数圈,殷勤瞻仰弥勒大士,之后告辞而去。

  那时,善财童子依于弥勒大菩萨的教导,渐次地往前行进。经过一百一十多个城市之后,来到了普门国的苏摩那城。善财童子就站在城门口,一心思维文殊师利菩萨。然后,随顺观察,在这个周围到处寻觅,一心希求能见到文殊菩萨。

  这时候,文殊菩萨从遥远处伸出右手,经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在善财的头顶上,并这样对他说:

  “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果心远离了信根,心性下劣,怀有忧悔之意,功行不具,又退失了精勤;这时候,就会对于一个善根心生住着,对于少分功德自以为满足,不能善巧地发起行愿;这样的话,就不能被善知识所摄护,也不为如来所护念;由于得不到善知识的摄护和如来的护念,就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像是周遍地了知,产生各种了知,穷尽法的根源,或者要解了法、趣入法、解说法、分别法、证知法、获得法等等,全都无法实现。”

  (所以,得到善知识的摄护和如来的护念非常关键。而要得到善知识的摄护、如来的护念,就需要自身具有广大的行愿,时时不退精进,不满足于修集少分功德。要有这样的信根,有这样一种宽广的心胸,或者求法的勇猛才行。)

  那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宣说了这些,开示教法,使善财得到利益和法喜,并且使他成就了阿僧祇的法门(那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具足了无量的大智慧光明,使得他当即证得菩萨无边际的陀罗尼、无边际的大愿、无边际的三昧、无边际的神通、无边际的智慧,使他当即入于普贤行道场,并且安置善财童子于他自己所住之处。之后文殊师利菩萨就收摄回去不再显现了。

  在这个情形下,善财童子思惟观察,一心祈愿能见到文殊师利菩萨,以及见到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诸善知识。他一心想着:我要见到无量无数的善知识,以无疲厌的心对他们尽心尽力地亲近、恭敬、承事,受行他们的教导,不做丝毫的违背。我一定要如法地依止善知识,来增长我的心,趣向寻求一切智慧,增广大悲之海,增益大慈之云,我普观到无量的众生,心中生起如母爱子般的大欢喜心,安住在菩萨的寂静法门当中。我愿普缘一切广大境界,学一切佛的广大功德,入于一切佛的决定知见当中,成就一切智的所有助道之法,善修一切菩萨的深心(指非常深的菩萨的愿心、行心),了知三世无量佛如何出兴的次第(即在广大的劫海当中,每一尊佛出兴于世的情况等)。我要入于一切法海,转一切法轮,受生在一切世间当中,入于一切菩萨愿海,安住在一切劫里,常时不倦地修持菩萨行,照明一切如来所有境界,长养一切菩萨的信心、精进、正念、禅定、智慧等无量善根。我要获得一切智的清净光明,以此普照十方世界,消除十方世界里的一切黑暗障蔽,使得众生的智慧都能遍周法界。我愿在一切佛剎、一切三有当中,凡是有众生处、有世间处,都普遍地示现各种身,无不周遍,为众生做大饶益。我要摧灭一切障碍,入在无碍的法门海里,住在法界平等之地。

  当时,善财童子观察了普贤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当即就闻到了普贤菩萨摩诃萨的名字,以及他不可思议的行愿,各种的助道法、正道法,所证入的各种地、方便地、入地、胜进地、住地、修习地、境界地、威力地等这些行愿所证到的相,同时就安住在一种渴仰心当中。(这就是《行愿品》偈颂说的“求胜菩提心渴仰”的内涵。他当时一心希慕仰求,祈盼能证得跟普贤大菩萨一模一样的境界。)

  他当时就特别想见普贤菩萨。这时,在这个金刚藏菩提场,毗卢遮那如来所安住的狮子座前面,一切宝莲花藏的法座上面,善财童子就起了等同于虚空界的广大心,并且出现了各种无碍心。包括舍一切刹离一切取着的无碍心、普行一切无碍法的无碍心、遍入一切十方刹海的无碍心、普入一切智境界的清净心,又出现了观道场无量庄严的明了心、入一切佛法海的广大心、化导一切众生界的周遍心、净治一切国土的无量心、安住一切劫的无尽之心,以及趣入如来十力的究竟之心。

  善财童子正发起这些殊胜心的时候,由于他自身的善根力,一切如来的加被力,以及普贤菩萨同等的善根力的缘故,当时就见到了十种瑞相。是哪十种瑞相呢?那就是: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一切如来在这些清净佛刹中成就了无上正等觉;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没有各种地狱、饿鬼、旁生等的恶道相;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以无量的微妙莲花作为刹土的严饰;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一切众生的身心本自清净;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全都以各种微妙众宝做为庄严;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一切众生都以各种微妙的相好严饰色身;见到了一切佛刹清净,有各种庄严云覆盖在刹土的虚空之中;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一切众生彼此起慈愍的善心,互相利益,不做任何恼害;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具有各种的道场庄严;见到了一切佛剎清净,一切众生常常心里念佛,无有间断。这就是当时见到的十种瑞相。

  同时,他又见到了十种光明相。这又是怎样的境界呢?那就是:见到了一切世界所有的微尘,每一个微尘里,都出现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佛光明网云,这些光明网周遍照耀;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佛光明轮云,这些光明轮云现出各种奇妙色相,每一种都周遍法界;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一切佛刹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佛色像的妙宝云,每一种宝云都周遍法界(也就是从每一个微尘里出现的无量微妙宝云,这些宝云都显现为佛的色相,每一个佛的色相又周遍一切法界);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佛光焰轮云(指如来极炽盛的光焰轮),每一种都遍满法界;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了一切佛刹微尘数那么多的妙香云,这些妙香周遍十方一切处,并且都在称赞普贤一切行愿的广大功德之海;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了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日月星宿云,都放出普贤菩萨的光明,遍照法界(意思是每一个微尘里,都显现出无量无数的日月星辰的相,每一个日月星辰的妙相,都放出普贤菩萨的大光明,每一个光明都遍照法界);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了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一切众生身色像云,放出佛的光明,遍照法界(指每个微尘里都现出各种众生身体相状的妙云,每一个众生色身的相都放出佛光,每一个光明都遍照法界一切处);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了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一切佛色像摩尼云,周遍法界(也就是每一个微尘里,都现出无量无数的显现为诸佛色身相状的摩尼宝云,其中的每一种相都遍满法界);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了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身色像云,充满法界,使得一切众生都得以出离,他们的愿望都获得满足(也就是又在每个微尘当中,出现了一切世界微尘数同等多的,显现为菩萨色身相的妙云,一一菩萨像都充满法界,所现的每一个菩萨身相,都能使一切众生出离苦海,让他们心中的一切希愿都得到满足);每一个微尘里,又出现了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如来身的色像云(指现为如来色身相),这些如来色身相,都在宣说一切佛的广大誓愿,遍满法界。这就是当时出现的十种光明妙相。

  那时,善财童子见到这十种光明相现前之后,他心里这样想:“我现在一定要见到普贤菩萨,来增益我的善根,之后使我普见一切诸佛;让我对于一切无量菩萨的广大境界,生起决定的知解,获得一切智。”

  当时,善财童子怀着这样一种希求的心,收摄一切眼耳等的诸根,心不散于其他任何处,至诚一心地希求见到普贤菩萨。他当时发起了大勇悍的精进心,没有刹那的退转。那时,他以普眼观察十方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众所见的境界时,都作见到了普贤之想(也就是在任何处见到任何佛、任何菩萨、任何境界,他都想:这就是普贤,我现在就见到了普贤,是这样的一种心)。并且,以智慧眼观普贤行海的妙道,那时他的心量广大如同虚空一般,大悲坚固就像金刚一样,他一心地祈愿,尽未来际恒时跟随普贤菩萨,念念随顺,修普贤行。(也就是每一念都要随顺普贤菩萨,下至一刹那,都要修持跟他同等的普贤行愿,把一切普贤行都纳入到我的身心之中,没有丝毫违背。可见,当时善财童子有极深的心、极大的愿力,他一心要常随普贤行。其实,这就是《行愿品》里说的“普贤慧行亦复然”,也就是发愿念念跟随普贤菩萨,念念修习普贤行,让普贤行成为从始至终刹那也不违越的修行。)当时善财童子想:我一定要成就这样的智慧,入于如来不可思议的境界当中,住于普贤果地。这就是他的行愿。

  善财童子正在这样深切发心的时候,当时就见到普贤菩萨在毗卢遮那如来前的众会当中,坐在宝莲花狮子法座上,周围有无量的菩萨众共同围绕,那时的景象最极殊胜,世间根本没有与它相等的境界。普贤大菩萨的智慧境界无有限量、无有边际,难以测度思量,等同三世诸佛,一切菩萨都没有能力观察到他的行境。

  这时,只见普贤菩萨色身的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光明云,这些光明云周遍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世界,除灭了一切众生心中的苦患,使得无量菩萨生起大欢喜心。又见到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佛剎微尘数那么多,各式各样,具有妙色德香的光焰云,周遍地熏在法界、虚空界,以及一切诸佛的众会道场当中。

  (当时普贤菩萨显现出的不可思议广大行境,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止于至善”。这在世间只是一种理想,只有在佛法里,达到了普贤的果位时,才能真正实现。

  这里讲到,普贤菩萨要拥护一切道场,所以他从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现出了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色香焰云。这一切都遍满法界、虚空界,意思是没有任何遗漏。一切都在普贤菩萨心中,所以,他称性发起的普贤行都是广大周遍的。而且,这一切色香焰云普遍地熏在一切诸佛的众会道场当中,也就是在十方世界之中,哪里有佛在宣演妙法,众会眷属围绕,普贤菩萨就从每一个毛孔里现出极微尘数的色香焰云,现在那里来做供养。

  这就是普贤行,是大乘佛子最伟大的行愿。大家因地的时候就应当对它怀有强烈的希求心,并按照这种称性的普贤行来发愿,那么,将来誓愿成熟的时候,自然会按照大愿显现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普贤行海。

  有善根的人听到这些话之后,心里自然会踊跃希求,会至心地这么来发愿。所以,这种称性的教法来了之后,就会使得众生的善根界无限广大地熏发、滋长。大家现在的缺点是,对这些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首先给你讲一讲普贤行愿海的缘起,让每个人都种下很好的善根。大家听到这些的时候,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心力,发起欢喜心、希求心,在往后的一切时处当中,效仿善财童子,至心地随学普贤大行。也就是说,善财童子当时是怎么身心渴仰,发大勇悍心,发愿生生世世刹那不离地跟随普贤菩萨,念念随顺普贤行,毫不违背,我们也要尽力地发起这样的心。要知道,法王的前世就是善财童子,而我们作为法王的传承弟子,就应当随学上师,像上师那样来发愿。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讲、学这个法就有很大的意义了。)

  又见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杂花云,同样是遍法界、虚空界,在一切诸佛的众会道场当中,普雨众多妙花做供养。

  (像这样,没有任何偏私,普遍地护持遍法界、虚空界里的一切佛法,就是“普贤”的内涵,也就是一切时处之中,心都达到了最极贤善的地步。要知道,这并不是在世间虚妄分别的境界里供几朵花,而是从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妙花云,这些妙花各式各样,具足庄严,而且全都是尽法界、虚空界的量,普遍地降在一切诸佛的众会道场中做供养。

  我们现在尽力地发普贤行愿,最终必定能彻证到普贤果位,安住普贤地,真正入到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当中。所以,有善根的人一定要这样随学,就要以这种最广大的心来做供养,护持尽虚空界的一切佛的事业。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说,当尽未来际的一切佛示现成道或转法轮等的时候,我都要入在诸佛众会道场当中,普遍地做供养、赞叹等等[1]。

  我们现在随文入观地来念,其实就是在随学最甚深、最圆满的普贤行愿。这是百千万劫以来最难值遇的事,也是最稀有的因缘,大家应当为此感到十分庆幸,要生难得想、尊重想、不可思议想。比如想:我的心竟然能够缘这样甚深、广大解脱境界的普贤行海来作意、发愿,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像这样,尽量让自己生起欢喜心,发起像善财童子那样希求、渴仰的心。

  我现在不断地强调,就是要让大家注意,一定要把心调动起来,现在就要随学善财童子发普贤行愿。善财童子今生就化现成我们的大恩上师,来到这个世界引导我们。所以,在法王上师的著作里,处处都有随学普贤,尽未来际行持普贤愿海的内容。)

  又见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香树云,也是遍法界、虚空界,在一切诸佛的众会道场当中,普雨众多妙香做供养。

  又见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妙衣云,遍法界、虚空界,在一切诸佛的众会道场当中,普雨众多妙衣做供养。

  又见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宝树云,遍法界、虚空界,在一切诸佛的众会道场当中,普雨无数的摩尼宝做供养。

  (这是多么妙善、庄严的心!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心愿,而是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这就是称性大愿所现出的本性的力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性的普贤,只是需要一些因缘,才能让它显发出来。现在通过熏习这样不可思议的法,就能使我们的善根迅速增长广大,开显出自性普贤之德。所以,大家如果能按普贤行愿来发愿,确实能以因地无量的善德来庄严果地,毕竟成就普贤果位,圆满所有功德。《普贤行愿品》讲等流果时也说:“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现在缘普贤行作意、发愿,不久必定能成就普贤菩萨那样的愿、行、功德等等。

  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效仿善财童子,他是所有后学者的榜样。我们就要像他那样,随学普贤行,一心一意地在自己的心里发普贤行愿,每一天都按这样来学习、模仿。虽然完全像善财童子那样发愿、随学普贤大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暂时还做不到,但我们只要缘着这些庄严文句,一念一念,至心地在自己心里作意、发愿,也能极大地显发自性功德,从而很快地圆满普贤行。

  这样一种因极其不可思议,《普贤行愿品》后面也说,以深信心,对于此大愿受持、读诵等,就能迅速除灭五无间罪。所有身心上病患、苦恼等,乃至佛刹极微尘数的罪业,都能消除[2]。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由于执我而发起的各种惑业生杂染的状况。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以普贤行愿来庄严心地。

  这样就知道,为什么所有讲闻、修法等的前后,都要以普贤行愿来摄持。就是因为离开了普贤行愿,无法成为速疾证入如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圆满因。知道了这一点,今后无论做哪种善法,哪怕只是很微小的一些善根,也一定要以普贤行愿来印持,从而让它成为无尽广大。要知道,《普贤行愿品》是最不可思议的扩大器,心一旦跟它的意义相合,立即就会随着愿文同分地展开来。如果不这样随学而发愿,即使经过无量百千亿劫,我们也根本想不出这么甚深广大的行愿。现在普贤菩萨已经直接为我们宣说,能够速疾证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出现果位普贤行海的发愿。而这种愿文,已经成为十方无数世界里,无量菩萨共同遵行的愿海,所有菩萨都要通过发普贤愿,行普贤行,而速疾成佛。所以,大家也一定要尽快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借助普贤愿海,迅速开发自身本具的佛性,同归普贤果地。

  对于这些道理,我要反复地重复,重复少了大家的心就不容易有反应,所以再强调一遍。我们所有人类最好的心愿,一切世间界最好的心愿,包括一切菩萨最好的心愿,全都摄在普贤行愿里了。普贤菩萨以果位的境界作加持,已经出现了遍法界性的无量无数的行愿海。“十大愿王”是大愿海的总纲,实际上,那是无量无数阿僧祇的行愿之海。对此,一定要发起一种猛利的希求心,这样,大乘的欲乐就能很快开发出来了。)

  又见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显现为色界天身的妙云,周遍整个法界,每一个身都在赞叹菩提心。

  又见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显现为梵天身相的妙云,都在劝请所有世界中刚成道的如来,为了利益众生广转法轮。

  (“请转法轮”是指,在十方世界当中,每一尊佛最初示现成就正觉的时候,我都立即现在他面前,以至诚的心,劝请为了利益众生转甚深广大的法轮。

  这里讲的“请转法轮”的修行极为广大,也就是一一毛孔都遍现出无量无数的梵天身,充满法界,对于在任何处成道的如来,都请转法轮,从而使十方世界里出现佛法明灯,照破一切众生心中的无明黑暗。这是贤善至极的心,这里面根本没有“我”,法界就是自己,一切佛就是自己。我们就要以这种平等心,遍法界一切处,为一切众生永恒的利益安乐,至心地请佛广转法轮。)

  又见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毛孔里,都现出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显现为欲界天主(指帝释天)身的妙云,每一个欲界天主身,都在护持一切如来的法轮。

  (以上三种是说,为了佛法在十方世界兴盛,为了一切众生获得最大的利乐,周遍法界地显现无量无数色界天身来赞叹菩提心;又示现无量无数的梵天身请诸佛转妙法轮;再现出无量无数的帝释天身护持一切佛的教法,由此使佛法在所化众生前顺利地开展。)

  --------------------------------------------------------------------------------

  [1]《普贤行愿品》:“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2] 《普贤行愿品》:“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剎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