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八)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9日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八)
净界法师
离尘实无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佛陀将妄想作一个总结。
我不是一定要你执着缘影之心,它只是心的一个作用,它不是你的本来面目,它只是一时的作用。其实它也是一个心,是一个心的生灭作用。你在你的内心当中,你要微细的加以揣摩观照,假设你离开外在六尘的境界,你这一念明了的心还在,离开了六尘还有它的明了性,这个就是你的真心,它不随境生灭。
印光大师他说:全世界的人都不念佛,全世界的人都诽谤净土,全世界的人都没有往生,我照样念佛,我照样求生净土。
我们看得出来,印光大师依止真心在修行,因为他的心跟外境没有关系,他是发自内心的真如本性所发动的愿望在修行,这就是真心啦!这种心是成佛的根本。
假设你现前这明了的心是离开外在的六尘就不存在了,就没有自体了,那就是前尘虚妄的相想,经过分别所产生的影像叫缘影之心。
那这心有什么过失呢?
因为外在的六尘它是变化的,六尘变灭的时候,这一念心就形同龟毛兔角。你用这一念心看到佛的三十二相而出家,假设佛陀三十二相变坏了,你这一念心也像龟毛兔角消失了。那谁去成就法身呢?谁去成就无生法忍呢?你这一念心既然随境而生灭,那你这一念就同于断灭;随境而消失,随境而断灭,那么谁能够成就无生法忍?这时阿难尊者跟大众,默然自失。
何谓默然自失?他知道妄想不是真心,但是真心在哪里还不知道;意思是说,我过去都是用妄想,你现在把我的妄想破坏了,但是你还没有给我一个真实的东西,所以他有失落的感觉,因为毕竟跟妄想太久了。
禅宗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刚出家的禅师,他在参禅的时候感到很寂寞(因为在世俗的时候很热闹),他就去请示他的师父,跟他的师父顶礼说:师父!我打坐的时候心感到寂寞,怎么办呢?
他师父讲一个偈颂:寂寞僧家事,喧哗世俗心。长遭儿女累,莫厌水云深。但乐西来意,尘劳久自沉。
寂寞是僧家事,出家人本来就是寂寞,出家人的心是安住在寂寞的;喧哗是世俗的心,每天热热闹闹向外攀缘这是世俗的心。这种世俗心有什么缺点呢?长遭儿女累,将常遭遇到生儿育女这种尘劳的累罪。我们应该莫厌水云深,一个修行人你不要厌恶有水有云的深山之处。那我们在深山寂静当中应该怎么办呢?但乐西来意,你的心回光返照你的清净本性;尘劳久自沉,你的尘劳慢慢慢慢就消灭掉。
西来意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要观照我们这一念清净本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我们有我们的佛性作伴,怎么会寂寞呢?
师父说他看过一本书,讲的是西藏的修学大士。有一个印度的王子他很有钱,因为他身体有一个病痛,他就到西马拉雅山去拜访一个修学西藏法门的大士。这印度王子他当然是一个攀缘心,世俗人都是攀缘外境。他第一件事问大师说:大师!我看你很寂寞,一个人在这边住几十年。大师说:是啊!我现在很寂寞,但是因为你来了以后我才寂寞,你没来之前,我的心跟我的真如本性相处的很好,一点都不寂寞,你一来,我从本性出来,我就感到寂寞。
所以阿难尊者的怅然若失,就是说他还没找到真如本性,所以他感到寂寞。其实我们的内心当中,你只要强迫自己去观察自己的真如本性,观久了向内安住,你心中别有一番的天地。
这个地方是说明阿难尊者怅然若失的心情,因为它习惯性向外攀缘,现在把它的攀缘心给破了,他感到一种寂寞、感到失望,这是可以理解的。
净界法师 楞严与净土-----114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净界法师: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七)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