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一七第一天(2009年)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0日
来源:   作者:昌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一七第一天

 

  诸位善知识:

  今天是极乐寺精进念佛七的第一天,大家不畏严寒,从各个地方赶来念佛,这就足够体现出大家向道心切。

  《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家具足了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我们才能共聚一堂,参加这个精进念佛七。要知道还有很多人,因为种种的原因来不了。这两天我接到了不少电话,有的人是家务事缠绕,满心想来,计划都半年时间了,最后还是来不了;有的人到车站买不到车票又回去了。这些人由于种种的因缘不具足、业障深重不能来。而我们顺利来了,这就说明我们的善法具足。我们能在一起念佛,来打精进佛七,这是大家上好的因缘。我们要以真诚的心,来珍惜我们这样的上好因缘,以真诚的心,来珍惜这一次念佛七,珍惜这一次机会。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净土宗的道场打精进念佛七。打精进七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加功用行、了掉生死。打精进七时,古来大德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强道心,特别是出家人还要把头剃光,到客堂跟伽蓝菩萨告假:我要全面地放下来,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古人为了“了生死”而打精进念佛七,所以我们也要发心了生脱死。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全盘地放下来,特别是在家的居士更要放下来。多少年来很多人很积极踊跃地参加精进念佛七,由此可以看出大家了生死的道心是非常坚固。近年来有很多没有参加过念佛七的信众也来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增多,这就是我们建道场、起精进念佛七的一个很好的效果。

  古来大德在精进念佛七时每天要有开示。为什么要开示呢?因为我们新学的人往往对一些教理、修行的方法不懂,用不上功;我们智慧闭塞,种种的道路不通,所以需要开示。古来的大德以大智慧、种种的慈悲方便开示,而我们今天没有大德,但是念佛七已经起了,在没有大德的情况下,我冒充大德也要来说两句闲话。有发挥不到、智慧欠缺之处,只能说是本人修行不到,非常惭愧。在大家用功的这个阶段,该用功就要好好地用功。听开示,如果有一言半句能对我们的心了,我们就吸收,一句话:听开示,只要是路不错,只有益没有损。在平时我们就是不念佛,有几个修行人在一起切磋,也能互相增益,互相增长道业。在念佛堂里边,大家在一起,互相提醒、增长道心。今天我在这里讲,给自己也是提个醒:如何修行不要懈怠,给大家多少也要有一点帮助。尽管是讲得不好,利益还是有的,不会帮倒忙。

  经常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或者是进入佛门还没有深入了解佛法的人问我:“师父,我们极乐寺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去念,到底有什么意思呢?”不管是信教徒,还是不信教的人,经常地这样询问。由于我常年事务比较多,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把念佛的内容、方法、利益和大家在一起交谈,只是在每一年精进念佛七里才有时间给大家讲一讲怎么样念佛,怎么样用功修行。

  今天是佛七的头一天,我们就认识一下这“六字洪名”。印光老法师——我们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他老人家特别强调,我们念佛时要念六字洪名,我们这样念佛最为恭敬、最为如法,也非常圆满。我们要带着恭敬心去念佛。六字洪名中的“南无”是什么意思呢?“南无”就是皈命、皈依之义,也就是表达对佛至高无上的恭敬。“阿弥陀佛”义为“无量寿觉”。六字洪名就是“皈命无量寿觉”之义。我们常念六字洪名,就是从心里皈向无量寿觉。我们通过对六字洪名的简要分析、理解,就知道加上“南无”是何等的重要。

  为什么要“皈”呢?因为我们无量生死劫以来,昏头转向,在茫茫苦海里看不到边。为什么看不到边呢?因为我们糊涂,由于种种的原因,在种种的方面把方向迷失了。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茫茫苦海,回头是岸,我们要通身都皈向阿弥陀佛;命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珍惜的,我们要把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命都皈向阿弥陀佛,这就叫皈命。

  “无量寿觉”中的“无”字就是无有烦恼、无有一切业障,就像虚空没有一点点的云彩,晴空万里。“量”是代表什么呢?慈悲,广大的慈悲。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没有任何业障的,从无量生死劫以来,通过修行,他的业障自然是消除了,不然的话他怎么能成佛呢?所以“无”是无有业障、无有一切凡夫身上的毛病,“量”是代表慈悲广大,这是分开来讲它们的含义。合起来讲,“无量”就是无有限量之义,“寿”是寿命,代表时间,“无量寿”就是寿命是无量的意思。

  下面一个“佛”字,觉悟之义。人人都知道佛是觉悟过来的众生,就像阿弥陀佛,他从前和我们一样做凡夫,因为他发大愿心而成佛。像我们现在做了好多事情,忽好忽坏,就是因为没有通身的皈向。所以今天念佛,就是要把所有的我们认为放不下的全要放下来。命都能放下来,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呢?其它的都是身外之物,所以我们要皈命阿弥陀佛,皈命无量寿觉。

  寿命,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众生,都喜欢自己的寿命长一些,都爱护自己的生命。到底怎么样能让它长,怎么样爱护它,在这方面,我们没有明白。我们执着了身体这个假的东西,但它是长不了的,它是四大假合组成的,因缘和合而生,缘一了散了这个四大就要分离,所以身体它是假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通身地放下来,像阿弥陀佛那样发大愿心,这样我们不要求得到什么样的身体,自然会有无量寿命的一个身体。

  大家来念佛,是为了了生脱死,为了返妄归真,所以要用真诚的心来念,我们要知道这一个“念”字,是今天的“今”字下面加一个“心”字,就是用今天的这个心来念。为什么不用昨天的心,为什么不用明天的心,要用今天的心呢?今天表现在的意思。《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现在心也不可得,怎么要用现在的心念呢?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你要再去追求,这就是执着。未来还没有到,你要去想它,这就是攀缘。现在的心念念生灭,它也是不定。

  我们要把这一颗心运用好,就要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我们现在的心定住,为什么要定住这个心呢?因为我们无量生死劫,在六道里边滚来滚去,就是因为我们的这颗心不定。一念出现了,怎么样?一个轮回也就出现了。动一个善念,动一个恶念,都是轮回。为什么有六道呢?上品善,生到天上去了;中品善生到人间来了;下品善生到修罗道去了;你要动一些恶念,那去处就是三恶道——所以念念都是在六道里边。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心定住,我们发心要通身地放下来,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向往阿弥陀佛。

  老修行在如何用功上面可能要懂得一些。特别是在精进念佛七里边,时间很难得、抓得比较紧,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我们是个肉体凡夫,还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只要你把心安下来,最多一两天的时间,就很自在了。你不自在,是因为你这个心不定,心定下来了,你就会很安详、很舒服、很自在。

  我们在行住坐卧上面都要用上功。往往人说用功,到底是怎么用法?打坐就是用功,走路就不是用功了?吃饭时候就不是用功了?其实会用功的人,行住坐卧无不是用功。为什么古人说在道场里边,淘米洗菜、洒水扫地无不是佛事?这就是说你用上心、用上功,时时刻刻都是在修行。不懂得用功,就会感到每天很累。

  过去有一个老修行,早晨早课上完了,刚一下殿把衣抽下来,跑到自己的房间,忙着又开始诵第二遍《楞严咒》,每天累得不可开交。那么这样是不是修行呢?也是修行,但是可以这样说,他没有找到道。找到道很轻松,把持住我们这颗心,不要下道去行,很轻松、很自在,退不了道。往往人找不到道走,为什么有一些人中途半路要退道呢?他带着一种躁妄的心去求道,不是走火入魔,就是要退道,这是不懂得修行。什么叫“盲修瞎练”呢?这就是。

  我们在念佛堂静坐的时候,用心来听自己的这一句佛号,我们嘴不念了心还念,但这个心念怎么能听到呢?它有声相啊!用心来听,字字分明,那你这功就用上去了。绕佛的时候手结弥陀印,跟着大家不急不躁,慢慢地走,慢慢地念。自己念自己又听,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功就用上去了。下殿之后,是不是就没有佛事了呢?也不是这样,下殿了仍然要这样。外缘尽量地减少,尽量地断除,把持住这一句佛号,就如我们嘴里含一颗糖果一样,死死地含住,不让它掉下,我们要这样去修行,这样精进才叫真精进。所以会修行的人无时不在修行,不会修行的人,一天一夜不睡觉,今天熬了一夜,第二天好好地、饱饱地睡上一觉,你说这叫修行吗?修行要发长远心,不是在一时之间。这一个小时狠狠地用功,累了好好睡上两三个小时,这种用功,就是没有上路,不懂得怎么样去用功。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可以这样讲,每个人在世俗上的烦恼、是非、妄想很多很多,我们从家里来好像背了一个大包袱,很累。到了道场我们就要把种种的烦恼、妄想放下来,希望大家在这七七之内,把心安下来,把你所带的包裹放下来。种种不该想的不要想,不该说的不要说,安心修行。最后变得很自在、很快乐,包括你的面貌也会变,这样回家去才好。由一个凡夫的相貌,回家后让家里人一看,“哎哟!这几天变成菩萨样了!”这就很好。

  大家要放下来,“阿弥陀佛”前面加上“皈命”,把我的命皈向给阿弥陀佛,要这样至诚的念,效果肯定会好。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念佛吧!

返回目录

-------------------------------------------------------

更多昌义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