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一七第七天(2009年)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0日
来源:   作者:昌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一七第七天

 

  诸位菩萨:

  时间像流星一般,我们在念佛堂里边精进办道,没有感觉,就已经过了七天。我们在一七之内用功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底在这一七之内,我们每一个人到了什么程度呢?我发现有的人用功很好,大多数人都很不错,从哪一方面看呢?用上功了,他非常安然、自在。老修行会用功,因为他按照通常的规矩来修,多年来在这里打七,掌握了念佛的方法和打七的过程。

  修行不要着急,不要贪图神通、巧妙,像做生意一样,投机取巧是不可以的;要有一个老实的态度,按照方法修下去。每一年打念佛七,最为强调的就是这些:进入道场要安住道心,不要胡思乱想,以一句弥陀安住心中,不要看外界一切境相,不要对人事上有你长我短。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要有贪,不要有著,不要有求。

  贪就是贪功、贪多、贪快、贪神通、贪奥秘,不要有这些贪心。

  不要有著,比如说今天我们这一阵,这一枝香,还没有坐下来,没感觉,像是只有一分钟,两分钟,或者几秒钟,一枝香就过去了,这个境界是非常舒服啊!这就是用功的一个过程。不要有著,就是下一枝香没有这种境界了,你也不要失望,仍然要安住自心。

  如果有了好的境界、好的感觉,一著就是二心,一贪就是二心,所以要一心专念,用心即是功。不管是宗门,还是念佛法门,不管它是哪一门,都是以一心为主,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不能在心外去求。心上生了毛病,我们就要在心上下功夫。古人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因为凡情——我们心上种种的毛病,都是凡夫轮回的根本。把这些东西去掉了,我们就与诸佛无二无别,就这么简单。而修行的人往往造弄了很多的是非和啰嗦的事情,不愿意入道。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能贪,不能著,不要有求。求要见佛,求要开悟,求达到一心,都不能。这些都是用功的结果,你要“求”就叫躁妄心,是清净心之外的一种,所以不能有“求”。

  不贪、不著、不求,以平常心持念这一句六字洪名。

  掌握了这一个过程,用功就很自在。什么叫用功呢?你能平平常常,很安然,不起波浪,这就叫用功。并不是我们要到山上去搬一块大石头扛着,就叫用功。修行不动别念,不打妄想,不要贪著一些巧妙,这就是用功。我们心态上所起的一些波浪,都是因为我们有所贪,有所著,有所求。我们无始以来的这些习气不肯放下来,是要命的。所以首先要去掉老病根——贪、著、求,这是凡夫的聪明心,小聪明哪!这一句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认真地去持诵,自然而然能调伏我们这颗心,把这些烦恼降伏。

  每一个凡夫可以这样说,每天都是在烦恼堆子里生活。我们眼见的,耳闻的,所接触的这些环境,很容易引起烦恼。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自心有病。自己认为外界所见到的这些事不顺我的眼,一不顺眼就要起个念头;听到的这种声音不顺耳,一不顺自己的耳朵就要起波浪。凡夫众生的生活,是以“我”字当前,什么都要顺“我”的心,顺“我”的办法,顺“我”的想法,所以心就需要调伏。为什么往往三个人在一起,就搞不好关系呢?所以他就叫人哪!凡人就是这样!

  过去出家人投师,师父就要用种种的办法考验徒弟。现在时代不同了,虽鼓励一些事情,可很难办。过去一般到庙里去出家,要考验三年,甚至还要多,考验成熟了才能让他出家。自然让他出家了,这个人就基本上差不多了。一现僧相,可以说他对修行基本都掌握了。以前在师父面前,得好几年才能给你授戒,受完戒,把戒律、威仪门的开、遮、持、犯都要学会。这是干什么呢?就是要教你开始调心。你在俗不良的习气、毛病,不能带入佛门。因为一现僧相,这就是僧宝,自然是宝,你就不能再出现那些世俗上不良的东西,否则就把这个宝给污染了。所以要调,用种种的办法调。为什么过去人修行成就的很多?不管是在家的居士,出家的师父们,成就的很多,他用的办法是非常好,过去的人也很容易接受。

  现在,比如这两天进念佛堂念佛和过去就不同了。过去人出远门,和社会上的人及亲戚朋友很难联系,写一封信也得半年。现在有手机一拨马上就通,联系特别快。在念佛七当中,如果把你们的手机统一保管起来,肯定都不同意。你要想得一心,这就是难处,这就是一种干扰。说放下就那么容易吗?这就是很难放下。所以调心,要在自己的起心动念上来调,反过来说真正懂得这些,手机也干扰不了你,它只不过是我们所用的工具而已。

  要懂得调心,长期向古人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见到肯做善事的人,这个人是我的榜样,我做善事不行,要跟他学,虽然我没有他这样的力量,但是我们的心要向往他。在念佛堂里,有的居士们念佛念得很好,行为动作都很好,从心里要恭敬他们。你有这个念头,实际上你已经学他的法了。要亲近善知识,怎么样亲近呢?从心里去学他,去听话,去服从,这就叫亲近善知识。常亲近善知识,心自然会调顺,善知识在哪里呢?就在大家里面,谁有长处都是善知识。要见贤思齐,这个人身上有好处,我要向他看齐。看到对方有短处,不要自以为了不得,我比他强。看到别人的短处,要反观自己,要自我觉醒。他也在教育我,他现在有毛病,我会不会有呢?即使现在没有,以后还会不会有呢?要保持以后没有,这就叫降伏其心。是他提醒了我,虽然他现在有了毛病,但是他也在教化我,要这样去自我反省。

  修行人处处是道,好也是道,见到不好的还是道。会说话的人举一反三,不会说话的人,一句也倒不出来,就是这个道理。会修行的人处处是道场,不是说我们进入念佛堂,一坐就是道场。出去了,到了寮房是睡觉的地方,就不是道场了,那是不会修行,会修行处处是道场。哪里不是道场呢?念一句佛号,我们在念佛堂里念,吃饭也要念,从心里要念,每吃一口饭,这一句佛号就念下去了。躺下来睡觉用心还能念,甚至到了厕所里也不能停,还要用心来念,但是不要念出声来。所以会修行的人处处是道场,关键要把我们这颗心降伏了。

  有一些出家人、居士,经常有这样的事情。什么呢?“师父,你要经常看我有没有毛病,你批评我、教育我,这是我最大的福报。”经常有人这样说。这样说确实是道心的表现,反过来说是不是能接受批评呢?因为他请求批评,这不就批评他了。一旦真的批评了,能不能接受呢?多年来,遇到了不少人,能接受的寥寥无几,都有一定的反感,所以这个心难调啊!过了时了,他还能明白过来,我怎么没有接受呢?过时了才明白过来,就说明你这个门槛没有过去,你的心态没有柔顺,还是护短。我有毛病,你怎么能说我呢?就是这样,有毛病怕人家说。修行人最喜欢别人挑毛病,只要有人挑毛病,就是大善知识,这是帮道的增上缘。如果怕人挑毛病,可以这样说,你这个人没有上道,一点点上道的时间都不可能有。自己上不了路,别人领你上路,你还要死往后拖,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上不了路。

  近几年来,不管是出家人也罢,在家居士也罢,道心都在退化。我刚出家的时候,就是在江苏的那个时候,看居士那个虔诚的劲,那真是了不得。我刚出家对很多事情也不懂,居士有一点错误,忙忙地跪下磕头、忏悔,那是真的忏悔,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事情。越往后,像这样的动作很难见到了,你要说他错了,把眼一翻,我哪里错了?只听到这些话了。所以修行人只要有人发现你错了,要从内心里认识,这就叫灭罪。就等于我们身体上有了毛病,到了医院去,医生检查出你的毛病,你从来也没有跟医生翻眼,“我哪里有病?”你没有这样说。修行也是这样,别人看到你的毛病,你要恭恭敬敬地认错,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哪有个面子呢?修行人再要面子,面子是什么?面子是罪障,是天大的罪障。

  过去,我跟师父的时候,我们师兄弟好几个,我比他们大几岁,师父从来也不批评我,都骂那几个小的。我总感觉师父是不是把我放弃了,不教育我,看我这是不可教化的,我心里真是一点不踏实。我跟师父讲过好几次,我说:“师父,您看昌义有错误,您也要批评,您不能光批评他们弟兄几个,把我放在一边。”

  我讲了好几次后,师父说:“他们的小毛病太多,你有什么毛病呢?”我说:“师父,我怎么能没有毛病呢?您可能是给我留个面子,我比他们岁数大一些。弟子我自然是拜您老为师,我就是跟您老修行,我的毛病太多,很多很多,您不能只管他们,不管我。”师父笑了。有一次,我咳嗽吐一口痰,带得声音很大,师父坐在客堂门口,就训了我一句说:“你看你多大的嗔恨心。”当时我不理解,我又没和任何人顶嘴,也没干什么事情,哪有嗔恨心?我慢慢一想,是啊!这不是嗔恨心是什么?就吐一口痰带这么大的声音,应该是嗔恨心,慢慢领悟了。这就是师父找到了我的毛病,也是给了我深深的一个教育,虽然说不是大事情,但是修行要从微细处去做,如果我们有大的毛病,那更是惭愧至极啊!

  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自然想修行,做如来的弟子,就要依照道法,不能任性;以我为是,那都是错误的。心上常出怒火,出言不逊,这都是极大的毛病。古人说:一把无明火,烧坏功德林。你修行,一年、几年的功德,一次就烧完了。人与人之间要和蔼,要互相钦敬,这样才能自在,在一起修行,才能互相增长道义。要学古人,古人的教导要长期铭记在心。在一起是道友,互相增益,比如说出家人,“辗转相谏,辗转相教”这是佛陀的教制。我有毛病,你给我检举出来,你有毛病,我给你找出来,这就叫互相教育,互相教化。你要是怕人找毛病,那你就整个脱离了这个善团体,最危险莫过于此,包括居士在内也是这样。我们大众在一起互相切磋、互相教化,就叫调心。大家都能这样去做,我们这个庞大的团体就是一团善气。

  自古至今,帝王将相恭敬我们这些善人。怎样的人叫做善人呢?善人就是社会中一流的人。怎样能做到一流的人呢?就是说能自己检点自己,在待人接物上给人一个好感,不管什么时候,别人说你这个人不错,有这么一个评价就很了不起。我们修行人,并不是要求人说我们这两个字就行了,还远远不够。在凡夫界能得这么两个字,说明你做人的基础很好了。你不能满不在乎,反正我就这样,你就这样,那我们还修什么呢,对不对?要长期降伏自心。怎么降伏呢?发现有毛病不要护短,这样下去你的心自然就会调顺了,再邪的心,再恶的念头,慢慢都会顺从。

  所以佛门不放弃一个众生,不管是哪一类的人,都不放弃,只要愿意向道就行。我们心上要多用功夫,这一句阿弥陀佛,只要你发心去念,调顺了自心,在没有成佛的阶段,最起码我们在凡夫界也是人中圣,为成佛打下了基础,也为往生西方储备了资粮。往生西方不可以缺少善根、福德、因缘,我们所做的这些就是不可缺少的。希望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要自我调心,自我调不了,再请别人帮道。在任何时候不可护短,但念阿弥陀佛,去掉我们这些不良习气。好了,念佛!

返回目录

-------------------------------------------------------

更多昌义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