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二七第五天(2009年)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0日
来源:   作者:昌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二七第五天

 

  诸位善知识:

  说起来佛法是人人自性本具,谈起来修行要脚踏实地、扎稳脚跟、痛念生死苦。就念佛这一法来说,资粮是信、愿、行,古人又加上深信、切愿、力行,这就是叫我们踏踏实实、扎稳脚跟。

  修行为什么不能尽快地得到利益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修行,所以在念佛堂里边,几百个人修行,几百个人念佛,所得的利益,差距是很大。每一天和大家说弥陀名号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利益,这是加深我们对弥陀名号的了解、深信。因为凡夫没有利益,他不肯干哪!所以要加深了解,加深信仰。

  一句佛号的不可思议之处,实在是太多。比如说我们修其它法门,要一步一步地断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它有渐次。唯以念佛法门,惑不能断尽,也照样能带业往生。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也就是方便中方便之处。

  我们修行仗着自力一部分,仗着弥陀慈悲的力量一部分。对一句佛号的功德和力量不要怀疑:一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凭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就可以圆证三不退——经书上所说“阿鞞跋致”就是三不退——彻底地出离三界,到达萨婆若海。

  每一天说出三界,三界的意思可能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有二十八层天:欲界六天,欲界六天它是欲望太盛,所以叫欲界;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各三天共九天,到了四禅天有九天,合成色界十八层天;加上四空天就是二十八层天。三界二十八天,寿命最长的就是四空处,其中非想非非想处天修的是空定,寿命达八万大劫。生到了这种天上的天人他只顾去享受禅定的快乐,可是这种定力是有限的,一旦定力尽了,仍然还要堕落,所谓“天福享尽,仍堕他途”,他途多半指的三恶道,所以我们要出三界。

  念佛,一句简简单单的,不费多大力量,又不要你去参究观想,就能超出三界,这就要在嘴上持念,这是“行”;而“行”以“信愿”为前导,所以发心是最为关键的。发心要出三界,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成无上道果;出三界到达萨婆若海,证得一二三忍,就是无生法忍。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高等学府,一直给你培养到证得无上菩提,坐大道场,办大事情,圆满菩萨至高无上的大愿——证菩提、普度众生,所以叫无上大愿。

  我们没有证得这个果位的,在这个世间要有一定的定力。什么叫定力呢?就是坚固的信心,坚固的愿心,长远地坚持一句佛号,这才叫踏踏实实,走一步一个脚印。不然的话,正是祖师所说:每天在境相里边做活计,“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境风是非常厉害,境就是我们眼所见到的,耳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这些法。境风有八种,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利就是利益,我们过日子或者说修行、做买卖、在官场上都是这样,遇到了利益,欲望没有止尽,他要再贪。这就是遇到了利风,贪心就起来了。我们平时当老百姓很好,种二亩地,那怕喝点稀饭,填饱肚子充饥就很满足。一旦有人提拔他当大队干部,琢磨琢磨大队干部干两年,再想办法弄个乡长当当,他没有止尽。当了乡干部又想当县干部。做买卖也是这样,今天赚了一百块钱,一百块钱也不少,想一想再多赚一点,比一百更好一些。这就是贪心,没有止尽;利风一吹,心就漂浮不定。

  修行的人一旦有了小利益,他这个心也要生出一些问题来。什么呢?他会生出一种狂念,傲慢的态度会出来,或者错觉也会出来,有一点小定力就认为得了大利益。

  念佛人实际一用功,真的是放下身心,认真地去持念,一天之中,自然就会感觉到很清净。人一清净,心是非常自在。什么叫功夫呢?这就是功夫。一锅里的水,不加温度它不会动,一加火它就开始动了,就是这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就是修行的一个过程。

  掌握了修行的方法和道路,不要怀疑、不要停留,直接地往前走就行,不要着急。前面遇到的一点点小风景,不要停下来看,停下来看了小风景,最前方还有大的风光你就看不着了。修行就是这样,以小利益满足了,法水就流不进心田,它是障道法,障道啊!所以修行人不要以小利益而满足,生一种狂念,这是要切忌的。

  在衰败的时候,容易忧愁、懊恼,这就是我们的心不定,被衰风所乱。做任何一件事情,有成有败。在世间生活的道路上,不管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能耐,干什么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你有多大的福报能一帆风顺啊!“如是因得如是果”,你做生意闭着眼干都能赚到钱,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因为你前世非常慷慨,做种种的善事,所以这一生很简单,干什么都可以。一切事情有因有果,我们修行人在衰败的时候,不要懊恼、不要忧愁,还依照圣教坚持行下去,自然会平坦下来。

  毁谤,这叫毁风。遇到毁风的时候,他会因羞成怒。往往人没有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不在乎,“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不怕!”一旦遭到了毁谤,真是恼羞成怒,火冒三丈!所以修行的人要坦然自在,一定要真正地做到问心无愧。我们修行的人怕什么呢?听人家说一声表扬的话就高兴了,说一声不好听的话就生烦恼、生嗔恨心,种种的恶念头就生起来了。这就是平时用功上缺陷很多,忍辱的功夫太差,心量太小,容纳不下一点点的小事情。平时用功,在心量上面要多用功夫,对于任何境界我们都吃得开,这样才行。心量大了,常生慈悲,学诸佛、菩萨那样的心量,来锻炼自己,这样去修行。

  无中生有去毁谤你,这是一种教材,如果我有那种错误和毛病,这正是教育,也是个提醒。没有那种错误,就告诉你以后不能犯。也是消掉了宿业,过去世的业障由此而消掉了。无形中遭人毁谤、诬陷,这都是有因果的。你过去生中,造了这种罪业,余业未尽,仍然还要遭报,怎么报呢?遭毁谤的报应。

  誉风就是名誉。好的名声,人人都喜欢。往往有的人被骂两句,他不动,无所谓;一旦有了好的名誉就不得了,自己又高又大,把持不住了。这个时候问他姓什么,说不定就想不起来了,什么道理呢?被誉风把姓都刮跑了,就是这样,掌握不住自己的心性。修行的人为什么叫把持住自心呢?这个把持很不容易,不管什么风来,都能抵挡得住,要有这样的定力,这样的心态。好名誉是大家的帮助,并不是自己的本事。

  经常有人说:“昌义师父,你的本事不小啊!盖这么大的庙。”

  我说:“你说错了,昌义有什么本事,可以这样讲,靠诸佛菩萨的加持,靠各级领导、诸位护法、大家的帮助,才有我们极乐寺的今天,有这样一个冬天不受冻的场子供大家来修行。”

  你要说是昌义一个人的本事,这就是一种什么呢?狂妄,纯粹是自高自大。你有什么本事呢?确实没有本事,这是大家的功德,这是大家修行功德的积聚,才有今天。我们无论是什么人,不要说自己有多大的本事,你有好的名誉是大家的抬爱,大家对你的赞叹,有什么可狂妄的呢?有什么能使自己把姓都忘了呢?所以修行人要把持住,不要让这几种风,把我们内心的功德刮掉了,这是非常厉害的。

  称赞也是很厉害的,遇到了称风,“居之不疑”。你稍做一件小善事,“这个人是个大善人,功德无量!”你就高兴,“是啊,一般人做不了这样的善事,只有我能做。”你心里会这样想。要说修行,“这个人修行最好,他是个菩萨。”三次人家说他是个菩萨,他就真的不怀疑自己是凡夫了,这就叫“居之不疑”。称风已经把你这个菩萨刮跑了,你还不知道,自己要称自己的分量,这是非常的厉害!不管名誉也罢、称赞也罢,要常问自己,问自己什么呢?要问自己到底在什么位子上,要这样去问。这样就把自己的心态摆平了,也就是你的道心稳固下来了。

  什么叫道心呢?平静、稳定,什么风来吹,吹不跑,这就是道心。遇到了刺激内心翻来覆去受不了;遇到难听的语言,对精神又是一种打击;遇到事情,办得出了大的差错或者不顺心,精神就受不了;遇到人事上不合心呢?就生烦恼。这都是一种境界,对此我们的心量要宽大,要稳住自己的道心!

  在念佛七的中间,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几年前在江苏,我在那里主七,小和尚打香板打到一个老居士。他认为什么呢?打香板是一件极其丢人的事情,这就是对他的一种刺激、打击。他恼羞成怒,就跟小和尚吵起来了,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他就不懂得来是干什么,是修行。这个香板是代表法,你瞌睡的时候,给你一香板是求之不得,说实在话你花多少钱买不到这一板子,要消多少业障。后来我讲开示就提到这个问题,我说打香板,一般的想打是打不到的,除非送红纸包提前打招呼才打你,不然的话能随便打你?没有送红纸包打了你,这是你讨大便宜了,这样才使大家转了境界。后来真的有好多人送红纸包,要求打香板。

  人的境界要转了,他是很自在的,从内心懂得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事情,这种事情在什么位子上。什么叫开窍?为什么要听开示呢?“开”就是开启你黑暗、迷痴的心,就是一把钥匙,把死锁给打开;“示”就是把我们凡夫的知见,指示到如来的境界里去,所谓“示入如来知见”。每天听经、听开示、听佛法,干什么呢?就是把我们凡夫的心态要摆平,懂得如何是修行,如何是扎稳脚根,踏踏实实为了生死来稳固我们的道心。所以一句弥陀圣号坚持地持念下去,避免种种的歪风来吹我们的功德。大家念佛!

返回目录

-------------------------------------------------------

更多昌义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